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 11-3996/S 国内刊号
  • 1008-505X 国际刊号
  • 3.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述、研究简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营养中理论问题的追本溯源1-10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200年来,国际上植物营养研究特别是有关植物营养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从早期对植物营养的研究开始,论述了腐殖质营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腐殖质营养理论的具体内容;论述了植物营养矿物质理论的发现过程及李比希否定腐殖质营养理论的理由与事实;介绍了李比希对矿质营养理论的论述与完善过程,分析了矿质营养理论早期的争议及争议的原因;评价了矿质营养理论对农业的贡献。本文还针对目前出现的有机营养理论及碳营养进行质疑,指出了小分子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及问题11-21

摘要:【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部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调查数据,计算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并对主要农作物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品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分别为5989.7万t、6052.6万t和6041.4万t,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728.3万t、1214.2万t和887.1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46.9%,华北、华中南和华东三个区域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1603.1万t、1156.8万t和978.7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62.0%,复合(混)肥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年均购买比例分别为76.8%和65.1%。【结论】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零增长,化肥减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养分供应不平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华北、华中南养分盈余较大,西南、西北养分供应不足。不同作物体系也存在施肥不平衡的问题,小麦、水稻基本合理,玉米和花生投入过量,甘蔗和棉花投入不足。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高效施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研究22-3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36-44

摘要:【目的】以湖北武汉地区长期稻麦轮作制度下施肥试验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为优化稻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施肥试验开始于1981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化学氮肥(N)、施化学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M)。收集2017年小麦收获后耕层(0—20cm)土壤,测定各小区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氮(MBC、MBN)、水溶性碳(D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SC)、颗粒有机碳氮(POC和PON)、轻组有机碳氮(LFOC和LFON)及氯化钾浸提氮(KEN,即水溶性无机氮)的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除KEN外,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耕层土壤的各碳氮组分含量,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SOC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C >LFOC >HWSC >MBC >DOC,各氮组分占TN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N >LFON >MBN >KEN,其中POC占SOC的24.04%~37.64%,PON占TN的12.09%~20.24%,且有机肥处理下POC/SOC、PON/TN显著高于其余处理。3)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的对施肥的敏感性分析可得,各活性碳敏感性指数均显著高于SOC,且DOC的敏感性最高。4)通过各组分间相关性分析可知,除KEN外,各碳、氮组分间显著正相关,其中DOC与SOC、PON与TN关系更为紧密,表明DOC及PON可较好地反应出SOC、TN的变化情况。【结论】在湖北稻麦轮作地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及氮库,促进了土壤碳、氮的积累,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和有机氮(POC和PON)。水溶性碳(DOC)对施肥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该地区有机物早期变化的指示物。

野生型水稻及其低硅突变体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含量与分布特征45-54

聚脲甲醛缓释肥对太湖稻麦轮作体系氨挥发及产量的影响55-63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64-73

摘要:【目的】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结果】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378.5kg/hm^2、P2O5169.9kg/hm^2和K2O225.7kg/hm^2,麦-稻轮作为N394.4kg/hm^2、P2O5172.5kg/hm^2和K2O210.8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18984kg/hm^2)高于麦-稻轮作(18123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142.5kg/hm^2、P2O546.4kg/hm^2和K2O441.3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333.9kg/hm^2、P2O5125.8kg/hm^2和K2O379.3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96.7和88.8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34.5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29.8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N59.0~62.2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

氮肥施用和地膜覆盖对旱作春玉米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74-84

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究黄土旱塬氮肥施用和地膜覆盖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该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洪家镇,地貌为高原沟壑区,地带性土壤为黑垆土,供试作物为春玉米。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副区为4个施氮水平(0、100、250和400kg/hm^2)。在玉米六叶期(V6)、十叶期(V10)、吐丝期(R1)、乳熟期(R3)及完熟期(R6)5个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生物量并按照需要分为不同部位测定植株全氮含量。【结果】1)氮肥施用和地膜覆盖显著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地膜覆盖条件下氮肥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效果更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250kg/hm^2和400kg/hm^2处理春玉米籽粒获得高产,产量达12.8~16.4t/hm^2,两个施氮量间春玉米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不覆盖条件下,施氮量400kg/hm^2处理春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低于250kg/hm^2处理。2)氮肥施用和地膜覆盖及二因素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花前和花后氮素累积量,二因素互作对春玉米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累积作用较花前更大,地膜覆盖条件下施氮处理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比例分别为51.5%~54.9%和51.1%~59.9%,为春玉米籽粒产量提高奠定物质基础,地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250kg/hm^2和400kg/hm^2处理可获得高的花前和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但施氮量400kg/hm^2处理的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与施氮量250kg/hm^2处理的均差异不显著。3)由于氮肥施用和地膜覆盖互作显著提高花前氮素累积和促进花后的生长发育,二因素协同促进春玉米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地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250kg/hm^2和400kg/hm^2处理均能有效促进花前储存更多的氮素向籽粒转运,提高花后期氮同化量,促进籽粒产量的提高。相同覆盖条件�

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85-96

摘要:【目的】针对陕北榆林风沙土马铃薯灌水施肥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马铃薯进行水肥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4d)、D2(8d)、D3(10d)和3个施肥量(N、P2O5、K2O)水平,即F1(100、40、150kg/hm^2)、F2(150、60、225kg/hm^2)、F3(200、80、300kg/hm^2)组合,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对马铃薯生长指标进行观测,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1)同一灌水频率下,F3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显著高于F1和F2处理,肥料偏生产力在F1处理下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施肥量的影响不显著,养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小。F3处理的产量达41518kg/hm^2,比F1和F2处理分别提高11.75%和8.52%,F1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为128.12kg/kg,比F2和F3处理的高出45.67%和78.99%。2)在同一施肥量下,马铃薯的生长指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在D2处理达到最大值,D2处理下的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42932kg/hm^2和105.88kg/kg,而D1处理下水肥利用效率最高,但D1和D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从水肥交互作用来看,D2F3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4870kg/hm^2,107.39kg/(mm·hm^2),D2F1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为142.02kg/kg。【结论】合理的灌水频率与施肥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而且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综合产量与节水节肥因素,D2F3处理(8d,N200kg/hm^2、P2O580kg/hm^2、K2O300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

氮肥基追比例对测墒补灌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能利用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97-105

摘要:【目的】研究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植株冠层不同层次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为240kg/hm^2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N1(0∶10)、N2(3∶7)、N3(5∶5)、N4(7∶3)、N5(10∶0),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70%。【结果】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N3处理开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冠层上层和中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及截获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中层和下层的透射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AR转化率和利用率较N1、N2、N4和N5分别提高13.64%、8.02%、8.70%、14.38%和21.17%、8.50%、10.67%、23.88%。N3处理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籽粒干物质分配量较N1、N2、N4和N5分别提高11.37%、5.68%、6.03%和16.25%。相关分析表明,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与中层PAR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干物质分配量与上层、中层及总PAR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PAR截获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冠层的光能利用,促进了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钾肥对不同抗虫棉品种叶片光系统Ⅱ性能的影响106-114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抗虫棉品种功能叶叶片PSⅡ性能和有关参数的研究,探讨钾影响棉花叶片光合系统的机理,以期为棉花的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三种抗虫棉岱字棉99B(DP99B)、鲁棉研21(L21)、冀棉169(J169)为供试材料。设2个施钾水平:施硫酸钾240kg/hm^2(K)和不施钾(CK)。于棉花见蕾期,利用便携式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利用M-PEA型植物效率仪快速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相关参数,PSⅡ反应中心单位活化截面积还原QA的激发能(TRo/CSm)、活性反应中心数目(RC/CSm)、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比例(Ψo)以及PSⅡ性能指数(PIabs),PSⅡ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K点的可变荧光Fk占振幅Fj-Fo的比例(Wk)以及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j)。利用JIP-test进行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的参数分析。【结果】施钾对三个棉花品种叶片的Pn、Gs、叶绿素含量、PSⅡ反应中心单位TRo/CSm、RC/CSm、Ψo以及PIabs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同时显著降低了PSⅡ的DIo/RC、K点的Wk以及J点的Vj。施钾后,岱字棉99B(DP99B)、鲁棉研21(L21)、冀棉169(J169)的Pn在2016年分别提高了9.60%、19.84%、11.85%,2017年分别提高了9.14%、18.48%、9.60%;PSⅡ的整体性能(PIabs)分别增加了10.79%、17.93%、14.04%。【结论】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不同棉花品种叶片PS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以及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之后的电子传递链性能,从而有效提高PSⅡ的整体性能,最终增强了叶片的光合能力。三个品种相比,施钾对L21光合系统的整体改善效果优于DP99B和J169。由此可见,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棉花品种对钾的敏感性合理施钾。但由于我国棉区较多,生产条件差异大,这一结论需在不同的种植区进行进一步�

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的QTL定位115-122

不同氮效率夏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与氮营养诊断123-133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水稻图像氮素营养诊断134-141

摘要:【目的】实现图像氮素营养诊断需要关键指标的确定和建立快速处理海量图像数据的模型。本研究筛选了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和部位,优化了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并比较了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两种建模方法对养分诊断的可靠性,为利用计算机视觉虚拟技术快速精准判断作物生长营养状况、反演生长过程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N)水平:0、210、300、390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及齐穗期,扫描获取水稻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叶片、叶鞘图像数据,共1920组。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19项水稻特征指标。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对19项水稻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并对诊断指标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比较了两个建模方法的灵敏性。【结果】1)幼穗分化期水稻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均高于齐穗期水稻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三个部位叶片的图像数据,以顶三叶最为可靠;2)BP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及齐穗期水稻19项特征指标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均高于概率神经网络。其中BP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顶三叶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的准确率最高达90%。概率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顶二叶、顶三叶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的准确率最高达82%。【结论】幼穗分化期水稻顶3叶叶片特征最具区分度,易于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识别,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有效时期和部位。叶片的6项RGB、HSI颜色空间分量组合最能体现其氮素营养状况。识别效果以BP神经网络好于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其整体识别准确率达90%。

不同分子量风化煤腐殖酸对玉米植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142-148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投稿须知167-167

摘要:1.本刊是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08年、2011年和2017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度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I)文摘数据库等收录。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3996/S;国际刊号ISSN1008-505X。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A4),260页,单月25日出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专题评述
我国与欧美化肥重金属限量标准的比较和启示149-156

摘要:本文介绍了欧盟各国以及美国部分州的化肥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制定过程和阈值,分析了我国相关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不足。我国化肥重金属限量标准是针对肥料种类来制定的,肥料种类之间重金属限量值及限制的重金属种类均存在很大差异。限量标准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不少单质化肥及复合肥标准中没有重金属限量指标,但对由单质化肥配制的水溶性复混肥料则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限量标准。我国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制定缺乏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支撑,标准公布后也缺少制定依据的说明和解释。美国是根据磷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和用量两方面来设定重金属限量标准,该标准由美国环保局(USEPA)等机构根据化肥中有害元素对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制定的,并参考了长期的田间定位试验数据和食物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估调查数据。美国植物食品控制管理协会(AAPFCO)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化肥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美国各州则在参考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州法律法规实施。欧盟目前没有统一的化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各国各自规定了相关标准。建议我国参考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方式建立重金属的危害风险评价体系;根据大量、中量与微量元素肥料类别及施用量,区分不同重金属的限量,且所有化肥所含的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限量标准应保持一致。建议制定标准应进行环境、食品安全等调查与长期定位试验,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化肥重金属限量标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策略157-166

摘要:【目的】海拔高度、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种植品种、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对农田土壤肥力产生深刻影响。调查明确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现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和实现该地区春油菜高产优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2015年在青海省东部的湟中、大通和互助三个春油菜主产县,依据各乡镇油菜种植面积大小,共采集了103个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法研究春油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6.81g/kg(中等)、全氮1.97g/kg(丰富)、速效磷19.03mg/kg(中等)、速效钾164.27mg/kg(丰富)、有效铁12.02mg/kg(丰富)、有效锰6.43mg/kg(中等)、有效铜0.70mg/kg(中等)、有效锌1.81mg/kg(中等)、有效硼0.27mg/kg(缺乏)。三县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达到中等水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和91%。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区域差异较大,速效钾缺乏及以下比例有23.0%,主要分布在湟中和互助县,有效锌缺乏及以下比例有36.9%,主要分布在互助县;有效硼缺乏及以下比例高达93.2%,主要分布在互助和大通县。【结论】青海省春油菜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整体偏高,相应化肥减量空间较大。大通、互助两县应合理减施氮肥;湟中、大通两县应降低磷肥施用量;针对湟中和互助县的速效钾含量缺乏地区应适当增施钾肥。土壤有效硼除湟中县的部分地区外均缺乏严重,有效锌含量缺乏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互助县,针对以上区域应合理增施硼肥和锌肥,防止作物因缺素而限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养分的平衡供应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春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