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 11-3996/S 国内刊号
  • 1008-505X 国际刊号
  • 3.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述、研究简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高肥力土壤的持续供氮能力1-5

摘要:通过连续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试验研究高肥力土壤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高肥力土壤上,存在土壤供氮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但在连续3年3个轮作周期6季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都保持了较高的供氮能力,其中夏玉米季高于冬小麦季,不施氮处理在冬小麦季的相对产量保持在46%~76%,夏玉米季为69%~81%,轮作周期中土壤氮素的表观矿化量为125~184 kg/hm2,而供氮能力为123~190 kg/hm2.在考虑土壤供氮能力的基础上,基于土壤植株测试的氮肥优化管理,在连续6季作物中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氮肥用量,但却获得了同传统施氮处理一致的产量,保持了较低的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避免了过量施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水、氮供应和土壤空间所引起的根系生理特性变化6-11

摘要:在限制根系生长的胁迫条件下,研究了补充和不补充供应水、氮对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水、氮供应促进了根系生长,增加了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TTC还原量,促进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产量; 限制根系生长,水分的作用与正常条件下相同,氮素的作用则受控于土壤水分.补充灌水增强了氮肥作用,供氮促进了根系生长,改善了根系生理特性,减少了限制根系生长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不补充灌水限制了氮肥作用的发挥,供氮导致了根系生物量和生理特性下降,加重了限制根系生长的不良影响.

灰漠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12-17

摘要:新疆灰漠土不同施肥制度的12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N、NP、NK、NPK处理小麦某些品质指标较CK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长期不施氮肥(PK处理),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中的多数指标明显低于CK和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灰分含量增加; 有机无机常量配施(NPK+M)小麦面粉与面团品质中的多数指标优于单施无机肥(N、NP、NK、PK、NPK)和CK处理.与CK相比,秸秆还田(NPK+S)处理的小麦千粒重、面团抗延伸性略有提高,其它品质指标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中,N、P、K化肥与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对培肥土壤、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关系18-23

摘要:以杨陵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动态变化及其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微生物体氮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它时期居中;且与土壤温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55以上;试验期间土壤水分含量在10%以上,基本能满足微生物活动所需,因而微生物体氮的变化与水分关系并不密切.应用培养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田间试验结果,即在4~36℃范围内,微生物体氮与温度呈线性相关,而在土壤含水量为6.75%~23.23%范围内,与水分呈指数相关关系,当土壤水分小于10.87%时,水分对微生物体氮有突出效果,当超过10.87%后,几乎没有影响.频繁的干湿交替会使微生物体氮显著减少,但冻融交替却无明显影响.

施用预处理稻秆的土壤供氮特征及对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24-28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经过预处理的水稻秸秆(预处理稻秆)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的供氮特征及小麦氮营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秆经过预处理后,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二氧化硅比原始稻秆都有所降低,而可溶性物质增加;施用时配施无机氮肥,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N和矿质态N平均分别比对照(纯土壤)提高232.3%和66.0%,小麦干物重和吸收总氮量分别比对照高56.3%和124.3%,并优于未经处理的原始秸秆及单施尿素处理.可见处理秸秆配施尿素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供氮状况,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化学肥料氮的利用率.

小麦间作菠菜的边际效应与基施氮肥利用率29-33

摘要:麦田中设置65cm的空带,采用间作菠菜和不种作物(CK)2种方式并施15N肥料,种小麦处施尿素,研究小麦的边际效应和N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CK处理的边行小麦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间作菠菜后边行优势减小,但间作小麦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边行优势的形成与小麦植株吸收N素密切相关.在小麦、菠菜共生期间,边行小麦的N素营养变劣,菠菜收获后,边行小麦比内行吸收了较多的N素尤其是基施N肥.小麦间作菠菜比CK处理,基肥N利用率提高,土壤残留量降低,损失量减少.

冀中南棉区土壤钠的形态与棉花吸收的关系34-39

摘要:对河北省中南部棉区36个地块土壤钠形态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冀中南棉田土壤0-20cm全钠含量为10.7~24.6g/kg; 交换性钠含量为 48~10250mg/kg,水溶性钠含量为21.5~10400.5mg/kg.土壤全钠含量与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及土壤交换性钠含量与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土壤全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水浇地棉田土壤全钠含量与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供试土壤全钠含量为 14.1~17.6g/kg,交换性钠含量为39.0~189.0mg/kg,水溶性钠含量为19.5~114.0 mg/kg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结果看出,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土壤水溶性钠含量之间以及棉花苗期钠吸收量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均呈曲线相关关系.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40-46

摘要: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 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 坡度、坡向、坡位等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随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axb模型.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随利用年限的增加量不显著,而速效钾每经过10年就有显著增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保持相对衡定的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养分指数年增长率分别约为0.20g/kg、 0.01g/kg、 0.69mg/kg、 2.27mg/kg和0.04.该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养分指数约需50年、速效钾约需30年可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南方红豆杉营养特性的研究47-50

摘要:红豆杉(Taxus)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18、25、100年生南方红豆杉为对象,每月采集东、南、西、北方向的叶片,分析周年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除磷之外,氮、钾、钙、镁、硝态氮的季节变化明显; 在朝向上,氮、磷、钾含量为南>东≈西≈北,钙、镁、硝态氮在各朝向上无显著差异; 随着树龄增长,氮、磷、钾含量增加,钙和硝态氮降低,镁基本不变; 养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氮>钾>钙>磷>镁>硝态氮.说明南方红豆杉需要氮、钾、钙较多, 结合季节变化,推测在人工栽培过程中,施用氮、钾的最佳时间应是春末夏初.

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以及土壤理化特性关系研究51-56

摘要:天台山8种不同林型土壤环境酶活性的模糊数学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环境总体酶活性水平的相似优先比顺序为: 云锦杜鹃土壤>黄山松林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金钱松林土壤>日本花柏林土壤>柳杉林土壤>七子花林土壤.不同酶之间以及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揭示了控制天台山不同土壤因素综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 土壤7种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总有机质.

保护地菜田与稻麦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比较57-62

摘要:比较分析了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三类主要水稻土(漏水型水稻土、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由稻-麦(或油菜)轮作改为多年连作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后一些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变化,以衡量土壤质量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与稻-麦(油)轮作土壤相比,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却显著增加;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土壤类型不同呈不同的变化.多年连作露地蔬菜和蔬菜大棚保护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总磷脂(TPL)含量显著低于稻麦轮作土壤,土壤中脱氢酶活性也显著低于稻麦轮作土壤.Biolog分析表明,蔬菜大棚保护地土壤中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显著少于露地蔬菜和稻麦轮作土壤,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由稻-麦(油)轮作改为多年连作大棚蔬菜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的多样性明显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土壤的长期生产力也将大大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下降主要与蔬菜栽培特别是大棚蔬菜栽培的旱作与稻麦水旱轮作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前者的过量施用精有机肥和高效NPK复合肥导致的土壤氮、磷富集、有机质下降、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有关.

转Bt基因“克螟稻”秸秆还田对稻田厌氧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的影响63-67

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68-72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NO-2-N和NO-3-N含量和土壤NO-3-N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上,施N 400 kg/hm2和P2O5 250 kg/hm2,黄瓜生长期间,NO-3-N含量变化与黄瓜的生长发育阶段关系密切,黄瓜结瓜前0-20和20-40cm土层NO-3-N含量较高,随黄瓜生长速度加快和结瓜盛期的到来,土壤NO-3-N含量降低; 黄瓜收获后,NO-3-N含量又有增加.不同施肥种类比较,施用化肥40-160cm土层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最大,施用沼肥其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化肥,而施用有机肥(牛粪)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沼肥.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有机钾肥,可以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从而降低土壤剖面0-200cm NO-3-N的累积.使用沼肥、叶面肥的黄瓜产量都明显高于不施肥和NP化肥处理.

结球甘蓝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效应研究73-77

摘要:应用311 - 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建立结球甘蓝施用氮磷钾肥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结球甘蓝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277.83、P2O5 64.59和K2O 126.53 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73.877t/hm2; 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267.15、P2O5 62.63和K2O 121.56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46085.87元/hm2,经济产量为73.786 t/hm2; 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为0.3840∶ 0.3554∶ 0.2606,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 106.75、98.80和72.45 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74.946 t/hm2.

利用麦草造纸碱木素生产螯合锌肥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78-81

摘要:利用麦草造纸碱木素(AL)和微量营养元素锌为原料,制成木质素锌肥(Zn-LS),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肥效.结果表明,在粤北石灰性土壤上,施用Zn-LS处理玉米长势好,生物量比无机锌肥高,而且Zn-LS供锌平稳、缓释、高效.

铵态氮抑制向日葵生长的作用机制初步探讨82-85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细胞膨压的下降与铵态氮(NH+4-N)抑制向日葵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硝态氮(NO-3-N)相比,铵态氮明显抑制了向日葵的生长,表现在生物量明显降低,顶部展开叶的叶面积显著下降,地上部和顶部展开叶的含水量下降.同时还发现,虽然铵态氮处理向日葵叶片的渗透势与硝态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其水势和膨压明显低于硝态氮处理; 铵态氮供应使向日葵最大展开叶中K+,Ca2+,NO-3等离子浓度显著下降.说明细胞膨压的下降是铵态氮导致向日葵生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用钼肥对酸性黄棕壤上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86-90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并通过电子显微观察,研究了施用钼肥对分蘖末期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后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组成以亚麻酸为主,膜脂不饱和度增大,细胞器和膜结构比缺钼完整; 缺钼植株膜结构的稳定性差并导致植株抗寒力降低是细胞出现冻害的最本质原因.

不同施钙措施对番茄果实钙含量和钙形态的影响91-95

摘要:在营养液中加钙及在花期、幼果期分别向花、叶、幼果喷施20mg/L 萘乙酸(NAA)+ 0.5% CaCl2混合液能够显著增加果实钙含量,其中营养液高钙和喷叶处理增钙效果最好,喷幼果和喷花处理也有较明显的效果,3周大果喷钙对果实增钙效果不明显.增钙的同时,不同措施不同程度影响了果实K、Mg、P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果实增钙主要是增加了果胶酸钙含量,以营养液高钙、喷叶和喷幼果处理增加程度最高; 各种施钙措施显著增加了果实V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度,改善了果实品质.还探讨了不同施钙措施对植株各部位钙含量和果实钙含量的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