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开创可感知的绿色建筑新时代1-1

摘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国城乡和住房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建筑行业从简陋建筑到节能建筑,再走向绿色建筑发展的40年。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海纳百川融合中美面向世界创造未来--中美范式差异下的温州肯恩大学校园设计实践与启示10-18

摘要:1背景温州肯恩大学是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由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筹备的中美合作高校,它强调学术自治、教授自治的创新意识,是一个边招生边建设的新型大学。该校坐落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校园总规划建设用地约200hm^2(3000亩),其中一期40.63hm^2(1059.4亩)。

中外建筑杂志访谈
漫谈绿色建筑的适宜技术与践行19-23

摘要:凡益工作室有幸请到了湖南省绿专委主任委员殷昆仑谈谈绿色建筑的适宜技术与践行,以下简称殷总。凡益:湖南省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年多,快五年的时间了,殷总觉得这期间有哪些成果,有哪些不足呢。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这个让我莫名不舍的亚平宁24-27

摘要:大巴车驶出瑞士,进入意大利时,我们的司机——意大利人安东尼一定很高兴。因为第一,憋足了劲在高油价的瑞士境内不加油,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第二,这里已经是意大利。他终于不用胆战心惊地提防会被欧盟交警查车了(欧盟规定,每台大巴都必须安装行车记录仪,用来记录行车时间,大巴司机在驾驶2小时后必须休息20分钟才能再上路,且24小时内最多驾驶8小时,如有违反会被罚至哭爹喊娘)。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欧洲著名的不靠谱国家意大利。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走进荷兰PARK20|20生态产业园区28-32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工业领域一直延续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生产模式,使全球陷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危机。对于像荷兰这种原材料90%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来说,传统产业模式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成为阻碍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荷兰很早就认识到这一局限,并逐渐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先后采取了"建材银行计划"、"循环经济"等战略举措。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浅析西方古典建筑竖向构图的一般规律33-35

摘要:西方古典建筑作为西方建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形式美学基础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和模仿。本文从历史的维度,分析西方古典建筑在竖向构图的一般规律,以期对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和反思。

重构另一个熟悉的世界--浅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36-39

摘要:本文以建筑师王澍的经典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为论述对象,同时在各个方面将王澍与柯布西耶做比较,来分析这个作品的时代意义。因此,全文的架构是首先从时代谈起,到建筑师的建筑观和象山校园在被设计时具备的独特条件。接着从欣赏美的方式、建筑材料、建筑类型、画意等角度剖析王澍通过象山校园重构出当代中国建筑之美。最后再回到时展的角度,提出哲理性、本源性、时代性的总结和思考。

功能湿地理论在澳门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运用39-42

摘要:在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中,湿地因为其自身拥有的独特生态结构与净化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而澳门作为一个国际都市并且与自身定位不符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人口密度过大。长期无序的填海造地工程与开发模式破坏了澳门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且造成澳门居住区环境的恶化。在经过调查、分析其居住区所出现的问题,希望通过功能湿地理论与研究成果对澳门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运用与指导,构建湿地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的关系,达到建设澳门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价值延续与“复活”--以郑州司赵火车站保护与再利用为例43-46

摘要:文物建筑的价值表现为其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其价值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当今城乡建设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应积极发掘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涵,使其得以延续与"复活"。本文阐述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概念及特征,按文物建筑所处位置、功能性质、再利用取向等进行了归纳分类。归纳出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中,价值延续与复活的原则。结合司赵火车站案例,从整体性、主导性、多样性层面,探讨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念和方法。

基于工业建筑遗产转型为创意产业园的反思--以青岛市国棉六厂为例47-50

摘要:工业建筑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园是目前国内的常见做法,但多次转型的现象及产生的诸多问题正在逐渐引发人们关注,导致遗产类改造项目多次转型的原因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分析青岛工业遗产历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与创意产业园结合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创意产业园模式与工业遗产改造耦合的原因,并以青岛市国棉六厂作为多次改造的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了导致国棉六厂未能成功转型为创意产业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工业建筑遗产转型为创意产业园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其他类似遗产类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汉代建筑画像砖石的形态特征与符号构建解读51-53

摘要:建筑画像砖与建筑画像石在西汉时期开始兴起,东汉时期盛行,在汉代起便有着广泛的应用。汉代建筑画像砖石是汉代贵族用来营造墓室的主要建筑材料,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文章通过以建筑画像砖石的艺术形态特征为落脚点,对其二维平面符号化的构建模式来对汉代建筑进行详细解读,以探索汉代建筑与院落的空间机制与层次性。

设计学中的文化原理在文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53-55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以文化旅游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的案例研究并以自己完成的建筑设计方案为例,进而来探讨设计学中的文化原理在文旅类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该设计方案为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概念设计,在这一方案中文化原理具体体现在地域性文化特征在游客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变革与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建筑媒体与建筑设计56-57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原有建筑学格局被改写,传统建筑媒体经历了巨大变革,而建筑信息、建筑师甚至建筑设计本身也都已逐渐媒体化,建筑和建筑媒体在变革与融合中逐渐成为一种相互影响的动态关联。建筑媒体的变革仍将继续,"媒体化"的建筑设计方式也将在未来占据更大的舞台。

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58-60

摘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时代的烙印,还随着城市的演进而变化。无论何时人类文明总是寻求其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最佳表现。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是人的活动空间的一种,是城市文明的精华和本质,它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求。在当今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如何能适应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对美独有情钟,美的空间能给人留下回忆;我们关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人居环境应该向何种表现方式发展,向何种存在形式演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城市生活,与时俱进,美化城市空间,创造出一系列形式适宜的集群整体。在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中赋予一种人文艺术思想,犹如赋予物质世界中的精神火花,对美化环境表现建筑丰富景观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通过概念及意义的分析研究来深化对城市环境建设中人文艺术思想概念的理解,并对当代环境设计工作中如何精确运用人文艺术思想方法进行相应的探索,以提升当代艺术设计思想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元代中原私家园林探析--以许有壬圭塘为例61-64

摘要:文章以许有壬圭塘别墅为例,对元代中原私家园林的营造目的、造园意匠、园林活动进行探析。认为元代中原私家园林形成于以遁世归隐为目的的私家园林营造风潮;其在造园意匠上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袭宋风,肇始明风,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其主要园林活动是诗酒唱和的文人雅集,园林与文学活动结合为一种仪式化、常态化的活动。

论唐寅“桃花庵”的园林设计艺术65-67

摘要:本文从园林设计美学的视角出发,以吟咏桃花庵的诗画为例证,运用解读文本、分析绘画造型和构图的方法,研究了唐寅桃花庵的设计特点与审美特征,提出文人园林桃花庵的设计创意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运用了借景手法,以画入园,园林风格疏朗自然、简朴淡雅,环境幽静,运用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传达对人生的领悟,桃花庵的美学思想启示了中国当代的园林与景观设计思路。

鄂西土家族民俗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68-69

摘要:在人类文化多样化的意义上,鄂西传统所创造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文化趋同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地域文化正面临衰落和消失的危险,中国民俗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得到了复制,传承和创新。设计形式既需要民族文化,又需要民族元素所表达的深度,广度和厚度。这表明设计过程中既要有完美的表达,也要有需提升的水平。全面的、客观的表现民族的整体文化是现阶段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本文将对鄂西土家传统民俗建筑之基本特征和风貌进行总结,通过对鄂西土家族民俗建筑的分析,并对土家族民俗文化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宗祠文化对传统村落更新修复过程的影响--基于浏阳升平村的调查与思考70-72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村落布局形态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村落在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下,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生长-衰落-自我修复"的发展规律以及"适度干预修复"以保证宗族凝聚的必然性,并结合浏阳升平村宗祠形态布局特点,从空间形态、文化特质、遗产保护等层面,探索宗祠文化在当代村落更新修复中的重要价值,以期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维护社会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