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建筑的生态文明意义1-1

摘要:建筑伴随人类文明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她伴随人类社会文明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创造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时,她的发展也正孕育着一种生态文明,共同支撑起和谐社会大厦。生态文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第四种文明。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锐意创新志存高远敬业乐群追求卓越——来自东方之珠的香港城市大学8-13

摘要:1引言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的南海沿岸地带。毗邻深圳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和中山市。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CityU)(图1),这是一所坐落在香港九龙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近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城市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报告之中,大湾区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粤港澳的合作,不仅对港澳地区,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新西兰的花园式民居建筑14-16

摘要:到新西兰观光,如果在奥克兰周边或农村走上一圈,这里家家户户造型别致的花园式民居建筑,让人叹为观止。新西兰是太平洋上的一个丘陵岛国,民居大多依山而建。而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又是一座发达的海滨城市,除了市中心的商业区,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生活在别墅式的建筑中,过着宁静的生活。在这里举目四望,人居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又在海上。走近了细看,奥克兰民居大多是欧式风格的一至二层小洋房,这些木结构建筑坡面屋顶,造型千姿百态,新颖别致,外观颜色亮丽。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荷兰的海绵智慧:鹿特丹Benthemplein水广场17-20

摘要:1引言暴雨袭来,城市瞬间变成,由于城市雨洪处理设施在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的空间发展。城市雨洪处理的规划理论和实施效果无法适应城市快速发展需要,难以形成有效的生态适应机制,且难与其他城市空间设施协同工作,雨洪生态系统的改善迫在眉睫。围绕雨洪问题,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即现代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具有吸纳水体的功能,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如特大暴雨)、保障城市安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力。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以红军长征路线为例21-23

摘要:作为人类历史遗存的线性文化遗产,其蕴含了各方面的巨大价值,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等。同时,由于线性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线路长、范围广、涉及社群多等等,因此其保护具有特殊性。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本着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的观点,在重视遗产本身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同时,又要兼顾其精神和内涵的保护。本文以长征之路为例,阐述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红色文化对提升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金寨为例24-25

摘要:金寨是一片红色圣地,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城市形象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形象提升不仅能体现金寨的文化底蕴和景观环境,也能表达市民的信仰和追求。本文通过对金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分析了红色文化对金寨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

湘南黔北建筑特征比较研究——以湖南坳上村与贵州丙安乡为例26-30

摘要:坳上村与丙安乡历经千百年,分别代表了典型湘南和黔北明清时期建筑形制。二者发展演变均与古驿道相关,遵循共同的山水选址格局;在地理气候、选址布局、构造做法、建筑装饰和竖向剖析方面,坳上村与丙安乡又有着明显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气候地理环境、村落功能类型、传统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归因。

土坯·夯土·泥作——建构视角下生土建筑的三种方式31-34

摘要:时至今日生土建筑的研究日趋热门,已经从孤立实践变成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多数研究以文化历史视角和生态技术视角不同,本文基于建构的视角将生土建筑拉回建筑学本体的建造讨论,区分出砌筑土坯、版筑夯土、塑性泥作三种建构模式,并引介哈桑-法赛、马丁-劳奇和安娜·赫林格尔三位实践者的作品对应三种建构逻辑,希望以此厘清生土建筑的建造议题。

宁夏生态移民住居困境调查与出路探寻35-37

摘要: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状态和减少自然保护区人口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十二五"期间,宁夏生态移民人数达32.9万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安置是实现宁夏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宁夏境内生态移民村庄的居住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前生态移民区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呼吁相关部门关注生态移民的居住环境问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符合移民生活习惯的居住环境设计策略,探索具有新时代新要求的适应性和对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统的居住空间环境改善设计理论,为后续生态移民的搬迁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功能湿地理论的澳门湿地与人居环境研究38-40

摘要: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澳门作为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其持续的填海工程及城市开发模式导致了湿地资源的破碎甚至消减。本文通过对澳门人居环境现状的调研,发掘澳门人居现有模式与人居环境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及改善的方向。在未来的人居环境发展中,基于功能湿地理论对澳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运用与指导。将澳门人居环境建设与湿地保护、恢复、重建相结合,体现湿地的生态价值。重建人居环境中水体生态的良性循环,对澳门周边生态系统与人居环境进行一体化设计。促进澳门人居环境的改善,增强澳门城市的整体弹性。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文化线路遗产价值评价研究——以万里茶道资江段为例41-43

摘要:文化线路是一类新兴的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探索符合其价值特征的科学评价方法,以促进申遗工作和高效保护遗产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6类一级指标和26类二级指标组成的文化线路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该体系有区别于其他中小尺度文化遗产的特征。以万里茶道资江段文化线路为案例开展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将全部遗产点分为3个价值等级,研究发现部分高价值遗产点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堪忧。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理论的传统智慧解析44-46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与粗放的资源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提出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本文通过对被动式建筑概念及特征的解析以及对传统建筑中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技术深入挖掘,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与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优缺点,总结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技术特点。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对推动城乡可持续建设与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

上海多层住宅小区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ssd47-50

摘要:住宅小区室外环境,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其热舒适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ssd和计算机环境模拟软件Ecotect,以上海多层住宅小区的标准室外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的计算与分析,探讨楼栋的朝向、面宽和总高等三因素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程度。旨在有效指导住宅小区内楼栋的排布设计。

“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51-53

摘要:建筑装饰设计涉及建筑学、美学、艺术设计学等诸多专业知识,集设计创意、建筑工程于一体,对专业学生的实用性、综合性素质要求较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把“教学做赛”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从教、学、做、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综合能力全面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

基于小气候的住区室外适老活动场地设计策略研究53-55

摘要:局地小气候会影响老人对于室外活动场地的使用意愿以及舒适性评价,通过对住区空间环境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局地小气候原理,对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适老设计提出若干设计策略。

国内外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56-57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图书馆开始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就国内社区图书馆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推动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居民学习、休闲、交流的中心提供一定的帮助。

大学食堂交谈特性的噪声环境研究58-59

摘要:实际进餐过程中的交谈语言清晰度问题逐渐引起学者重视。从进餐者交谈的角度进行设计,以大学食堂这一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人群密度与声压级,噪声变化,交谈干扰和语言清晰度进行研究,得出了用餐时声压级的水平和噪声增加量,并得到了人群密度与声压级,人群密度与干扰程度和语言清晰度的相互影响关系。

基于参数化模型交互平台的建筑结构形态设计60-62

摘要:20世纪末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解决复杂建筑形态能力的提高,建筑形态越趋复杂与不确定,而基于参数化模型交互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更新,为建筑师提供整合结构性能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创新手段,本文在归纳目前适用于建筑师的参数化交互平台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建筑形态创新方面的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