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美丽城市:智慧、绿色与共生1-1

摘要:城市是国家文明的聚集地,美丽中国必然先有美丽城市。城市之美体现在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繁华CBD,体现在流光溢彩人潮涌动的霓虹夜市,体现在古色古香记住乡愁的历史街区,也体现在望山见水鸟语花香的绿地公园。然而,美丽城市远不止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外在美,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美。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沃野天府 锦绣河山 狮山龙湖 桃李满园——最美大学之四川师范大学10-19

摘要:1前言 大学校园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理念,将建筑、景观、文化等有机结合成的完整情感结合体,以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湘江记忆——访长沙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设计组副组长周义武20-23

摘要:高青:周老师,您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访谈您。湘江大桥可以说已经是长沙这座城市标志物之一,作为参与湘江大桥建设设计组副组长,请您谈一谈当年大桥建设的一些记忆? 周义武:当年,湘江将长沙市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人员、车辆靠船只轮渡、交通不便利,根据当时国家和我们省市领导的指示,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要平战结合这样一种状态指示要求,过江通道以隧道为主,这样就可以结合这个平战的要求。由于这个基本要求,设计队伍的组成就是以省水电设计院为主要成员。因为他们是搞水电,搞坑道搞隧道。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一窥千年貌,古村上甘棠24-28

摘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0多年前,一个作者投来的稿件上一张湖南江永上甘棠村歩赢桥的照片让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少年来魂牵梦绕,心心念念一直想去上甘棠古村看看。今年春节,从南宁回长沙,特意绕道,圆了我20多年的上甘棠梦!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谢尔宾斯基地毯”分形对现代城市结构的启示29-32

摘要:现代城市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复杂性源于城市功能的混合,系统性源于城市结构的配置。两者之中,城市的系统性尤为重要,系统性的缺失将导致城市功能紊乱,并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在现代城市规划方面,尽管系统思想已经被广大规划工作者所接受,但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城市规划之中,原因有两点:第一,城市系统过于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很难有一个具体的城市模型能涵盖城市的方方面面;第二,观念中的系统思想很难落实为具体而清晰的系统模型。本文将描述若干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城市系统思想及城市系统模型,分析其优劣,并引入一种新的系统模型——"谢尔宾斯基地毯"分形,描述它的系统结构,并讨论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西方现实主义思想对岭南建筑学派设计理论的影响33-37

摘要:文章从艺术史的视角,以西方现实主义的发端入手,先后指出了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有现实主义情怀、文艺复兴暗含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启蒙运动促成了现实主义运动思想、席勒在文学领域首提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运动影响欧美文学与绘画等艺术的表达。通过阐释现实主义理论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得出现实主义也适用于建筑艺术甚至岭南建筑创作的观点。最后,通过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设计师、设计作品、论著及理论的探讨,说明岭南建筑学派的设计思想具有现实性。岭南建筑是全国乃至世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建筑史学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实并推动了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理论的研究,对岭南建筑学派的文化与传承有积极影响与促进意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与指导意义。

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建筑艺术研究38-42

摘要: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美学视角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力探究43-44

摘要: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就当前的建筑领域来说,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注重居住的质量,随着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建筑,人们开始关注它的艺术表现,关注它的结构设计是否能够符合自己的审美、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这种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着设计者们在建筑中不断地利用美学艺术知识,在建筑中找出设计的地方,从而融入美学、美感,将建筑表现得更具艺术价值。而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实际操作有时会与结构的美学设计出现出入之处,这也就表明了在结构美学与建筑艺术在实际的表现方面发展仍不够成熟,本文就目前发展情况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基于城市设计角度,对南通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思考45-46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目睹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科研价值。然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新一轮的威胁。本文基于近代南通城市设计与发展的角度,论述旧城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并提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性、保护城市天际线、保护重点历史地段和允许小规模改造等四点对策。

现代公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生命力的探究47-49

摘要:通过对城市公墓功能定位的思考,从传统公墓的得与失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经济与文化的新型功能定位,以此提高公墓使用价值,进而改善公墓在城市规划中不被重视的现状。对公墓的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将公墓与城市旅游或农业园林相结合,为公墓在城市中的存在形式提出新的可能性。

建筑与城市的正负形图底关系浅析49-51

摘要:好的建筑必须根基于所处的城市场所空间,城市场所空间又是由不同建筑构成的具有社会属性内涵的体现。如果我们把建筑比作图,那么城市场所就是底。建筑与城市场所的图底关系好比正负辩证关系一样,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当前快速和粗犷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的正负图底关系,是每一个从业者当务之急的职责。

江南传统民居在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52-54

摘要:江南建筑因艺术特色要求苛刻,显得精致小巧。空间布局上是庭院空间的放大。南北各地的民居聚落、园林、宫殿建筑群乃至城市规划都是如此。建筑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特定的建筑风格,当代设计理念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提取概括升华,从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回归和满足感,弥补了现展所缺失的精神寄托,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闽南建筑屋脊如何生成“燕尾”研究方法初探54-57

摘要:作为闽南建筑的一大特色的燕尾脊,其轻巧的形态、流畅的线条、"翱翔"蓝空之下。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传统建筑屋脊收尾为"鸱尾"或"吻兽"的情况下,闽南建筑却衍生出"燕尾"这一特殊构造。闽南建筑的"鸱尾"是如何演化成"燕尾"?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是很多学者无法逾越的一道命题。本文试从研究问题方式入手,探析解决这一命题的研究方法。

基于宗教生态旅游对云居山真如禅寺景观的审视58-61

摘要:以宗教生态旅游为视角,从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营造和生态性体验两个方面审视云居山真如禅寺,阐述其作为典型的农禅文化景观所体现的生态性、环保性,以期为佛教文化景观的可持续营造提供参考。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生态设计策略的思考62-65

摘要:文章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及生态设计理论的归纳总结,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生态设计方法的运用,以期能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

高校旧厂房改造中非常规结构空间的再生研究65-67

摘要:高校的不断扩招及多元发展使得校园内尤其是老校区空间明显不足。通过对校园内闲置的旧厂房进行改扩建来缓解压力是目前许多高校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多数旧厂房的核心区域因具有非常规的结构形式,空间开敞灵活,且能充分体现原场所的工业特性,改造中往往会被作为设计的核心加以利用。本文以高校旧厂房改造中的非常规结构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优秀的改造实践,从功能置换、空间重构、生态利用这三方面归纳总结了此类空间的再生手法类型,探讨校园文化背景下工业建筑的再生方法。

“一张蓝图干到底”之下控规编制与管理的对策——以广州为例68-70

摘要:本文以广州为例,提出了"一张蓝图干到底"背景下控规编制与管理的对策,一是明确龙头,编制市长的"总规";二是总控联动,划分稳定区与发展区;三是转换角色,由市场编制控规方案。

基于遗传算法的形态与微气候环境性能自动优化方法71-74

摘要:城市微气候与城市形态的关联性研究牵涉多个学科,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了城市微气候环境与城市形态要素变化直接相关。但已有的城市形态与微气候关联性研究基本是对单一变量逐个进行分析后的人工耦合与优化,对于城市这一复杂体系来说,这种方法只能给出若干近似判断和较优解,并不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最优解。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算法体系,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整合了城市形态生成、微气候性能模拟与搜索寻优三个模块,以人体室外舒适度为优化目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搜索,通过若干代运算之后得出气候适应性城市形态的最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