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1-1

摘要:2017年12月31日晚18:38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亮灯迎新年!这预示着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港珠澳大桥将从建设转入营运,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有新作为。2018年又将站在新的起点,她也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点燃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悟自然之美,创生态家园——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十五周年庆典10-11

摘要:有人说,时间是命运写给永恒的情诗。而当时间慢慢的过去,只有最初的地方才会沉淀下我们的目光。而走过这一年又一年,今天的我们,有了什么样的收获?进行了什么样的拼搏?又怀着怎样的憧憬?建科园林2017年终总结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都会告诉你答案。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风景园林行业产业全过程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

云山珠水,碧瓦朱甍,融贯中西,筑汇古今——承原国立中山大学衣钵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赏析12-17

摘要:华南理工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花城广州,是国家第一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之一,有60多年的建校历史。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建校以来的几轮修建使新旧建筑并存、中西文化兼容、人与自然有机融合成为该校园鲜明的特色,充分利用了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以及结合原生的风土人情,规划出中国式山水风格的校园。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园规划以及建筑特点,能为以后的校园建设与环境相辅相成提供借鉴。

“凡益开题”第十二期:传统村落的存与亡18-22

摘要: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中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农业遗产等保护工作。”也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乡愁”的情怀与规划师的责任——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钱云副教授23-28

摘要:访谈背景“乡愁北京”实践活动始于2014年,至今已到第四个年头,团队一直关注着北京旧城的问题,并在此领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团队将继续深入旧城,探讨旧城民生问题,挖掘北京旧城文化遗产,呼吁社会各界对胡同的关注。这是一个让我们“城市规划师”们身心俱疲、充满惆怅和亟待反思的时代。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疯狂的房子29-30

摘要:大叻,一座年轻的城市,高原度假胜地,被誉为“越南私藏的法国”。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湖泊密布。大叻是越南南部的高山小城,这里有个非常有名的建筑,造型古怪名字也另类,叫Crazy house。Crazy house的中文翻译各式各样,有人翻译为疯狂的房子、怪房子、疯屋子、奇妙屋等等,我叫它“疯狂的房子”。疯狂的房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颠覆了房屋的概念,远远望去感觉好奇特又有森林童话的味道!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大美至简——东方语境下极少主义美学思想探源31-33

摘要:极少主义本源哲学思想是东方禅宗哲学,进而在西方发展成熟起来。极少主义发展于西方近现代设计运动,在艺术领域的绘画与雕塑和近现代建筑中逐步发展为一种设计思想。当代极少主义建筑潮流以其简洁、内敛、隐匿的性格和纯净的建筑形态与空间,表达出其特有的包容性和概括性。而东方哲学的语境下,极少主义美学含意更加丰富,为了更好理解极少主义的思想本质,透过中国禅宗哲学的发展,以及传统绘画、建筑空间等形式的表达,进一步解读本土语境下的极少主义美学思想。

从理解“不可预见的美”过程中思考“可见的因素”34-36

摘要:莱塞巴罗教授关于“未被预见的美丽是否是可见的”引发的思考。建筑的生长在摄影师定格后仿佛就脱离了建筑师的把控,朝着未被预见的方向发展。但建筑发展的许多细节迫使我们再度思考。各种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力量对建筑以后的生长产生作用。它们被分成线性的和点状的,进一步被剖析与建筑材料上的关系,为建筑的生长留出空间,或者说提供框架,让建筑成为良好的沉淀时间和记录生活的载体,留下空间。设计者不是试图设定,而是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框架,细节仍然未被预见。但这使得设计的作用更加明晰。

古代建筑中的风水理论对现代建筑的启示37-38

摘要:古代建筑在其选址、规划、营造的过程中,无一过程不体现风水理论,其论核心思想乃是“天人合一”。古人筑城造屋无不依其为依据,以此来建构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空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现在,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开始受到关注,这些生态理论,与传统风水理论的核心有所类同。在我们研究生态规划,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等时仍然能从风水理论得到诸多启发。

线性元素在空间限定中的特性39-41

摘要:从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之日起至今,建筑空间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与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空间限定作为处理建筑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着眼于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元素中的线性元素,分析其在限定空间时表达出的特性,并据此在空间设计方法上提出一些建议。

浅谈赵深中式传统复兴思想在近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南大学和平楼与民主楼为例42-45

摘要:通过对华盖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之一赵深设计的和平楼,民主楼的分析,研究赵深中式传统复兴思想对和平楼、民主楼建筑平面、形态和装饰上的影响,并与他设计的校园建筑作品相比较总结其设计思想在近代校园建筑中的应用特点。

城市更新视角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46-48

摘要: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上层空间的建设接近饱和。城市中心地区一般都会面临严重的“城市病”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中心待更新地区矛盾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但是,在城市更新地区开发和发展地下空间往往要受到地表面上建筑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开发必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过程。本文针对目前城市中心城区的普遍问题,着重从城市更新地区视角下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行初步研究。

我国建筑工业化模块化在灾后安置的可持续性研究48-50

摘要:针对我国震区灾后重建安置的诸多问题,将恢复期按照时间安置特点划分成三个阶段研究,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建筑工业化模块化与安置房建造相结合探讨。同时考虑我国当前建筑工业化水平,目的是在坚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运用至各个阶段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阶段的建筑工业化模块化实践要点以及救灾机制的完善方向。

刍议湖北地方文庙的空间特色——以新洲文庙为例51-53

摘要:文庙将祭孔与办学相结合,形成了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遍及全国各地。湖北地区自古就是文化教育的重地,文庙数量不在少数。新洲文庙是湖北省境内始建年代较早,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文庙代表。文章以新洲文庙为例,从中西合璧的建筑构成,前学后庙的空间格局,恪守礼制的形制布局三方面探讨了湖北地方文庙的空间特色。

基于产业与文化角度对于特色小镇特色空间的研究54-56

摘要:针对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有相当多城镇出现盲目建设状况,导致特色小镇特色面貌丧失。以“特色小镇特色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特色空间对于特色小镇的重要性为基础,通过产业和文化影响因素对特色空间的有效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于特色空间的研究,可以得出产业与文化对于特色小镇特色城镇面貌的重要性,从而改变特色小镇出现的面貌趋同、产业趋同问题。

包头地区藏传佛教正殿的历时性探究56-58

摘要:包头地区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发展地区,而包头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令其在建筑文化上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及特征,即汉藏合一的建筑特点,本文将通过明朝时期美岱召(16世纪),清朝初期康熙时期梅力更召、百灵庙、包头召(17世纪),清朝中期乾隆时期普会寺(18世纪)三个每100年的时间点的藏传佛教建筑进行历时性探究。

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59-60

摘要:在灿烂中的中国文化故事中,中国建筑一直在传承地区文化、艺术技巧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无论是极具封建帝王文化的紫禁城,还是充满艺术灵感的苏州园林,这些中国传统建筑无不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由于这种文化属性使得我们应当在未来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论文正是基于此,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元素中,以更好的促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灵活运用,为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TOD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与研究——以徐州地铁1号线铜山路站为例61-63

摘要:本文基于对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了TOD的发展模式,TOD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接着以徐州市铜山路站的周边用地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为例,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TOD模式对于城市发展的益处,以期能够增加城市对于TOD发展模式的重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