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长沙,一座幸福的城市1-1

摘要:长沙城市建设,秉承"弯道超车",日新月异,成长为全国新一线城市。2016年底,全市常住总人口已达764.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99%,经济总量跃升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城市充满活力、动力,一派生机盎然。长沙业已形成"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中部首个部级湖南湘江新区综合功能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长沙进入了"高铁、地铁、城铁、磁浮"多元快速时代,奠定了全国交通枢纽地位。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凡益工作室“绘城”——《绘长沙·太平街》首发展览报道10-11

摘要:由凡益工作室,文和友及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联合主办的"绘城——《绘长沙·太平街》首发展览"于2017年8月24日至10月8日在湖南长沙市解放西路妈妈茶门店举行。展览的主题为"绘城",选取书作中数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展览内容。展览设于一楼营业区和二楼室内外休息区域。展览出品人为文宾,策展人为王蔚和翁东华。《绘长沙·太平街》以星城长沙著名历史街区"太平街"为创作主题,历经数年的文化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走访,文献整理后启动创作过程。

“凡益开题”第八期:水灾与绿色基础设施12-18

摘要:开题人:李博,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1、湖南水灾后的思考2017年6月下旬到7月初,湖南遭受超历史的暴雨洪水,形成了湘水流域性特大洪水、资水及沅水、洞庭湖区大洪水,湘江长沙站水位达到了39.51m,刷新了历史记录。据相关报导,全省14个市、州118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损失380亿,83人死亡,1000余万人受灾。

谈数字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访湖南大学建筑学院DAL数字建筑实验室主任胡骉19-25

摘要:欧雄全:胡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数字建筑的研究,首先能否请您阐述下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激活出湖南省最先锋的数字建筑实验室,同时介绍一下DAL数字建筑实验室目前发展的情况?胡骉:我们大概是2010年开始成立DAL,主要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跟数字化设计、实践、建造以及理论相关的这么一个实验室。

邹伟谈如何把好绿色建筑质量关26-27

摘要:【人物简介】邹伟,是一位建筑工程领域的专家。2007年,邹伟以华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宏孚集团任集团副总经理,开启了绿色建材施工方法和新材料的研发和革新之路。

奋进中的中国建筑工业化——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女士28-33

摘要:【人物简介】孙英,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作为院长,孙英带领标准设计院以国家建筑标准和标准设计为基础,向城乡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咨询和产品制造安装等城乡建设领域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成为集多元业务于一体的业务广泛、实力较强的综合型科研、设计与技术服务企业之一,尤其在住宅产业化、BIM、绿色建筑、节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长春——洋为中用的伪满建筑34-37

摘要:到吉林省会长春逛街,有一样历史景观想躲都不躲不开,那就是保存完好的伪满时期的建筑。1931年,九一八事变,9月19日,日军攻占长春。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长春成为伪满洲国国都,定名为新京市。由于经历了十四年的伪满国都建设,所以,现在的长春还留存着很多当年的历史文化遗存。尤以新民大街路口左右的老式建筑煞是醒目,那是建于1930年代的伪满洲国国务院及所属八大部的老建筑。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长沙地铁:如何为老年人服务?38-40

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我国现今正处于一个老龄化严重的过渡时期。长沙地铁一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的正式通车运营,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转变的更加热情了起来。在这种转变中,如何方便老年人群的出行,这将是现今地铁公共空间的一个重大课题。课题组基于现今老龄化加快的趋势下,立足于长沙地铁1、2号线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现状,结合空间环境设计国内外理论,展开对长沙地铁空间环境设计与研究,有助于完善未来长沙地铁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读解布隆代尔、迪朗、加代的建筑教程——《建筑空间组合论》理论来源研究41-44

摘要:本文以彭一刚先生的《建筑空间组合理论》和克鲁夫特的《建筑理论史:从威特鲁维到现在》为基础性文本,对彭一刚先生与法国古典建筑理论家布隆代尔、迪朗、加代等人的建筑理论进行比较,以追溯其中的异同。本文认为,《建筑空间组合论》的理论来源,与巴黎美术学院和巴黎理工学院时期产生的"布杂"体系的思想有关。

浅析电影蒙太奇于建筑空间中的应用44-46

摘要:对建筑师来说,电影可能是最接近建筑的艺术形式,电影在时空关系的构建、叙事的逻辑等都可能超越了建筑所表达的范畴,这是值得借鉴的。蒙太奇,作为电影创作的手段,将一个个镜头组成一个段,一个个小段组成一大段,一个个大段组织成一部电影。这样的切割在建筑空间构成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借用影视剧中蒙太奇手法组织安排建筑空间的结构顺序,来改变对空间的体验。

中外历史主题景观中的主体间性美学体现47-50

摘要:因时展而产生的美学倾向直接影响着景观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意识及形态构成。本文从当代审美倾向探讨了中外历史主题景观中主体间性的美学体现,从美学意识架构梳理了中外历史景观文化延续的差异性,又从景观的美学体验中分析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历史之间三方面的表达,试图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中,主体间性美学对于当代历史主题景观的积极影响作用与主导性。

内蒙古乌素图召庆缘寺护法神壁画图像解析51-54

摘要:内蒙古乌素图召庆缘寺护法神壁画因其艺术特征独特,多为人所关注,在内蒙古地区召庙壁画艺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对壁画图像中表现出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解析,以求全面阐述庆缘寺护法神壁画的艺术成就,并通过对庆缘寺护法神壁画的研究了解蒙古北元时期土默特地区的社会状态。

结构主义理论下的空间建构句法55-58

摘要:滥觞于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思想强调构成事物各元素间关系的存在性优于元素本身,这一思想方法由凡·艾克等结构主义建筑师引入建筑学领域中并得以延伸和拓展。本文对结构主义建筑观及其方法论进行了阐释,并从环境元结构、形态元结构、属性元结构三种结构系统对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建筑空间建构句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安顺本寨屯堡的地域适应性研究59-61

摘要:安顺本寨屯堡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本寨屯堡表现出浓郁而强烈的地域特色,该文从屯堡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布局等方面论述了本寨屯堡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相适应的聚落特点。

上庄古村落空间形态及建筑艺术研究62-64

摘要:传统民居作为人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地域里形成的有形文化记录,也是人类存续聚居的建筑延伸,更是反映当地在文化、哲学以及审美演化等方面的民居表现。它不仅汇聚了古代先民的劳动智慧,更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物质财富,因此富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祁县上庄古村的历史人文、空间布局、建筑类型与形态、建筑特色、以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如何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草屋营造特征的比较研究64-67

摘要:本论文基于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草屋的调研,主要对朝鲜族和汉族草屋屋顶、平面、立面进行测绘。通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的草屋的平面特征,立面特征、屋顶特征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朝鲜族与汉族草屋营造技术手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阐述了对延边地区草屋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合理性保护措施。

浅析如何改善地下建筑心理环境68-70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下建筑环境的分析,发现当前地下建筑生理环境问题并不大,主要是地下建筑心理环境暂时问题较大,通过对地下建筑心理环境成因的解析,再通过建筑设计手段针对地下建筑心理环境问题作出相应的策略和应答,最终达到改善地下建筑心理环境的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支持下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发展研究71-74

摘要: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是对人造环境的规划设计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它以环境投入使用后的各方面性能为评价对象,以环境当中的使用者为主要评价主体,采集评价主体对环境各性能的意见以及使用者与环境的互动状态,从而评估环境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与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应当时技术能力的评价方法并长期使用,这套方法有其优势但不免存在一些缺陷。进入大数据时代,科技的进步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缺陷,并提供新的评价思路。文章分为两部分,首先总结传统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其次,讨论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如何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带来更新,从采集、分析和管理三个方面来着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