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外建筑杂志

《中外建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视点深度对白、建筑论坛、建筑师、规划设计、历史与建筑、建筑文化、建筑与环境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8-0422
  • 国内刊号:43-1255/TU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49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1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外建筑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城市更新,激发都市再生活力

摘要:高速城市化,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旧城破旧拥挤、市民居住分化、商业效益分散等城市衰落的负面效应。于是,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城市有机更新……一系列有关于激发城市沉淀已久的活力、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新理念相继提出。城市开发不再是"圈地"、"扩张",而是在已有的城区上进行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改造,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促进城市再生的不竭动力。
1-1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凡益会客厅第二期“城市生长之创意城市”

摘要:在今天,创意形成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构筑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又萌生新的创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意经济时代即将来临,而创意城市的建设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挖掘城市创意的内涵、形式、发展路径,是创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期凡益会客厅主题"城市生长之创意城市",邀请五名建筑师与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意城市中的方方面面。
12-21

北京国际设计周旧城文化论坛顺利闭幕

摘要:庙会(Temple Fair)作为中国传统世俗空间和生活景观,是老北京历史、民俗、商业、手工业聚集的场所,也是历史城市的商业和文化运作的重要模式。白塔寺庙会作为北京八大庙会之一,每月定期开市,历史悠久、价值突出。旧城空间的优势在于高密度、混杂、生活气息,而问题同样来自于此。庙会空间在旧城文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建筑师在旧城更新复兴中的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爬山虎工作室9月29日主办了《庙会空间——北京国际设计周旧城文化论坛》,
22-24
中外建筑杂志访谈

探讨参数化设计:以湖南大学参数化设计教学为例

摘要:参数化设计被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后,越来越多造型新颖多变的建筑出现在大众眼中,所谓参数化,即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得出关键参数,再通过这些指标进行建筑构思。参数可以是日照、风向、温度、景观,甚至是区域经济、文化,将这些数据整合、推理,形成一套新的设计逻辑,是当今最为火热的参数化设计的核心,那么在建筑学教学当中,参数化设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访谈湖南大学讲师宋明星,为我们讲述他的参数化大跨度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
26-31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家乡涟水河深度探游(2)

摘要:四、小三峡里风光好从江口转头向南,过犁头嘴,即进入以峰奇、水秀、景幽为特色的湘中"小三峡"。进峡后,但见两岸层峦叠障,山峙耸立。这里水深河窄,山高林幽。每逢晴日,河水清澈,微波荡漾,波光粼粼。但至雨季,河水暴涨,浪高湍急,险象环生。及临秋令,则两岸山中红枫翠竹,五彩斑斓,冬天在白雪的掩映下,一片片毛竹,点头弯腰,好似向行人问好。总之,四季不同四时景,都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32-37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视觉管理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以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为例

摘要:海德格尔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预言,我们的时代即将走入一个"图像时代",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视觉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主要信息传播模式,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那就是视觉管理模式,它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指意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快捷地传达管理信息并实现管理目标。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视觉管理更多的是讲究柔性或隐性管理,其管理形式主要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
38-41

凡益2015米兰世博行

摘要:引言:21世纪世博会是世界人类推动生态文明的场所,1851年-2015年间的世博经的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为1851年至1926年,这个阶段的世博会主题为"工业产品展示";第二阶段为1933年至2000年,这个阶段以"科技服务"为主;第三阶段为2005年至2015年,这短短十年间主题转变为"生态教育"。2015米兰世博会的场馆建筑中,可以看到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作品在诠释主题、形式表达、空间体验、材料和技术以及环境等方面所做出的不尽相同的回应。
42-48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勒·柯布西耶与“极少主义”

摘要: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早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简约、纯粹的建筑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而极少主义建筑思想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极少主义提倡简约、自然,消除繁琐的装饰,体现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元素。这与早期勒·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建筑哲学类似。本文以勒·柯布西耶早期建筑思想及其作品为切入点,探究其与"极少主义"的关系。
49-51

论陂下古村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

摘要:陂下古村是一个依靠宗族血缘维系的传统村落,村内逐渐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受传统文化、庐陵文化的熏染,村内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性在木雕、泥塑、彩绘及楹联等方面特征显著,极富特色。在文化性方面,装饰呈现儒、道、释多元文化融合的内在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56-57

建筑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外骑楼建筑之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新加坡的骑楼与我国闽南地区的骑楼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空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而深入了解这些骑楼建筑特征的演变方式,为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62-65

额济纳蒙古王府建筑空间形态探析

摘要:额济纳旗蒙古王府是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内附于清朝后,于民国时期建造的王府衙署建筑。据调研,它沿袭清代王府建筑样式基础上结合所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内地四合院民居院落形式,在汉式王府建筑中融入了草原蒙古和佛教建筑元素。该王府院落的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理念、内向型开放空间、生活空间与信仰合二为一的混合空间模式等诸多空间要素对于地域特色建筑空间设计创作、传统地域建筑的学术研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66-68

中西方历史建筑修复差异性分析

摘要:中西方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技术属性,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也有着显著不同。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修复理论的发展、结构体系、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从分析比对的角度对中西方历史建筑修复理念及技术进行探讨,揭示出中西方历史建筑修复差异性的原因,从而能得到互识,丰富历史建筑修复的理论体系。
72-73

工业遗产保护价值的评估因素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摘要:文章着眼于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大背景、保护现状、国内外价值评估方法及不足切入;而后引出本文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评估策略,包含价值因子的选取及其评定,到最后评估打分定级,均做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湘潭市各大工业遗产片区为例,对多个工业遗产片区进行价值评定,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74-77

多民族地区居住文化互动与变迁研究——以鸡东县永丽村朝汉民居为例

摘要:由于文化传统、自然生存环境的不同,将会导致人们生活居住文化有所差异,本文以鸡东县永丽村的朝鲜族民居和汉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民族的民居的空间形态和居住方式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探讨朝鲜族和汉族的居住文化的互动与变迁。
78-80

“半传统”式“城中村”民居更新改造策略探讨——以淮安市富强新村为例

摘要: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自建的住宅或多或少的带有传统建筑的影子,姑且称其为"半传统"式民居。在城市里这些民居大多沦为"城中村",己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区域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瓶颈,更新改造势在必行,本文探索改造的一种可能性。
81-8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以北京郊区琉璃渠村为例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类体系,以京郊琉璃渠村为案例地,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总结了其存续现状和现实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83-84

地域文化视域下茂名冼夫人庙群建筑特征研究

摘要:冼夫人庙作为茂名冼夫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茂名最具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体现了对地域环境气候和文化的回应。本文从建筑地域性和建筑特征出发,分别对茂名冼夫人庙群及其代表性建筑和古代祭祀建筑进行介绍和阐述;从总体布局与平面形制、空间特色及装饰构造等几方面,对电城娘娘庙、高州城冼夫人庙和旧城冼夫人庙等代表性建筑进行类比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其建筑特征与地域特色。
85-87

传统的再生——何陋轩与竹屋的比较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何陋轩和竹屋的比较,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式。从材料、空间特点、作为行动主体的建筑师的价值观等角度,浅谈如何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更好地再生,获得新的活力。
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