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外建筑杂志

《中外建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视点深度对白、建筑论坛、建筑师、规划设计、历史与建筑、建筑文化、建筑与环境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8-0422
  • 国内刊号:43-1255/TU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49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1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外建筑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断线的文化 逝去的记忆

摘要:在我执教的校园里,四月的樱花、八月的桂花总能如期而至,阵阵花香让我有着踏实的幸福感。然而,近几年许多承载着彩色记忆的老房子却像生命走向尽头的老人一样,总是突然没有征兆地逝去,再也找不回。
1-1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古丝绸之路驿站建筑文化考——以中国西北、土耳其为例

摘要: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两种路线的总称,一是陆路的丝绸之路,另一是海上的丝绸之路。本文重点探讨陆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及其建筑文化。因为陆路的丝绸之路起于中国的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止于土耳其。在这条贯通中西、欧亚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古丝绸之路上,出现过几百处大、小驿站。据《新疆图志·道路八》里记载,清朝末年,全省共建有213个驿站,但幸存下来保存较好的寥寥无几,大多是散落的遗存。我们仅选取其中典型的驿站建筑或其遗址进行考察。
14-21

繁荣建筑文化 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暨中国建筑学会60周年纪念会

摘要:2013年10月21日,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暨中国建筑学会6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到会的嘉宾有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阿尔伯特·杜伯乐先生、原建设部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魏敦山先生、两院院士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等。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主持。
22-23

为“中国梦”书写华丽篇章——长沙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60周年侧记

摘要:60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但对于长沙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建筑”)而言,却是一段值得刻骨铭心记忆的岁月。这家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见证了新中国从百废俱兴到改革开放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同样经历过改革的阵痛。今天的长沙建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书写“中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24-25

理性思考,感性创作——自由结构——中国新民居展在上海举行

摘要:10月26日下午,“自由结构——中国新民居展”在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一柔性设计馆展厅盛大开幕。该展览由佚人营造、璞素设计工作室、上海设计中心共同举办,展览为期1个月。开幕式上,来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健、副院长曾群等领导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曾群副院长发表致辞。
26-27

第十届di排行榜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摘要:“2013年度di设计新潮·中国建筑设计市场排行榜颁奖典礼”于2013年10月31日在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滨江区域近两百位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室内设计企业和景观设计企业高层人士以及房地产开发商、政府规划部门、艺术家、建筑师、建材商莅临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作为颁奖嘉宾到场并致辞。
28-29
中外建筑杂志作品

鲁一平作品精选

摘要:鲁一平,男,湖南津市人,1959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曾先后在湖南城建学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专业教学和设计工作。2001年至今在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建筑设计及管理工作。
30-41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感受欧洲(三)——香榭丽舍大道

摘要: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很早以前,那时楼市刚刚起步,在长沙的荚蓉路上,有一个楼盘的名字就叫香榭丽舍大道,感觉很浪漫。这次去法国特意多看了它几眼,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田园大街)(法语AvenuedesChamps-&Eacute:lys6es或lesChamps-&Eacute:Iys6es),是巴黎城一条著名的大街。根据法国一个常用的说法,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爱丽舍田园大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其法文是AVENUEDESCHAMPSELYSEES。其中CHAMPS(香)意为田园,ELYSEES(爱丽舍)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士”因此,有人戏称这条街是“围墙”加“乐土”的大街,法国人则形容她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徐志摩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赐,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人流连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42-45

游走、感怀·北大

摘要:北大,是莘莘学子的梦想,是家长们的期盼,也是我这个80年代大学生的遗憾和心结。所以在毕业后直到今天,对于北大,清华我都是仰望,对于博士、院士我内心都是情不自禁的敬佩和亲近!以前为了感受清华,曾特意去清华食堂吃饭,这次出差特意抽出时间去北大看看闻名遐迩的未名湖。从西门进入校园.古色古香的房子映入眼帘,路两边的小池塘杨柳依依,带给人宁静和柔美。走过池塘,右边一个大理石碑文记录着左右华表的历史。绿树掩映中,一座座老房子耸立其中,安静的诉说中它的故事,大部分的老房子都不是原来教室。图书馆功能,而成为了办公用房,老房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围绕蓿未名湖畔。曲径通幽,一条条小路向四周延伸。老校园区内未名湖,博雅塔,蔡元培墓,乾隆年间的石碑,校园也象公园一样,漂亮,幽静。围绕着未名湖,慢慢行走,心里颇多感受,落寞,景仰,羡慕,五味俱全。我在想。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北大参观,也是希望孩子们感受一下这里的学习氛围,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新校区这边,熙熙攘攘,人,车,自行车.穿流不息,名车,豪车鱼贯出入,对于现在的学子而言,面对众多诱惑,想要静下心来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6-49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湘潭的“总”与“总市建筑”

摘要:湘潭山连衡岳,水接潇湘,地钟灵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她是一张红色的名片,因为这里走出了、、陈赓、谭政、刘道一等一大批开天辟地的革命志士:她又是一张文化的名片,因为这里诞生了齐白石、黎氏八骏、周敦颐、王闯运、杨度、释敬安等无数的先哲文人;生长在古域湘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50-54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让情节再丰富一些——基于透明性理论下的表皮空间实践

摘要:当表皮具有空间深度与层次引发了建筑上的诸多可能,引入“透明性”概念就可以使得空间结构更加富有趣味性。最后指出。透明性不仅可以作为空间组织的方式也可以作为一个评价的标准。
55-57

科研实验空间的生命理念——评论科研实验建筑的场所塑造

摘要: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工艺要求已有不少研究,本文则针对我国该类建筑的薄弱点,理论分析评论了科研实验建筑的场所建构。人对生命环境的主动性——角色和谐共生:环境对研究者的作用——空间激励;研究者和环境互动,这三方面对于科研实验建筑有特殊的意义。
58-61

壮侗民族干栏建筑文化中的民族特色

摘要:通过对壮侗民族千栏建筑文化中民族特色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建筑文化中的优良民族传统,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吸取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元素,更好的应用于当代建筑设计。
62-63

浅析建国后长沙市住居空间的演变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作为城市四大职能之一的居住,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本文以长沙为例,对其建国后至今的住居空间演变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演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其它研究提供较系统、全面的资料依据,启发当前的住宅设计工作。
64-65

现代化理念下民用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现代化理念下,社会大众开始关心民用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经济型以及舒适性等方面问题,随之对民用建筑设计的各方面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应当明确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能够将民用建筑设计质量摆放在第一位,以此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居住、生活要求。
66-67

探索空间界面的复杂性

摘要: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理论对于空间界面的研究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建筑空间界面的复杂性是建筑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复杂性的三个原则是探索空间界面复杂性的重要手段。
68-69

刘三姐文化在公共艺术研发中的应用探究——以宜州市为例

摘要:当前城市景观13渐趋同,其主要根源是设计脱离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依托环境集中反映其当地的历史文化。宜州市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刘三姐文化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呈现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缺乏整体规划,致使开发利用率低,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度不够等现状。城市公共艺术是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与周围环境独特的魅力。所以,以刘三姐文化为突破口进行宜州市公共艺术的开发探索与城市形象策略的提升是完全必要的,这需要凝练刘三姐文化品牌,以突出文化内涵为主线,构建以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群)为主题系列,形成刘三姐文化雕塑(群)景观的若干空间组团等具体的实施构思。
70-72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更新随之自然实现。吴良镛教授针对我国城市改造现状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强调尊重文脉和历史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要依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在城市保护与改造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以实际项目为例,进一步发掘了“有机更新”理论的内涵,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设计方法对此进行实践和拓展,提出针对一次性城市大量建筑改造的分类归纳实践方法。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