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外建筑杂志

《中外建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视点深度对白、建筑论坛、建筑师、规划设计、历史与建筑、建筑文化、建筑与环境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8-0422
  • 国内刊号:43-1255/TU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49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1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外建筑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再读“少就是多”

摘要:中国建筑师似乎承担了更多建筑以外的精神负担,民族特色,文化传承,政治形象等等,因此在表达建筑,特别是建筑造型时,有人想把所有这些元素都表达上去,于是我们看到有些建筑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甚至让人一头雾水,难以理解。是不是建筑要表达的东西越多越好呢?
1-1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20年后的重逢——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教授布莱恩·珀西瓦尔(Brian Percival)再访湖南

摘要:在20多年前的1988年和1993年,布莱恩·珀西瓦尔(Brian Percival)教授只身一人跨越大洋,从美国来到中国,来到了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在当时还不是非常开放的环境,给湖南的建筑学子带来了大洋彼岸的建筑思考。
10-11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化竞赛个人总决赛举行

摘要:由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承办的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化竞赛个人总决赛于2011年4月28日圆满拉下帷幕。
12-13

关于建筑的过程中体验——地方营造工作室近期工程报告,魏春雨

摘要:"过程的把握非常难,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在建筑的过程中对于一个项目的把握与原来的设计初衷发生偏差,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2011年4月27日晚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报告厅,魏春雨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工程报告。此次讲座活动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和湖南省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许多同学与设计师都到场参加。
14-15
中外建筑杂志作品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学生赵欣怡习作选

16-21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小布达拉宫——噶丹·松赞林寺

摘要:到云南的香格里拉必去的地方就是小布达拉宫——噶丹·松赞林寺。从香格里拉县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
22-25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和谐自然——瑞士城市之美

摘要: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美丽国度,一举囊括了"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前两位的温柔之乡,蕴育了"班德瑞"这样梦幻的柔情乐队,她的城市不仅如她的自然山水般秀美、清新,也如她的历史文化般意味深长。
26-30

建筑不死,他只会悄然而去

摘要:第一次走进你以及你前面的花坛的时候,是29年前。我瘦瘦小小的,穿着果绿色的衬衫,望着陌生的地方,其实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特有的大院的味道,有一种震摄,有一种优雅,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那时的我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满带着蓬蓬勃勃的一箱子的礼物和爱,走向你:门前的三棵松树没有现在这般挺拔,我不知道鲜花装点着的宁静幽雅的你,会让我们结下如此深的不了的情缘。我那时轻狂地以为我们只会短暂地相见,因为我年轻,我的梦在遥远的地方。
31-32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试论当代建筑设计——事件空间

摘要:事件空间强调人在建筑空间中的各种主观体验活动和感受而形成序列事件的"过程"。事件空间建筑是关于主体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客体的科学。表明了人们对建筑关切的中心正从"结果"走向"过程"的这一观念的转变。
33-34

基于现代建筑理念的佛教建筑发展初探——以龙海普照禅寺为例

摘要:当代佛教建筑多存在着一味复古、缺少特色与不适应现代佛教功能需求等问题。本文以龙海普照禅寺为例,试图对佛教建筑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当代佛寺建设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佛教现代化的背景下采取坚持现代建筑基本理念与坚持创新的设计策略。
35-37

拥挤空间中的居住行为分析——以深圳城中村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健康的人居环境和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以深圳市福田村为例,采用实地勘察,访谈等方法,对城中村的人口特征、居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城中村高密度拥挤空间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拥挤机制下的居住行为心理表现,提出了以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减少拥挤负面影响,营造新的城中村社区。
38-40

富于“异托邦”特质的历史街区改造——以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改造为例

摘要:"异托邦"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借助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案例为依托,丰富对于"异托邦"空间性质的理解,并且拓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对于城市"异托邦"历史街区保护特征的解读,探究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的营造策略。
41-43

走向混沌的商业空间

摘要:混沌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当代商业空间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呈现出"混沌"的倾向。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对这一设计趋向进行探讨。
44-46

传统商业街道立面形式与商业业态——以湘西地区为例

摘要:商业街道是传统集镇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各类商业活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空间体系,并按时空秩序逐渐展开,铺叙商业生活的丰富场景。沿街立面的形式很大程度就是这一特征的物化反映。通过对沿街立面的形式的分析,探寻其与传统商业业态的关联。
47-49

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城市“街”与“道”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摘要:"街"与"道",在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形态、属性,两者相对独立,各成系统;同时也相互衔接,有机过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大大促进城市化的同时,也造成以交通拥堵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城市病。为缓解城市层面的交通问题,城市当局不遗余力地加强交通性干道网络的建设,但同时也造成了对生活性街道系统肌理、尺度的破坏,导致街区生活品质的下降,而这是有违城市发展初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街"才是反映城市生活本质的内在载体,"道"只是实现城市生活的外在手段,二者不应本末倒置。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就需着力恢复街道的生机活力,并使之与"道"系统有机融合,各尽其职,各得其所。本文总结了车行交通建设对生活性街巷系统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城市当局厚此薄彼地进行倾向性建设的内在驱动机理,并据此提出在与车行交通系统合理衔接的前提下,恢复与加强富有活力的生活街巷系统的实现途径及其激励机制,力图对在实践中把握"街"与"道"的辩证关系提供有益参考。
50-51

近代长沙大学建筑的发展

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长沙近代大学建筑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由外国建筑师倡导的中国传统形式的雅礼大学近代建筑和湖南大学近代西式风格建筑,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对长沙近代教育和高校建筑历史进程的全面认识,借以肯定长沙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
52-53

建筑表现技巧类课程教学今析与改革

摘要:传统建筑表现技巧课程内容与目标与当今建筑学教学体系已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必要性,揭开问题关键所在,通过授课内容的调整、课程体系的重建、教材的选取和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给出建筑表现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方向。
54-55

河南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策略

摘要:自然通风是改善办公空间空气品质,降低空调制冷能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办公建筑的几种空间布局形式,归纳总结出不利于实现自然通风的因素,研究得出应对方法。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