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外建筑杂志

《中外建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视点深度对白、建筑论坛、建筑师、规划设计、历史与建筑、建筑文化、建筑与环境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8-0422
  • 国内刊号:43-1255/TU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49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1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外建筑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信息 媒介 建筑

摘要:在早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当我们把建筑作为一种语言的时候已经不被看作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了,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进入到物联网时代的端倪,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造物品、以及每一个空间位置和每一个微小的时间分段都即将被赋予一个数码编号,作为一段信息储藏在一个统一的巨大信息库系统里面,供我们操作。
1-1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程施工、投资开发、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现有总资产30亿元,流动资金6亿元,年施工能力逾100亿元。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名:其中高、中级职称1000余人,注册一、二级建造师488人,注册造价工程师82人。大中型施工设备3000余台(套)。公司下辖7家直属单位、17家改制子公司和12家区域,公司及省部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
2-3

长沙市建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构筑星城风貌,长沙建筑先行。长沙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名长沙市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建筑),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年轮,回眸几代长建功立业人的开拓奋争.一路兼程。誉满星城.2006年率先改制重组,成为湖南长沙建筑业首家国企改制企业。 长沙建筑是湖南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之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装修装饰专业承包一级、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
4-5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解读当代中国现象的误差——与美国学者关于上海“一城九镇”的通信

摘要: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外的建筑同行纷纷来到上海,九月至十月问我在罗店新镇接待了三批来自瑞典住宅发展协会(SABo)、马尔默市规划局以及乌普萨拉市规划局的访问团,不断地回答外国朋友的提问,介绍上海“一城九镇”的背景,开发模式和发展现状,回答他们关于中国城市化、新镇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旁观者尤其来自遥远国度的人而言,
14-23

建筑的精神磁场——胡项城作品展:出入神

摘要:建筑就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眼睛。透过建筑,人们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文明、经济发展、精神面貌有最直观的印象和了解。人类的精神在每个不同时代总有一种整体的、全新的和同质的表现。因而每一个时代都使其蒙上一个时代的文化、宗教、道德和政治模式的烙印。建筑,作为时代精神的空间表述,其形态上的演变和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24-27

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学术沙龙活动如期举行

摘要: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在河西尚书房如期开展了多次学术沙龙活动,省内建筑界和艺术界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及院校代表都参与了活动。9月25日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应邀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中作了题为“湖南村落民居建筑特色”的学术讲座。柳肃教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介绍了湖南各地区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及相关的古建知识,其中的岳阳张谷英村、道县的周(濂溪)家大屋、湘乡的曾国藩故居等典型实例给参加活动的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29-29
中外建筑杂志访谈

到保罗·安德鲁的机场周游世界

摘要:保罗·安德鲁:著名法国建筑师,1938年7月生于法国波尔多市,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院、法国高等路桥学院和巴黎国立美术学院。30岁时获得国家建筑师文凭。保罗·安德鲁因其在世界范围数量众多的机场设计而闻名。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国: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尼斯机场、中国上海浦东新机场、三亚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埃及开罗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文莱机场等都是他的作品。除设计机场外,保罗·安德鲁多次中标国际大型标志性建筑设计项目,他的设计作品还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广州新体育馆、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等。保罗·安德鲁曾荣获多项国际建筑大奖。在中国。保罗·安德鲁已设计了北京长安街上的国家大剧院、上海浦东新机场而为国人熟知。在建筑设计之外,保罗·安德鲁热爱写作,他的著作《记忆的群岛》、《房子》等三本小说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30-35
中外建筑杂志作品

斯普林斯郡登记注册与选举运营中心

摘要:对于斯普林斯郡登记注册与选举运营中心的流畅运转,美国的政府机关对来自加利佛尼亚州银湖的建筑师Lehrer由衷地充满谢意。 对该建筑师团队而言,这是一项具有荣誉感的使命,同时也很庆幸自己完成了之前的工作。由于这一重要机构的设计,他们由衷感到自豪并赢得了尊重。
36-43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设计院蒋宏志作品选

摘要:蒋宏志 男,1967年出生,湖南省建筑学校建筑学专业毕业,1989年分配到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工作,20来年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现任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44-57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布鲁塞尔的建筑特色:没有一样的造型

摘要: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街心花园异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散落在绿茶树中间的红瓦民宅,幽静典雅,匠心独具;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因其繁华美丽而有“小巴黎”之称。更有巧合的是,布鲁塞尔距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卢森堡、伦敦的距离几乎相同,所以被人们称谓“欧洲首都”。
58-60

罗马角斗场——世界最早的竞技类建筑

摘要:2009年2月6日,我与三位同事随团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乘德国汉莎航空的班机飞行了近12个小时后到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在机场候机室休息了几个小时后,转机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观赏了大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的东南面,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由韦帕芗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类建筑。
61-63
中外建筑杂志建筑师手记

功能的异化

摘要:异化(Alienation),最早源于拉丁文Alienato,是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它主要的含义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异化理论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如果讨论异化现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异化现象通常用来形容神学领域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公元16世纪,马丁·路德将希腊文圣经中表达异化思想的概念引人德国,并翻译成为hat sich gesaussert,意旨自身的丧失。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异化理论应该是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所谈及的,即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20世纪80年代,
64-67
中外建筑杂志记者手记

追逐千年的梦想——初访铜官窑遗址

摘要:我采自偶然 像一颗尘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也许我对于泥土的感情也是如此,来于它,最后又回归于它。
68-69
中外建筑杂志结构师手记

长·株·潭地区红层软岩勘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1问题的提出 2010年10月,湘潭市某工程出现一个令人“纠结”的事情:该项目地下1层、地上14~25层,框架结构,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径900-1000,扩底1800~2100,其中①-⑧轴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端阻力特征值取1900kPa、⑨-轴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端阻力特征值取3500kPa。施工中发现地质条件变化极大(其中⑧-⑨轴掠详勘资料挖至设计标高仍未见设计持力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质条件又不允许人工继续下挖,只好改为旋挖桩,桩深46m仍未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
70-72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建筑结构的数字化方向

摘要: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为建筑形式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挑战之一便是许多造型绮丽的数字建筑方案由于缺乏合理的结构系统从而难以施工。因此我们的研究是通过分析数字化平台的特质,根据这些特质找到适合应用于此平台的建筑结构系统,从而将建筑结构本身的几何性质作为设计元素引入数字建筑设计,使这些建筑方案在拥有合理结构的同时也可以形成新奇的建筑造型。本文中列出了我们的现阶段的成果:仿生结构,几何形体重复排列以及外结构的数字化应用。
73-74

城市生命的延续与再生——感知和谐、生态世博

摘要:2010上海世博会体现了“和谐城市”的基本理念。“和谐城市”不仅涵盖“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发展和谐”,而且包含不同城市空间层次的“空间和谐”。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分析“和谐城市”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体现,即世博园区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街区规划和浦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感知世博会的和谐、生态理念。
75-76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的兴趣旨在为全面复兴传统商业街区,对有重要历史特征和场所感的街区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通过理论总结与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理论在传统街区保护更新中的策略。
77-78

浅谈当前木构空间结构创新

摘要:本文从建筑表现的视角切入对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对基于木材材料特定属性的建筑形式与建筑表现的思考,并主要就当代木构空间结构创新进行了分析。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