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特约稿件
苏云金芽胞杆菌—开放的基因组与多种功能1-8

摘要: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作为微生物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而利用Bt杀虫基因研制的转基因植物,也在全球植物害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拓展,Bt新的功能被不断发掘出来。这些新的功能包括抗线虫、抗病杀菌、促进植物生长、环境修复等。本文从Bt的泛基因组结构及其遗传学特性分析入手,在详细介绍了近来Bt杀虫基因发掘进展的同时,分析了泛基因组与Bt新的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旨在为我国Bt资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链格孢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危及农产品安全9-15

摘要: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真菌,该属的一些种可引起多种重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造成巨大损失。另外,这些链格孢产生的毒素还积聚在农产品中,危及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此有必要加强有关链格孢病害的研究和治理。本文介绍了有关链格孢分类研究进展,近些年来链格孢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危害情况,以及世界范围内链格孢毒素所引发的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也综述了链格孢病害的主要防控策略和治理技术。

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16-20

摘要: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 zeae Koshy,Swarup&Sethi,1971年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第一次被发现并报道。虽然该病在我国未见相关报道,但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二位,分布范围广。因此,对该病害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国外有关玉米孢囊线虫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寄主范围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为防止玉米孢囊线虫在我国发生危害和扩散提供参考信息。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拟康宁木霉T-51几丁质酶活性及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克隆与分析21-27

摘要:木霉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木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在其生物防治的重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T-51是一株对番茄灰霉病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本文测定了T-51菌株产生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T-51在PDB中液体培养以及与灰霉病菌在PDA上对峙培养时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显著受到灰霉病菌的诱导。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拟康宁木霉T-51中一个几丁质酶基因Tkchit42,全长为1 817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预测该基因有一个1 27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总分子量为46.378kDa,预测的等电点(pI)为5.16,与T.koningii中42kDa内切几丁质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

人工接种CGMMV的增殖及其对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28-35

摘要:为明确西瓜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后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田间主栽西瓜品种‘京欣’为试材,测定了人工接种CGMMV后,西瓜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相关指标以及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3d后,即可检测到病毒,24d植株内病毒含量达最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叶绿素a在9d后均低于健康对照,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在15d后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第18天时,健康对照的叶绿素b含量达接种处理的1.33倍;ALA脱水酶活性除第15天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整个测定期间均低于健康对照,21d时健康对照的ALA脱水酶的活性达29.9U/h,为接种处理的2.18倍;PEP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测定期间接种处理的PEP羧化酶活性变化不大;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测定期间其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西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远小于健康对照,而细胞间隙CO_2浓度却比对照高,本研究为揭示西瓜感染CGMMV后的光合作用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

基于大尺度因子的江苏稻区稻瘟病气象等级长期预测36-41

摘要:为较早地准确预测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利用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温对气象条件影响的滞后性,采用最优相关和空间拓扑分析技术,结合滑动平均和主成分识别法,筛选出对江苏稻区稻瘟病指数影响最显著且稳定独立的大尺度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大气环流因子和基于海温因子的稻瘟病气象等级长期预测模型。经历史拟合和试报检验,模型效果理想,能提前一个月预测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气象等级。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江苏稻区稻瘟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甜菜夜蛾卵和成虫携带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种群数量的影响42-45

摘要:在室内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分别携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块携带SeNPV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雌、雄蛾分别携带病毒再交尾后,对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也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带毒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带毒量越高,单雌产卵量越少、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越低。同等带毒处理条件下,卵、雌蛾和雄蛾带毒3种处理方式对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SeNPV能通过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3种虫态进行垂直传播,可以明显抑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昆虫性诱剂和病毒集成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垂序商陆及胜红蓟提取物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抑菌机理研究46-50

摘要: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商陆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在56h后显著提高,胜红蓟处理组则缓慢增加,略高于对照组;垂序商陆处理组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先增加,32h后急剧降低,胜红蓟处理组蛋白质含量从初期开始就少于对照组;两种提取物都能影响菌体的保护性酶活性,两处理组SOD活力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两组SDH、LDH活力都小于对照组,而垂序商陆处理组SDH、LDH活力小于胜红蓟处理组。初步说明两种植物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51-55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蚜害时不同品种同一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蚜害诱导后,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抗蚜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诱导抗蚜性的强弱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PBS/PLA微球的结构表征与释放性能56-60

摘要:以PBS/PLA共混物为复合载体,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为包埋有效成分,聚乙烯醇(PVA-1788)为分散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嘧菌酯·苯醚甲环唑PBS/PLA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Nicolet 67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复配农药微球的性质,采用透析袋法测定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嘧菌酯·苯醚甲环唑PBS/PLA微球中嘧菌酯的载药量和包埋率分别为14.30%、85.06%,苯醚甲环唑的载药量和包埋率为9.47%、90.18%,且微球球形规整,平均粒径为7.20μm。嘧菌酯·苯醚甲环唑PBS/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且2种活性成分的释放量之比与其最佳复配比接近,可以达到增效目的。

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61-65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角扁谷盗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观察,分析了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成虫触角上共有3类感受器,可将其分为8种,分别是:刺形感器(Ⅰ、Ⅱ、Ⅲ、Ⅳ)、毛形感器(Ⅰ、Ⅱ、Ⅲ)以及B9hm氏鬃毛。比较发现,雄虫触角每节的长度均显著长于雌虫,雌、雄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相似,类型基本相同。结合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锈赤扁谷盗的相关研究等,对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推测。

低浓度Bt杀虫蛋白连续刺激对甜菜夜蛾飞翔力的影响66-69

摘要:以人工饲料中添加低浓度的Cry1Ac杀虫蛋白(0、5、10、20μg/g)饲养甜菜夜蛾5个世代,探讨低浓度杀虫蛋白连续刺激对该虫处女蛾与产卵蛾飞行速度、飞行时间与飞行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低浓度Bt毒素的响应经过了敏感期、逐步适应期到最终适应甚至反弹几个阶段:在F1代,对照组的飞行距离显著长于最高浓度处理组。F2、F3代,低浓度处理(5~10μg/g)后的甜菜夜蛾飞行力开始增强,高浓度杀虫蛋白处理组(20μg/g)的飞行力仍低于对照,不同处理在飞行时间与飞行距离上差异显著。在F4代,处女蛾的飞行力开始回升,特别是低浓度处理(5μg/g)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各处理在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上达到显著差异。到了F5代,所有处理的飞行力均大于对照,其飞行速度、飞行时间与飞行距离3个指标在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差异。研究同时发现,无论是处女蛾,还是产卵雌蛾,对低浓度Cry1Ac杀虫蛋白的响应基本一致。文章认为,阐述毒蛋白对昆虫飞行的影响需要研究多个世代。

土耳其斯坦叶螨对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解毒酶活力变化70-75

摘要:为探索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抗药性及其生化机理,在室内对敏感系土耳其斯坦叶螨分别用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逐代处理,选育出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选育至15代,土耳其斯坦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分别达到268.63、37.98和112.68倍。分别测定敏感品系(SS)、抗螺螨酯(RS)、抗甲氰菊酯(RF)、抗阿维菌素(RA)品系的解毒酶活性显示,3种不同抗性品系相对SS品系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RF品系的MFO比活力上升最快,是SS品系的12.7倍;RA品系的MFO比活力次之,是SS品系的5.76倍;RS品系的3种解毒酶比活力均增长较慢,其中CarE比活力上升最慢,是SS品系的1.31倍。由此表明,CarE、GSTs、MFO的活性增大可促进土耳其斯坦叶螨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形成;螺螨酯的抗性增强可能与CarE关系甚微;MFO活性的增加可能与甲氰菊酯抗性升高密切相关;GSTs、MFO的活性升高可能是土耳其斯坦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抗、感大豆品种对尖镰孢根腐病菌侵染及毒素的反应76-80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蓖麻提取液对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81-84

摘要:为探讨植物提取液对甜菜夜蛾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蓖麻碱(3.80、1.90、0.95、0.48和0.24g/L)对甜菜夜蛾幼虫碱性磷酸酯酶(AKP)、酸性磷酸酯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处理48h和72h对AKP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80g/L处理24h即可显著抑制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蓖麻碱处理72h均会显著降低其ACP活性,而浓度大于0.24g/L时处理24h和48h即可显著降低ACP活性;蓖麻碱处理组GSTs活性在处理后24、48和72h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蓖麻碱对这3种解毒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蓖麻碱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4种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比较85-89

摘要: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繁蚜,继而繁育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潜力,促进烟蚜茧蜂扩繁,从烟田采集供试烟蚜与烟蚜茧蜂,比较了烟草、萝卜、油菜和小白菜共4种常用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结果显示:(1)烟草和萝卜的单株繁蚜速率较快、繁蚜量大,表明两者的繁蚜能力强于小白菜和油菜;(2)4种寄主植物上的僵蚜羽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对烟草和萝卜繁育烟蚜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小白菜和油菜,表明在烟草和萝卜上繁蜂能力强于油菜和小白菜;(3)烟草上繁育的子代蜂寿命及其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大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繁育的寄生蜂的相应参数,表明烟草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营养状态优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得到的烟蚜茧蜂。总体而言,烟草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均强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更适用于烟蚜茧蜂扩繁;萝卜上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不及烟草,但明显优于小白菜和油菜,可作为一种烟蚜茧蜂繁育的替代寄主植物,用于提纯、复壮烟蚜和烟蚜茧蜂。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联苯菊酯降解规律研究90-96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对联苯菊酯的降解规律,以人工添加180倍液联苯菊酯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材料,分别设置接种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的对照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的残留,分析比较微生物在普洱茶固态发酵中对联苯菊酯农药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普洱茶固态发酵中联苯菊酯残留量降低,接种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联苯菊酯的含量25%左右(P〈0.05),其中酿酒酵母发酵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处理(P〈0.05)。联苯菊酯在黑曲霉、酿酒酵母、产黄青霉以及不接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过程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C0e~(-kt),降解曲线方程分别为:C=12.889e~(-0.043t),C=13.348e~(-0.057t),C=13.309e~(-0.042t),C=14.458e~(-0.04t)。综上,研究表明,由于优势微生物的作用,晒青毛茶上的联苯菊酯在固态发酵中显著降低,残效期缩短。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记述97-103

摘要:利用Cobb过筛法分离合肥市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属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用de Man法观察并测计形态特征,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将大蜀山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鉴定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abunaamai、非洲螺旋线虫H.africanus、H.mucronatus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除假强壮螺旋线虫外,均为安徽省首次记录,H.africanus和H.mucronatus为国内首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