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动物纤维和碱性多糖, 其具有抑菌、抗肿瘤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 对壳聚糖进行衍生化是改善其理化性质, 提高其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壳聚糖衍生物, 如烷基化壳聚糖、氨基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 以及壳聚糖的酯、硫脲、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制备, 着重阐述了不同壳聚糖衍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 有助于指导新型壳聚糖抑菌活性物质的设计和合成, 寻找高活性抑菌壳聚糖材料。目前,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抑菌活性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亟须开展壳聚糖衍生物结构与抑菌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 探索高抑菌活性壳聚糖的作用机理。
1-6

山杨楔天牛的危害及其研究现状

摘要:山杨楔天牛近年来在新疆塔城地区暴发成灾, 目前正呈加剧发展之势。文章综述了山杨楔天牛的为害情况及其分布、寄主、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天敌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以促进对山杨楔天牛更深入的研究。
7-11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解淀粉芽胞杆菌MH71的生防活性及脂肽类抗生素基因检测

摘要:从漠河多年永冻土层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的拮抗菌解淀粉芽胞杆菌MH7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文对该菌株的生防活性相关特性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离体防效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特异性引物对MH71中脂肽类抗生素合成有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拮抗菌产生嗜铁素、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吲哚-3-乙酸(IAA),不产生磷酸酯酶和几丁质酶;番茄离体叶片第5天调查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92.8%,而在番茄果实上第7天和第11天调查的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对比,发酵原液、发酵液5倍稀释液与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化学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为100%;从该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fenB、mycB、ituA、sfp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此研究结果为该拮抗菌生防潜力的深入评价及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2-18

小麦条锈菌hsp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摘要:为明确热激蛋白70在小麦条锈菌对高温适应性中的作用, 采用RACE和PCR技术扩增得到小麦条锈菌hsp70的基因全长, 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热胁迫下不同温度敏感类型小麦条锈菌中hsp70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克隆得到的小麦条锈菌hsp70基因组序列全长为2 817 bp, 包含7个内含子, cDNA序列全长为2 267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917 bp, 编码639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66.7 ku, 等电点为5.15。编码蛋白含3个保守的HSP70氨基酸序列。qRT-PCR试验结果表明, 28 ℃热激后, hsp70的转录水平随热激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加, 2 h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敏感类型菌株在热激2 h后hsp70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低敏感类型菌株hsp70平均表达量为未经处理对照的7.12倍, 而高敏感类型菌株hsp70平均表达量仅为对照的1.63倍。
19-24

木霉Tr-92菌株厚垣孢子发酵条件的优化

摘要: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法对木霉Tr-92厚垣孢子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筛选获得了适合此菌株厚垣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草炭2.5%, 玉米浆4.5%, 葡萄糖2%, 酵母膏0.5%; 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 装液量75 mL/250 mL, 转速为180 r/min, 初始pH 5.0, 温度28 ℃, 培养时间7 d。在此培养条件下, 木霉Tr-92菌株厚垣孢子产量达到3.01×10^8个/mL。与优化前相比, 厚垣孢子产量增长130.80%。通过培养条件优化确定了适合木霉Tr-92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条件, 为高效木霉厚垣孢子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5-29

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摘要: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隔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标记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 共扩增出47条DNA条带, 大小分布于250~2 000 bp之间,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3条, 为总条带数的70.21%。遗传距离为0.91处时, 所有菌株被聚为6个组。ISSR标记可以揭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 可用于玉米圆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此外, 通过分子标记划分的类群与利用寄主反应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其关系并不密切。
30-34

三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及溶酶体膜的影响

摘要: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 导致非靶标生物受到威胁, 如美国蜜蜂种群数量锐减等。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动物, 是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采用标准化人工土壤法, 研究了吡虫啉、噻虫啉和氯噻啉3种新烟碱类农药对蚯蚓体重损失率和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仅高浓度吡虫啉(1.6 mg/kg)、噻虫啉(6.4 mg/kg)和氯噻啉(1.6 mg/kg)对蚯蚓生长有抑制作用; 3种药剂对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 对溶酶体膜的毒性作用随着药剂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同剂量下, 处理7 d时, 氯噻啉引起的蚯蚓体重损失率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 而对于溶酶体膜的毒性, 在处理第2天时, 氯噻啉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噻虫啉。同时, 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中性红保留时间较蚯蚓体重损失率更为敏感, 更适合于监测低剂量污染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35-39

温度对以朱砂叶螨为食的加州新小绥螨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

摘要:在19、22、25、28和31 ℃ 5种温度条件下, 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国内种群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为猎物的实验种群参数。在19~31 ℃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加州新小绥螨世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缩短, 在31 ℃下, 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 分别为5.69 d和2.537 2 d。净增殖率在25 ℃时最大, 为26.707 7。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31 ℃时为最大, 分别为0.273 2和1.314 2。在28 ℃时性比(♀/(♀+♂))最大, 为0.642 4。在28 ℃时, 平均每雌产卵数最大, 为46.6粒/雌。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捕食朱砂叶螨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表明该捕食螨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40-44

斜纹夜蛾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摘要: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的最适pH在6.7~7.0之间, pH 6.8时, 稳定性最好; 最适温度为30 ℃, 20~35 ℃之间, 稳定性较好; 在3 mL的测活体系中, 当酶量为0.1 mL时, 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升高而增大, 当底物浓度为10 mmol/L时, 酶促反应最快, 超过10 mmol/L时, 酶促反应趋于平衡;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 斜纹夜蛾酚氧化酶的Km值为7.980 mmol/L, Vm为204.082 ΔA/mg·10 s。
45-49

温湿度对桃小食心虫蛹与成虫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温湿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蛹与成虫的影响, 在室内温度为20、23、26和29(±1) ℃, 土壤含水量5%、8%、11%、14%、17%条件下和相对湿度50%、60%、70%、80%、90%(±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桃小食心虫蛹的历期和羽化率以及雌虫的受精率、产卵量和寿命。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蛹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而羽化率则不受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在温度20~29 ℃、土壤含水量5%~17%的范围内, 桃小食心虫蛹均能正常羽化; 中温高湿是成虫交配和产卵的适宜条件, 高温低湿不适宜成虫交尾; 高温条件下雌虫寿命显著缩短且低湿条件可加剧高温对成虫寿命的影响。
50-53

施肥和种间竞争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田间条件下建立了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伴生草本植物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单独种植(以下简称单种)和混合种植(以下简称混种,比例1∶1)小区,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处理,研究两者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单种小区,土壤增施氮肥黄顶菊的生物量显著升高,且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抑制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生长。黄顶菊与马唐竞争生长,施肥显著抑制了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生长,黄顶菊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ggressivity,以下简称AG)小于0,在竞争中黄顶菊不占优势;不施肥时细菌、放线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与黄顶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且AG〉0,在竞争中黄顶菊占优势。黄顶菊与益母草竞争生长,施肥与否仅有机磷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裸土,且微生物数量与黄顶菊生物量都无显著相关性(P〉0.05),黄顶菊的AG都小于0,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由此,黄顶菊与马唐或益母草竞争生长,增施氮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了黄顶菊的种间竞争能力,不利于实现黄顶菊的入侵。
54-59

球孢白僵菌对橘小实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橘小实蝇成虫(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杨桃、番石榴与香蕉3种水果上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 橘小实蝇雌成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8.3±11.4)粒、(156.7±13.1)粒、(165.3±9.1)粒,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孵化的老熟幼虫数量分别(156.3±11.5)头、(130.3±8.3)头、(147.7±10.6)头, 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 成虫存活率分别为51.1%、52.2%、62.3%,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554 2、0.573 0、0.667 7, 对橘小实蝇成虫控制效果明显。
60-63

斑翅康瘿蚊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摘要:在5个不同恒温条件下, 观察和测定了斑翅康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温度对该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18~30 ℃范围内, 其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96、6.82、6.27、3.60 和6.07 ℃, 有效积温分别为32.15、80.67、266.85、28.51和406.57日?度。利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的方法, 对温度与斑翅康瘿蚊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 结果表明,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r均大于94%, 其拟合相关性显著(P<0.05)。根据海南省文昌市、东方市、乐东县和三亚市的年平均气温及年度总积温等气象资料, 预测康瘿蚊在上述4个市(县)的年发生代数分别约为16、16~17、17和17代。
64-67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原鉴定

摘要:2010年8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刺盘孢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病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cereale Manns。病菌分生孢子盘生大量黑色针状刚毛;分生孢子单细胞,镰刀形,无色,(17.43~24.90)μm×(1.99~3.74)μm,平均(22.02±1.80)μm×(2.85±0.36)μm;分生孢子萌生的附着胞黑色,卵圆形或近圆形,(6.23~7.97)μm×(4.98~6.23)μm,平均(7.30±0.52)μm×(5.82±0.48)μm;菌丝生附着胞黑色,近圆形、长椭圆形或裂瓣状,(7.47~14.94)μm×(4.98~9.96)μm,平均(10.87±1.46)μm×(6.74±1.01)μm。病菌菌丝在5~35℃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离体叶片,23~25℃),菌株蒙-3-1对供试的2个裸燕麦品种和8个皮燕麦品种均具有强的致病性,但不侵染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
68-72
植物保护杂志实验方法与技术

水稻抗稻瘟菌HIG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为克服抗病基因的抗病性很快消失的弊端,本研究尝试了宿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IGS)技术在创制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上的可行性。HIGS是新发展起来的以RNAi为基础的抗病技术,即在寄主植物中表达可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的HIGS载体,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的目的。本研究选取了两个稻瘟菌致病关键基因Nox1和NAC为研究靶标,分别克隆其UTR区和CDS区中的特异区段,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这4个片段HIGS表达载体,再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各载体分别转化水稻,通过鉴定得到转基因阳性植株,为后续开展该技术在水稻抗稻瘟病方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73-78

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摘要: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是引起我国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禾谷丝核菌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细胞壁降解酶、酶液浓度、酶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6d的菌丝,采用15mg/mL溶壁酶+10mg/mL蜗牛酶组成的混合酶液,30℃下酶解4h,可以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释放量,可达到3.0×106个/mL;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是以SuTC缓冲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悬浮原生质体,采用单层混菌法接种于TB3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到58.6%。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优化,为深入研究禾谷丝核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和进一步探索小麦纹枯病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79-85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Cp4-epsps基因快速简便的LAMP检测方法

摘要:针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Cp4-epsps,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体系,其扩增产物既可利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还可通过SYBR Green I染色进行快速检测。LAMP检测体系中dNTPs浓度为0.8 mmol/L、Mg^2+浓度为3mmol/L、反应时间为45min时扩增效果最佳,其检测灵敏度为5μg/L,比常规PCR灵敏100倍。田间实际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所建立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征,是一种能够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检测、田间基因漂移监测和环境安全研究的有力工具。
86-92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

摘要:建立了一种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为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TAL效应器蛋白质(pthBXam)靶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温度和内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的引物与试验中提供的其他黄单胞近缘种都没有扩增反应,表现了较好的特异性。LAMP方法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菌株DNA的检测下限为1pg/μL,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该方法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对扩增产物闭管检测,裸眼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反应结果,能快速、准确地对田间样品进行检测,没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LAMP方法检测时间短,效率高,降低了设备投入,易于操作,适合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现场检疫和大规模监测。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