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特约稿件

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摘要:综合分析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以及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判断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
1-4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农业害虫是关系到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特殊的昆虫类群,已经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本文从气候变暖对农业害虫的发生、为害以及与天敌间关系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温度升高导致农业害虫的发生区域扩张,发生期提前和延长,高温适生种群发生量增大;农业害虫的为害时期改变,为害程度加重,为害物种之间产生新的竞争关系;农业害虫与寄主植物、天敌之间的同步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本文最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就气候变暖形势下农业害虫的防治提出建议。
5-15

苹果小吉丁虫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摘要:苹果小吉丁虫是果树蛀干害虫,属于国内检疫对象和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近20年来,在被誉为野生经济林种质资源基因库的新疆天山野果林发生特别严重,特别是对建群树种—新疆野苹果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苹果小吉丁虫在新疆野果林扩散速度快,主要以幼虫钻蛀树干为害,幼虫期时间长。防治手段以幼虫期虫疤涂抹药剂、打孔注药和成虫期喷雾防治为主,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证明乌黑刻柄茧蜂、白蜡吉丁肿腿蜂、球腹蒲螨对苹果小吉丁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建立以寄生性天敌繁育和释放、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利用、害虫信息素干扰和害虫诱捕的综合防控体系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16-23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对苘麻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摘要:以苘麻成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D-13组分对苘麻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AD含量、SOD、CAT和APX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膜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苘麻叶片经D-13组分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A含量在D-13组分处理后,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电镜观察下,叶片细胞的膜系统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受害情况。随着D-13组分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APX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相比,SOD、CAT、APX在40h时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活性降低超过了60%、30%和50%。可见,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可严重降低苘麻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
24-28

苜蓿夜蛾hsp90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摘要: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物体适应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关键蛋白。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HSP家族的重要成员。本试验以苜蓿夜蛾为材料提取虫体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hsp90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Hvhsp90(GenBank登录号KF636495)。该序列含有2 472个碱基,包括一个2 154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717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82.5ku,等电点为4.97,且含有5个标签序列及胞质特征序列MEEV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鳞翅目其他昆虫HSP90相似性85%~99%之间。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苜蓿夜蛾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均有mRNA水平的特异性表达。该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进行了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HvHSP90能够高效表达,并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
29-36

湖南长沙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动态及优势种生态位

摘要:为了给棉田主要害虫防治及自然天敌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作者系统调查研究了湖南长沙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消长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长沙转基因棉田群落结构较丰富,有节肢动物11目20科33种。棉田主要害虫有棉叶蝉、小绿叶蝉、朱砂叶螨、棉蚜及烟粉虱;主要天敌有八斑鞘腹蛛、鳞纹肖蛸、龟纹瓢虫、六点食螨蓟马和日本通草蛉。6月上旬前重点防治朱砂叶螨和蚜虫,7月中旬重点防治小绿叶蝉和棉叶蝉。八斑鞘腹蛛和六点食螨蓟马是前期优势天敌,鳞纹肖蛸是中后期优势天敌。鳞纹肖蛸、龟纹瓢虫和日本通草蛉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应加以保护利用。
37-43

低温预处理麦长管蚜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

摘要:为了明确低温预处理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室内选择麦长管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接触法首先试验了5℃低温预处理是否对吡虫啉毒力有影响,随后研究了5℃预处理时间(1、2、3、4h)和5、10℃下预处理后用药的间隔时间(1、3、5h)对吡虫啉致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预处理2h可显著降低吡虫啉的毒力,这种负效应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随低温处理后用药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弱,不同低温对吡虫啉致死效应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论为科学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44-48

沉默GSTs基因影响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

摘要:利用RNAi技术对GSTs基因进行沉默处理,明确了沉默棉铃虫GSTs基因可以影响其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通过饲喂siRNA在1d内就可以有效干扰GSTs基因表达,进而降低了GSTs酶活性;停止饲喂siRNA后,RNA干扰效果并不会立刻消失;沉默GSTs基因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49-54

二斑叶螨混合抗性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阿维菌素、螺螨酯混合品系(R)和敏感品系(S)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情况,比较种群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相比,抗性品系各螨态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抗性品系的净生殖率(R0=12.765 9)远低于敏感品系(R0=42.420 3),相对适合度为敏感品系的0.300 9倍,存在适合度缺陷;其他生命表参数无种群差异。
55-57

湖南省部分地区棉田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对精喹禾灵的抗性

摘要:采用整株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棉田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水平,还测定了精喹禾灵对牛筋草抗(R)、感(S)种群体内GSTs及SOD、POD、CAT影响的差异。整株法测定结果显示,相对于敏感的南县种群,其他地区棉田牛筋草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指数在1.6~9.7之间,其中湘阴种群最高为9.7,澧县种群最低为1.6;精喹禾灵处理2d后,R种群GSTs活性急剧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降,5d之后趋于平缓。S种群GSTs活性在施药后先上升后下降。药剂处理后,R种群的SOD和POD活性在中期显著低于S种群,R、S种群的CAT活性在药后第9天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R种群对精喹禾灵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是GSTs对精喹禾灵的代谢作用加强,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可能与抗性相关。
58-63

毒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木霉种类鉴定及活性研究

摘要:木霉是国际上研究与应用非常普遍的生防真菌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法对4株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木霉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FT311和FT312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T1937和FT85为哈茨木霉(T.harzianum)。利用贝氏皿浸没法测定,4株木霉发酵滤液均能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和2龄幼虫(J2)的活性,其中FT1937和FT85对卵孵化抑制率和J2致死率均达到85%~92%,而FT311能够达到80%~85%,但FT312毒性较低,仅达40%~60%;2株哈茨木霉的活性好于2株绿色木霉;同时观察到发酵液对线虫卵和幼虫体壁有消解作用、抑制和延迟卵孵化,并使幼虫体内空泡化。本研究为根结线虫病害的生防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木霉资源信息。
64-69

椰子木蛾幼虫龄期的划分

摘要:椰子木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013年8月首次在我国海南发现,对我国椰子及棕榈产业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椰子木蛾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防治适期的基础。头壳宽度可作为幼虫分龄的准确指标。本文通过林间收集椰子木蛾幼虫头壳和实验室饲养椰子木蛾并收集头壳的方法,通过测量与比较,运用频次分布与线性回归等,对椰子木蛾的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并依据Dyar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对划分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其在林间和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龄数分别为5龄和5~8龄。室内饲养与室外相比,龄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室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周期、食物营养等以及椰子木蛾自身遗传、种群密度等不同,室内环境条件不利而引起其龄期数增加。
70-74

杜仲梦尼夜蛾发育历期及取食行为研究

摘要: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越冬代历时213.85d,蛹期172.40d;在寄主植物生长季,其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9.8d,其中卵期4.45d,幼虫期19.7d,蛹期28.85d,成虫期6.8d。幼虫期蜕皮7次,经历8个龄期,幼虫期存活率达98.9%。越冬代除蛹期外其他虫态历期与上述一致。幼虫全期取食,每头幼虫总取食量平均为1.65g新鲜叶片,6、7、8三个龄期幼虫总的取食量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79.71%。幼虫为害期约为20d,其防治工作应在5龄之前完成。
75-79

Cry9Aa3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最小活性区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Cry9Aa3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最小活性区,根据NCBI BLAST比对结果与SWISS-MODEL同源建模结果,设计了12对截短引物,以cry9Aa3全长序列为模板,扩增出了12种不同截短片段,与pEB载体重组后的阳性克隆,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Rosetta(DE3)诱导表达,提取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学活性测定,发现截短蛋白Cry9Aa3-45~700、Cry9Aa3-1~654,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有较高的活性,其中截短蛋白Cry9Aa3-45~700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LC50分别为5.27、7.56μg/g,截短蛋白Cry9Aa3-1~654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LC50分别为7.76、7.79μg/g,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截短蛋白Cry9Aa3-1~653和Cry9Aa3-46~700(LC50〉200μg/g)对幼虫几乎丧失生物学活性。这说明Cry9Aa3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区相同,最小活性区位于45I和654P之间。
80-85

小麦纹枯病菌中的dsRNA及其与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摘要:对采集自我国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的21株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的dsRNA进行了检测,研究了dsRNA条带与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对小麦的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6个菌株中检测到dsRNA条带,dsRNA的大小和数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21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目前暂未发现小麦纹枯病菌中dsRNA的类型和数量与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等性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致病力较弱的菌株中dsRNA条带的多样性更丰富。本研究为今后发掘小麦纹枯病菌中的低毒真菌病毒作了初步的探索。
86-91

一种新油茶炭疽病原多基因序列鉴定

摘要:从湖南、广西油茶叶上分离获得5株能侵染油茶树的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证明该病原菌为油茶炭疽病的致病菌。病菌菌落圆形,初期为白色,逐渐变为浅灰色;气生菌丝由白色和灰白色渐变为深灰色绒状;菌落背面中心颜色深,外部颜色浅;菌丝划伤后在PDA培养基上能产生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为单胞、直、圆柱状、无色、光滑、两头钝圆或一端稍尖,分生孢子大小(11~15)μm×(4~5)μm;菌丝体附着胞不规则状,浅褐色,(8~12)μm×(5.5~7)μm。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钙调蛋白-CAL、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系统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5个菌株均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这是国内油茶上C.siamense的首次报道。
92-96

山东泰安甜樱桃“花叶病”树体症状观察及病毒检测

摘要:为了探明山东泰安患有"花叶病"的甜樱桃树体内感染病毒的种类,本研究以嫁接在3种不同砧木上的甜樱桃品种‘红灯’叶片为试验材料,提取植物样本总RNA,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反转录,选取10种甜樱桃病毒作为检测对象,根据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种甜樱桃待检病毒中,5种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分别为PNRSV(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PDV(Prune dwarf virus,PDV)、CVA(Cherry virus A,CVA)、CGRMV(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LChV-2(Little cherry virus-2,LChV-2),各病毒检出率较高。各"花叶病"甜樱桃样品均至少同时感染2种病毒,多病毒复合感染比例较高。
97-101
植物保护杂志实验方法与技术

马铃薯4种病毒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摘要:我国马铃薯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常发生复合侵染。根据GenBank中4种马铃薯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4种病毒CP基因全长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序列同源性96%以上;针对4种病毒C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在一个PCR体系中同步对4种病毒进行扩增,得到421、202、516、330bp的特异性条带,优化建立了能同步检测PVY、PVX、PVS和PLR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检测结果证明优化后的多重RT-PCR体系能在田间样品中快速、高效地检测出4种病毒。
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