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特约稿件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摘要:根据2013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国家气候中心冬、春季全国气候预测、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做出了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程度将重于2013年.
1-4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促淤护滩,互花米草从北美引入我国,为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互花米草生物学特性、对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国内已开展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花米草.
5-10

LED光源对昆虫行为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摘要: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器件,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耗能低、波长窄、波长类型丰富等优点.本文依据已有资料,概述了LED光源对昆虫行为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昆虫对LED光源不同颜色(波长)的行为反应,可以设计、制造新型诱捕器和害虫防治装置;并对广泛使用的LED光源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污染(包括光污染和化学污染)进行了讨论.
11-15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巨大芽胞杆菌B196菌株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摘要: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明确该菌产生拮抗物质的种类是进一步研究该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应用的基础.本文采用盐酸沉淀B196菌株的去菌体培养液,再用甲醇抽提获得拮抗物质的粗提物.利用反相HPLC系统,将粗提物过C18柱,收集有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作用的活性化合物.运用质谱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1 042.592 7 u,再利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获得化合物的典型结构特征离子碎片,结果表明其一级结构为Pro-Asn-Ser-βAA-Asn-Tyr-Asn-Gln (βAA为14个碳原子的氨基脂肪酸).综合以上信息将该化合物鉴定为Iturin A2.
16-21

Cry1Ba3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杀虫活性测定及其与BBMVs的结合分析

摘要:提取并纯化Cry1Ba3蛋白截短片段,用饲喂人工饲料的方法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初孵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ry1Ba3截短片段对亚洲玉米螟有良好的杀虫活性(LC50=5.29 μg/g,95%置信限为3.96~7.10 μg/g).而纯化的Cry1Ac蛋白60 ku的活性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LC50为0.83 μg/g.提取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的BBMVs,用纯化的Cry1Ba3和Cry1Ac蛋白进行竞争结合试验,结果显示Cry1Ba3与Cry1Ac在亚洲玉米螟中肠的结合没有竞争作用,说明两种毒素在亚洲玉米螟BBMVs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受体.
22-27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的分子鉴定

摘要:本研究利用ITS区、tef1基因、cmdA基因和HIS基因4个基因部分序列对2009-2011年间采自云南省主要灰斑病发生区域和吉林省部分区域的玉米灰斑病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基因序列单独聚类还是拼接序列聚类均把云南省灰斑病发生区域采集的菌株与Cercospora zeina聚为一群,而吉林省采集的灰斑病菌则与Cercospora zeae-maydis聚为一群.聚类分析还表明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灰斑病菌遗传背景单一,在所有聚类树中均聚为一群,且自举支持值均>99%.
28-35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

摘要: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成分组成及其对油荼炭疽病菌的作用方式,本文通过乙醇沉淀、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LC-MS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鉴定.一共分离纯化出16个活性组分,保留时间在10.5~26.0 min的8个组分对于油茶炭疽病菌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保留时间为11.0 min处的色谱峰抑菌效果最强,经质谱初步鉴定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042.56 u;保留时间在27.5~39.5 min的8个组分导致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颜色加深,其中以保留时间37.5 min处的色谱峰效果最为明显,质谱鉴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480.85 u.显微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导致菌丝断裂、畸形、原生质凝集的方式抑制菌丝生长;通过使孢子畸形、膨大、消融而抑制孢子萌发.
36-42

烟草青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生防效果研究

摘要:从云南文山烟草种植田烟草植株根国土壤及植株根内生境中分离纯化获得195株细菌,以细菌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YN10的拮抗作用及其产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产嗜铁素的活性作为评价指标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赋值,对总赋值得分较高的84株菌株做了聚类分析,选择25株拮抗细菌进行了烟草青枯病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聚类分析ARDRA图谱中位于不同组的25株拮抗细菌对烟草青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菌株K-1-8、R-3-16、R-3-18的温室防效分别为86.66%、84.94%、87.57%;拮抗细菌的生防效果与总赋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6.
43-47

绿豆立枯丝核菌研究初报

摘要: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测定研究,对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绿豆种植区分离的90个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在90个分离物中有71个属于AG4,占供试分离物的78.89%,2个属于AG2-2,占供试分离物的2.22%,另外17个分离物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供试分离物的18.89%;属于AG4的71个分离物中,55个与AG4完全融合(占77.46%),16个与AG4不完全融合(占22.54%).在温室条件下采用人工接菌法对40个代表性分离物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分离物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分离物R3、R6、R9、R35致病力最强,分离物R23、R31-1致病力最弱.属于AG-4的分离物R3、R6、R9、R35与其他供试分离物致病力差异极显著;属于未知群体的分离物R20、R29和R24之间致病力差异极显著;属于AG2-2的分离物R21、R31-1致病力较弱,且差异不显著.
48-52

豇豆轮纹病病菌产毒条件筛选及毒素活性测定

摘要:采用种子萌发抑制率和种子胚芽抑制率的检测方法,研究了豇豆轮纹病痛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光照和振荡条件下粗毒素的产生及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产生毒素活性不同,查彼培养液为最佳培养液,振荡培养可以促进毒素的产生,最适的产毒pH为7~8,最适温度为20~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 d,光照条件下病原菌粗毒素的活性最大.豇豆轮纹病粗毒素对于不同寄主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豇豆轮纹病菌毒素接种的10种供试植物中,大豆、菜豆致病反应明显,相对的病斑较大,而对黄瓜无致病力,不产生病斑.
53-57

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玉香油占’对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华南双季稻区水稻抗稻飞虱种质资源‘Rathu Heenati'(RHT)和广东省超级稻主栽品种‘玉香油占,上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田间捕食性天敌的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和‘玉香油占,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1年内在华南双季稻区存在两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晚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高于早稻,其中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数量要大于褐飞虱,而晚稻情况相反,褐飞虱的发生数量显著大于白背飞虱.当害虫虫口密度较低时,‘玉香油占'对上述两种害虫的控制作用与‘RHT,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当稻飞虱数量急剧增加,‘RHT'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显著强于‘玉香油占'.抗性水稻‘RHT,和‘玉香油占,田的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盲蝽和隐翅虫虫口密度均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aichung Native 1'田.捕食性天敌年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蜘蛛在3个品种水稻上早、晚稻各有1次发生高峰;盲蝽在晚稻有1次发生高峰,在早稻发生数量很低;隐翅虫在早稻有一个发生高峰,晚稻发生虫口密度较低.通过比较3个品种上害益虫口比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早、晚稻3个品种的害益虫口比均呈现“双峰型”,‘RHT'和‘玉香油占,对水稻害虫稻飞虱具有十分显著的控制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华南双季稻区抗虫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以及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套综合防控稻田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可能性.
58-65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体内活性酶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体内活性酶的影响,采用叶片药膜法,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和LC25剂量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24、48 h后,测定了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等4种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除对羧酸酯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外,对另3种酶活性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下降最明显,LC25和LC50处理小菜蛾24 h后,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92.57%和98.01%.
66-69

球孢白僵菌SJ-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摘要:几丁质酶在昆虫真菌侵染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采自内蒙古准格尔旗沙棘木蠹蛾的球孢白僵菌菌株SJ-05进行了几丁质酶的基因分析,从中克隆了几丁质酶Bbchit基因,得到了重组质粒pMD19-T/chit.测序结果表明,Bbchit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为1047 bp,编码348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6.924 ku,等电点为5.94.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球孢白僵菌Bb0062菌株(AAN41259.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71%.
70-75

吉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离物的检测及其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摘要:从吉林省松原市田间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JLSY,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组全长2781 bp,共编码6个ORF.序列比对表明,JLSY基因组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安徽分离物(FN650807)相似性最高,为99.5%,而与其他双生病毒的序列相似性低于89%.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分离物属于TYLCV以色列株系(TYLCV-IL).这是首次在我国吉林省检测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76-80

时间序列分析在橡胶白粉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运用指数平滑法、自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1962-2003年期间海南农垦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进行预测,并对这4种方法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分析方法均能较好地预测橡胶白 粉病的发生趋势,但自回归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橡胶白粉病.
81-84

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反应

摘要:为了明确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性,在琼脂糖平板培养基上测试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37种无机盐和11种有机盐的趋化反应.结果表明,Cl-和SCN-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排斥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排斥作用的NO3-盐为Ba(NO3)2、NH4 NO3、Mn(NO3)2;H2PO4-或HPO42-盐为KH2PO4、K2HPO4;CO32-或HCO3-盐为Na2CO3、K2CO3、(NH4)2CO3和KHCO3;OH-盐为KOH和NaOH;有机酸为C2H4O2、C3H6O3和C4H6O6.含有相同阳离子的不同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不受影响.阴离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排斥作用大小为SCN->NO3->Cl >OH->CO>H2PO4->有机酸>SO42-.只有KCl、Ba(NO3)2、NH4NO3、Mn(NO3)2、(NH4)2CO3、C2H4O2和C4H6O6对线虫的趋化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被测试的41种盐浓度对线虫的趋化性没有显著影响.
85-89
植物保护杂志实验方法与技术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超分支滚环扩增快速检测技术

摘要:根据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的一段特异蛋白基因序列,按照锁式探针的设计原理设计探针和扩增引物,优化系列反应条件,建立了特异性的Pst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从供试的10种不同的病原菌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DNA检测的最低浓度为500 fg/μL,检测灵敏度高于常规PCR.
90-94

应用细菌磁颗粒real-time RT-PCR检测百合无症病毒

摘要:为研究细菌磁颗粒分离提取不同样本材料中的植物病毒RNA的效果,以及结合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LSV的灵敏性,选取感染病毒的西葫芦叶片(CGMMV和SqMV)、大豆种子(BPMV)与百合叶片(LSV和ArMV)3种样本材料,利用细菌磁颗粒分别提取这5种病毒RNA,与Trizol方法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同时与Trizolreal-time RT-PCR检测LSV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MPs方法能够从3种植物样本中提取病毒RNA,其检测LSV的灵敏性与Trizol方法相当.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