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Qy8Gal蛋白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CrySGal蛋白对其幼虫具有明显杀虫活性。本文比较了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取食Cry8Cral蛋白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取食高浓度(5×LC50.767μg/g土)CrySGal蛋白幼虫的总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以及氨肽酶(APN)的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大多数处理时段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浓度处理组的GST酶活性在12h后升高倍数最大,是同时段对照的23.37倍;而取食低浓度(0.5×LC50,5.0767μg/g土)Cry8Gal蛋白时,乙酰胆碱酯酶和氨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类胰蛋白酶在整个试验中活性变化与对照相比仅有个别处理时段存在差异,由此推断,类胰蛋白酶不是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对Cry8Gal蛋白的主要活化酶。
1-6

螺旋粉虱感染蜡蚧轮枝菌对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测定了螺旋粉虱3龄若虫在感染蜡蚧轮枝茵后几种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螺旋粉虱在感染蜡蚧轮枝菌后不同时间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螺旋粉虱的SOD、GST和EST比活力在感染36h后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组的1.21、1.27倍和1.47倍;感染后36h和48h,CAT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比活力;而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OD及MFO比活力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的比活力也无显著性差异。初步判断,螺旋粉虱感染蜡蚧轮枝菌后,其体内的防御机制与SOD、CAT、GST及EST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POD和MFO活性关联不大。
7-11

β-蜕皮激素对异色瓢虫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摘要为了探明β-蜕皮激素对异色瓢虫的作用及其安全剂量,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和比色法测定了异色瓢虫3龄幼虫施用不同浓度的β-蜕皮激素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与基N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0.1、0.5、1mg/L β-蜕皮激素处理异色瓢虫3龄幼虫,在处理后4-48h内CarEmRNA水平和CarE比活力呈现先升高、保持正常水平或略下降、再升高、然后很快恢复正常的规律。到处理后的第4βh,处理组的CarEmRNA表达量和CarE比活力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认为在低于1mg/L浓度下应用β-蜕皮激素控制害虫对异色瓢虫的3龄幼虫安全。而利用5mg/L或10mg/L的β-蜕皮激素处理异色瓢虫3龄幼虫,CarEmRNA表达量和CarE比活力均表现出长期的被抑制效应,特别是到处理24h后,CarEmRNA表达量和CarE活性不仅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反而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认为这两个浓度对异色瓢虫3龄幼虫不安全。
12-17

甜菜夜蛾GSTS1基因mRNA表达特征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其表达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了甜菜夜蛾幼虫不同龄期、3龄幼虫不同组织和不同部位GSTs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GST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GS阳基因相对表达量有差异,其在3龄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是5龄期的7.4倍,1龄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次之;3龄幼虫的GS瑚基因在脂肪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体壁、中肠及马氏管,胸部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头部和腹部;使用O.05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忑瑚基因相对表达量是未处理组的2.31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甜菜夜蛾体内的代谢与GSTsl基因的关系提供参考。
18-21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与抗蚜性的关系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蚜性的关系,为早期鉴定棉花抗蚜性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棉区主栽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了蕾期抗蚜性鉴定,测定了不同品种非受害与受蚜害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正常棉株与蚜害棉株蕾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抗品种‘新海21号’和抗蚜品种‘新杂棉2号’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较高,棉株在受蚜虫刺吸胁迫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感蚜品种增加的幅度不如抗蚜品种明显,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认为棉株中的游离脯氨酸是重要的抗蚜物质,在棉花品种固有抗蚜性及诱导抗蚜性中有明显作用。
22-25

草地螟迁入和再迁飞种群的生理环境特征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阐明草地螟的迁飞危害规律,研究了2012年6月迁入河北康保城关的成虫种群消长过程,并分析了主要生理特征及环境条件与之的关系。结果显示:黑光灯单灯诱蛾量由6月16日的561头增加到17日的3451头,但18日和19日的诱蛾量则下降到1771头和118头,田间百步惊蛾量由17日的3000头下降到19日的60头;虽然迁入地具有适宜的温度和蜜源条件,但由于其环境湿度太低(42%),不利于成虫生殖是成虫再迁出的主要原因。迁入成虫卵巢级别在2~4级之间,17日具3级卵巢的成虫比例显著多于19日的,而具4级的显著少于19日的,但具2级的在17、18日和19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3天的成虫性比无显著差异,成虫交配率均在80%以上,但19目的成虫交配率显著高于17日的。这些结果较好地阐明了草地螟田间迁入和再迁飞种群的生理行为特征及环境条件。
26-30

生态稻田及常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摘要:用吸虫器、黄板诱捕、黄盆诱捕和扫网4种采样法,对双季稻区生态稻田及常规稻田两类生境稻田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整个生育期,生态稻田中节肢动物天敌的物种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稻田生境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稻田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的建立,生境越复杂,植被多样性越高,物种种类就越多。
31-35

三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菌活性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洋葱和葱茎挥发物及提取液对26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制活性,以期为利用葱属作物轮作或间作控制病害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3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具有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活性,但不同葱属作物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抑菌效果有差异。洋葱和葱茎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抑菌能力比大蒜弱,但对部分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茵等土传病原菌仍具有与蒜瓣相似的抑菌活性。另外,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早疫病菌等部分病原菌对3种葱属作物挥发物和浸提液具有耐性。因此,生产上利用葱属作物轮作或间作防治病害时需要根据不同葱属作物对不同病原菌抑制效果的差异进行合理选择,同时需避免葱属作物长期连作引起病原茵敏感性降低。
36-44

茶丽纹象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茶丽纹象甲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成虫的触角及感器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7个鞭亚节组成,触角上均着生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棒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以及少量表皮孔。其中,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雄虫触角上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45-50

新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及其DNA-A基因组序列分析

摘要:2012年,在新疆喀什、吐鲁番和伊犁地区发现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仙客来、一品红和红掌等7种植物表现矮化、叶片黄化、卷曲等疑似双生病毒的感病症状。检测结果表明:以上7种植物均能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侵染。本试验共获得8个TYLCV病毒分离物,分别为番茄分离物KSCT04、KSCTo16、KZPT018、KYCT020,辣椒分离物KSCPe6、KSCPe7,茄子分离物KSCEgl,曼陀罗分离物KSCDa。8个分离物全部序列均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分离物在不同寄主上的序列差异较小,序列间相似性达99.0%-99.8%,与中国已报道的TYLCV分离物SH3、ZJ6、SD2A-7、HNSQ、HBBD的相似性达98.6%~99.5%。
51-55

马铃薯Y病毒云南昭通烟草分离物的检测及年度间差异比较

摘要:利用DA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昭通烟草脉斑病样品,结果表明存在马铃薯Y病毒O株系和马铃薯Y病毒N株系两个不同株系病毒。利用Sprimer和M4引物扩增、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1771bp目的片段,该片段包含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3’UTR序列以及部分Nib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湖南HN-2分离物(GenBankNo.GQ200836)和美国NE-11分离物(GenBankNo.DQl5718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56-60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菌致病粗毒素的研究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 ys porum )和茄病镰刀菌(FI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茵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烟草幼苗经毒素处理12~60h,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都迅速升高,随后下降,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50%的毒素液处理幼苗根部54h后,根部细胞膜的损伤率比对照均增加了80%,叶片的细胞膜损伤率比对照增加了90%。另外毒素处理能抑制烟草种子胚根的生长,使幼苗萎蔫,与病原菌直接接种表现相同,说明毒素是病原菌侵染烟草导致发病的一个重要因子。
61-66

抗TMV生防菌YNLP-2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采用局部枯斑法从云南罗平植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了一株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显著拮抗活性,且具有Amp筛选抗性的细菌菌株YNLP-2。通过菌体形态鉴定、16S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测定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teus)。菌株浓度在5.6×10^8du/mL时,对TMV抑制效率高达99%以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cereus YNLP-2菌株对TMV病毒粒体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该菌株可将TMV典型的杆状病毒粒体破坏成小片段。SDS-PAGE电泳发现该菌株对TMV病毒外壳蛋白无破坏作用。田间抗病毒小区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病毒病综合防治效果达到45.65%,与宁南霉素效果相当。
67-72

格氏沙雷菌CNY-04对灰霉病菌作用机制及抑菌物质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从蔬菜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生防格氏沙雷菌(Serratia grimesii)CNY-04,利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灰霉病菌(]30trytis cinerea Pers.exFr.)的抑制效果,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试验对CNY04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对CNY-04菌株相关性状及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NY-04菌株对灰霉病菌拮抗能力强且遗传稳定,抑菌圈直径达到34mrft;CNY04可对灰霉病菌菌丝结构造成破坏;可显著抑制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9%;CNY-04菌株不产生硝吡咯菌素、氢氰酸及水解酶类,可产生嗜铁素和蛋白酶;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抑菌物质由灰霉病菌诱导产生,与已报道的沙雷菌属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
73-77

关于召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的第一轮通知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各分支机构,有关单位及专家,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及会员:2013年10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任期届满,将进行换届选举,决定于2013年10月22-2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大会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协办。
77-77

甘肃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初步鉴定

摘要:对甘肃不同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盆栽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有6株菌能使马铃薯块茎出现疮痂症,分别为GP1、GP2、GH1、GH2、JB-1和JB-2。经鉴定菌株GP-1、JB-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与Streptomyces scabies 87-22菌株均一致;GP-2、JD-1的16SrDNA序列与S.scabies菌株相似性为99%。菌株GH-2和GH-1与S. griseus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9%,形态特征一致,但不能以棉籽糖和肌醇为单一碳源,暂定为S.grisem。
78-82

西瓜绵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辽宁省西瓜生产上近年趋重发生的绵腐病,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柯赫氏法则证病试验、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其致病菌为瓜果腐霉(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并对该病原茵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在黄瓜煎汁培养基、蔗糖培养基、硫酸铵、甘氨酸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其生长最适温度35C,最适pH为6-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产生孢子囊以菠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在麦芽糖、硝酸钾培养基中孢子囊产生量最大;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光照培养产生孢子囊数量最多。
83-88

25%氟菌·唑醚水分散粒剂配方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摘要:为筛选25%氟吡茵胺·吡唑醚茵酯(fluopicolide·pyraclostrobin)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本文在选定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干法”加工工艺筛选出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优化配方,并制备了达到应用标准的试验样品,开展了该样品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Terwet1004、Tersperse2700、MorwetD425、尿素、超细煅烧高岭土等为配方助剂,加工出的25%氟吡菌胺·吡唑醚茵酯水分散粒剂样品崩解迅速,悬浮率高于90%,热贮稳定性合格;在喷施剂量(按有效成分)为480、360、288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3.96%、92.31%、89.04%。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