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家视角

高效低风险是农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农药是与人类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一类重要的农用化学品,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和自身健康日益关注,对农药认识和理解趋于全面和理性。笔者认为,目前对农药发展的要求已由"高效、低毒、低残留"发展和延伸到高效低风险的阶段。农药产业也应调整思路,积极更新产品。高效低风险农药已成为当前农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植物抗线虫基因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原生物,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抗线虫基因在植物抗线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掘抗线虫基因并培育抗线虫品种是防治线虫病害的一条有效途径。抗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对解析植物抗线虫性的分子机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明确线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抗线虫机制,可以为制定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4-11

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实践中已成为某些害虫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昆虫辐照不育技术的剂量策略、昆虫辐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和辐照不育昆虫的质量控制,并探讨了昆虫辐照不育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及其对策。
12-17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辣椒CaRKNIF2基因的诱导表达特征及RNAi效应分析

摘要:[目的]明确在多种植物病原物和植物激素处理下,辣椒CaRKNIF2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分析CaRKNIF2基因的抗根结线虫功能。[方法]以辣椒‘HDA149’为试材,分别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毒性群体、烟草花叶病毒(TMV)、辣椒青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以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辣椒CaRKNIF2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和特征;构建了含CaRKNIF2基因片段的RNAi载体,通过烟草脆裂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同源沉默辣椒CaRKNIF2基因,来评价CaRKNIF2基因沉默的辣椒植株对线虫侵染的应答效应。[结果]信号分子MeJA抑制CaRKNIF2的表达,但TMV、辣椒青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以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能快速而显著地诱导CaRKNIF2的表达,而毒性南方根结线虫对CaRKNIF2的表达则基本无影响;CaRKNIF2基因沉默的辣椒植株接种非毒性南方根结线虫后根部卵块数明显增加。[结论]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CaRKNIF2的调控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18-22

柑橘黄龙病侵染相关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从黄龙病耐病寄主植物cDNA中筛选抗病基因相关序列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已克隆的植物抗性基因表达产物NBS-LRR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耐HLB的柑橘属柚cDNA为模板扩增RGAs,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通过RFLP分析及克隆测序共得到5个NBS类抗病基因相似序列(RGAs)片段,在GenBank上登录号为HM777043~HM777047。通过Clustalx、DNAMAN等软件分析5个RGAs及其推导的氨基酸的相似性,结果显示它们均含有典型NBS-LRR类抗性基因所具有的保守区域:P-loop、Kinase-2a、GL-PLAL,其与已克隆的烟草N、亚麻L6、拟南芥RPS2、RPS5、RPP8、RPM1等抗病基因在保守区域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为19.71%~42.86%。根据得到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5个RGAs在HLB侵染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定量PCR,结果显示嫁接病芽接穗后的8次连续采样中5个RGA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结论]表明5个RGAs可能与黄龙病的侵染有关。
23-28

116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Lr9-Lr26、Lr19-Lr20的复合PCR检测

摘要:[目的]建立简单、快速、有效的小麦抗叶锈基因复合PCR体系,从而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方法]以28个‘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和1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作为试材,测试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9、Lr26、Lr19和Lr20的STS标记特异性,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抗叶锈基因Lr9-Lr26和Lr19-Lr20的复合PCR检测体系。对116个小麦品种(系)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供试品种均不含有Lr9和Lr20,47个品种含有Lr26(基因频率为40.5%),‘中梁22’含有Lr19。经反复验证,Lr9-Lr26和Lr19-Lr20复合PCR技术检测结果可靠,且与上述单个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Lr9-Lr26和Lr19-Lr20的复合PCR检测体系可以准确、稳定、高效地检测小麦抗叶锈基因Lr9、Lr26、Lr19和Lr20。
29-36

广西部分烟区烟草曲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摘要:[目的]明确广西西部地区靖西(JX)、凌云(LY)、德保(DB)和乐业(LeY)等4个县市烟草曲叶病的病原。[方法]2010年5-6月分别从广西靖西、凌云、德保和乐业等县市采集具有典型曲叶症状的烟草叶片,用基于双生病毒DNA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Bego-1和Bego-6对病叶组织总DNA抽提物进行PCR扩增和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BLAST、Vector NTI、MEGA 4.0和Simplot program 3.2软件等进行病毒序列分析、系统进化树构建和病毒重组分析。[结果]从选取的9个表现典型曲叶症状的样品叶组织总DNA抽提物中均可扩增出约1500bp与预期大小相符的DN段。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显示,9个样品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3.7%~99.2%,与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具较高的相似性。其中,JX-2与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广西番茄分离物(G32)的相似性最高,达99.2%;JX-3和JX-5与云南胡椒曲叶病毒云南辣椒分离物(YN323)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2.5%和93.4%;LeY-1、LY-1、DB-1、JX-1、JX-4和JX-6则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中国番茄分离物(CHI)和广西烟草分离物(G102)的相似性最高,均高于95.0%。基于PCR扩增产物及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属代表种相应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3个簇群: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簇、云南辣椒曲叶病毒簇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JX-3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JX-5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结论]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于4种双生病毒: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及分别由上述两种病毒与云南辣椒曲叶病毒重组而来的2种重组病毒。其中,中国番茄曲叶病毒自然侵染烟草、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及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等结果此前均未见�
37-41

伞形花内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桃褐腐病菌、棉花红腐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探究其对前两种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伞形花内酯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伞形花内酯对前两种病原菌超微结构的破坏。[结果]伞形花内酯对前两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们的MIC为250μg/mL和500μg/mL。后两种植物病原菌的MIC分别为1 000、2 000μg/mL。在伞形花内酯的作用下,菌丝外观出现变形、内容物外溢。菌丝内部出现空腔,细胞器降解,胞质凝集、出现流失,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致使细胞死亡。[结论]伞形花内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潜力。
42-4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7.9%和20.6%,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减少64.5%和66.7%;可使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30.8%、190.5%、123.5%,差异均显著。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过氧化氢酶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
46-50

三个小麦农家品种的苗期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摘要:[目的]对3份小麦农家品种‘矮秆芒麦’、‘红头麦’和‘大红头’进行苗期抗性的遗传分析,研究它们的抗白粉病遗传特点,为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这3份小麦农家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正、反杂交,获得了F1和F2代。利用白粉菌E09菌株,分别对这3份农家品种、感病亲本‘铭贤169’以及各自的F1和F2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的数据经卡方测验分析其符合度。[结果]这3份农家品种对白粉菌E09菌株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3份农家品种对石家庄本地区的混合白粉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并且对E09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可以进一步对它们进行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为其作为抗源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51-54

新蚜虫疠霉感染致病蚜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理论抽样技术

摘要:[目的]探明新蚜虫疠霉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蚜虫新蚜虫疠霉病害流行规律及田间释放病原菌防治桃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甘蓝田新蚜虫疠霉感染致病桃蚜密度,采用Taylor幂法与Iwao回归法分析新蚜虫疠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新蚜虫疠霉在甘蓝田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公共K值为2.87。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式为m*=0.12+1.36 m(R=0.99),Taylor幂公式为lg(v)=0.35+1.69lgm(R=0.96)。在不同季节,其空间分布的拥挤度差异显著(F=5.34,p〈0.01),7-9月平均拥挤度最高,而1-3月和10-12月最低。精度分别为0.1、0.2、0.3和0.5时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分别为n=430.26/x+138.30、n=107.56/x+34.57、n=47.81/x+15.37和n=17.21/x+5.53。当被新蚜虫疠霉感染罹病桃蚜密度较低,即低于每样方5头时,以模型n=17.21/x+5.53较为适宜,在较高密度,即每样方10头/株以上时,以模型n=107.56/x+34.57较宜。[结论]新蚜虫疠霉在甘蓝田均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新蚜虫疠霉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在6-8月,对该菌侵染蚜虫的总体理论抽样以抽查20株左右样方为宜,而在其他季节,抽查30株左右样方为宜。
55-59

16s rDNA文库法分析番石榴果实蝇共生菌组成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番石榴果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的共生菌组成,为进一步探索共生菌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番石榴果实蝇室内种群共生菌的16srDNA文库,BLAST分析其共生菌的组成以及丰度。[结果]室内雄虫共生菌主要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Lactococcus lactis,雌虫共生菌主要为Enterobacter属的细菌。[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番石榴果实蝇存在多种共生菌。
60-65

白僵菌培养基继代培养对蛋白酶(cdep1)、几丁质酶(chi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比较其不同世代之间毒力及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用LT50和LT90作为毒力评价标准来检测不同世代之间毒力的变化情况。为了明确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以18SrDNA基因为内参,利用半定量RT-PCR对蛋白酶cdep1基因和几丁质酶chit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107孢子/mL供试浓度下,随着世代的更替,两个供试菌株F2代相比于F1代,其LT50和LT90降低,说明其对玉米螟的毒力有所增强。而两个供试菌株F2~F5代对玉米螟的毒力呈下降趋势。在内参基因稳定表达的情况下,两个供试菌株L1-1和D6-2的cdep1基因和chit1基因在F1和F2代表达稳定,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供试菌株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对亚洲玉米螟毒力测试的结果呈正相关性。[结论]F2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最强,F1代与F2代基本相似或略低于F2代,F2~F5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依次减弱。
66-70

成虫日龄与交配状态对棉褐环野螟繁殖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棉褐环野螟(棉大卷叶螟)[Haritalodes derogata(Fabricius)]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因素,为性信息素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5±2)℃,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棉褐环野螟的繁殖适度。[结果]交配时间短于40min时成虫的产卵前期明显延长,而交配时间长于40min时成虫产卵期延长,产卵量与孵化率显著提高。0次交配产卵量极小且不能正常孵化,交配1次或多次能使产卵量与卵孵化率明显提高。雌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交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日龄的雌性成虫与7日龄的雄性成虫交配后产卵期(4.2±0.76)d、寿命(15.40±0.62)d最长,产卵量(189±17.17)粒/头、孵化率(54.39±0.07)%最大。[结论]明确了雌虫交配持续时长、交配次数以及雌雄不同年龄组配对繁殖的影响。
71-74

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75-78

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蔬菜寄主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影响,为叶螨的寄主适应性及叶螨对寄主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饲养在菜豆上的二斑叶螨分别转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饲养3代后,测定包括菜豆在内的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的诱导影响。[结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差异显著。从菜豆寄主转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后,后3个寄主上叶螨种群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下降,茄子上种群活性最低,菜豆种群是茄子种群的2.75倍;而后3个寄主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显著上升,茄子种群最高,是菜豆种群的6.03倍。4种供试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种群中,在黄瓜寄主上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CarE活性的高低顺序为黄瓜〉菜豆和甘蓝〉茄子,而MFO活性为黄瓜〉茄子和菜豆〉甘蓝。[结论]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诱导二斑叶螨体内的解毒酶系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可能是二斑叶螨对寄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生理基础之一。
79-82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僵菌对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苯氧威、氟虫脲、灭幼脲)和一种生物农药(绿僵菌189菌株)对意大利蝗3龄蝗蝻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药剂处理3龄意大利蝗蝗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几丁质酶分解几丁质产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含量。[结果]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浓度达到50mg/L时对几丁质酶的抑制作用超过200%;绿僵菌189菌株对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且抑制作用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孢子浓度达到5×107时,意大利蝗几丁质酶的活力仅为3.8U。[结论]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僵菌均抑制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
83-86

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从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外界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该菌株菌丝营养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在PDA、PPDA、SDAY、SMAY 4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厚而致密,产孢量均大于3.95×107孢子/mL;菌株适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宽,15~30℃之间,RH 30%~100%之间孢子均可萌发、生长和产孢。随着温度接近25℃、湿度增大,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显著增加。15℃、RH 100%时产孢量为1.32×107孢子/mL;25℃、RH 30%时,产孢量也能达到1.37×107孢子/mL;25℃、RH 100%时产孢量达到6.19×107孢子/mL。15℃、RH 100%孢子萌发率为52.28%;25℃、RH〉80%时,孢子萌发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结论]TST05菌株能适应北方干旱低温条件,可开发成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制剂。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