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特约稿件

我国蔬菜作物重大入侵害虫发生、危害与控制

摘要:蔬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外来入侵害虫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以严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3类重大入侵害虫一烟粉虱、西花蓟马和斑潜蝇为例,从入侵昆虫的发现、种群鉴定、分布扩散趋势及其规律、灾变机制以及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概述了我国蔬菜入侵害虫研究的主要成就。
1-6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RNAi在植物寄生线虫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最近,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截至2008年,Nematode.net数据库中已经有近500 00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s序列和1 200 000个来自30种线虫的基因组序列。如何从众多的序列中筛选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是线虫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缺乏有效转化系统的植物寄生线虫来说,RNAi无疑是研究植物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RNAi及其在植物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7-11

抗昆虫蝎毒素及其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抗昆虫蝎毒素的来源、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植物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介绍,并对其在植物遗传转化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利用抗昆虫蝎毒素基因提高植物抗虫性提供参考。
12-17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的应用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植物病害流行学的定量研究中,本文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病菌初始菌源的定量分析、病害流行动态的监测、寄主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18-22

小麦化感作用的种群生态位调节及其生态效应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利用小麦品种化感抑草潜力控制杂草所涉及的生态效应问题,从化感作用、生态位理论及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探讨了小麦化感抑草潜力及化感品种释放后的麦田杂草种群消长动态及生态位变化趋势等生态效应及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合理利用小麦化感作用及其化感品种抑草潜力有效控制杂草提供生态依据和重要基础信息。
23-26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从嫁接防治、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27-32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植物青枯菌Ⅵ型分泌系统核心基因vasK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测定

摘要:[目的] 通过测试vasK基因突变株对番茄的致病力变化,评价该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中存在的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中的核心基因vasK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vasK基因,将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插入vasK基因内部,克隆至自杀质粒pK18mobsacB中,获得重组自杀质粒pK18-vasK-Gm。将自杀质粒电转化至青枯菌GMI1000感受态细胞中,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将野生型vasK基因置换。对vasK基因突变菌株进行三步筛选和PCR扩增鉴定。[结果] 筛选获得了具有庆大霉素抗性的目标基因被抗性基因替换的青枯菌突变株(GMI1000-m)。土壤接种番茄青枯菌结果显示,突变株GMI1000m的致病性较野生型GMI1000明显下降。[结论]vasK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3-37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摘要:2011年6月27—29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贵阳召开了2011年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常务理事,各省、区、市植保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76人。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和贵州省植物保护学会承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陈万权主持开幕式,理事长吴孔明致开幕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贵州大学副校长金道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作易、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张太平、贵州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李子忠、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处长王健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喻大昭和万方浩。
37-37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Re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检测

摘要:[目的] 对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海口分离物起始蛋白(replication initiation proteins, Rep)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为BBTV有效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海口地区染病香蕉幼嫩假茎和叶片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克隆BBTV海口分离物的起始蛋白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并进行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制备高效价特异性抗血清。[结果] 应用PCR方法从染毒香蕉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中扩增复制rep基因,回收目的片段后经酶切,获得了含BBTV Rep基因的重组质粒pET32bRep。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不同的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优化,12% SDSPAGE电泳分析,在20 ℃、0.1 mmol/L IPTG条件诱导4h,最终获得大量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将可溶性蛋白上清液经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获得了BBTV Rep蛋白抗血清。以融合蛋白做抗原,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大于125 000。以田间样品做抗原时,结果表明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1 00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抗血清能与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利用Rep基因制备的特异性抗血清在BBTV病毒粒体的组装机制研究及病毒病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8-43

南宁市朱槿曲叶病毒病病原分子鉴定和寄主范围研究

摘要:[目的] 明确南宁市朱槿曲叶病毒病的病原及其寄主范围,初步了解各朱槿品种的抗病性。[方法] 对采自南宁市区的朱槿病株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及寄主范围测定;进行朱槿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根据发病率高低和症状轻重对南宁市常见的朱槿品种抗病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基因克隆与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 CLCuMV),其DNAA全长含2 737个核苷酸,伴随有卫星DNAβ分子,分子大小为1 346个核苷酸;研究发现该病毒可以通过B型烟粉虱传播,烟粉虱接种和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侵染朱槿、红麻、棉花、西菲葵、黄蜀葵等5种供试的锦葵科植物,表现典型曲叶症状;初步调查评价结果,‘朱砂红朱槿’、‘泰国黄朱槿’、‘重粉朱槿’、‘锦球朱槿’和‘马旦朱槿’属于高度感病品种;‘阿美丽坚朱槿’、‘乳斑朱槿’属于感病品种;‘大红朱槿’、‘大红花’和‘粉喇叭’属于中抗品种;‘红龙朱槿’、‘红喇叭’、‘青杆吊钟’和‘七彩朱槿’属于高抗品种。[结论] 上述结果可为有效控制朱槿曲叶病毒病提供依据。
44-47

短穗鱼尾葵灰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摘要:[目的] 明确引起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病原菌及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短穗鱼尾葵感病组织上分离、纯化病菌,经致病性测定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引起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Speg.) Satista & Peresapud Batista]。该菌在PSA 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完全光照条件最利于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在pH5时菌丝生长最好,pH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pH2时孢子不萌发;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短穗鱼尾葵灰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48-51

利用MAXENT预测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在中国的适生区

摘要:[目的] 对引起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及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AXENT与ArcGIS,结合橡胶树在中国的分布预测该病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该病在我国的橡胶园几乎均可适生且适生程度较高,适生区内监测及预警对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测结果的AUC值为0.978,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2-57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 在恒温27 ℃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 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 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58-62

食料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求食料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的影响。[方法] 在室内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观察比较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取食白菜、油菜、雪里蕻、萝卜和独行菜5种不同食料的滞育反应。[结果] 食料对哈尔滨种群的滞育诱导作用不依赖于光周期,而对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的滞育诱导作用依赖于光周期。取食白菜、油菜、雪里蕻、萝卜和独行菜5种食料,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在25 ℃的滞育率为89.5%~100%,在28 ℃的滞育率为76.9%~100%;泰安种群在25 ℃的滞育率为21.7%~100%,在28 ℃的滞育率为4.5%~90.1%;龙南种群在25 ℃的滞育率为2.5%~100%,在28 ℃的滞育率为1.1%~90.9%。哈尔滨种群和泰安种群在25 ℃和28 ℃取食独行菜滞育率较低;龙南种群在25 ℃取食萝卜滞育率较低;在28 ℃取食白菜滞育率较低。[结论] 食料对不同地理种群的大猿叶虫滞育诱导的影响显著。
63-67

七星瓢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

摘要:[目的]测定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将野外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采回并在室内饲养一代后,就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能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 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模型,1、2、3、4龄幼虫捕食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121 86N/(1+0.059 92N)、Na=1.217 04N/(1+0.049 33N)、 Na=0.789 92Na=(1+0.008 00N)、Na=0.967 01N/(1+0.001 41N),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58 64N/(1+0.001 03N)、Na=0.976 20N/(1+0.001 52N),经χ^2检验各虫态的捕食反应的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用七星瓢虫雌成虫进行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测定,利用Hassell模型进行拟合,所得模型方程为E=0.447 4P-0.433 7,经χ^2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结论] 1~4龄幼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7、24.7、98.8、685.5、642.5、927.5头。
68-71

禾谷缢管蚜对三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禾谷缢管蚜对3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XM800’(高抗)、‘Selkirk Yr27’(中抗)和‘兰天24号’(高感) 3种不同抗蚜小麦品种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为害初期幼苗体内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禾谷缢管蚜为害后,在一定时期内3个小麦品种的SOD、POD、PPO 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且品种抗性越强,酶活力增加越明显;3个小麦品种之间SOD、POD、PPO 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 3个小麦品种SOD、POD、PPO 活性变化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其田间抗蚜性的差异水平。
72-75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地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 草地螟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对随后幼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草地螟成虫集中分布在湿度60%~80%的区域内,而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区域内,温度是草地螟成虫和幼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成虫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1 ℃的区域内,而温度高于27 ℃的区域内草地螟成虫量较少。在成虫盛期温度为19~27 ℃的区域内易形成草地螟幼虫大发生,特别是在温度为21~25 ℃区域内发生程度更重,该温度范围与草地螟成虫产卵适温范围相符。[结论] 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指标应是开展大尺度空间草地螟大发生分布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76-81

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

摘要:[目的] 明确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为脊胸天牛的综合治理和腰果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龄腰果无性系果园,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调查腰果品系CP63-36、FL30、GA63、HL2-13、和HL221的脊胸天牛田间发生为害情况,分析其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结果] 腰果品系CP63-36对脊胸天牛最敏感,其蛀害指数为90.00%,为高感品系。其次为对照腰果品系FL30,其蛀害指数为77.50%。腰果品系HL2-21(44.17%)和GA63(40.00%)的蛀害指数相似,均为中抗品系。腰果品系HL2-13的蛀害指数最低(22.50%),为高抗品系。[结论] 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从高到低为HL2-13>GA63>HL2-21>FL30(对照)>CP63-36。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