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生物膜研究

摘要:生物膜是一种附着于生命或非生命物体表面的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环境中。本文对细菌生物膜的定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抗性机制以及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
1-6

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摘要:稗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杂草之一,对世界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危害较大。二氯喹啉酸作为一种优良的除稗剂,在世界各地水稻田中已广泛应用20多年。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地区稗草因选择压力和遗传因素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药性,且情况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药性的现状,讨论了二氯喹啉酸的作用机制和选择机制,对其抗性机理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如何减少和延缓抗性产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7-10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分类、检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细菌性病害,该病能引起辣椒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国外特别是美国对该病害研究较早且较深入,国内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主要围绕病原菌的分类、检测和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1-18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灰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摘要:以灰飞虱(Laodlphax striatellus Fallen)mRNA为起始模板,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灰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过检测表明:构建的初级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1.85×10 7cfu;扩增文库滴度为7.7×10 8cfu/mL,重组率约为97%;扩增文库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1000-1500bp之间。随机挑取10个克隆,经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7个克隆具有同源序列,其中L2、L9为已公布的灰飞虱序列。灰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为克隆全长目的基因及研究灰飞虱与其传播的水稻病毒间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19-23

封面照片说明

摘要:菜粉蝶(Pierisrapae Linnaeus)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世界性害虫,原分布于欧洲、亚洲,它不断地扩散,于1860年到了加拿大,1883年到了美国的加州,1929年到澳洲的墨尔本。莱粉蝶可能是唯一一种人类大面积向它喷洒农药却依然相当兴旺的蝴蝶。1年多代,以蛹越冬(越冬蛹常常褐色,有斑点)。成虫在离地面不高的空中缓慢飞行,遇到地面的绿色植物会停休,
23-23

苜蓿实夜蛾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摘要: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DA)在昆虫几丁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苜蓿实夜蛾5龄幼虫虫体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该虫CDA基因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984个碱基,包括1个1626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541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1.86ku。克隆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典型的3个功能区,分别是几丁质结合区(47~103),催化区(199-35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区(124~158)。序列比对表明,克隆的苜蓿实夜蛾CDA与其他昆虫的CDA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苜蓿实夜蛾CDA的氨基酸序列与棉铃虫CDA(GQ411189)一致性达到98%,而与另外3种昆虫粉纹夜蛾CDA(AY966402)、蓓带夜蛾CDA(EU660852)和棉铃虫CDA(GQ411190\GQ411191\EF600051)氨基酸序列间的一致性只有36%~38%,属于两类CDA类群中的一类。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GU188855。
24-30

野生茄叶片土壤添加物和浸提物调控茄子黄萎病抗性的机制初探

摘要:为探明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torvum)叶片土壤添加物和浸提物对茄子抗黄萎病的调控机制,采取盆栽试验测定了托鲁巴姆叶片土壤添加物和浸提物对茄子黄萎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研究了其对茄子植株生长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30.43%和50.00%,而浸提物的防效分别为66.15%和65.68%,防病效果显著。土壤添加物和浸提物有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根系活力的作用,经土壤添加物和浸提物处理的接菌(感病)植株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幅明显低于对照,叶片和根系的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31-36

与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I-1连锁的AFLP和SSR分子标记

摘要:本研究以番茄枯萎病抗病品种‘05045’与感病品种‘05145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870对AFLP引物及319对SSR引物对,348个R代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得到4个与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I-1连锁的AFLP标记和2个SSR标记,分别是E41M60D、E41M62C、E86M36-B、E32M44-E和SSR108、SSR276,与抗病基因I-1的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7、5.3、8.9、11.5cM和6.1、9.3cM。
37-40

食线虫真菌的筛选及菌株DF09002

摘要: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森林、定安雷鸣发病胡椒园采集土壤样品及死亡线虫尸体,分离得到126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真菌。以离体培养的南方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126株真菌进行筛选,获得7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70%以上的菌株。菌株DF09002抗线虫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达100%;经5次继代培养,仍具有稳定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能力。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归类为曲霉属黑色组曲霉黑曲霉集合体。酶系分析试验表明,菌株能产生在线虫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几丁质酶和胞外蛋白酶,酶活力分别达到0.67、41.63U/mL。
41-44

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摘要:2008年和2009年选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3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采用针刺接种法对湖南省54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上述3个菌株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3个菌株均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品种仅8个,占鉴定总数的14.8%,比例较低。对接种致病力最强菌株RSGD10后各水稻品种产生的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供试的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选用RSGD10喷雾接种上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差异也明显,其中,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9个,比例为16.7%。比较针刺和喷雾两种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对水稻品种抗性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揭示水稻品种对条癍病的抗侵入和抗扩展呈显著相关。
45-49

宁波检验检疫局多次截获非洲伞滑刃组线虫

摘要:2006年来,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曾多次从进境木质包装中首次截获并报道非洲伞滑刃组(africanusgroup)线虫,它们分别为非洲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africanusBraasch,Gu,Burgermeister,Brandstetter&Metge,2006)、伯氏伞滑刃线虫(B.burgermeisteriBraasch,Gu,&Brandstetter,2007)和欧斐切伞滑刃线虫(B.obecheGu,Braasch,Zhen,Burgermeister&Lin,2008)。这些线虫均为作者最先截获。非洲伞滑刃组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是:侧线4条;尾乳突7个(第3对和第4对靠近并位于交合伞起始处,第3对略位于第4对前并更靠近腹面);交合刺较直,中部有横纹,冠状体愈合(基顶和喙突不明显),远端无盘状突;后阴子宫囊约占肛阴距1/2。目前尚无关于该组线虫媒介昆虫及致病性的报道。
50-54

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及其时间动态

摘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麦蚜寄生蜂群落包括初寄生蜂和重寄生蜂两个亚群落,共22种,隶属4总科,7科13属。其中初寄生蜂12种,重寄生蜂10种。燕麦蚜茧蜂(AphidiusaveYlae)为优势种。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c)等指标对麦蚜寄生蜂的群落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前初寄生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重寄生蜂的多样性则在5月中旬开始上升,总群落在6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高。
55-58

产铁载体PGPR菌筛选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摘要:采用改进的CAS定性、定量方法,从16株PGPR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病原真菌作用的菌株,再利用平板对峙法将筛选出的5株PGPR菌与3种病原真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LHS11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0%以上;其次是191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率为74%,LHS11、19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效果相近,抑菌率分别为64%和65%。191和LHS11是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59-64

沉痛悼念邱式邦院士

摘要: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无党派人士邱式邦先生于2010年12月29日23时36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64-64

烟粉虱的耐寒能力与自然越冬北界分析

摘要:室内耐寒性测定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4℃和0℃暴露时的致死中时分别为13.86h和12.07h,在-2℃和-8℃分别为4.74h和1.7h,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2009年2月14—22日野外调查显示,仙桃市、南昌市、金华市在露地和大棚均发现烟粉虱以伪蛹和卵在杂草上存在,九江市只在大棚发现烟粉虱;而孝感市大棚与露地均没有发现烟粉虱。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越冬地点及其所在地的温度,给出了全国烟粉虱自然条件下可能的越冬北界模型图。首次探讨了烟粉虱在我国的自然越冬北界分布线为浙江省金华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仙桃市,四川省和云南省。
65-69

海南岛葫芦科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摘要:运用比较形态学、同工酶和mtDNA-PCR对采自海南岛4个市县的葫芦科蔬菜根结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发现5个种群均存在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该种线虫是葫芦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和丝瓜[Luffa cylindrica(Linn.)Roem]上的新记录种,文昌和陵水属其首次被报道的分布地区。有2个样本表现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的混合种群。
70-73

无机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作用方式的研究

摘要:利用体外生物测定方法检测碳酸氢铵、硫酸铜和氯化铁在供试浓度下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Meloido—gyneincognita Jz)存活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其运动行为、个体发育、呼吸及体液外渗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在LG50浓度下使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50%致死时间不超过10.14h,90%致死时间不超过22.66h,离体条件下均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存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运动行为,使其体长缩短、透明尾变长。并且,药剂处理均降低了线虫的呼吸作用,线虫悬浮液的电导率明显高于对照。
74-78

菜粉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摘要:组建了菜粉蝶(PierisrapaeL.)在16、19、22、25℃和28℃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且在16-28℃内,菜粉蝶的各虫态均能正常发育。在16℃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为49.52d,而28℃时仅为20.38d。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6℃时最长为8.62d,在28℃下最短为3.01d;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平均为120.13粒,16℃和28℃最低,平均为110.01粒。在恒温22-28℃内,种群趋势指数较高,这说明在该温区较适合于菜粉蝶的生长发育。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