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社
分享到:
《植物保护》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刊号:0529-1542
  • 国内刊号:11-1982/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3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7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植物保护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家视角

我国杂草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摘要:杂草学是研究杂草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的科学。需要通过在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多样性,揭示杂草形成、演化和发生危害的本质规律性,发展生物、生态、化学等防除技术,建立杂草有效治理技术与杂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杂草可持续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中国杂草防治实践中应用基础性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驾护航。确立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杂草生物防治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在杂草的起源与演化、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和生物除草剂等3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加强国际协作力争突破,并引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的发展。
1-5

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农业有害生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具有预防性、预警性和彻底性,要求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预防与铲除并举。本文基于对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科的发展规律,国内研究现状及差距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6-9

农作物病虫测报学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病虫测报学科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病虫测报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病虫测报学科的发展方向。
10-14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生物农药资源筛选评价体系、基因工程、发酵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研制出的多种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药物;提出未来5~10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科领域主要工作是集成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明确不同生防因子控制植物病害的分子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有关领域共享技术的合作研究平台,提高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5-18

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或天然产物或模拟天然产物合成的化合物控制农业害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本文基于对我国害虫化学防治学科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差距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19-22

植物凝集素在抗刺吸式害虫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含有1个或多个可与单糖或寡聚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简要概述了几种植物凝集素:雪莲凝集素、天南星科植物凝集素、苋菜类植物凝集素在抗刺吸害虫基因工程上的应用,并简单介绍了转双价抗虫基因方面的研究。
23-28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lO~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29-35

小麦锈病抗性基因推导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锈菌的相互识别是研究小麦锈病的关键。根据寄主一病原物互作关系分析小麦品种抗病基因组成的基因推导方法是目前研究小麦锈病的热点领域,现已有大量关于基因推导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抗病基因推导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基因推导方法的产生、发展,介绍了基因推导在小麦抗病基因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抗病基因推导的展望进行了讨论。
36-40

西花蓟马天敌种类及主要种类的控害潜能

摘要: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该虫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作物、园林园艺植物的危害日趋加重,发挥天敌对该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和记述了西花蓟马的天敌种类及其主要种类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西花蓟马的天敌约有60种,其中天敌昆虫50种,昆虫病原线虫5种,虫生真菌5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小花蝽、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寄生及控制潜力进行了阐述。
41-48

小菜蛾GluCl受体α亚基cDNA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4龄幼虫谷氨酸门控的氯离子通道(GluCl)受体eDNA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设计简并性上、下游引物扩增出小菜蛾GluCl受体a亚基基因192bp的cDN段,根据得到的片段序列设计3′和5′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技术进行3′和5′末端的克隆,获得了小菜蛾GluCl受体的eDNA的完整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21939。该基因全长2144bp,其开放阅读框(ORF)1344bp,编码447个氨基酸。相似性分析表明:它与果蝇和赤拟谷盗的相似性均为73%,与埃及伊蚊的相似性为75%,与东亚飞蝗的相似性为79%;氨基酸分析后显示它具有GluClα亚基的典型特征,表明克隆的cDNA序列是小菜蛾GluClα亚基基因的序列。
49-54

“为害”与“危害”

摘要:“为害”与“危害”是一对近义词,都含有使受害和损害的意思,在农业书刊中颇为常见,但用法很不统一,似有必要做一点词义辨析的工作。
54-54

水稻纹枯病菌胞外蛋白酶特性研究

摘要:植物病原菌产生蛋白水解酶被认为是病原菌侵染寄主的一个重要策略。作者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产生的胞外蛋白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产生一个分子量约为49.5ku的胞外蛋白酶。该酶对胰蛋白酶专一性底物Benz-Phe-Val-Arg-NA有较高的活性,并能从羧基端降解Arg和Lys。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该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蛋白酶是一种类胰蛋白酶。在离体试验下,该蛋白酶可以降解水稻细胞壁蛋白并释放羟脯氨酸。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至少有4个多肽被降解,分子量范围分别在14.4~20.1、20.1~31ku和31~43ku范围内。说明该胞外蛋白酶具有降解水稻细胞壁的能力,因此,该蛋白酶可能在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5-59

实验条件下黏虫、棉铃虫和小地老虎的定向行为比较

摘要:定向是昆虫迁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行为,定向行为的微小差异将导致迁飞轨迹的巨大差异。为建立实验室测定夜间迁飞昆虫定向的方法,本文尝试了室内用自制的飞行模拟器测定诱捕到的正在迁飞的黏虫、棉铃虫和小地老虎的定向行为。结果表明这3种昆虫的单个个体都存在显著的定向行为,但只有黏虫存在共同定向行为。黏虫在模拟飞行过程中飞行时间最长并且能很快转向其偏爱的方向进行定向,用飞行模拟器可以很好地测定其定向(包括方向及持续时间),因此这种方法适于用来进一步研究黏虫的定向机制。而棉铃虫飞行时间较短,定向不稳定,小地老虎自由旋转时间较长,定向角度杂乱,是否适合用此飞行模拟器研究其定向行为及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0-63

UV-B辐射增强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

摘要: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叶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生理及其致病力的影响,并探讨链格孢菌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链格孢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率、产孢量、纤维素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链格孢菌的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20-60min的辐射处理对链格孢菌的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链格孢菌表现出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UV-B适应机制,来减轻UV-B辐射的损伤。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积累较多黑色素,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菌丝干重显著增加(p〈0.05);并且,链格孢菌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64-69

草莓内生细菌的分离及草莓灰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摘要:本研究从健康的草莓植株内分离到54株内生细菌,其中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种群密度为2.8×10^1~3.95×10^4cfu/g鲜重不等。通过对峙试验,得到5株对草莓灰霉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9.26%。来自草莓叶的SL6菌株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半径达15mm,无菌发酵液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97.6%,具有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潜能。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等分析测定,并通过MEGA4方法构建其16SrDNA系统发育树,将SL6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70-74

不同类型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在低剂量胁迫下对甘薯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药剂胁迫情况下甘薯茎线虫对灰霉菌、半裸镰刀菌的趋化性最强,其次为马铃薯,对甘薯无趋性。在含有5~5×10^-2μg/mL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的水琼脂平板,线虫的趋化性均受到抑制,且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抑制活性高于其他2种药剂;线虫经10^-1~10^-3μg/mL的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浸渍24h后采用灭菌去离子水清洗3次并恢复24h后,线虫的趋性仍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在含5×10^-3μg/mL丙溴磷水琼脂或经丙溴磷10^-3~10^-3μg/mL处理后,线虫的趋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出对甘薯块具有一定的趋性。
75-79

烯禾啶微囊粒剂的研制

摘要: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烯禾啶微囊粒剂的加工工艺,讨论了单体量比、芯皮比、缩聚反应介质的终点pH对微胶囊的缓释性、包封率和微胶囊结构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微胶囊的包封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测量烯禾啶微胶囊的芯材缓释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结构,结果表明,当单体量比为n(尿素):n(甲醛)=1:2.0,芯皮比为1:1.5,缩聚反应终点pH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封率为30.6%、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μm左右的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80-84

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产卵的驱避作用

摘要: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control),评价47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大多数供试植物提取物(浓度均为10.0g/L)对褐飞虱均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山姜(Alpinia japonica)、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hampionii)、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等8种乙醇提取物处理的稻株上未见产卵;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蒜(Alliumsativum)、苍耳(Xanthiumsibiricum)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IIPC小于0.1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马缨丹(Lantana camara)、蓖麻(Ricinus communis)等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效果达80%以上。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产卵驱避持续效果逐渐减弱,持续驱避作用时间为3d。此外,随着提取物使用剂量的提高,产卵驱避作用增强,具有产卵驱避作用的浓度为10.0g/L以上。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