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植物NB-LRR类R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5

摘要:在不同植物中已经克隆的R基因有70多个。本文综述了R基因所编码蛋白的分类及NB-LRR类R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玉米根萤叶甲的抗逊陛与防治研究进展6-11

摘要: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jera virgifeva Leconte)在美国是最重要的玉米害虫。它不仅对一些环戊二烯、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盐类化学杀虫剂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还对玉米-大豆轮作和调整播期等农业防治措施产生了适应性。此外,该虫有较广的适生性和扩展性。在过去的60年内,它从美国中西部传到了东北部沿海地区,并入侵欧洲定殖为害。新近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种植转Bt基因抗虫玉米。表达经生物工程改良并导入的某个Bt毒素基因如Cry3Bb1、Cry34Ab1/Cry35Ab1或mCry3A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可毒杀取食的玉米根萤叶甲。但在转Bt基因玉米使用数年后,田间观察和温室筛选研究显示,玉米根萤叶甲具有对转基因玉米的潜在抗性。本文对该叶甲与防治有关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及其机制、防治措施做了综述和讨论,旨在对该害虫的检疫防除有所帮助。

玉米根萤叶甲形态及其危害状11-11

摘要:a:雌成虫;b:3龄幼虫;c:成虫取食后玉米叶片被害状;d:成虫为害花丝;e:同系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田间抗虫测试,右侧非转基因玉米因根萤叶甲为害造成苗期倒伏和植株矮小;f:成虫为害玉米穗。

植物精油在环保型乳油中的应用展望12-16

摘要:阐述传统乳油的应用现状与局限性,说明发展环保型的乳油很有必要。但目前乳油用量较大,全部替换这类剂型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提出用植物精油替代传统芳烃类溶剂,制备环保型乳油。通过详细介绍精油的优良特性,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最后分析其影响,展望未来的应用前景。

书虱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7-21

摘要:书虱(booklice)是蜡目昆虫中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类群,也是世界储粮保护中的常见害虫。本文在概述书虱的危害及其主要种类的基础上,从书虱近似种分子鉴定、分子系统发育、共生菌分子检测与协同进化、种群遗传结构与多态性以及书虱抗性分子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书虱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书虱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林木青枯病研究进展22-29

摘要: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我国南方多种树种被其侵染发病。本文介绍了我国林木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概括了青枯病检测与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西洋参根部病害研究进展30-35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西洋参根腐病、锈腐病、疫病等主要根部病害的研究进展,就相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重点。

微波技术在我国有害生物检疫处理中的应用现状36-39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微波技术作为检疫处理方法,因其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无残留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微波技术在杀灭仓储害虫、检疫处理病疫木以及其他产品的杀虫灭菌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微波技术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除害处理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40-42

摘要:将纯化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制剂免疫BALB/c小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经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3株分泌CGMM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3C9,3F7,2G10。用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3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均为IgG2a,kappa链。间接ELISA效价测定结果分别为3C9:1.024×10^7,3F7:2.56×10^7,2G10:1.28×10^6。此3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研究室保存的其他3种不同的CGMMV分离物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3种同属成员病毒一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 virus,TMV)、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齿瓣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发生反应。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检测43-46

摘要:本文利用群体感应信号报告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NTL4(pZLR4),在LB报告平板上对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的19个菌株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18个菌株有群体感应信号产生。用琼脂条法对菌株Pslb-94进一步检测,证实菌株Pslb-94存在群体感应系统。提取了该菌株信号物质,反相薄层层析(TLC)检测证明该菌株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47-51

摘要: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000、2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茵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草莓品种对白粉病菌抗性的组织病理学研究52-55

摘要:以4个生产上主栽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曲利苯兰透明染色法,系统研究了草莓白粉病菌在不周抗性草莓品种上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草莓白粉病菌的侵染过程可分为: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入寄主产生吸器、菌丝扩展和分生孢子链产生。而草莓不同品种对白粉菌的抗性表现在附着胞产生后的各侵染阶段,随品种抗病性增强,病菌侵入率降低,吸器数目减少,菌丝扩展缓慢,分生孢子数目减少。

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与细胞中防御酶活性的关系56-59

摘要:用200μg/mL的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在不同时间测定了烟草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TMV的侵染率下降了70.16%;接种TMV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的烟草叶片中的PAL、SOD、CAT和POD活性要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植株,接种后12hPAL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57倍;接种后24hSOD和POD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5倍和1.51倍;接种后36hCAT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6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与烟草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60-63

摘要: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和32℃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d,而在32℃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和32.26日·度,幼虫期4.6℃和526.32日·度,蛹期5.1℃和270.2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4℃和117.65日·度,整个未成熟期7.9℃和675.68日·度,整个世代8.1℃和832.35日·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鸟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64-67

摘要:本文测定了4株白僵菌在18、22、26、30、34℃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白僵菌JMS、HS、MBb、RSB4个菌株在这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绝大多数西花蓟马在5d左右死亡,致死率均在97%以上,多数为99~100%,致死中时为1.4~3.2d,白僵菌RSB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最短,在30℃下,仅为1.4d。在各温度下供试菌种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明显低于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其致死率一般在90%~99%,致死中时也相对较长。

芝麻立枯病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68-72

摘要:利用表面消毒涂布平板的方法从大田健康芝麻根内分离芝麻内生细菌399株。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176株细菌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不同程度的拮抗能力,其中编号为B16、b10、D31、e23、G10、110的6个菌株在PDA平板上对于立枯丝核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对西瓜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也表现出广谱的抑菌作用。利用胶体几丁质和胶体壳聚糖作为唯一碳源,测定了上述6株细菌产生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能力,发现b10和G10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110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活体盆栽试验测定了上述6株细菌对芝麻立枯病的生防效果,结果显示测定的6株细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G10的生防效果最好,可达到52%。利用胶体壳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测定了G10菌株在芝麻根系内部的定殖动态,发现G10在芝麻根部可以长期定殖。

2009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揭晓72-72

摘要: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植物保护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2009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过书面专家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终评,并经奖励委员会审核、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九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确认,共评出奖励项目25项,其中,由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河南中州种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种集团农业化学有限公司、

内生细菌B504的鉴定及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73-77

摘要:13504是从黄瓜植株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44.1%。该菌株造成黄瓜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畸形,形成泡状物,尔后细胞壁消解,引起细胞内含物外溢,明显影响孢子萌发。用B504对黄瓜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对黄瓜苗期、成株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0%和41.7%。B504的16SrDNA序列与枯草芽胞杆菌具有高度相似性。根据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指标,确定B504为枯草芽胞杆(Bacillus subt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