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1-6

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丝状真菌生物学研究中。gfp基因通过与目标基因融合,可进行真菌的蛋白质及细胞器定位、细胞动力学、突变体致病力检测、生态学行为以及与其他生物互作等研究。

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分子鉴定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7-11

摘要:禾谷孢囊线虫是温带禾谷类作物上的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本文回顾关于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小麦品种抗性基因的筛选和应用等结果。根据上述方面的结果拟定更为合理的防治策略。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小地老虎2种不同类型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12-19

摘要:本研究以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3龄幼虫整个虫体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2条肌动蛋白的cDNA序列Aiactin1和Aiactin2。 GenBank数据库搜索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克隆的2条肌动蛋白基因应属于2种不同类型的肌动蛋白,Aiactin1为肌肉特异型肌动蛋白,Aiactin2为细胞质特异型肌动蛋白。Aiactin1的cDNA序列含有1469个碱基,Aiactin2的cDNA序列含有1408个碱基。2条基因的cDNA序列均包括一个1131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376个氨基酸的蛋白。Aiactird肌动蛋白分子量约为41.77ku,等电点5.22;Aiactin2肌动蛋白分子量约为41.83ku,等电点5.47。Prosit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Aiactin1和Aiactin2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中都存在3个肌动蛋白特征片段。2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

2009世界农药科技与应用发展学术交流会征集论文和发言报告19-19

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对旱稻幼苗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20-24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法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泽兰二酮和羟基泽兰酮)对旱稻幼苗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化感物质分别处理后,旱稻幼苗的根呈现短小肿胀、侧根缺乏、且对营养液的吸收明显减少,这些症状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加剧。石蜡切片的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化感物质处理后的早稻幼苗根尖的解剖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顶端分生组织、静止中心和根冠的细胞排列混乱,细胞间隙加大,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变得短而粗,以及表皮层细胞大量脱落等。讨论认为,旱稻幼苗根的形态结构变化,主要与紫茎泽兰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吲哚乙酸的干扰相关。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昆虫学报》24-24

应用PCR方法检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25-28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根据其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杭州和海宁地区番茄上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PCR检测,获得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杭州和海宁地区发生的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并且两地区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5%。

海南岛胡椒病原根结线虫种类鉴定28-31

摘要:对海南岛12个县市胡椒产区的27个胡椒病原根结线虫种群进行了纯化培养,运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及mtDNA扩增技术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发现27个纯培养种群中有26个是南方根结线虫,1个是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占了96.3%。

草地螟幼虫取食量、头宽、体长及体重的测定32-36

摘要:研究了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取食量、头宽、体长及体重增长的变化。草地螟的幼虫历期约为13d,取食量635mg,其中前3龄的取食量仅为幼虫总取食量的30%,而4、5龄的取食量分别占24%和46%。幼虫头宽增加的数值从1龄的0.31mm增加到5龄的1.51mm,增加的数值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倍数则随龄期的增加而缩小。幼虫体长从1龄的2.3mm增加到5龄的18.9mm,增加了约7倍。体重则由1龄期的0.2mg增加到5龄时的43.6mg,增加了约240倍。3龄前幼虫体重增长缓慢,4龄后增长量达到10mg以上,到5龄第2天达到最大值68.94rag后下降。幼虫的总取食量约为本身体重的15倍。本文还讨论了以上结果在了解草地螟幼虫危害特征和规律及监测、防治中的作用。

不同波长光对棉铃虫飞翔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36-39

摘要:本文模拟城镇周围光照环境,在室内设置3种光:505nm绿光、589nm黄光、380-780nm白光,光照强度为2~11 lx,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白光对棉铃虫飞翔的主要参数有显著影响,如:飞行次数、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最长持续飞行时间明显缩短,最长持续停飞时间明显延长等;绿光和黄光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影响不明显。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39-42

摘要: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浙江新发现的一种林业危险性害虫。采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尺为1.95,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结合本省悬铃木属寄主植物的资源状况及气候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大部分区域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作者提出了检疫管理及防范对策。

寄主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研究43-49

摘要:对云南省13个寄主品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病菌复杂基因型群体增多,生理小种和交配型都趋于复杂化;A1交配型仍然是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鉴定生理小种的186个菌株中,共鉴定出100个生理小种类型,优势小种为1.2.3.4.5.6.7.8.9.10.11,占22.1%。品种F44—2、F45—1、PB36、昆引18、F18—1、昆引10和F29—2上都存在优势小种1.2.3.4.5.6.7.8.9.10.11,在各品种中分别占42.1%、31.6%、25.0%、21.1%、61.5%、27.3%和20.0%。滇薯6号、大理7号和克97G10—4的小种类型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品种同一植株上分离菌的小种类型也不相同。在交配型测定过程中,还发现品种F29—2上有2个A2交配型菌株,占这个品种的25.0%,占所测定菌株的1.9%,其小种类型分别为1.2.3.5.6.7.8.9.10.11和2.3.4.6.7.9.10。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49-53

摘要: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5。该酶在45℃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3种菟丝子种子数学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53-56

摘要:本研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首次用FeatureExtract数学形态特征提取软件获取了3种菟丝子图像的13项数学形态特征值,并做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杂草种子快速鉴定。同时提出对方法的改进建议,为最终实现杂草种子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企业动态56-56

摘要:10月6日,由江苏省植保站与克胜集团联合举办的25%吡蚜酮悬浮剂推广应用现场会在姜堰市召开。与会植保系统人员参观了克胜集团25%吡蚜酮悬浮剂应用现场;部分市县站长及高级农艺师交流了25%吡蚜酮悬浮剂在当地市县试验情况;克胜集团植保专家就悬浮剂工艺及25%吡蚜酮悬浮剂的产品特点同大家现场交流;克胜集团吴重言董事长及省植保站长刁春友最后就25%吡蚜酮悬浮剂推广应用发表了自己的设想。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AFLP分析57-61

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采自13个水稻种植地区的29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9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39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占总扩增带数的47.22%。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50~0.92之间,平均为0.71,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AFLP聚类组群(Ⅰ、Ⅱ、Ⅲ和Ⅳ),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表明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较强的相关性。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较为明显,并且AFL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性鉴定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茎瘤芥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61-64

摘要:为了给茎瘤芥霜霉病研究提供抗性评价依据,人工模拟研究了茎瘤芥叶面损伤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从上至下的4片完全展开的叶在瘤茎鲜重的增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这4片叶的总叶面积受损超过1/2后,其受损程度与植株收获物瘤茎的产量成比例变化,受损越重,瘤茎越轻,同时对余下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以此为据,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提出了茎瘤芥霜霉病的分级标准与抗性型划分标准。

齿兰环斑病毒与建兰花叶病毒分子检测研究65-69

摘要: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virus,ORSV)与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virus,CyMV)是严重危害兰科植物的两种主要病毒。本研究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ELISA、普通RT—PCR、巢式RT—PCR和免疫捕获RT-PCR4种方法进行了检测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普通RT—PCR与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当;巢式RT-PCR检测灵敏度要比普通RT—PCR与ELISA方法高出10^4倍以上;免疫捕获RT-PCR检测灵敏度介于普通RT-PCR和巢式RT-PCR之间。采用巢式RT-PCR方法对我国台湾进境的蝴蝶兰植株样本检测,1号样本出现与阳性对照一致的特异条带。双向测序分析,扩增产物序列与ORSV外壳蛋白基因具有100%的同源性,表明1号蝴蝶兰样本携带0R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