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植物病害管理与生物安全1-7

摘要:植物病害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病害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会对生物安全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本文论述了植物检疫、转基因抗病植物、转基因生防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与生物安全的关系及在病害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病害风险评估和转基因生物风险分析对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7-11

摘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植物保护杂志有害生物动态
北农阳光书讯11-11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天然除虫菊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2-16

摘要:天然除虫菊酯已成为当今无公害生物杀虫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生物农药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多个领域。本文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检测天然除虫菊酯的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联用技术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了在天然除虫菊酯残留检测方法中。代表其发展趋势的免疫学方法及生物传感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检测的设想。

牧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关键技术16-19

摘要:替代种植是控制紫茎泽兰蔓延和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与一般草地建植方法相比较,利用牧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主要技术在于:在紫茎泽兰种子成熟前,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晒干后就地焚烧方式清除紫茎泽兰地表植被;采用豆禾混播,禾本科宜选用非洲狗尾草或鸭茅,豆科选用白三叶,并适度增加播种量;建植当年宜采用低施肥水平.不宜施用氮肥;替代种植初期适时拔除紫茎泽兰萌发幼苗。

植物病原菌监测方法和技术20-23

摘要:植物病原菌的监测对病害的预测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病原菌监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在病原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空中昆虫监测的初步应用23-26

摘要:2004年7~9月,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VLR或insect monitoring radar,IMR)在成都西郊文家场进行了空中昆虫初步监测。结果表明:7、8月份夜间昆虫虫口密度相对较大,在20:00~22:00有一较明显的高峰期。进入9月份夜间昆虫相对减少且没有明显的高峰期,白天午后虫口密度相对较高。观测到昆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1200m以下,大部分集中在300~600m。在观测时间内每天06:30左右有约15min回波突然增多的现象,而且昆虫数量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生防木霉菌T23及其诱变体的RAPD分析26-29

摘要: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生防木霉菌T23及其诱变体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145条RAPD谱带,多态性标记数为119条,占扩增总带数的82.1%。DN段大小范围在564~3530bp内,大多数集中在564~2027bp。并利用NTSYS统计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T23诱变前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和遗传多态性;生防木霉菌T23经过尿素、过磷酸钙、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的长时间诱导能发生遗传变异。

河南省田间3种主要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功能30-33

摘要: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在5min内的移动距离分别为137.14、109.1cm和9.1cm。前两者在相同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后者;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飞蓬指管蚜的日捕食量均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57.21、120.52头和81.66头。3种瓢虫对飞蓬指管蚜捕食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3种瓢虫捕食飞蓬指管蚜的寻找效应与飞蓬指管蚜密度呈线形相关,随飞蓬指管蚜密度增加,3种瓢虫的寻找效应均降低。

放线菌YIM34165发酵提取物抗水稻恶苗病菌的活性研究33-35

摘要:从云南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YIM34165,优选3种不同培养基(1号、61号和301号)进行发酵,测定其发酵提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61号培养基的发酵提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4.27%,活体平均防治效果为82.45%。

植物保护杂志有害生物动态
克胜集团荣获“江苏信贷诚信企业”称号35-35

摘要:日前,江苏克胜集团被授予2006年度“江苏省信贷诚信企业”荣誉称号。这是江苏省银行业协会首次对企信贷进行综合评选后授予的。根据近三年的情况,在江苏全省范围内,经银行推荐,专家组评审,省银行协会会员大会表决共评出第一批江苏省信贷诚信企业325户,盐城共7户,克胜是建湖唯一此殊荣企业。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后代种群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36-39

摘要:比较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后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后代羧酸酯酶和AChE活力差异显著。在试验的甘蓝、花菜、小白菜和茼麻4种寄主中,取食小白菜、甘蓝的烟粉虱后代种群羧酸酯酶的酶活力显著高于取食花菜和苘麻的,取食小白菜的酶活力最高,是取食苘麻的3.90倍。取食甘蓝的后代种群AChE的酶活力最高,取食苘麻的后代种群酶活力最低;取食花菜与小白菜、小白菜与苘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甘蓝与其他寄主上的烟粉虱后代种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取食甘蓝、花菜、小白菜的后代AChEOD值分别为取食苘麻的2.85、2.39倍和1.07倍。

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体内脯活性的影响39-42

摘要:对感染黄绿绿僵菌后的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几种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较大。

运用一步法RT-PCR检测柑橘鳞皮病毒及其在橘橙不同部位中的全年分布42-45

摘要:2005年5月到2006年4月逐月采样,运用一步法RT-PCR检测Citrus psorosis virus(CPV)在Dweet橘橙苗木叶片和枝皮中的分布。保存在控温温室中的Dweet橘橙病株中老叶、老皮、嫩叶和嫩皮全年都可以检测出CPV;保存在网室中的Dweet橘橙病株中老叶、老皮全年均能检测到CPV,而夏梢的嫩叶、嫩皮不能稳定地检测出CPV,春、秋梢的嫩叶、嫩皮均可检测到CPV,表明一步法RT-PCR检测CPV最佳取样部位为老叶和老皮。

甘蔗种茎热水处理脱除宿根矮化病菌及其对再生苗的影响46-49

摘要:50℃2h热水处理黑皮果蔗、黄皮果蔗和粤糖93-159双芽段种茎,结果表明:黑皮果蔗全部丧失出苗能力;黄皮果蔗出苗时间延迟,但最终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异;而粤糖93-159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均不受影响。两个品种的热处理再生苗生长早期株高和茎径均显著低于对照,但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这种差异逐渐缩小。采用高灵敏度的巢式PCR技术检测再生植株体内的宿根矮化病菌,在再生苗生长前期的120d内所有经热处理植株均呈阴性,其后部分植株呈阳性,至播种200d时,黄史果蔗阳性率为50%,粤糖93-159阳性率为100%。试验还发现,种茎热水处理能增强再生植株中后期抗旱能力。本研究指出,虽然种茎热水处理能减少生长早期再生苗体内宿根矮化病菌含量但难以实现所有种茎完全脱菌。在进行脱菌效果评价时,要对生长中后期的再生苗进行检验;生产上采用该措施防病,要充分考虑不同品种耐热性能的差异。

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调控研究50-52

摘要:以4种野生抗病茄为试材,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其根、茎、叶腐解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对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处理进行了盆栽防病试验。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30%),抑制作用顺序为刚果茄〉托鲁巴姆)CRP(刺茄)〉赤茄,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刚果茄叶CRP叶〉刚果茄茎〉赤茄叶〉托鲁巴姆叶(〉77%)。盆栽试验表明,除赤茄叶片腐解物外,其他3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均具有治疗效果;4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预防效果均较好。

中国薯蓣干腐病的病原鉴定53-57

摘要:在薯蓣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到真菌菌株HSQM2005,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菌为薯蓣致病菌。对菌株HSQM2005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该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 Yamamoto。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1℃,最适温度22~28℃;在pH2~12均能生长,最适pH为5~8。

台湾乳白蚁4个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58-61

摘要:采用线粒体COⅡ基因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南部4个台湾乳白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理种群共有9个多态位点和8种单倍型;种群问遗传分化统计量F。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探讨了台湾乳白蚁种群分化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