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实例分析1-4

摘要:从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实施合理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几个方面,用已往通过生态调控措施成功地控制病虫害以及因不合理改制或栽培管理粗放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两点体会:1.在推行栽培制度、作物布局改革和作物品种更替时,一定要考虑其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影响,以有利于控制病虫害或至少不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为基本原则。2.需要进一步分析病虫害种群动态受作物布局及耕作制度制约的机理,由此制定合理的生态调控措施。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年主要活动计划表4-4

我国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现状及对策5-8

摘要: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每年需要化学防治面积达3亿公顷次以上,使用农药100万吨(制剂)左右,喷洒这些农药最主要和最基本手段还是靠施药机械,而目前广大农民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中小型施药机械,质量普遍不高,施药技术也比较落后,农药浪费和污染严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农村需要新的喷雾器这一命题,同时提出了推进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松褐天牛的天敌及其对寄主的控制能力研究9-14

摘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作者的研究结果,总结和记述了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种类及其控害情况。共有97种天敌,其中天敌昆虫47种,病原微生物17种,捕食性鸟类33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病原微生物、肿腿蜂、斑头陡盾茧蜂、花绒寄甲、天牛斑叩甲和捕食性鸟类对松褐天牛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δ-内毒素基因的分类与鉴定15-19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重要的杀虫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分类鉴定对于研究资源的多样性、快速筛选优良菌株、预测其杀虫活性、分离克隆新的Bt δ-内毒素基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Bt菌株的分类、δ-内毒素基因分类、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河北粮食作物植物保护新问题和治理对策19-22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新的耕作方式的实施我国河北省小麦全蚀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发生范围扩大;小麦赤霉病等南方性病害向河北蔓延;农田草害加重;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等。本文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粮食作物上出现的新的植物保护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23-25

摘要:针对我国2005年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从药剂使用角度分析了我国褐飞虱成灾的原因。外来虫源大量迁入、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对褐飞虱有利、农药的诱导作用是3大主要因子。农药诱导褐飞虱猖獗主要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施药技术不尽合理、药剂品种使用不当、耐药性或抗药性增加等因子。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南美斑潜蝇对番茄的选择性与叶毛数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关系25-28

摘要: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21个供试番茄品种间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其对红枣小番茄的选择性最强,与对原番茄二号、中杂9号、圣星果、丰园红番茄、奥粉一号、大黄156、佳粉十五号等7个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余13个品种的选择性差异下显著(p〉0.05)。番茄不同品种间的叶毛数、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番茄品种的选择性与叶毛数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752,p〈0.001);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47,p〈0.O1);而与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

稻田放鸭对褐稻虱种群及主要天敌的影响28-31

摘要: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在有机耕作稻田放鸭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放鸭5只/667m^2,对褐稻虱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降低褐稻虱种群数量的49.13%,对褐稻虱1~2龄若虫、3~5龄若虫的排除控制作用EIPC分别为2.3763,1.6981,即如果排除放鸭因子,褐稻虱1~2龄若虫、3~5龄若虫将分别增长2.3763倍,1.6981倍。同时,稻田放鸭对蜘蛛类、寄生性天敌无不良影响。

2002年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31-34

摘要: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采集的57个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群10个生理小种,即ZA17、ZA19、ZB1、ZB19、ZB25、ZC9、ZD1、ZD5、ZE1和ZF1生理小种,其中ZD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6.8%。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96年商世吉报导的4群7个生理小种发展到6群1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E1转变为ZD1其中ZA17、ZA49强致病型的生理小种开始出现。所鉴定出的10个生理小种对4个粳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低容量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的影响34-37

摘要: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其中Silwet408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2.05mN/m,表面活性最强。当药液中含有0.0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时,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即开始显著减小,且在小麦背面的接触角小于在正面的接触角。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明显降低,雾滴在小麦叶片上扩展面积明显增大。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手持离心式低容量喷雾机喷雾,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Silwet408,可显著增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24种植物提取物对双纹须歧角螟的产卵忌避作用38-40

摘要:对24种植物提取物对双纹须歧角螟成虫的产卵忌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植物提取物的产卵忌避率在80%以上,分别是:番荔枝95.05%、三杈苦93.40%、鸦胆子88.31%、枫杨86.67%、毛鸦胆子81.97%、米仔兰80.06%。选择室内产卵忌避效果最好的番荔枝提取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施药后1d的产卵忌避率为91.40%,与室内的相当,着卵花序数比对照减少71.72%。但田间持效期不长,施药后第3天效果已迅速下降。

草地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的研究41-44

摘要:对草地螟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的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幼虫滞育的深度以及虫体含水量均可以影响草地螟幼虫的抗寒能力。长光照(16h)条件下发育成的非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冰点均显著低于短光照(10h)发育而成的滞育幼虫;无论是非滞育幼虫还是滞育幼虫,经低温处理后抗寒能力都会上升。经4℃处理1d的非滞育幼虫冰点为-2.28℃,而处理25d的则降低到-4.76℃,过冷却点可从-13.97℃降低到-21.47℃;经4℃处理25、35d的滞育幼虫,其过冷却点分别为-25.82、-26.79℃,冰点分别为-5.59、-9.13℃。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与其体重不相关,但与其体内的含水量显著相关。

悼念杨集昆教授44-44

不育技术控制长爪沙鼠种群的初步研究45-48

摘要:长爪沙鼠对混合不育剂EP-1的摄食系数为0.87,适口性良好。在野外投饵试验中,其洞口密度和洞系密度比对照组下降,表明该药对长爪沙鼠有毒杀作用。成幼比从0.6:1降至0.45:1。表明该药控制长爪沙鼠繁殖的效果显著。本试验还对该药对长爪沙鼠的生理作用作了测试。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物活性研究48-52

摘要:测定了虫酰肼(RH-5992)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杀卵作用测定表明,在200mg/L浓度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1日龄卵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浸叶法测定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发现1、2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3~5龄幼虫敏感性下降但之间差异不大;拒食活性测定表明虫酰肼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生长,降低其取食量,在10mg/kg浓度时,表现了较强的拒食活性,96h后拒食率达到73%以上。研究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可延缓甜菜夜蛾的生长,使幼虫历期、蛹历期增长,同时降低甜菜夜蛾的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都有所下降。

黍黑孢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52-55

摘要: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等8种药剂都对黍黑孢菌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EC50为0.017μg/mL,EC955为0.098μg/mL。药剂对黍黑孢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福·腐·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福甲胂·福锌可湿性粉剂和28%·霉威可湿性粉剂都是有效的杀菌剂,其中,百菌清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5分别为0.008μg/mL和0.107μg/mL。

200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56-58

摘要:对2004年采自陕西省及甘肃省天水的287份小麦条锈病标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小种及致病类型是条中32号、水1、水6及水4,分别为33.44%、9.75%、9.40%、7.66%。与2002、2003年同期相比,条中31号频率逐年下降,水14频率略有下降,水7、水5频率有所上升,其他各小种(类型)频率相对较低。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