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植物保护》征稿简约(2005年1月修订)2-2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通知26-26

书讯93-93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微孢子虫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5-10

摘要:微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原生动物,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它对环境安全,能垂直传递,可持续控制害虫.本文介绍了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大量增殖及其防治农业害虫的应用研究进展.

柑桔黄龙病病原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0-14

摘要:介绍了柑桔黄龙病病原认识过程、病害田间诊断、指示植物鉴定、病原显微镜观察、血清学、DNA-DNA杂交和PCR检测等方法.

空心莲子草的分布、危害与防除对策14-18

摘要:空心莲子草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草自然扩展成为水域和陆地两个生态类型,形成单一优势种群使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在水域的空心莲子草可通过人工打捞和利用其天敌控制;在旱地除利用天敌外,还需通过除草剂、物种竞争、化感作用、植物病原菌和人工拔除等措施进行防除.本文就其在我国分布、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PCR技术在农药学研究中的应用18-22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生物技术之一.目前,农药学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分子和基因,PCR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靶标生物抗药性研究、农药环境毒理、农药作用机理、生物农药的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小麦幼苗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丁布对杂草的异株克生活性23-26

摘要:研究了小麦活体、小麦水提液及小麦次生代谢产物丁布对几种杂草的异株克生活性.小麦与马唐、反枝苋、野燕麦、早熟禾、稗草等杂草混播的盆栽试验呈现出小麦播种密度越大,杂草种子萌发率越低的趋势.小麦水提液对马唐、反枝苋、早熟禾、稗草、野燕麦根和茎的生长均有明显的异株克生作用,IC50(根)<1.5 mg/mL,IC51(茎)<3.0 mg/mL,而对黑麦草、圆叶牵牛无明显的抑制活性.除马唐外,小麦水提液对供试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不明显.小麦次生代谢产物丁布对3种不同杂草的根、茎总体抑制效果为反枝苋>马唐>野燕麦,IC5(根、茎)<1.5mg/mL,IC51(种子萌发)<3.5 mg/mL.比较IC51可知,生物活性:丁布>小麦水提液.丁布是小麦中具有异株克生活性的次生代谢物.

部分中国栽培稻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27-31

摘要:以苗期1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谱测定以及成株期叶瘟、穗颈瘟鉴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75份中国栽培稻稻瘟病抗性资源的抗瘟性.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谱以及对成株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抗谱测定结果与成株期叶瘟抗性显著相关,而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抗性资源可分成9个类群,其中以第6类群包含品种最多,抗谱最广(81.3%~100%),并高抗A、B、E、G群生理小种和抗穗颈瘟,可作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青稞散黑穗病拮抗菌LN-176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及发酵产物的研究31-34

摘要:从西藏佩古错湖湖边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青稞散黑穗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命名为LN-176.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以10%的接种量将该菌接种到初始pH7.0的发酵培养基中,28℃旋转培养,发酵液在84h时抗菌活性达到最高,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蛋白酶K有一定的耐受性.LN-176菌株的发酵液在260nm和280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后,取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做抗菌试验,发现沉淀物对青稞散黑穗病菌有拮抗活性而上清液无活性.

牛蒡叶内绿原酸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35-38

摘要:牛蒡叶内绿原酸经聚酰氨层析法纯化后,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表明,绿原酸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因病原菌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异.绿原酸对疫霉菌和葫芦刺盘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在较低浓度时即可造成孢子萌发的明显畸变;对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影响最小,只能在较高浓度下延长其孢子萌发时间.盆栽防治试验表明,绿原酸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大棚防治试验表明,绿原酸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病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种类调查初报38-41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明确,北京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有动物¨种,植物23种,列出了其主要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讨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对策.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种类应迅速根除或控制,在引种前或应用前应对有潜在危险的种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对北京周边地区发生的入侵生物种类应该严格监管和防范.

农作物有害生物疫情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初报42-46

摘要:农作物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2001、2002年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开发的.该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部分.空间数据库包括全国1:250 000地图数据和全国范围720个气象站点位置数据.属性数据包括2001、2002年在全国1 300个县约1 000种有害生物调查数据,194个气象站点从1950年到2001年的气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MapInfo及其开发语言MapBasic开发了菜单、对话框等用户界面,可简单方便地完成查询有害生物信息,绘制有害生物发生范围专题图、插值图、每日温度、月均温、害虫年发生世代数估计及有害生物可能分布范围的估计等操作.

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46-49

摘要:观察淡紫拟青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研究淡紫拟青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及对茎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的生长特性有明显影响.在孟加拉红、PDA和察氏培养基上,菌丝量增长最为显著,培养8d,菌丝量分别达到0.80、0.73 g/50 mL和0.70g/50 mL;培养过程产孢量处于动态增长趋势,而且不同培养基产孢量大不相同;在察氏和燕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培养8d,产孢量分别达到36.90×106/mL和35.51×106/mL;培养液滤液的毒力随淡紫拟青霉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察氏培养基培养毒力较高,对茎线虫的最高校正死亡率达到43.44%.

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的研究50-52

摘要:以培养4~5d的紫花苜蓿无菌苗的下胚轴为材料,改良SH(SH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MS铁盐+UM有机)+水解酪蛋白(CH)2000 mg/L为基本培养基,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分别为2,4-D 1.0 mg/L+KT 0.5 mg/L+蔗糖30 g/L及2,4-D 0.05 mg/L+BA0.5 mg/L+蔗糖30 g/L,将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正交设计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了愈伤组织分化率相对较高的培养基配方:基本培养基+KT 0.4 mg/L+蔗糖20 g/L,其分化率为73.0%.获得的再生芽在生根培养基上(1/2MSO)培养约10d便能获得具有根和叶的再生植株.本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将来自蓝藻的Na+/H+an-tiporter基因转入苜蓿,获得转基因耐盐苜蓿奠定了基础.

人工清除结合生态替代根除外来入侵植物猫爪藤53-56

摘要:在厦门市鼓浪屿受外来入侵植物猫爪藤危害严重地段,开展了人工清除结合生态替代根除猫爪藤的研究.结果表明:猫爪藤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大于10 g重的块根成活率达100%.地下部生物量有97.1%集中在地表0~40cm土层中.采取清除地上部分,并挖除地下40 Cm深根系的方法,1年后株防效达71.5%.为防止地下残存块根的再次萌发扩展,人工清除后种植白蝶合果芋、细叶萼距花形成密集植被可限制猫爪藤萌生和生长.每年3~6月是防除猫爪藤的最佳时间.

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毒力及其与常用农药的生物相容性测定57-61

摘要:室内测定了从云南分离的7株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接菌孢子浓度为105个/mi和107个/mL下,接种后7d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3.3%~70.0%和33.3%~86.7%,添加吐温80的清水对照死亡率仅为3.3%.筛选出毒力较高的Eb7001、Bb7004、Bb8001 3个菌株,其中菌株1b8001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毒力最高,在孢子浓度1×105、1×107个/mi下,第7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0.0%和86.7%,其毒力回归方程Y=0.366X+3.409(R=0.956),剂量效应LC50=2.24×104个/mL,孢子浓度107个/mL下的LT50为4.3do测定了毒力较高的菌株与12种农药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农药推荐用量及其10、100倍稀释液下,球孢白僵菌Eb7001、Bb7004、Bb8001的3个菌株孢子在含所选农药的营养液中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农药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Bt)、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菜喜悬浮剂及松毛虫病毒可湿粉剂,可配伍使用;而阿维菌素、农安、卡死克、抑太保对球孢白僵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应避免配伍使用.

不同温度下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61-64

摘要:在15、18、21、25、28℃温度下,将新蚜虫疠霉应用孢子浴法对1~2龄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各处理温度分别设10个剂量,每剂量处理蚜虫60~120头,逐日观察记载蚜虫死亡数量.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具有较强杀蚜虫特性,其致病性在25℃时达最佳效果.接种后的前2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接种后3~4d为对桃蚜的致死高峰期.在温度15、18、21、25、28℃下,接种60min后,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LT50值分别为3.0、3.7、2.8、2.5、3.9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