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植物保护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nt Protection

  • 11-1982/S 国内刊号
  • 0529-1542 国际刊号
  • 1.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植物保护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植物保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研究、应用与交流 、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国外植保、有害生物动态

植物保护 200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特别专栏 ——第十五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1-1

摘要: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协会(IAPPS)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SPP)承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于2004年5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共2000多人,论文达到2412篇,其规模超过历届国际植保大会,是国际植物保护学界21世纪的首次盛会。

植物保护杂志专论与综述
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5-9

摘要: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风险分析标准化与定量化、检疫鉴定快速化、除害技术安全化、信息管理全球化是全世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与科研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和扩散暴发过程,提出了超前预防和综合管理等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稻田养殖防虫除草的研究概况10-13

摘要:利用稻田养殖控制稻田害虫和杂草是水稻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田养殖治虫除草效果,相关养殖技术及其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蛋白酶抑制剂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13-17

摘要: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抑制蛋白酶分解活性的蛋白质,对许多昆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蛋白酶抑制剂扰乱昆虫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昆虫发育不正常甚至死亡,在害虫防治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分别对蛋白酶抑制剂种类、分布及抗虫性进行了介绍,同时探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转化及应用前景.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7-20

摘要:本文就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的分类地位,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分子杂交、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综述.

转基因昆虫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前景20-23

摘要:对转基因昆虫的发展历史,转基因昆虫的技术要点,特别是载体和标记基因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转基因昆虫的应用方向和生物安全性及其管理做了简要介绍.

植物保护杂志新产品、书讯
书讯23-23

书讯45-45

植物保护杂志研究报告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材料对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鉴定24-26

摘要:对引进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材料进行抗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虫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品种(材料),其中高抗稻褐飞虱的有IR3383-9-1-13、IR40931-43-2-2-3-2、IR39334-31-2-2-2;高抗稻瘿蚊的有KANGWEN2、ARC5833、DUOKANGI1、ARC5984、RP2572-18-316、RP2337-253-65-11、PHALGUNA、ARC5987.这些材料可供抗稻飞虱和稻瘿蚊育种选用.

小麦连作、迎茬和轮作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26-29

摘要: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8~12年长期连作、小麦-大豆-小麦迎茬和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条件下麦田杂草群落变化.结果表明,小麦长期连作区杂草密度最大,杂草最多,小麦-大豆-小麦迎茬次之,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杂草最少.小麦-大豆-小麦迎茬和玉米-大豆-小麦轮作区之间差别小于两者与连作区的差别.3种茬口杂草密度、杂草数量顺序为连作区>小麦-大豆-小麦迎茬>玉米-大豆-小麦轮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小麦连作区一些杂草种类增加,同时也有些杂草种类减少.小麦连作10年增加的杂草有龙葵、鸭趾草、鬼针、苋及野苏,连作12年增加的杂草有问荆、扁竹菜和猪秧秧,而减少了龙葵、鬼针、野苏和苣荬菜.小麦连作区主要杂草为藜、龙葵、荠、稗、鬼针、鸭趾草和卷茎蓼.

云南省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的研究现状30-33

摘要:对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条锈菌越夏规律、品种及小种变异、环境因素等流行体系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侵染扶桑的烟草花叶病毒分离物鉴定33-37

摘要:从表现叶斑驳症状的扶桑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电镜下可见约300 nm×18 nm的杆状粒子,其与烟草花叶病毒抗血清呈明显的阳性反应,dsRNA约为6.4 kbp.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约8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将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得到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子.序列分析表明,与周雪平等报道的序列(GenBankAJ011933.1)同源性达99%.通过生物学、病毒粒子观察、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TMV.

几丁质裂解微生物防治棉苗立枯病37-39

摘要:研究了几丁质裂解微生物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用几丁质改良的Hutchinson培养基对几丁质裂解微生物进行分离,在42株几丁质裂解微生物中,有2株放线菌在培养基和土壤中都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择上述两个菌株和几丁质配成10%生物拌种素,并用5%几丁质粉及20%几丁质酸溶物(20%拌种素),进行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和对立枯丝核菌(立枯病)防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生物拌种素对棉花出苗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出苗率8.9%,出苗期提前5 d以上.20%拌种素和5%几丁质对棉花出苗无明显不利影响;10%生物拌种素、5%几丁质和20%拌种素对棉花立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分别达68.2%、64.8%和51.9%.

亚麻荠对小菜蛾形态抗虫性的研究39-42

摘要:经亚麻荠叶片表面形态及其表面细胞结构观察发现,亚麻荠叶正面上刚毛密度平均为76.13根/cm2,而背面仅为1.63根/cm2;表皮细胞层较厚,结构紧密,其上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通过亚麻荠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明确,小菜蛾幼虫在亚麻荞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的取食叶面积差异极显著.表明亚麻荠叶片表面的毛状物对小菜蛾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地肤提取物杀螨活性的研究42-45

摘要: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本试验还对该种植物的杀螨活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氯仿萃取物经柱层分离得到流分112个,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相同成分者合并,最终得流分11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F9活性最高,其对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达到了0.390 3、0.298 1、0.256 8 mg/mL.

电镜观察镰刀菌在四季豆植株体内侵染过程46-47

摘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镰刀菌(Fusarium axysporium f.sp.phaseoli)侵染四季豆茎部的过程.结果表明,病菌主要侵染四季豆木质部导管,而同一横切面上的皮层几乎见不到菌体.在同一病株中,基部的导管被病菌严重充塞,越近上部,导管中的病菌越少;同一植株横切面木质部的各导管,病原菌分布不均匀.

湖南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48-52

摘要:对湖南部分稻区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监测.琼脂法测定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明显的抗性,2001年安乡稗草生物型IC50结果显示,其最高相对抗性倍数高达63.80;常德市郊、汉寿县、长沙县高桥镇和春华镇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正在形成,IC50相对抗性倍数比值为2.15~2.78;而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尚未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性.茎叶喷雾法测定表明,在室内即便是使用高浓度400 mg/L二氯喹啉酸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安乡稗草生物型;田间使用浓度为6倍于田间推荐用量(1350 g/hm2)的二氯喹啉酸不能有效防治安乡稗草生物型,而用田间推荐量(225 g/hm2)的二氯喹啉酸可有效的防治敏感性稗草生物型.以上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极明显的抗药性.

兰州市桃蚜抗药性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52-55

摘要:以甘肃省宕昌县桃蚜为敏感种群,测定了兰州、永登等地桃蚜对6种杀虫剂抗药性.结果表明兰州市安宁区桃蚜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6.84倍),对氰戊菊酯则处于耐药力增高或敏感性降低阶段,对灭多威、敌敌畏、氧乐果和乐果已显示出早期抗性;永登县桃蚜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对灭多威、敌敌畏、氧乐果和乐果仍属敏感阶段;皋兰县和榆中县桃蚜对上述6种杀虫剂则处于敏感阶段.用酶抑制剂进行增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桃蚜的抗药性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关.针对兰州市桃蚜的抗药性现状和抗性机制,提出了以建立抗性监测制度、合理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