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间作用与密度协同作用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作者:王一帆; 秦亚洲; 冯福学; 赵财; 于爱忠; 刘畅; 柴强

摘要:密植是间作模式下重要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间作适应密植的产量构成响应机制。2014—2015年连续两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设计不隔根、尼龙网隔根(阻断根系交叉,仅有水分养分的交流)和塑料布隔根(完全阻断)3种根间作用方式,及2个玉米种植密度(9.0万株hm-2和10.5万株hm-2),测定地上、地下部互作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与单作相比,地上、地下部完全作用时间作优势提高48.3%,密度增加使其间作优势增加9.7%,地下部互作对间作优势的贡献率为21.0%,增加密度使其贡献率提高5.0%,根系交叉叠加对间作优势产生的补偿效应为9.0%,地下部水养分交流互补效应为11.1%。地上、地下部完全互作下混合籽粒产量相对于单作增幅最大,高、低密度下增幅分别达58.8%62.2%和36.1%36.8%;间作中地下部分对小麦组分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为26.5%31.5%,其中根系穿叉产生的补偿效应为12.9%13.2%,地下部水分养分交流互补效应为12.2%16.0%;地下互作对玉米组分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为9.7%22.6%,增加密度使地下互作贡献率提高7.0%11.0%;密度提高对不隔根和尼龙网隔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18.1%23.3%和12.5%21.5%,说明根间完全作用有利于密度正效应的发挥。地下互作对小麦穗数贡献率为5.5%11.4%,密度对小麦地下部贡献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地下互作对玉米穗数的贡献率为12.5%16.3%,增加密度使地下互作贡献率增加3.6%14.1%。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根间作用及密植效应下间作小麦、玉米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可显著增加间作优势和地下部贡献率,地上地下完全互作有利于密植效应充分发挥,可为进一步发掘密植条件下的间作优势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 期刊
  • >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
  • 农业科技
  • >
  • 农业综合
收录:
  • 维普收录(中)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知网收录(中)
  •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哥白尼索引(波兰)
  • Pж(AJ) 文摘杂志(俄)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万方收录(中)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文摘杂志
关键词:
  • 间作
  • 密度
  • 根间作用
  • 产量
  • 产量构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期刊

期刊人气:3030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快捷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496-3490
国内刊号:11-1809/S
邮发代号:82-336
创刊时间:1950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1.67
综合影响因子: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