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作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Agronomica Sinica

  • 11-1809/S 国内刊号
  • 0496-3490 国际刊号
  • 1.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作物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导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作物学报 2014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作物学报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粗山羊草全基因组Aux/IAA基因家族的分离、染色体定位及序列分析2059-2069

摘要: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激素之一,Aux/IAA家族基因是重要的生长素原初响应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8个Aux/IAA基因,其中20个粗山羊草Aux/IAA蛋白具有4个保守结构域;28个Aux/IAA基因分布于全部7对染色体上,5个基因分别具有位于同一位点的已知标记。粗山羊草IAA3、IAA11和IAA26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别在雌蕊、种子和根中特异表达。系统发育显示,11对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Aux/IAA蛋白、5对粗山羊草-大麦Aux/IAA蛋白直系同源。共线性分析表明,粗山羊草Aux/IAA基因与短柄草、水稻中同源基因具有很好的共线性。本研究分离的相关基因不仅可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也为深入研究小麦Aux/IAA基因提供了信息。

水稻早衰叶突变体PLS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2070-2080

摘要:叶片早衰引起叶绿素和其他大分子被降解,叶片光合能力降低。这个过程常伴随着活性氧(ROS)的积累,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SOD、CAT和APX)活性的降低,衰老相关基因(SAG)表达量上调,最终导致整个植株过早成熟,产量降低。因此,研究水稻早衰遗传机制和基因功能对于水稻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PLS2是通过航天育种工程经空间辐射诱变得来的突变体,在孕穗期表现早衰。与野生型相比,PLS2的光合能力降低,株高变矮,节间和穗长缩短,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穗粒数和结实率明显下降,千粒重降低,穗发育不良,灌浆不充分;叶片的CAT活性显著降低、H2O2积累、死亡细胞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叶绿体中淀粉和嗜锇颗粒增多。黑暗处理加速突变体叶片衰老,叶绿体超微结构球状化。利用PLS2/蜀恢527和PLS2/02428的隐性定位群体,将pls2定位在第3染色体标记RM14704(8 674 283 bp)与SL-I-5(8 758 394 bp)之间,物理距离84.11 kb,区间内包括14个基因,测序发现在LOC_Os03g15840第9个外显子第41位的C被替换为T,导致精氨酸(R)替换为半胱氨酸(C),LOC_Os3g15840编码水稻中的一个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可能是pls2的候选基因。为下一步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改进及其在筛选烟草PMT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中的应用2081-2089

摘要:筛选DNA结合蛋白常用的酵母单杂交系统在应用中有时会因内源干扰而影响筛选结果。与之相比,酵母表面展示系统(yeast surface display system)将外源蛋白展示在细胞表面,可通过接近体外实验的方法筛选DNA结合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酵母内源干扰,但是,该系统在DNA结合蛋白筛选研究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研究对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常用载体p YD1进行改造,使其与Clontech公司的Smart cDNA文库构建系统相匹配,提高了cDNA酵母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效率,并通过比较试验建立了一个以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筛选DNA结合蛋白的试验体系。在以酵母单杂交筛选烟草腐胺甲基转移酶基因PMT(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启动子结合蛋白的研究中,其茉莉素信号应答元件GAG片段是一段筛选效率极低的DN段。本研究利用改进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对GAG片段的DNA结合蛋白进行了筛选,并获得若干烟草蛋白基因,其中包括2个可能结合GAG片段的ERF(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这2个ERF转录因子可与GAG片段在体外结合,但不能在酵母单杂交系统中激活由GAG片段操纵的报告基因表达。本研究也证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可有效克服酵母内源干扰,弥补酵母单杂交系统在筛选易受酵母内源干扰DNA结合蛋白方面的不足。

水稻糖苷水解酶基因OsBE1在叶绿体发育中的功能2090-2097

摘要:叶绿体在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碳水化合物代谢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却知之甚少。从水稻中克隆了一个Oryza sativa Branching Enzyme 1(OsBE1)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糖苷水解酶13家族的蛋白。OsBE1与拟南芥AtBE1的一致性为66%,但与水稻典型淀粉分支酶的一致性仅约为40%。该基因的T-DNA插入功能缺失突变体osbe1幼苗白化,且其白化表型不能用外源糖类拯救。osbe1突变体幼苗最终在三叶期死亡。淀粉染色表明,osbe1突变体中淀粉的含量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osbe1突变体叶绿体数目较少,且无明显的基质片层结构。构建了OsBE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p CAMBIA1300-35S-OsBE1,并将其转化水稻中花11。获得的108株转基因水稻中,77株表现不同程度的黄化。本文初步揭示了碳水化合物代谢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机制,并为深入研究糖苷水解酶BE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2098-2103

摘要: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新陆早棉花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104-2117

摘要:以新疆2013年前审定的51个新陆早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从5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定位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选择2-3对)的75对核心引物,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2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位点数在2-12之间,平均为3.01个;引物多态信息量(PIC)值介于0.0799-0.8752之间,平均值为0.6624。结果显示,在51份新陆早棉花常规品种中,可利用特征引物将21份品种一次性区分开。利用40对引物可以完全区分开新陆早51份常规品种,并构建供试品种的指纹图谱。同时利用NTSYS-pc 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51个新陆早棉花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269-0.9873,平均值为0.7071,说明新陆早棉花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较狭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聚类分析将51个新陆早品种分为4大类型,与原品种选育系谱高度吻合。

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2118-2127

摘要:古蔺牛皮茶是四川省特有的茶树种质资源,原产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枣林村椒子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在椒子沟山区选取7个居群共76株典型的古蔺牛皮茶树,采用实地调查记录、生化成分及ISSR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分析该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品质生化成分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古蔺牛皮茶树型为灌木或小乔木;成熟叶片为绿色或深绿色,主要为中叶,叶形为椭圆或长椭圆;新梢芽叶玉白、黄绿、绿色或紫绿色。表明古蔺牛皮茶居群间表型特征多样化。(2)在7个居群中鉴定出高茶多酚(春梢〉27%,夏梢〉31%)和儿茶素(春梢〉150 mg g^–1,夏梢〉190 mg g^–1)的居群2个,游离氨基酸较高(〉4.5%)的居群2个;7个居群的酚氨比值在3.84-16.95之间。表明古蔺牛皮茶在茶树育种和茶叶加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3)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5条谱带,其中12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0.4%。供试材料间的平均Nei’s基因多态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54和0.392,表明材料间的遗传多态性较低。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分析2128-2135

摘要:以南方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泸恢99和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对株型性状(株高、穗长、分蘖和叶片性状)进行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共检测到39个相关QTL,分布在水稻第1、第2、第3、第6、第7、第8和第9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90之间,有11个QTL能在两年中被检测到。株型相关的QTL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主要分布于第1、第6和第9染色体上,这可能与株型性状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关。其中,在第9染色体上RM3700B–RM7424区间存在1个QTL簇,含4个QTL,即qPH9、qPL9、qFLL9和qSLL9,这4个QTL在2年中均被检测到。此外,进一步鉴定出5个能稳定表达的QTL,其中,qPH8、qFLW6和qSLW6效应较大。这些信息综合反映了株型相关性状遗传的复杂性,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

作物学报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2136-2148

摘要: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水稻甬优12产量13.5t 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生育特征2149-2159

摘要: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由高产(10.5-12.0 t hm^–2)到更高产(12.0-13.5 t hm^–2)再到超高产(〉13.5 t hm^–2),群体的颖花量不断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略微下降。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茎蘖数起点较高,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至拔节期群体茎蘖数稳步增长,达高峰苗,此后群体茎蘖数平缓下降,成穗率近60%;群体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9.1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在4.0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略低,此后各生育时期均升高,抽穗期为14.38 t hm^–2,抽穗至成熟期为9.73 t hm^–2,成熟期为24.11 t hm^–2;群体根系干重、根冠比及单茎伤流强度在后期(抽穗至成熟期)均较高。

水稻甬优12不同产量群体的株型特征2160-2168

摘要: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比较研究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群体的株型特征。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一次和二次枝梗数,超高产群体分别为21.56、356.34、20.46和73.98(两年平均值),均高于对应的高产和更高产群体,但一次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略微降低。超高产群体上部三叶的长、宽以及卷曲率高,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卷曲率分别为1.84、1.47、1.26,叶基角和披垂度小,抽穗后的主茎绿叶数多。超高产群体株高为143.50 cm,分别较更高产、高产群体高1.98%和3.83%,上部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增加,穗长加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高,分别为39.84%和37.75%;基部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缩短,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增加,茎、鞘干物重以及K、Si含量高,提高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同时降低了倒伏指数。

小麦秸秆还田和施钾对棉花产量与养分吸收的效应2169-2175

摘要:在长江流域麦棉两熟制条件下,以Bt转基因抗虫棉为材料,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4500 kg hm^–2和9000 kg hm^–2,即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与施钾量(K2O,150 kg hm–2和300 kg hm^–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和主要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及其与化肥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与对照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还田第2年和第3年产量增长率分别达143.5%和93.7%;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尤其是吐絮期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延缓了棉花衰老。秸秆还田对钾吸收的促进效应大于氮磷,还田第3年棉株钾累积总量较对照增加335.1%,每生产100 kg皮棉钾吸收比例增大112.1%。秸秆全量还田处理(K2O,约折合150 kg hm^–2)促进养分吸收、防止早衰及增产效应均显著大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但显著低于施钾量(K2O)300 kg hm^–2处理,与施钾量(K2O)150 kg hm^–2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养分吸收量较150 kg K2O hm^–2处理下降。

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同工酶结构组成及时空表达2176-2182

摘要:为阐明小麦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以8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为材料,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SBE同工酶类型、时空表达谱及亚基组成,分析SBE同工酶空间分布特点和器官表达特异性。共检测到4种SBE同工酶,其中B和SBEⅡa分布在胚乳和叶片中,而A和Di专一定位于胚乳中。在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Di和SBEⅡa首先表达,而后是B,A最后表达;至灌浆末期,B和SBEⅡa停止表达。SBE同工酶都是单亚基酶,均由一条86-92 kD的多肽链组成。SBE同工酶的空间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并在籽粒发育进程中顺序表达。Di、B和SBEⅡa是占主导地位的SBE同工酶,可能是决定SBE总酶活性的主效应酶,在籽粒和叶片支链淀粉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2183-2191

摘要:以江苏2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对象,对水稻田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典型田块进行调查。将水稻生产要素(种植地点、品种、播期、种植方式)类型相近或相同的田块按产量分成高产田(Ⅰ,〉10.5 t hm^–2)、中产田(Ⅱ,9.0-10.5 t hm^–2)、低产田(Ⅲ,〈9.0 t hm^–2)3个等级,比较其产量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等群体指标。结果表明:(1)高产田的颖花数、穗数、穗粒数均有显著优势;不同类型田块在行距、穴距、单位面积穴数等空间配置上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单穴穗数整齐度差异显著;产量与单穴穗数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6^**,2009;r=0.441^**,2010)。(3)顶部叶片长度增加有利于总粒数的增加,但易降低结实率,尤其是下位叶。表明提高单穴穗数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是协调水稻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江苏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途径。

籽粒苋AhNAD-ME的序列特征与表达2192-2197

摘要:NAD(P)-苹果酸酶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产生丙酮酸和CO2,伴随NAD(P)的还原。在C4植物中,苹果酸酶参与了C4光合作用。本研究对克隆的双子叶C4植物籽粒苋NAD-苹果酸酶基因(AhNAD-M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hNAD-ME具有苹果酸酶的完整功能域,包括苹果酸N端结构域和苹果酸酶的NAD结合结构域;进化树表明,该序列属于NAD-ME的α亚基,该亚基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茎中表达,表达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加。将AhNAD-ME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中,电击法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e(DE3)菌株中,IPTG诱导其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与预期相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作物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小麦面粉色泽(白度)与DArT标记的关联分析2198-2202

摘要:面粉色泽(白度)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4个环境中检测了109份矮孟牛姊妹系及其衍生系的面粉色泽(白度)参数,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其与覆盖小麦基因组的971个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7个DArT标记与面粉色泽显著关联,4个标记与白度显著关联(P≤0.001)。标记wPt-1196和wPt-669693在多个环境中与色泽a*和b*关联,且效应值较大。该研究结果为小麦面粉色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材料资源的筛选2203-2209

摘要:抗裂角性是油菜机械化品种选育中的重要性状,筛选抗裂资源材料对于开展抗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随机碰撞法和田间落粒法,对不同来源的75份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性在参试材料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抗裂角指数(SRI)的范围为0.01-0.70,变异系数为70.70%。田间落粒率的范围为1.58%-55.51%,变异系数为62.53%。相关分析表明,SRI值与田间落粒率相关性不明显。对于易裂和抗裂材料,2种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小,而对于抗裂性中等的材料,2种评价方法之间差异大;田间落粒率、SRI与角果皮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和0.687,均达显著水平。因此,角果皮厚度可作为田间筛选抗裂资源的辅助指标;利用2种方法筛选出1份抗裂性强材料Ny。Ny具有角果皮厚,果皮表面光滑的特点。在极端落粒情况下(黄熟后2周)Ny的落粒率为7.74%,正常落粒情况下(黄熟后1周)落粒率为1.58%,其抗裂角指数(SRI)值2011年和2013年分别为0.70和0.48,高于其他材料。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I0023-I0023

摘要:1.文稿: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数据可靠,条理清楚,论述有据,文字精练,图表简明。涉及产量性状或受环境影响大的试验,要求有2年以上的重复,并须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综述性文章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撰写,其内容能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为加强国际交流,可用英文写稿,附中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