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作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Agronomica Sinica

  • 11-1809/S 国内刊号
  • 0496-3490 国际刊号
  • 1.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作物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导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作物学报 200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作物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玉米Opaque-2基因内3个SSR位点的显性等位变异及其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1265-1271

摘要:以10个0202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个0202基因型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对02基因内SSR引物phi112、umc1066和phi057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分析和特异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以期了解02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phi112、umc1066和phi057三个SSR位点均有丰富的显性等位变异,phi112位点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其SSR序列的两侧,umc1066和phi057两位点的变异主要表现为SSR序列内部重复数目的变化和点突变。这些变异均对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还讨论了这些显性等位变异影响02基因的转录效率及其翻译产物对激活玉米醇溶蛋白合成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1272-1279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ZDD2315是我国特优抗源。本文旨在定位ZDD2315对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QTL。试验以Essex为母本,ZDD2315为父本和轮回亲本,创建了一个包含114个单株的Bc。群体。采用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通过MAPMAKER3.0构建了包含2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963.5cM,平均每个连锁群上10.0个标记,标记平均间距11.8cM。采用Win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到3个抗1号小种的QTL;其中rhgR1-1和rhgR1—2位于G连锁群的Sat_210~Sat_168和Sat_168~Sat_14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22.4%和21.8%;rhgR1-3位于D2连锁群的Satt672~Satt413区间,贡献率6.2%;rhgR1-1和rhgR1—3分别与Sat_210和Satt672共分离。5个QTL与抗4号生理小种有关;其中rhgR4—1和rhgR4—-位于G连锁群的Satt275~Sat_210和Sat_168~Sat_14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22.8%和28.9%;rhgR4—3和rhgR4—4位于H连锁群Satt442~Sat401和Sat_334~Satt181区间,贡献率分别为12.0%和10.5%;rhgR4—5位于L连锁群Satt652~Sat_301区间,贡献率5.9%;吨职4—2和rhgR4—5分别与Sat_168和Satt652共分离。不同遗传体系控制ZDD2315对1号和4号小种的抗性。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主要QTL位于G连锁群的相近区段,且具有较大贡献率,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育成兼抗两小种的品种。

水稻苗期耐淹相关性状QTL分析1280-1286

摘要: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苗期耐淹有关的QTL,包括4个中胚轴长度QTL、3个株高QTL、3个存活率QTL、3个干重相对受害率QTL和3个叶绿素受损指数QTL,分别位于第1、2、3、4、6、8、9和12染色体。所有QTL的LOD值介于2.26~4.64;存活率qL-4、qL-8和qL-9的LOD值分别为3.10、3.02和3.7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7.2%、14.3%和41.1%。在第一染色体上的RM3412~RM6716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株高和干重相对受害率的QTL,说明株高与干重相对受害率在水稻苗期淹水条件下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揭示水稻的耐淹特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

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光合优势1287-1293

摘要: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衰减缓慢,变化平稳;(4)上3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比对照多19.2%,达极显著;(5)群体光合生产力比对照高,耐低浓度CO2胁迫能力强;(6)抽穗后具有较快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对照相比总于物质积累速度高18.1%,群体生长率高14.6%。对现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中的有效“增源”途径进行了讨论。

不同形态氮肥对春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调节效应1294-1300

摘要:以不同亚基组成且品质类型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东农7742、新克旱9号、泉224、辽10、Roblin和龙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淀粉及其组分积累规律、不同形态氮肥(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淀粉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及不同品种淀粉与蛋白质的消长关系。结果表明,供试HMW—GS组成品种的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存在基因型差异。但与亚基组成无关。氮肥形态对淀粉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因品种而异,且对支链淀粉的调节效应高于直链淀粉。施用酰胺态氮有利于高蛋白高产品种东农7742和龙麦26降低直支比,但未达显著水平,且显著提高东农7742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施用硝态氮对高蛋白低产品种Roblin和辽10总淀粉、支链淀粉的提高和直支比的降低更为有利;高产低蛋白品种对氮肥形态反应不一。不同品种的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出现高峰和低谷的时期不同,高蛋白高产品种灌浆末期蛋白质回升速度快,且淀粉与蛋白质同步增长;高产低蛋白品种蛋白和淀粉在开花后20~25d同步上升,而25~30d蛋白积累下降。

欢迎订阅《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300-1300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1301-1305

摘要: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眠基因座基因型的检测表明,在200个籼稻品种中有151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a,有49个品种带有等位基因Wx^b;在供试的50个粳稻品种中绝大多数带有等位基因Wx^b,只有7个品种例外。进一步对250份品种和DH群体的耽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带有Wx^a和Wx^b等位基因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4.01%和23.6%~25.1%,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在77.9%~91.4%之间;在耽位点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仍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达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眠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文中讨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可行策略。

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1306-1310

摘要:对2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系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测定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中保护酶类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X)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X)活性在高温胁迫初期均有明显增加,尔后快速下降,耐热品系996这4种酶活性的增幅大于热敏感品系4628;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含量和膜透性在高温胁迫下增幅大于耐热品系996;剑叶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5)含量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热敏感品系4628大于耐热品系996。

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抽穗性状的相关性研究1311-1315

摘要: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本文以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分析了花粉育性与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不育条件下,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花药中不育花粉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短日、低温可育条件下,当花粉可染率为0.01%~10.00%时,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花粉可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当花粉可染率大于10.00%以后,穗颈节伸出长度与花粉可染率正相关的显著性逐渐降低。穗颈伸出长度的增加主要由第1节节间伸长所致。在28~20℃人工梯度温度条件下,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花粉可染率和花粉量变化规律相似,但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第1节节间长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培矮64S。

勘误1315-1315

以冠层反射光谱监测水稻叶片氮积累量的研究1316-1322

摘要: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作物长势、估测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作物氮素精确诊断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施氮水平下的4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水稻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在冠层单波段反射率中,460nm、510nm及760~1100nm的光谱反射率与冠层叶片氮积累量的相关性较好;近红外波段(760~1220nm)与可见光波段(460~710nm)的比值、差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叶片氮积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比值植被指数的相关性最好;λrep、SAVI和OSAV三个特征光谱参数与叶片氮积累量也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对拟合较好的15个光谱参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后选取比值植被指数RVI(1100,560)与叶片氮积累量(LNA)的线性回归方程[LNA:1.099×RVI(1100,560)-2.4671]为水稻叶片氮积累量的定量监测模型。利用不同粳稻品种和水肥处理的观测资料对监测方程进行了检验,其RMSE值均小于18%,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符合度较高,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水稻叶片氮积累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普适性。

小麦K、V、T、CHA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光合特性分析1323-1328

摘要: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材料中表现不同,K、V、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相差不大,也未表现出不良效应,CHA型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为2.368—1.253mg/g,较K、V、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低0.668~1.719mg/g,差异显著,开花期后差距不断缩小,趋于一致;(2)K型不育系的Fv/Fm值大多保持在0.84以上,其他不育系及保持系多在0.77~0.84之间,其中ФPSⅡ也相对较高,而T型胞质类型的Fv/Fm值相对要低,在孕穗期仅为0.77~0.806,后期有所增加;(3)保持系从抽穗期到灌浆后期Pn值多在10以上,而K、V、T型3种不育胞质类型表现出负效应,尤其在灌浆后期差异显著。在抽穗期,K型不育系的Pn值较低,T型不育系的Pn值下降幅度最大,在灌浆后期降到1.45~1.9,显著低于K、V型的1.55~2.85,太911289CHA型不育系的Pn值较高而冀5418CHA不育系Pn值较低;(4)不同不育类型的光合产物积累存在~定差异,K、V、T型3种不育系的千粒重为29.1~37.82g,CHA型不育系仅22.73~23.51g,均低于保持系,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上也有类似的表现,但是CHA型不育系蛋白质含量为19.13%-19.93%,高于其他类型不育系0.58%-3.08%,保持系最低,仅15.47%~15.38%,说明CHA造成的伤害对光合产物积累造成的影响要大于胞质效应;(5)不同基因型对细胞质的反应不同。冀5418不育系与其B系在光合速率及光合产物积累上的增减幅度小于太911289,说明后者对胞质反应较前者敏感。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1329-1337

摘要: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0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1、Pob43、Pob21、Pob501、Pob32、Pob502、Pob49、StayGreen、Pob28等9个热带、亚热带群体和国内群体WBM—C4的产量GCA效应较高,且与产量相关性状的GCA效应也较高;但这些群体的植株、穗位较高。在改良和使用时需设法降低株高、穗位。产量对照优势以Suwan1、Pob21、Pob32、Pob43、Pob49、Pob501、Pob502等7个群体表现较优,尤其Suwan1与4个测验种所组配测交组合的对照优势值均较大,分别为33.4%、47.4%、23.6%和16.8%,是本研究中表现最优异的群体。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中,依据产量SCA结合杂种优势划分群体比较合理可靠。除金皇后外,国内其他12个群体划群合理,与系谱记载吻合。14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中有9个划群合理。Suwan1和Pob32在本研究中游移于四平头和非Reid之间,但根据以往实验结果和系谱关系,将它们分别归入四平头和非Reid种质更有实践意义。Pob21游移于四平头和旅大红骨之间,但参考以往实验结果,将其划入旅大红骨群更合理。另外2个群体Pob49和StayGreen不能根据现有的试验资料确切地将其划分到4个杂种优势类群中去。

中国白盐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1338-1343

摘要:选用25个面粉色泽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白盐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白盐面条和干白盐面条的L^*值(色泽亮度)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煮后面条L^*值与各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鲜、干和煮后白盐面条的色泽红度(a^*值)均与面粉a^*值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干面条的a^*值还与灰分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状态白盐面条的色泽黄度(b^*值)均与面粉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R457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干面条和煮后面条的b^*值还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颗粒度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鲜白盐面条放置过程中色泽亮度的稳定性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b^*值的稳定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欢迎订阅《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1343-1343

反义TRXs基因对转基因小麦籽粒硫氧还蛋白还原活性的影响1344-1348

摘要:以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纯合系为材料,分析了转基因小麦TRXh活性和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各组分及其还原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转基因小麦籽粒和胚乳中TRXh活性平均比对照降低76.2%和14.2%,其籽粒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巯基含量平均比对照分别低41%、44%、14%和13%,胚乳中分别比对照低37%、17%、45%和6%,而不同成熟期转基因小麦籽粒和胚乳中4种蛋白组分含量比对照都相应提高。说明导入的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TRXh基因表达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TRXh对各蛋白组分的还原作用,造成还原态蛋白组分(琉基含量)降低,被动员消耗的蛋白质数量减少,而各蛋白组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为转反义TPOfs基因小麦种子发芽延缓和抗穗发芽特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1349-1354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加春1、2、4号)根系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基因型差异以及与根系形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的根重、根长、根条数、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性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均明显降低,但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明显,加春2号根系具有较好的形态学与生理学性状。根重、根长、根总吸收面积与活性吸收面积、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2个基因型,地上部氮累积量占总氮量的百分率比其他2个基因型分别高7.6%和8.2%,氮的利用率也分别高8.0%和9.9%,差异达显著水平。加春2号比其他2个基因型更能适应低氮环境胁迫。在低氮胁迫下,春小麦根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性吸收面积与总吸氮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在高氮水平下无相关关系,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根系形态对氮吸收率起重要作用。

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1355-1360

摘要:以耐湿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32P的吸收、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初期(0~5d),单株根干重略有增加;渍水5d后,根系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开始下降,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MDA含量)开始提高;渍水10d时,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急剧降低,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MDA含量)快速增加;渍水20d时,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降到最低,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达到最高。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根系因缺氧呼吸而受害加重,这是导致受渍小麦早衰的主要生理原因。同时,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严重影响根系吸收、运输和分配^32P的能力,从而加速了根系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