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7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论CT影像在识别早期肺癌中的重要性2593-2593

摘要:肺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患者发现时大部分已是晚期有很大关系。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提高早期肺癌(即亚厘米的原位癌与微浸润癌)的检出率仍为肺癌研究的重点。低剂量CT检查对肺癌的筛查能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肺内有局灶性磨玻璃结节(GGN)的特征,这无疑可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细胞学和小标本活检不能对肺腺癌进行组织分类的情况。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A20基因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2594-2598

摘要: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A20基N)缺失情况,探讨A20基因缺失对DLBCI。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核N子-κB(NF-xB)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A20基因缺失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中A20、Survivin、P65、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水平,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LBCL病例A20基因缺失率为21.7%,活化后B细胞样型(ABC)-DLBCL的A20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GCB)-DLBCL(30.6%观8.3%,P〈0.05),A20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呈负相关(r=-0.259,P=0.023),P65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呈正相关(r=0.280、0.313,P=0.015、0.007);肿瘤细胞凋亡在A20基因缺失的DLBCL病例中较低,在A20蛋白表达阳性病例中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病例,在Survivin和P65蛋白阳性表达病例中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而在ABC-DLBCL和GcBDLBCL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20基因的缺失、DLBCL类型和Ki67表达是DLBCL独立的生存相关因素;A20基因缺失者的生存状况明显较未缺失者差(P=0.015)。结论A20缺失可能影响A20蛋白表达,使其对NF-κB活化的负调节作用减弱,使Survivin表达上调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A20基因缺失对DLBCL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低氧培养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和线粒体分布及功能的影响2599-2603

摘要:目的研究低氧培养条件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生长和线粒体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MEFs分为20%氧浓度的常氧培养组和5%氧浓度的低氧培养组连续培养,每24小时采用台盼蓝染色对MEFs活细胞计数;Mito-Tracker Green对细胞线粒体染色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腺苷三磷酸(ATP)试剂盒检测ATP合成。结果对数生长期低氧培养组活细胞数高于常氧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并且低氧培养组细胞内线粒体核周分布型比例高于常氧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细胞内AT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培养条件影响线粒体在MEFs细胞内的分布和能量的合成,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常氧培养。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重组质粒pcDNA3.1/C-sis对大鼠FHF的影响2604-2607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cDNA3.1/C-sis导入大鼠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影响。方法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sis导入大鼠肝脏,48h后用内毒素(LPS)+D-半乳糖胺(D-GalN)诱导大鼠FHF;利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sis表达;利用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及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ob2和Bax的表达变化;计算大鼠24h观察期内的死亡率。结果FHF+C-sis质粒组的C-sisrn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FHF+空载质粒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纽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和FHF+空载质粒组肝脏细胞凋亡增多;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肝脏细胞凋亡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增多(P〈0.01);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HF+林格液注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Bax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与FHF+空载质粒组相比,FHF+C-sis质粒组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增多(P〈0.05),Bax表达减少(P〈0.05)。在24h观察期内,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存活,FHF+林格液注射组及FHF+空载质粒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70.0%和80.0%;而FHF+C-sis质粒组大鼠仅20.0%死亡。结论C-sis基因可减弱LPS+D-GalN诱导的大鼠FHF。

点地梅提取物对大鼠股骨创伤愈合的影响2608-2611

摘要:目的研究点地梅提取物对大鼠股骨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雄性Wistar大鼠,构建大鼠股骨骨创伤模型,治疗组(包括点地梅高剂量组和点地梅低剂量组,各8只)给予点地梅提取物,假手术对照组(8只)和骨创伤模型组(8只)大鼠按体质量给予等容量的溶媒,每天1次,连续10d。记录大鼠的体质量增长、伤口愈合等情况,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通过x线片观察.董地梅提取物对大鼠股骨创伤愈合的影响。结果与骨创伤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钙、磷水平,钙磷乘积及ALP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创伤模型组比较,点地梅高剂量组创伤处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点地梅低剂量组弯曲能量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项生物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结果显示,点地梅高、低剂量组均比骨创伤模型组愈合效果好。结论点地梅提取物在所用剂量下具有一定的促进骨创伤愈合的作用。

基于SOE-PCR的核酸疫苗pIRES2-MLAA34-HSP70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2612-2614

摘要:目的构建pIRES2-MLAA34-HSP70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提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MLAA-34和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设计特异性重叠引物,以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扩增MLAA34-HSP70融合基因,构建核酸疫苗pIRES2-MLAA34-HSP70。将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U93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小鼠脾细胞悬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扩增出MLAA34-HSP70融合基因2956bp,成功构建了核酸疫苗pIRES2-MLAA34-HSP70,经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显示,核酸疫苗plRES2-MLAA34-HSP70对U937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1);核酸疫苗pIRES2-MLAA34-HSP70组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水平亦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2-MLAA34-HSPT0核酸疫苗,该核酸疫苗能诱发强烈的体液免疫,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对MLAA34阳性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孕乳期补充维生素D对仔鼠生长发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615-2617

摘要:目的研究孕乳期补充维生素D(VitD)对仔鼠生长发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只小鼠依据VitD治疗剂量不同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各30只),分别给予VitD滴剂3.44、1.72、0.86IU,并设置对照组(30只)不给予VitD。观察幼鼠体质量、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0H)Ds],分别测定细胞免疫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体液免疫功能[包括抗体生成细胞数和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包括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和碳廓清实验),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随着VitD剂量的增加,子鼠外周血中25-(OH)D3及钙离子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及体长逐渐增加,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足趾肿胀度、吞噬百分率、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溶血素HC50均增加,吞噬指数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VitD剂量的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CD4^+/CD8^+逐渐增加。结论孕乳期补充VitD可促进子代小鼠的生长发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单双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研究2618-2620

摘要:目的比较单、双倍血量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明确单倍血量换血在减少内环境波动、降低换血相关并发症中是否具有明显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换血治疗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以单位体质量换血量将其分为单倍换血量组(80~110mL/kg,35例)及双倍换血量组(150~180mL/kg,51例),比较两组换血前、后内环境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单倍换血量组与双倍换血量组的换血量分别为(98.16±10.75)、(157.78±7.37)mL/kg,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1.68±8.52)%、(50.22±13.14)%,换血时间分别为(85.60±18.66)、(118.22±24.81)min,两组胆红素换出率与换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两组息儿换血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碳酸氢盐(HCO3^-)水平及PH值均低于换血前,红细胞(RBC)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换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双倍换血量组换血后血糖、PLT、TBIL变化较单倍换血量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换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双倍量换血相比,单倍量换血对内环境影响较小,用血量及人力消耗较少,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总胆汁酸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2621-262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剖宫产分娩的52例ICP孕妇及其新生儿(ICP组),配对选取52例剖宫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情况,分析孕妇TBA水平及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新生儿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ICP组新生儿肺损伤发生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TBA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87,P=0.000),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ICP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概率明显升高,并且肺损伤程度与孕妇TBA水平及胎儿高血清TBA暴露时间呈正相关。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624-2627

摘要: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以及工作、家务、交通、休闲娱乐4个方面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总体力活动量为(1581.59±743.65)MET-min,以休闲娱乐类[(940.83±547.06)MET-min]、家务类体力活动[(407.20±226.63)MET-min]为主。不同年龄、职业、患病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有无其他慢性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45岁、在职工作、有其他慢性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不足的风险因素(P〈0.05);年龄45~〈60岁、正常及轻体质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充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体力活动处于中等水平,体力活动类型以娱乐休闲类和家务类为主,年龄小于45岁、在职工作及有其他慢性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风险较大。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影响的临床研究2628-2630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集sAP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大黄治疗,分别在入院后第1、3、5天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MGBl水平,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时间。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HMGB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l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天与第1天血清HMGBl水平的差值与第3天APACHEI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04,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CRRT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可能通过有效抑制晚期炎性因子HMGBl的表达,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和转归。

BBC3基因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2631-2634

摘要:目的验证BCL2绑定组件3(BBC3)基因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LuSc)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BC3基因在39例LUS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内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收集临床生存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在NCI-H226细胞系内过表达BBC3基因,利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达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BBC3的表达与肿瘤是否转移(r=0.556,P=0.023)、肿瘤大小(r=0.532,P=0.042)、T分期(r=0.551,P=0.021)及TNM分期(r=0.524,P=0.047)明显相关。Kaplan-Meier法结合10grank检验发现BBC3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BBC3高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BC3低表达者(X^2=7.542,P=0.006)。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肿瘤是否转移、肿瘤T分期、TNM分期及BBC3表达均独立且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P〈0.05)。重组BBC3质粒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载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C3基因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与LUSC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作为判别LUSC术后生存预测的的潜在辅助性分子标志物。

经阴道三维彩超评价中药内膜薄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2635-2637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超评估中药内膜薄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76例,采用该院自拟中药内膜薄方治疗3个月,通过经阴道三维彩超观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客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容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检测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内膜薄方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容积,改善内膜及内膜下血供,明显提高其容受性,经阴道三维彩超能简便客观地评估临床用药疗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917例儿童死亡病例分析2638-2641

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4年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死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提高PICU医疗质量及降低患儿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PICU917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住院时间、死亡时间、转入科室等分布特征,并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05-2014年该院PICU917例死亡病例主要死亡原因前10位依次为先天性畸形,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2010-2014年感染性疾病的构成比较2005-2009年降低,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9,P=0.00),但脓毒血症、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结论先天性畸形是该院PICU患儿的第1位死亡原因,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减少先天性畸形患儿的出生。

血清IMA水平对COPD病情的评估2642-264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cOPD患者81例纳入C0PD组(急性加重期50例,稳定期3l例),同时收集30例非cOPD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M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COPD患者血清IMA水平与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T(TN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MA水平在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84.1(79.1,88.5)U/L vs.73.1(70.2,75.1)U/L],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E85.5(82.3,89.4)U/L vs.78.1(75.9,83.0)U/L],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I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IMA水平与血清MY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54,P=0.00);ROC曲线表明,当取截断值为76.55u/mL时,IMA诊断cOPD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血清IMA水平在COPD病情评估方面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644-2648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TXT)或伊立替康(CPT-11)联合奥沙利铂(L-OHP)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该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ⅢB~Ⅳ晚期胃癌患者,将其分为TXT联合L-0HP及替吉奥组(改良DCF组,33例)和CPT-11联合L-0HP及替吉奥组(改良ICF组,29例),所有患者完成1个周期及以上的化疗,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DCF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6%,高于改良ICF组的51.7%,但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7,P=0.403);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和肝功能异常等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CF组与改良ICF组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66.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3,P=0.706);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胃动力障碍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2,P=0.456)。结论TxT联合L-0HP及替吉奥与CPT-11联合L-0HP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可缩4、瘤体,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不良反应大致相同,均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外侧裂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方法分析2649-2651

摘要:目的分析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2012-2015年手术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患者采用外侧裂一岛叶入路治疗(外侧裂组),56例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经颞叶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效果。结果与经颞叶组比较,外侧裂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血肿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裂组术后第1、3、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巴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经颞叶组(P〈0.05);外侧裂组术后1例患者死亡,经颞叶组2例死亡;外侧裂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0.31%,明显高于经颞叶组的51.78%(P〈0.05)。结论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较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时间更短、血肿清除更加彻底,预后效果更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对患者认知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2652-2654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障碍时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对认知功能和心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CHF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抗抑郁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则加用安慰剂。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和认知功能,并检测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周末,抗抑郁组HAMD-24和HAMA-14得分、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注意得分和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CHF合并抑郁障碍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促进患者心功能和注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