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1-3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是当今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7.18%。HBV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经血/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等,其中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方式,即由HBV感染孕妇在围生期将病毒传播至子代,约30%~50%HBV感染者来自母婴传播。

重庆医学杂志指南解读
解读2015年WHO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分类(肺)4-23

摘要:2015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第4版《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简称新版)正式出版,与2004年第3版(简称旧版)相比,新版与时俱进,肺肿瘤分类并非形态学一家独大,而是博采众长,除了采纳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ERS)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International Muh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还收录了该领域其他研究成果,在出版层面开启了WHO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及多学科团队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新时代,新版将腺癌排在首位,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分层管理(stratification management),体现了组织学类型、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特征之间的新关联,诊断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与临床一致性(consistency)更强,更有利于临床实践、调查研究及科学试验。本文通过学习与解读,重点介绍新增内容。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小鼠垂体中叶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的保护作用研究24-28

摘要:目的 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模型研究小鼠垂体中叶素(IMD)拮抗心脏肥大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小剂量ISO皮下注射诱导心脏肥大的小鼠模型,研究IMD给药后的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质量/体质量比,然后利用心脏组织切片评价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凋亡和纤维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脏组织的心钠素(ANP)、脑钠肽(BNP)、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系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ISO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模型组相比较,腹腔注射IMD治疗明显降低ISO处理所增加的心质量/体质量比和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脏肥大标志物ANP及BNP的mRNA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纤维化率。同时,改善心脏功能,左室压力、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和下降的最小速率、每搏排血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降低。此外,ISO处理明显诱导心脏组织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的表达。结论 ISO诱导心脏组织内源性IMD及其受体的表达,外源性给与IMD治疗可能通过ISO活化的IMD受体系统实现其拮抗心脏肥大的药理学保护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ADAM17-shRN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29-32

摘要:目的 研究在缺氧环境下靶向针对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的短发夹状RNA(sh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针对ADAM17设计4个特异性的ADAM17-shRNA,经电穿孔法转染MCF-7细胞。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空白磷酸盐缓冲液)、无义序列组(转染无义序列ADAM17-shRNA)和shRNA转染组(转染ADAM17-shRNA,选择沉默ADAM17基因效率最高的shRNA用于后续试验)。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iCELLigence、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ADAM17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4个shRNA转染组对MCF-7细胞的ADAM17基因表达均有沉默作用,与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shRNA1219抑制率最高(F=5.11,P〈0.01)。shRNA转染组的细胞生长速度和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NA转染组的绝大多数细胞停留在G0/G1期(73.35±2.45),与对照组(62.56±2.35)、无义序列组(62.68±1.2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进展明显延缓。结论 ADAM17-shRNA在缺氧条件下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6,7,4′-三羟基异黄酮(T2)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33-35

摘要:目的 合成6,7,4′-三羟基异黄酮(6,7,4′-trihydroxyisoflavone,T2)水溶性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磺化反应在原料B环中3'位引入磺酸基(-SO3H),进一步浓氨水氨化后得到水溶性显著提高的异黄酮衍生物,通过氢谱、碳谱、质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CCK-8法及流式测定其杀伤宫颈癌细胞(Hela)的活性。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两种水溶性异黄酮衍生物T2-SO3H·2H2O和T2-SO3(NH4)2,产率分别为:96%、75%,生物试验显示其中T2-SO3(NH4)2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与T2相比,其水溶性衍生物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肿瘤活性,有广泛的生物应用前景。

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I3K/AKT/mTOR的影响36-39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姜黄素对大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脑组织病理形态,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化性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age-Caspase-3)的表达影响。结果 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以减轻大鼠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减轻MDA、Bax、Cleavage-Caspase-3、促炎症细胞因子IL-6、MCP-1和TNF-α的表达,增加PI3K、p-AKT、mTOR、Bcl-2、Caspase-3、CAT、GPX与SOD表达。结论 姜黄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相关。

金丝桃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机制的体外研究40-43

摘要:目的 从细胞水平评价金丝桃素(HY)的抗乙型肝炎作用,并初步探寻其药物作用靶点。方法 选择可分泌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株HepG2.2.15为实验对象,HY为HY组,拉米夫定(3TC)为3TC组,去离子水为空白对照组,对细胞进行分组给药。给药72h后,采用Southern印记杂交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HBV-DNA的复制水平;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e抗原(HBeAg)的抑制率;采用Northern blot与荧光定量PCR检测pg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调控因子肝细胞核因子3(HNF3β)、肝细胞核因子4(HNF4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视黄受X受体(PPARα/RXR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Y组与3TC组对HepG2.2.15细胞中的HBV DNA及HBsAg、HBeAg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Y可显著减少pgRNA的表达(P〈0.05),而3TC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3TC组相比,HY对调控因子HNF3β与HNF4α的表达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PPARα和PXRα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HY具有强效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且其可使负向调控因子HNF3β的表达升高并降低正向调控因子HNF4α的表达。提示其药物作用靶点可能为pgRNA。

多西环素对EAE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44-47

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EAE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多西环素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测定高峰期脑组织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清蛋白水平,计算脑脊液与血清清蛋白比值(QA值)。结果 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临床症状较EAE对照组均减轻。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较EAE对照组降低,分泌IL-4水平均较EAE对照组升高(P〈0.01);高剂量多西环素组IL-4水平较中剂量多西环素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多西环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脑组织IL-1β、TNF-α水平及QA值较EAE对照组降低,IL-10水平较EAE对照组升高(P〈0.05)。随多西环素剂量增加,各剂量多西环素组IL-1β、TNF-α水平及QA值越低,IL-10水平越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环素可明显减轻EAE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多西环素降低大鼠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平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48-50

摘要: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和血清Ca2+。结果P1NP、β-CTX和25-(OH)Vit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P1NP呈正相关(P〈0.05),25-(OH)VitD呈负相关(P〈0.05),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P1NP、25-(OH)VitD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疗效评价51-53

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评价。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Ⅲ~Ⅳ胸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NP方案);B组17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果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RR)分别为66.7%和47.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和6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升高值分别为(12.22±4.67)、(6.12±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提高率分别为66.7%、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54-56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h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A组和C组,VAS评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MAP、HR比A组和C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A组和B组RR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BIPAP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57-59

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SIMV组(对照组)及BIPAP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min后,试验组改用BIPAP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h(基础值),24、48、72h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 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d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h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0.05);肺顺应性及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BIPAP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对高脂血症性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观察60-63

摘要: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imer)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住院急性胰腺炎患者155例,根据病因分为HLAP组和BAP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亚组和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亚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Glu)、血钙(Ca^2+)、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CRP和D-dimer。结果HLAP组的血小板(PLT)、Glu和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BAP组,而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Ca^2+和血肌酐(Cr)则明显低于BAP组(P〈0.05)。HLAP组的CRP明显高于BAP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MSAP亚组中的HLAP组与BAP组相比较,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P组MAP和MSAP亚组间的CRP和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组MAP和MSAP亚组间的CRP和D-dimer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P组的CRP和D-dimer升高均是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OR=1.121、3.716,P=0.025、0.001)。BAP组仅D-dimer升高是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OR=2.717,P=0.002)。结论 CRP和D-dimer在HLAP及BAP中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且CRP升高在HLAP患者中更加明显。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64-67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血管内皮功能(RH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1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5例)与CHD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CHD组分单支病变组(77例)、双支病变组(70例)、多支病变组(106例);根据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将CHD组分为低分组(67例)、中分组(107例)、高分组(79例);通过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ys C水平。结果 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ys C水平增加,RHI水平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在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随冠脉Gensini积分增大而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RHI值随冠脉Gensini积分增大而减小(P〈0.05);且CHD患者Cys C与冠脉Gensini积分程度呈正相关(r=0.375,P〈0.01);RHI与冠脉Gensini积分程度负相关(r=-0.587,P〈0.01);血清Cys C与RHI负相关(r=-0.350,P〈0.01)。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清Cys C的增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Cys C与血管RHI呈负相关,血清Cys C增高可能是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3例毛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68-71

摘要:目的 研究毛母细胞瘤(TB)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TB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另选择5例基底细胞癌行免疫表型检测并重点与TB相鉴别诊断。结果 镜下可见,3例中肿瘤均位于皮下,不与表皮相连,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主体,肿瘤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例1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及色素沉积,诊断为色素性TB;例2可见原始毛乳头样结构,诊断为TB;例3肿瘤中的基底样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形成波纹状结构,诊断为波纹状TB。3例雄激素受体(AR)及2例B淋巴细胞2(Bcl-2)阴性表达,1例细胞角蛋白(CK)20散在阳性,3例CD10间质及毛乳头样结构阳性;5例基底细胞癌周边栅栏状排列的肿瘤细胞CD10阳性,4例AR阳性,3例Bcl-2阳性,5例CK20阴性。结论 TB是来源于毛囊生发上皮的良性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重点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研究72-74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75岁)和对照患者(≤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STEMI患者400例。所有入选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高龄组(〉75岁)和对照组(≤75岁)。询问并记录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龄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小于6h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院内,出院后30d及半年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积极治疗者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对年龄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担心。

4例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临床病理分析75-77

摘要:目的 探讨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4例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初诊均未得到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行BEP方案化疗;随访3-32个月。1例术后26个月时因肺转移死亡;1例失访;2例一般情况可。结论 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是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滋养叶细胞肿瘤,易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治疗推荐采用手术及术后结合多药联合化疗。

36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疗效分析78-80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围术期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该科收治的7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36例和开放组38例。分析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效果及并发症,并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EORTC QLQ-OES18)中文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及住院时间,术后肺炎、胸腔积液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放组低,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和功能评分均下降,症状评分均升高,术后24周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腔镜组术后1周和12周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困难症状方面评分优于开放组,其中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疲倦症状评分术后24周仍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术中出血、带管、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