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医学检验专题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QA1基因多态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找寻新疆维族与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易感基因和拮抗基因及维、汉族之间HLA-DQA1基因型差异。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组患者182例(维族102例,汉族80例),健康对照组163例(维族85例,汉族78例);根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高复制组和低复制组;根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为ALT正常组和ALT异常组。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LA-DQA1*0102、-DQA1*0104、-DQA1*0201、-DQA1*0301、-DQA1*0302、-DQA1*0501等6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采用酶促反应法检测ALT;PCR检测HBV DNA。结果维族乙型肝炎患者组、ALT异常组、HBV DNA高复制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QA1*0301、-DQA1*05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乙型肝炎患者ALT异常组、HBV DNA高复制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频率比较-DQA1*0102、-DQA1*0201、-DQA1*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复制组与低复制组等位基因-DQA1*01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低复制组、ALT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中HLA-DQA1*0201位点基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与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DQA1*0102、-DQA1*03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与汉族健康对照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DQA1*0201、-DQA1*05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族人群中HLA-DQA1*0501为HBV感染拮抗基因,-DQA1*0301为易感基因。汉族人群中HLADQA1*0102、-DQA1*0301、-DQA1*0302为HBV感染易感基因,-DQA1*0201为拮抗基因。
1-4

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人群HPV感染类型和宫颈上皮细胞DNA倍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人群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对宫颈上皮细胞DNA倍体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妇科门诊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初次就诊的妇女348例,其中维吾尔族181例,汉族167例。利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标本进行HPV分型,以及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以DNA指数(DI)和S期细胞峰百分比(SPF)表示]。按HPV分型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非高危型感染组、单一高危型感染组和混合高危型感染组。结果 汉族单一高危型感染组和维吾尔族单一高危型感染组之间的DNA倍体分析比较,DI值和SP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和P〈0.01)。汉族混合高危型感染组与维吾尔族混合高危型感染组之间的DNA倍体分析比较,DI值和SP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和P〈0.01)。在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中,单一高危型感染和混合高危型感染出现DNA异倍体的可能分别是HPV感染阴性者的19.783倍和59.231倍。在汉族妇女人群中,单一高危型感染和混合高危型感染出现DNA异倍体的可能分别是HPV感染阴性者的11.190和22.125倍。结论 单一高危型感染和混合高危型感染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有必要对不同民族间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别研究。
5-7

血细胞分析4个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维族人群的适用性验证

摘要:目的 应用乌鲁木齐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体检健康人群检测结果,验证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5-2012)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成年人体验结果,利用体检软件筛选出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共9 307名,其中汉族8 506名,维族801名。分别统计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WBC、RBC、PLT和Hb检测结果的中间95%CI,计算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00%则通过验证。结果 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体检健康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4个项目检测结果中间95%区间:WBC汉族(3.6-9.6)×10^9/L,维族(3.8-9.9)×10^9/L;RBC汉族男性(4.3-5.9)×10^12/L和女性(3.9-5.2)×10^12/L,维族男性(4.4-5.8)×10^12/L和女性(3.9-5.2)×10^12/L;PLT汉族(130-351)×10^9/L,维族(145-370)×10^9/L;Hb汉族男性(133-178)g/L和女性(111-153)g/L,维族男性(133-174)g/L和女性(110-152)g/L。各项目检测结果在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参考个体例数均在10.00%以内。结论 WBC、RBC、PLT和Hb的参考区间行业标准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8-10

可溶性清道夫受体在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sCD163)在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12月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培养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42例,分别采用ELISA、电化学发光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sCD163、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血清中sCD163、PCT、CRP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sCD163在诊断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早期感染时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比较,血清中sCD163、PCT、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163、PCT、CRP在提示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存在早期感染时的临界值分别为110.80ng/mL、0.45ng/mL、15.60m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835、0.743,其中sCD163曲线下面积最大;三者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88.9%、77.9%、88.0%;特异度分别为77.0%、74.0%、50.0%。结论 sCD163在诊断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早期感染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CD163相比PCT、CRP对于诊断有更好的检验效能。
11-13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丙型肝炎感染者HCV基因型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不同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特征,为新疆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0份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样本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载量大于1×10^3copies/mL的再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基因分型确定355份样本,成功分型率为93.4%,汉族和维族基因型检出率1b型分别为59.91%、69.92%,2a型分别为30.17%、12.20%,3a型分别为5.60%、8.13%,3b型分别为3.88%、8.94%。新疆乌鲁木齐和其他地区丙型肝炎感染者中,维族、汉族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乌鲁木齐和其他地区男性、女性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鲁木齐地区病例中,维族、汉族男性感染者2a型和女性感染者1b、3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其他地区,仅2a型男性维族、汉旅感染者发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与国内大多数地区不同,汉族以1b、2a型为主,而维族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3a、3b型。
14-16

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足月健康孕妇58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2例(妊高征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东亚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患者血浆PT、APTT、TT明显缩短,FIB、D二聚体和FD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FDP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凝血与纤溶指标同时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7-18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RS)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6在CRS患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CRS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95例(CRS组),变应性鼻炎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70例(变应性鼻炎组),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51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中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IL-6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外周血IL-6的水平为(33.6±6.9)pg/mL,变应性鼻炎组为(35.9±5.6)pg/mL,CRS组(49.8±8.3)pg/mL,CRS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组织中IL-6主要分布在浸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分布在间质,CRS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CRS外周血中及局部组织中IL-6表达均明显高于不伴CRS的儿童,提示IL-6可能在儿童CR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9-20

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另给予益心康泰胶囊与硫氮唑酮。均为30d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血液粘度值及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液粘度值及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NO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 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1-23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辛伐他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摘要: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观察其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GMCs分为4组:低糖组[LG组,葡萄糖(Glu)5.6 mmol/L],高糖组(HG组,Glu 30 mmol/L),HG+SIM(10μg/L)组和HG+SIM(25μg/L)组。采用4-甲基偶氮四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比较各组细胞的G0/G1,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4)水平。结果 HG组不同时刻的吸光度(A)高于HG+SIM(10μg/L)组、HG+SIM(25μg/L)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35.67±3.38)%,S期细胞比例为(41.24±5.64)%;HG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5.88±4.02)%,S期细胞比例为(28.65±1.88)%;HG+SIM(10μg/L)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8.12±2.01)%,S期细胞比例为(35.55±2.09)%;HG+SIM(25μg/L)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31.85±3.52)%,S期细胞比例为(39.8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组上清液TGF-β1、FN和COL4水平高于HG+SIM(10μg/L)组、HG+SIM(25μg/L)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可以通过降低TGF-β1水平来抑制GMCs的增殖并调整细胞周期,抑制GMCs肥大。
24-26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endothclin-1,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及米诺环素组(n=15)。再灌注24h后,采用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侧皮质ET-1蛋白的分布情况,再灌注6、24h时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ET-1蛋白的水平。结果 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E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米诺环素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增加(P〈0.05),ET-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增加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抑制ET-1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7-29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游离脂肪酸损伤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游离脂肪酸(FFAs)损伤的小鼠胰岛β细胞(本文为NIT-1细胞株)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CCK-8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良好的NIT-1细胞分为对照组、FFAs组(加入0.25mmol/L油酸+0.25mmol/L软脂酸)、CCK-8组(FFAs组基础上同时加入1×10-8 mmol/L CCK-8),分别培养48h和72h,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FFAs组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细胞碎片,CCK-8组细胞碎片明显减少;与FFAs组比较,48h和72hCCK-8组的光密度(OD)570值显著增高(均P〈0.01),与CCK-8处理48h比较,72h组OD570值明显增高(P〈0.01);与FFAs组比较,CCK-8组细胞上清液CAT、T-AOC、SOD及GSH-Px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CCK-8组较48h组CAT、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 CCK-8对FFAs损伤的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CCK-8能够显著刺激NIT-1细胞的增殖。
30-32

《重庆医学》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摘要:《重庆医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hongqingMedicine),《重庆医学》将以微信平台渠道向广大读作者发送终审会动态报道、各期杂志目录、主编推荐文章、学术会议、《重庆医学》最新资讯等消息。欢迎广大读作者免费订阅。读作者可以点击手机微信右上角的“+”,在“添加朋友”中输入微信号“Chongqing Medicine”,或在“添加朋友”中的“查找公众号”一栏输入“重庆医学”,添加关注。
32-32

生理性深层海水对小鼠高温耐受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对45.0℃高温环境动物耐受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取自我国海南省海域的深层海水进行制备,制成PDSW,检测所含有的部分元素。2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实验组饮用PDSW,连续15d,然后把各组小鼠放入45.0℃高温环境下饲养,记录每只小鼠死亡时间,直至各组小鼠全部死亡为止。并取每只小鼠脑、肺、心、肝和肾做病理检查。结果 无论是雌性小鼠还是雄性小鼠,实验组的小鼠在45.0℃高温下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的小鼠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雌性小鼠的生存时间要比雄性小鼠的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PDSW对实验小鼠的脑、心、肺、肝、肾等器官均有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实验组小鼠肝组织HSP72表达较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SW可以增强小鼠对45.0℃高温环境的耐受性,其机制考虑与PDSW促进热休克蛋白表达有关。
33-36

ISCOM型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免疫治疗荷瘤小鼠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皂苷溶液中加入脂肪酶蛋白(1 mg/mL)7℃反应12h,加入80μL脂类混合物溶液和5 mL皂苷溶液(1 mg/mL)制备ISCOM型白血病瘤苗。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1-甲基色氨酸组和联用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1-甲基色氨酸),小鼠注射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接受对应药物治疗4周后,记录体质量,NK细胞、Mφ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细胞杀伤活性、血清IL-10和IL-12表达水平。结果 联用组瘤质量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0.64±0.26)g vs.(2.49±0.91)g,P〈0.01;(0.64±0.26)g vs.(1.28±0.73)g,P〈0.05)];联用组Mφ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55.69±13.69)%vs.(69.47±14.79)%,P〈0.01)];联用组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38.41±8.27)%vs.(67.22±12.74)%,P〈0.01];联用组CTL细胞杀伤活性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43.77±8.89)%vs.(69.68±11.44)%,P〈0.01;(58.87±9.45)%vs.(69.68±11.44)%,P〈0.05)];联用组IL-10均显著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76.2±6.82)pg/L vs.(98.3±13.4)pg/L,P〈0.01;(76.2±6.82)pg/L vs.(202.3±44.5)pg/L,P〈0.01)];联用组IL-12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型白血病瘤苗组[(381.2±47.3)pg/L vs.(332.1±30.2)pg/L,P〈0.05;(381.2±47.3)pg/L vs.(291.2±17.3)pg/L,P〈0.01)。结论 ISCOM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具有较佳的抗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IL-10和IL-12的表达。
37-39

阿奇霉素对气管导管内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流感嗜血杆菌是否可在气管导管内形成生物被膜并评价阿奇霉素对气管导管内流感嗜血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12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及给药组;流感嗜血杆菌制备成琼脂小珠,接种于气管插管大鼠,扫描电镜观察气管导管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并通过细菌计数评价疗效。结果 接种细菌后第1天扫描电镜可见导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外被黏液样物质,并可见细长的菌体被覆其中,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后,感染组和给药组均可在气管插管形成生物被膜,但给药组细菌数明显降低。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可在气管插管形成生物被膜,阿奇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气道内导管早期生物被膜有一定抑制作用。
40-41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昆明市10家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摘要:目的 回顾性调查昆明市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了解该市近年来IBD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选取该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符合IBD诊断的1 02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人口资料及诊断、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该市近7年IBD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029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53例,克罗恩病(CD)患者157例,未定型IBD患者19例。本组IBD患者男女比例为1.23∶1.00,IB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93±16.78)岁,UC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CD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居多;本组IBD患者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UC住院病例明显多于CD,住院IB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4.4%)为主,CD以狭窄型(41.2%)和炎症型(51.0%)为主。IBD主要症状有腹泻(91.0%)、腹痛(84.6%)、血便(79.4%)等;肠外表现(6.1%)和并发症(10.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7.7%)及病理检测(29.2%)。结肠镜检查显示UC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为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较少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病死率0.4%。结论 该市IBD发病数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CD以狭窄型和炎症型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并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42-46

糖皮质激素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AF复发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行环肺静脉RFAC术,并在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AF患者50例(激素治疗组),并选取同期行RFCA术,术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AF患者37例作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由固定医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询问患者有无心悸症状或脉搏不齐,收集患者院外心电图报告,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F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周,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5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激素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6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激素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绘制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行Log-rank检验,两组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结论 术后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能够降低RFCA术后超早期(7d内)的房颤复发,但对术后极早期(术后1个月)和中期(术后12个月)房颤复发率无影响。
47-50

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ICU危重感染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住该院重症医学科的76例重症感染患者(男39例,女37例)的资料。以并发血小板减少症为A组(40例),无血小板减少症为B组(36例),考察重症感染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差异。结果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革兰阴性菌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与重症感染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需重视对危重感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监测,对年龄大、因呼吸系统感染尤其合并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应重点干预和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防治以改善其不良预后。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