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5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布比卡因对高糖培养S H-SY5Y 细胞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布比卡因作用高糖培养的SH‐SY5Y细胞,观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及凋亡影响。方法1 mmol/L布比卡因作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培养的SH‐SY5Y 细胞6 h ,检测细胞内ROS、GRP78水平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葡萄糖浓度为7.80、11.10、13.30 mmol/L组ROS产量均高于5.56、6.10、7.00 mmol/L组(P<0.05)。细胞凋亡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表达结果为5.56 mmol/L组(1.02±0.12)、6.10 mmol/L组(0.97±0.06),7.80 mmol/L组(0.49±0.04),高于7.00 mmol/L组(0.46±0.06);11.10 mmol/L组(0.22±0.03)与13.30 mmol/L组(0.15±0.07)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内ROS增多及凋亡增加与布比卡因增强细胞内质网应激(ERS)有关。GRP78功能减弱进一步增强细胞ERS。
2449-2450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解剖学机制

摘要: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2451-2453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实验性大鼠轻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形态特点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类型胰腺炎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进而为深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组。3组均于制模后12 h剖杀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肝、肺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种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O组大鼠各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无明显变化。与MAP组比较,SAP组大鼠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炎细胞浸润、血液成分外渗、微循环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变化,而MAP组仅表现为胰腺局部充血水肿,胰外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SAP大鼠各器官均以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与MAP具有本质性区别,这些病理特点为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2454-2456

绿原酸调节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绿原酸(CHA)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营养型肥胖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4.5 mg/kg)、CHA(大、小剂量组),以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其糖耐量、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CHA能显著减缓肥胖大鼠体质量的增速,降低血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糖耐量,降低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糖原、肌糖原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SI)。结论 CHA具有调节肥胖大鼠IR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脏脂肪聚积,降低体内肝糖原、肌糖原水平,促进外周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有关,其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2457-2460

针刺夹脊穴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拟从大鼠行为学方面来观察应用针刺夹脊穴和夹脊穴持续输注镇痛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每组12只。按照Brennan法建立大鼠足底切口疼痛模型。对5组大鼠于术前1h、术后6、24、48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退缩潜伏期(TWL)值。结果MWT值的变化:5组大鼠实验前MWT值的基础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各时间点的MW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减少(P<0.05);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增加(P<0.05);夹脊穴输注组与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增加(P<0.05);TWL值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术后6、24、48h明显缩短(P<0.05);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6、24、48hTWL明显延长(P<0.05);夹脊穴注射组与皮下注射组、夹脊穴电针组比较,在术后6、24、48hTWL明显延长(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和夹脊穴持续输注镇痛药物对切口痛大鼠具有明显镇痛效应;夹脊穴输注的镇痛效果好于皮下镇痛。
2464-2466

吗替麦考酚酯对SD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对SD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M M F治疗组,利用兔抗SD大鼠GBM抗体血清制备SD大鼠抗GBM 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动物在给药后第0、1、2、3和4周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给药后第0、4周各组动物外周血中IL‐1、TGF‐β1的水平;HE染色和碘酸雪夫氏(PAS)染色分析各组动物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MMF治疗1周后,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开始下降;MMF治疗4周后,相较于同期的模型对照组,MMF治疗组SD大鼠的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显著性下降,外周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IL‐1和 TGF‐β1的水平也远远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 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M M F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球及其周围间质区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对照组减少,新月体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MMF可提高抗GBM肾炎SD大鼠的肾功能,抑制IL‐1和TGF‐β1的产生,阻止模型大鼠的肾脏病变。
2467-247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GLT‐1/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8)、急性脑损伤组(n=22)和rh‐EPO处理组(n=20),急性脑损伤组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急性脑损伤模型,rh‐EPO处理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作脑外伤模型15 min后腹腔注射rh‐EPO ,所有动物在实验完成48 h后断头取脑。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GLT‐1、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急性脑损伤48 h后,大鼠缺血区GLT‐1和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 P<0.01),而rh‐EPO处理组GLT‐1和GLAST 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急性脑损伤组均显著增加(均 P<0.01)。结论 EPO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GLT‐1/GLAST表达上调有关。
2474-2476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PD-1^+CD4^+T细胞对宫颈内皮细胞瘤预后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2477-2479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高龄妊娠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2480-2482

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483-2484

C反应蛋白与血清乳酸判断老年患者危重急腹症感染预后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乳酸(LAC)判断老年危重急腹症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92例危重急腹症感染老年手术患者(试验组),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性休克组;另选取92名健康老年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与LAC水平,并对比LAC水平和CRP水平与预后良好及不良患者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SISR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CRP和LAC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组间两两比较,LAC水平随着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均 P<0.05),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预后不良组血清CRP和LAC浓度明显比预后良好组高(P<0.05)。结论老年危重急腹症感染患者血清CRP与LAC对感染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CRP水平对急腹症感染早期(6 h)轻度时有较好的预测性,而LAC对急腹症感染程度较严重时有较好的预测性。
2485-2487

不横断颈前肌群方法在传统及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不横断颈前肌群的方法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30例采用不横断颈前肌群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68例(腔镜手术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62例(传统手术组)。结果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27.66±29.56)min较传统手术组(89.06±24.25)min长(P<0.01),术中出血量(19.13±7.37)mL较传统手术组(50.17±29.28)mL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颈部痛性硬结1例较传统手术组7例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4例,传统手术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不横断颈前肌群具有术中出血少、颈部痛性硬结发生率低、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2488-2490

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等。结果染色组早期胃癌18例(9.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5.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8.1%),肠上皮化生51例(25.8%);对照组分别为2例(1.0%)、4例(2.0%)、6例(3.0%)、41例(20.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隆起型3例(1.0%),表浅型16例(55.2%),凹陷型10例(34.5%),三者中表浅型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类(P<0.05)。结论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
2491-2492

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2493-2495

9例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MMM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H 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为一侧卵巢肿块,1例患者为双侧卵巢肿块。组织学检查,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间叶成分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编织状或束状排列,或杂乱无章,其中4例可见软骨肉瘤成分,2例可见骨肉瘤成分;9例患者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K )检测均为阳性+,间质成分波形蛋白(vimentin)检测均为+;其中有3例雌激素受体(ER)检测为+;2例孕激素受体(PR)检测为+;2例结蛋白(desmin)+;1例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检测为+。结论组织学形态是MMMT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B超和CA125联合检查,能够使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2496-2498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每组30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和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6.7%和23.3%,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和13.3%( P<0.05)。术后1、3 d 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显著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499-2500

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量表判定入选患者有无ED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ED组和非ED组。采用NIHSS评分量表及改良Rankin (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ED组与非ED组临床因素及心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8例(30.2%)患者患有ED。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独立相关。结论男性脑卒中患者的 ED较为常见,患者使用ACEI药物及抑郁是ED主要影响因素。
2501-2503

化疗联合恩度治疗ERCC1阳性晚期 NSCLC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301例NSCLC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55.1%。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治疗的效果低于 ERCC1阴性患者;但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恩度组能够显著提高ERCC1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其中位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也显著延长( P<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可有效增加NSCLC患者的疗效。
2504-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