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4年第3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动态灌注与静态保存对犬离体肺组织中AQP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机持续灌注、间断压力灌注、单存低温保存离体肺的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变化,探索离体肺保存的最佳保存方法。方法将30只Mongrel犬分成体外循环组、压力灌注组、低温保存组,每组10只。在保持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完整摘取双肺。进行体外循环机灌注、间断压力灌注、单存灌注离体肺循环后低温浸泡保存,并按时间点留取标本;HE染色法观察犬离体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犬离体肺组织AQP1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发现,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肺泡组织结构逐渐塌陷,炎性细胞及渗出物增多,肺泡间隔也逐渐增宽,肺泡腔内可见渗出物;在同一时间点,体外循环组的组织结构损伤变化比压力灌注组和低温保存组轻。在各实验组随着时间推移AQP1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在每个时间点上,体外循环组AQP1的表达量高于压力灌注组,压力灌注组又高于低温保存组。结论体外循环机械灌注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间断压力灌注和单存低温保存。
4417-4421

不同剂量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影响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博莱霉素组、低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中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高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每组15只。观察大鼠存活情况,第21天时杀鼠取左肺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右肺ELISA方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结果高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能明显加重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Ashcroft评分、肺组织胶原沉积及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多(P<0.05)。中等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Ashcroft评分较博莱霉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低剂量吉非替尼联用组各项指标与博莱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能加重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且吉非替尼剂量越大,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越高。
4422-4424

过量氟引起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基因差异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人成骨细胞在过量氟作用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索在氟中毒条件下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染氟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氟干预24 h后M T 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用UPR信号通路PCR Array芯片检测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在氟化钠浓度为0、5、10、20、40、80 mg/L 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6785±2.8303)%、(105.3934±2.5384)%、(106.1257±2.0483)%、(77.9773±2.5443)%(与对照组比较 P<0.05)、(30.2377±0.6327)%(与对照组比较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5mg/L组4.8%,10mg/L组13.8%,20mg/L组37.0%,40mg/L组58.9%,80 mg/L组63.2%(P<0.05)。PCR芯片检测发现1个基因表达下调,14个基因表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BIP、ATF4、CHOP、IRE1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随氟剂量增加蛋白表达逐渐上调。XBP1在NaF 5~20 mg/L表达逐渐增强,在40与80 mg/L时表达减弱。结论氟化钠可以通过PERK和IRE1途径引起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并且可以引起成骨细胞凋亡。
4425-4427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不同目标血糖脓毒症大鼠肝、肺损伤的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盲肠结扎穿孔伴严重腹腔感染造成的脓毒症模型,探讨胰岛素不同目标血糖对脓毒症肝、肺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按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目标血糖控制A组、B组和C组,每组8只。CLP术后12 h处死,通过组织形态观察,对肝、肺损伤不同病理积分进行评估。结果肝、肺组织病理总评分在CLP及血糖处理后明显高于Sham组(P<0.05)。在单项肝、肺的观察指标中,A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糖组肝、肺损伤程度随着血糖水平升高病变渐进加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伤主要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小叶及间质水肿、支气管炎,CLP组与血糖控制A、B、C 3组比较,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主要为肝细胞水样变性及脂肪变性,CLP组与血糖控制A、B、C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出现了明显碎片状坏死。结论脓毒症大鼠的肝、肺损伤程度随着血糖水平升高逐渐加重,控制血糖可使脓毒症模型鼠的肝、肺的损伤减低。
4428-4431

脂质体法与电穿孔法转染两种细胞效率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对 HepG2、SGC7901/ADM 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 HepG2、SGC7901/ADM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计算细胞存活率,借助绿色荧光标志蛋白eGFP测算转染效率。结果利用脂质体转染eGFP质粒至HepG2细胞所获得的阳性转染率为(20.8±2.1)%,而电穿孔法转染效率增高至(49.6±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脂质体转染eGFP质粒至SGC7901/ADM细胞所获得的阳性转染率为(25.4±1.3)%,而电穿孔法转染效率增高至(52.6±2.1)%,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穿孔法能明显提高大片段载体的转染效率。
4432-4433

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地诺孕素诱导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地诺孕素作用后NF‐κB、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地诺孕素对ECS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强于NSCS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地诺孕素诱导ECSC细胞凋亡作用强于NSCS细胞(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诺孕素明显减少了ECSC细胞中NF‐κB、Bcl‐2和Bcl‐XL蛋白水平。结论地诺孕素通过降低 NF‐κB、Bcl‐2和Bcl‐XL的水平而有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4434-4435

辛伐他汀干预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其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及其对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每组8只。利用野百合碱皮下注射制备PH模型,干预组大鼠于第3天应用辛伐他汀对其进行治疗,第21天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右室收缩压(RVSP)、肺血管结构和循环 EPC的数量,同时体外培养各组EPC ,对各组EPC的产量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循环EPC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1);和模型组比较,干预组RVSP、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显著降低(P<0.01),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VA/TAA)显著增高(P<0.01);体外培养下,干预组EPCs的产量以及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通过有效上调PH模型大鼠循环EPC的数量及功能,从而达到对PH的治疗目的。
4436-4439

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 Vimentin和 E-cadherin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特别是肿瘤正常组织交界处上皮间质转化(EM T )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表达,联系临床病理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检测42例颅咽管瘤中 Vimentin、E‐cadherin表达,联系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整体和肿瘤正常组织交界处,釉质上皮型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两亚型间Vimentin、E‐cadherin表达均有显著差别。整体范围内,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复发、术后体质量和下丘脑功能紊乱相关;肿瘤正常组织交界处,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复发、术后体质量和下丘脑功能紊乱相关。结论颅咽管瘤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表达与肿瘤预后相关;EM T有可能是影响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进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4440-4443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 562选择性杀伤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脂多糖刺激家蝇胚胎细胞产生并提取抗菌蛋白,对比研究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和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和正常人体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20mg/L脂多糖的无血清M3培养基作用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家蝇胚胎细胞16h,提取上清液中的抗菌蛋白,将抗菌蛋白配制为40、80、160、320和640μg/mL5个浓度组,采用MTT法测定各浓度抗菌蛋白对K562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配制成相同浓度的HHT组、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组,两种细胞均采用自身设置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K562细胞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3组药物的有效杀伤率。结果MTT法检测显示,5种浓度抗菌蛋白对K562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浓度抗菌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均无抑制作用。对照组、HHT组及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组对K562细胞的有效杀伤率分别为(28.16±2.14)%、(81.41±1.95)%和(82.90±3.03)%;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杀伤率分别为(41.13±2.51)%、(82.20±2.57)%和(36.68±1.86)%。结论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与常用的白血病化疗药物相比,优点在于能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又不损伤正常人体细胞。
4444-4446

AAV-HGFK1抑制EGFR磷酸化拮抗大肠癌细胞生长

摘要: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K1(AAV‐HGFK1)对KRAS、BRAF野生型和突变型大肠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方法选择人源的细胞株 KRAS和BRAF野生的SW48,KRAS突变的 Lovo ,KRAS突变且不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SW620,BRAF突变的HT29,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EGFR基因转录水平,分别用5×104 vg/细胞的腺相关病毒(AAV)感染以上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AAV‐EGFP感染率。加入或不加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情况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和β‐actin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细胞增殖。结果Lovo和 HT29高表达EGFR ,而SW48表达EGFR较低,加入EGF促进了以上3种细胞的 EGFR磷酸化,AAV‐HGFK1抑制EGFR磷酸化,从而显著降低其增殖。EGF对SW620增殖无显著影响,但AAV‐HGFK1感染抑制了胎牛血清培养的SW620细胞。结论 AAV‐HGFK1可能直接作用于EGFR ,抑制其磷酸化从而阻断EGF促进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其他通路对KRAS或BRA F基因野生或突变的大肠癌细胞都有抑制作用。
4447-4449

柔红霉素对HL-60敏感细胞miRNA-21等5种mi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柔红霉素(DNR)作用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敏感细胞中miRNA‐21、miR‐NA‐181d、miRNA‐125b、let‐7f和miRNA‐27a5种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他们与HL‐60细胞耐药性形成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培养HL‐60和HL‐60/A细胞。设置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实验组使用小剂量DNR持续作用于HL‐60敏感细胞。对照组1和2分别是HL‐60/ADNR耐药细胞和不接受DNR持续作用的HL‐60敏感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DNR对HL‐60细胞增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RNA‐21等5种miRNA的表达量。结果MTT实验结果:随着小剂量DNR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DNR对HL‐60敏感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于加药后第10天左右,抑制率逐渐进入平台期。RT‐P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耐药细胞中的miRNA‐181d、miRNA‐27a和let‐7f的表达下调(P<0.05),而实验组敏感细胞中这些miRNA的表达于加药后的第7天开始下调(P<0.05)。相反,对照组1中的miRNA‐21和miRNA‐125b表达上调(P<0.05),而实验组敏感细胞中这2种miRNA的表达则于加药后的第7天开始上调(P<0.05)。结论miRNA‐21、miRNA‐125b、miRNA‐181d、miRNA‐27a和let‐7f5种miRNA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L‐60细胞耐药性有关。
4450-4453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其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剂量体积直方图(DV H )参数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52例,卡氏评分(KPS)大于或等于80分。检测IMRT前、结束时、结束第1、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变化。观察RP发生率和程度,在DV H中得出V20、V30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肺功能指标与RP发生率,V20、V30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有4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4.20%。49例患者中,剔除2例出现肺内复发或肺转移的患者,共47例纳入最终研究。其中RP 18例,RP发生率为38.30%。第3个月,FEV1.0和DLCO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FVC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FVC、FEV1.0和DLCO与RP的发生均呈正相关(r=0.451、0.405、0.635,P<0.05);另外V20、V30与RP的程度呈正相关(r=0.689、0.725,P<0.05)。结论 NSCLC V20、V30值越大,RP越严重,可作为预测RP程度的指标。
4454-4456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不同类型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类型肝脏切除术中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术中出血量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257例择期肝脏切除手术资料。手术方式分为半肝切除术、标准肝叶/段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脏分离和切除过程中接受CLCVP处理的患者分至CLCVP组。该组患者通过调整体位、限制性输液和静脉泵注硝酸甘油等措施保持中心静脉压(CVP)小于或等于5cmH2O,同时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大于或等于60mmHg。术中保持正常CVP水平的患者分至NCVP组,该组患者通过调整输液维持CVP于正常水平(6~12cmH2O)。比较两组患者在各类肝脏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评价手术类型对CLCVP血液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CLCVP组的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与NC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CLCVP组术中出血量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低于NCVP组(P<0.05),CLCV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200mL和不需输血的患者比例高于NCVP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CVP的血液保护效果受到肝脏切除手术类型的影响,在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中其减少出血的效果最显著。CLCV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4457-4459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中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34例)及CKD组(38例)中血清Gal‐3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并分析其与CKD分期的关系。结果 CKD组中Gal‐3血清水平(1.22±1.01)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06)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3水平与血清Cr、Cys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Gal‐3水平与CKD患者肾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KD肾损害程度的生化指标。
4460-4461

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慢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推注治疗,B组给予声治疗,C组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推注联合声治疗,其中B组和C组均有专业的耳鼻喉科医师对其进行耳鸣相关知识的辅导。结果治疗2周后有效率,A组为37.5%,B组为32.0%,C组为40.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有效率,A组为54.2%,B组为74.0%,C组为78.0%,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2、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2、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以习服治疗为主,习服治疗可作为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4462-4463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血管瘤(I H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0例I H患儿采用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行相关检查排除服药禁忌证。分为低剂量组(1 mg · kg -1· d-1,45例)及高剂量组(2 mg·kg -1·d-1,95例),服药方式为在心电监护下,分2~3次于喂奶后30 min服用。住院观察6~24 h后出院,出院后每月返院复查,每月复查1次心电图及血常规,必要时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普萘洛尔治疗草莓状IH效果优于扁平状IH ,深部IH疗效优于浅表IH ,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之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轻微。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安全有效。
4464-4466

100例S tanfo 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A )患者围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B型ADA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ADA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多个因素有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死亡危险是男性的4.6倍,其中舒张压每升高1 mm Hg ,患者死亡率减少6%,被认为是独立的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ADA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是女性,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是舒张压水平。
4467-4468

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后壁肌瘤中的作用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后壁肌瘤的过程中即刻判断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48例子宫后壁肌瘤患者(共77个肌瘤),分为超声造影组(25例,共42个肌瘤)和非造影组(23例,共35个肌瘤)。比较两组HIFU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d的肌瘤体积变化、消融率、血流灌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造影组和非造影组肌瘤在HIFU治疗后即刻经六氟化硫微泡造影显示非灌注区体积分别为19.5(18.2)cm3和22.5(14.5)cm3,平均消融体积分别为20.6(19.0)cm3和23.5(15.0)cm3,消融率分别为(78±18)%和(87±13)%,术后2d非灌注区体积分别为18.6(18.2)cm3和19.5(18.7)cm3,平均消融体积分别为19.7(16.2)cm3和20.8(17.3)cm3,消融率分别为(85.7±15.2)%和(87.6±8.0)%,两组术后即刻和术后2d非灌注区体积、瘤体体积及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影组骶尾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造影组(72.00%vs.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是一种准确评价HIFU消融效果的方法,可安全用于HIFU术中即刻评价子宫后壁肌瘤消融效果,缩短HIFU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更小。
4469-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