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4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头痛宁治疗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头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头痛宁胶囊,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头痛缓解率为93%,对照组的头痛缓解率为63%,两组患者在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头痛宁胶囊对伴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疗效更佳。
2977-2979

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的特发性矮小(ISS)患儿以及正常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多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以探讨IS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355例ISS患儿和345位正常对照的E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型,分析此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基因类型的临床指标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结果rs6557177T等位基因病例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0.624)。2种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指标进行差异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位点rs6557177与ISS相关,此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为矮小的保护性基因,可降低矮小风险。C基因和T基因分组临床指标(身高、体质量、BMI、IGF-1、IGFBP3)分析比较,差别不大。
2980-2982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偏头痛患者病情、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和残疾的纵向变化;分析在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治疗用药和疗效之间的演变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登记入组法,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估患者残疾情况,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表(MSQ2.1)调查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用头痛日记记录患者头痛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头痛频率以及急性药物的使用方面显著好转;MSQ2.1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有下降。WHO-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的总天数与急性用药次数之间以及急性用药次数与WHO-DASⅡ总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残疾和一些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趋势。治疗的连续性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减少残疾有重要的作用。
2983-2985

选择性栓塞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选择性栓塞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术前DSA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塞后4-7d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0例栓塞患者栓塞后8例染色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所有肿瘤经手术全切,栓塞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未栓塞患者(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肿瘤不同程度坏死。结论选择性栓塞可明显减少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
2986-2987

胚胎移植困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移植过程的难易程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该院妇产科生殖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09个移植困难新鲜周期(困难移植组),与同期进行胚胎移植顺利的2 489个新鲜周期(容易移植组),比较胚胎困难移植组与胚胎容易移植组的助孕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困难移植组与容易移植组比较,移植管血染率(51.20%vs 27.68%,P〈0.05)、胚胎种植率(31.14%vs 35.54%,P〈0.05)和临床妊娠率(46.41%vs 55.5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困难会影响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移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困难移植,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2988-2990

前向运动精子数量对男性因素不孕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男性因素不孕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7对不孕夫妇以男性因素为指征IUI治疗的302个周期的男性因素、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或继发不孕、输卵管因素、是否促排卵、IUI治疗周期数、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与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因素不孕者IUI累计临床妊娠率为24.0%(40/167),其中弱精子症、畸精子症、少弱畸精子症、性功能障碍或精浆异常者妊娠率分别为11.7%、14.5%、13.7%、13.8%(P〉0.05);女方年龄小于30岁、30-34岁、≥35岁者妊娠率分别为13.1%、12.3%、15.6%(P〉0.05);男方年龄小于35岁、≥35岁者妊娠率分别为12.1%、15.0%(P〉0.05);不孕年限小于3年、3-4年、≥5年者妊娠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9%、12.7%、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继发性不孕者妊娠率分别为13.2%、13.2%(P〉0.05);单侧、双侧输卵管通畅者妊娠率分别为16.5%、12.1%(P〉0.05);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0.6%、15.9%(P〉0.05)。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5×106为界限,≥5×10^6者妊娠率14.8%,〈5×10^6者妊娠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中将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小于或等于5×106,5×10^6-〈10×10^6,10×10^6-〈20×10^6,≥20×106共4组比较,妊娠率分别为2.6%、19.0%、15.5%、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治疗周期数1、2、3的妊娠率分别为14.4%、11.1%、15.8%(P〉0.05),IUI治疗周期数大于或等于4妊娠率为0。结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是影响男性因素不孕IUI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IUI治疗周期数与妊娠率有关,超过3周期IUI无法提高临床妊娠率。
2991-2993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期阐明Gln在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抗菌药物治疗以及使用呼吸机等措施,待体征稳定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联合静脉注射Gln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4个不同时间点测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Gln浓度、血清HMGB1浓度,分析Gln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MGB1的影响。结果随着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血清Gln浓度从治疗第3天(409.63±158.74)μmol/L开始显著下降;而实验组从治疗第1天(503.92±167.66)μmol/L开始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内HMGB1浓度未出现变化;实验组患者血清HMGB1浓度从治疗后1d(29.24±23.91)ng/mL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与血清中Gln浓度的变化对照研究发现,实验组血清HMGB1浓度在治疗前、后[(34.23±23.69)ng/mL、(29.24±23.91)ng/mL]的变化与Gln浓度[(470.05±152.40)μmol/L、(503.92±167.66)μmol/L]升高具有相关性。结论脓毒症休克后早期Gln的应用有效增加血浆Gln浓度,同时降低了血清HMGB1浓度,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
2994-2996

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鼻窦炎的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鼻窦炎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处理。结果 2例患者经围术期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急诊手术开放鼻窦并清除鼻腔鼻窦坏死组织,其中1例术后第8天出院,随访至今4年余,症状无复发,现仍随访中;另1例患者因并发肾衰竭、腹水,家属于术后第3天放弃治疗,出院当日死亡。结论尽早进行围术期血糖控制、内环境稳定、手术清除坏死灶及抗感染治疗是糖尿病合并急性坏死性鼻窦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2997-2999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200例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老年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00例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200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各种不适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时和苏醒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呛咳、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头晕(昏)发生率分别为3%、2%、5%、3%、11%和8%、11%、13%、8%、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分别为(3.5±1.3)min、(9.5±1.5)min和(7.5±3.4)min、(18.5±4.6)min,观察组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起效快、可控性强等优点。
3000-3001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寻求对颅内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出血和未发生颅内出血的病例进行20个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部分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26例进入项目组的早产儿中,共有264例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开展综合主动转运模式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发现是否基层医院转运成为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14例早产儿中共有142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有88例为348例基层医院中转运,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5.29%,与本院转运的366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于2012年1月开始建立完善新生儿转运网络,实施综合主动转运模式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012例早产儿中共有122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有75例为490例基层医院中转运,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5.31%,与本院转运的522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开展综合主动转运模式前、后基层医院转运早产儿中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新生儿三级网络转运系统,采取综合主动型转运模式,可有效降低区域内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3002-3004

BMPRⅠ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BMPs/BMPR/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上的BMPRⅠa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BMPRⅠa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人脑胶质瘤组织BMPRⅠa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比正常脑组织显著降低,并以Ⅲ、Ⅳ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BMPRⅠa可能起到抑制作用,且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3005-3007

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趋势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患者术前12h及术后4、8、12、24、48、72、120h疼痛强度;同一时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系统中C3、C4含量。结果与术前12h比较,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4、8、12、24、48、72h明显增高(P〈0.01);术后120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12h比较,患者术后的血清C3、C4水平在术后4、8、12、24、48h明显降低(P〈0.01),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VAS分值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22,P〈0.01),与血清补体C4水平亦呈明显负相关(r=-0.649,P〈0.01)。结论术后疼痛能激活血清中的补体系统,降低血清补体C3、C4水平,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
3008-3010

农村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居民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布特征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居民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新乡地区18-65岁常住农村居民665人进行现况调查。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分布规律应用检出率进行描述,各组率的差别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为46.6%,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7%。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检出率随年龄(P=0.000)、性别(P=0.001)、体质量指数(BMI)(P=0.000)、腰围(P=0.000)、血糖(P=0.015)、总胆固醇(P=0.000)的增加或升高而增高。结论农村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居民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应以中老年者、男性者、超重与肥胖及腹型肥胖者、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者、血脂边缘升高及升高者为重点对象实施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预防与控制。
3011-3013

临床和超声联合预测巨大儿指标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和超声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11月住院分娩单胎的孕妇1 037例为研究对象,分娩前3d测量孕妇宫高、腹围,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包括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以预测体质量与实际体质量绝对误差小于或等于250g为符合,将宫高+腹围初筛巨大儿,然后分别计算单个AC、HC、FL、BPD参数的回归公式,分别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宫高+AC大于134cm时,初筛巨大儿诊断指数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联合超声胎儿AC,巨大儿的诊断预测率最高为75.2%;胎儿AC≥37cm,巨大儿发生率可达91.7%。结论孕妇宫高+AC〈134cm,巨大儿可能性不大;宫高+AC≥134cm,联合超声胎儿AC〉36cm,特别是AC≥37cm巨大儿可能性非常大。
3014-3016

肝细胞癌多普勒超声征象与血清HMGB1、VEGF水平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多普勒超声征象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96例肝癌患者癌肿大小进行大体形态分型,同时检测血流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HMGB1和VEGF的水平。结果结节型和巨块型患者血清HMGB1明显高于小肝癌型(53.5±4.3)ng/mL,巨块型患者血清HMGB1(102.9±9.7)ng/mL明显高于结节型(76.0±6.2)ng/mL(P〈0.05);小肝癌型、结节型、巨块型患者血清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流分级增高,血清HMGB1和VEGF水平亦逐渐增加(P〈0.05)。结论血清HMGB1与肝细胞癌形态分型有关,血清HMGB1和VEGF水平随超声血流分级增加而升高。
3017-3018

臭氧、臭氧水联合改良型VSD治疗复杂性创面的效果及机制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臭氧水联合改良型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复杂性创面的效果及局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四肢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臭氧+VSD组、臭氧水+VSD组、VSD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采用臭氧联合改良型VSD、臭氧水联合改良型VSD、VSD以及传统换药治疗。观察4种治疗方式对复杂性创面愈合、细菌感染以及局部FGF、IL-1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1.5±6.6)d,平均换药(15.4±3.9)次,感染率40%。VSD组5例接受2次VSD治疗,平均VSD治疗时间为(19.2±2.3)d,感染率10%。臭氧+VSD组与臭氧水+VSD组均经1次VSD治疗,平均VSD治疗时间分别为(14.9±2.7)d和(14.1±3.0)d,无感染。臭氧+VSD组和臭氧水+VSD组创面愈合率最高,VSD组次之,对照组愈合率最低;细菌菌落数由高到低排列为对照组、VSD组、臭氧+VSD组和臭氧水+VS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局部FGF、IL-1阳性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或臭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可降低IL-1,提高FGF表达,可缩短愈合时间、控制感染、提高复杂创面愈合率,且臭氧水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3019-3021

钝性支气管损伤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钝性支气管损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钝性支气管损伤患者18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明确诊断,其中,主支气管损伤12例,叶支气管损伤6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3例。手术方法包括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5例,裂伤修补术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1例急诊行支气管裂伤修补术,术后3d修补处缺血坏死,切除坏死组织后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3例术后愈合良好,基本恢复正常活动。5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纤维支气管镜下切除及液氮冷冻肉芽组织后缓解,1例疗效不佳,因反复狭窄及严重呼吸困难,术后6个月行肺叶切除术。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迅速明确诊断,早期外科手术是提高成功救治率的关键。
3022-3024

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学龄前儿童筛查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学龄前儿童筛查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3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与37例孤独症儿童(观察组),对全部儿童进行早期孤独症筛查量表(EASI)与孤独症婴幼儿筛查量表修订版(MCHAT)进行筛查及自拟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比较2种筛查量表的筛查效果与分析孤独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M-CHAT量表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粗符合率高达73.65%、95.08%、44.85%、94.07%,均显著高于EASI量表(81.23%、74.92%、17.25%、7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试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M-CHAT量表且系列试验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CHAT量表(均P〈0.05);两组儿童无显著性频率差异的筛查条目有3例(13.04%),而具有显著性频率差异的筛查条目占86.96%(2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影响因素有儿童的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性格特征,父母间的关系,母亲孕期是否有严重的妊娠反应、胎膜早破与贫血情况,母亲孕期情绪状况,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等;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教育方式与态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M-CHAT量表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区分性与可靠性,而联合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单独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学龄前儿童孤独症受儿童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与父母教育方式与态度等影响。
3025-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