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3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针灸对食管运动障碍NERD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疗法对伴有食管运动障碍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运动障碍的NERD患者32例,评估其胃食管反流症状,行高分辨率测压(HRM),分析不同物理性质食团吞咽模式下(510次5mL液体、10次胶体吞咽、10次2cm×2cm×2cm固体吞咽)的食管动力特点。给予针灸治疗4周,对比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各种吞咽模式下食管动力的变化。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单项症状及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1.5±11.4)vs(8.3±2.6),P=0.000];治疗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的异常率下降(65.6%vs34.4%,P=0.004),LES压力低下患者的压力值升高[(4.3±3.1)mm Hg vs(8.9±4.3)mm Hg,P=0.004];不同吞咽模式下食管近、中、远段压力及远段食管收缩积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患者不同吞咽模式下的吞咽成功率提高,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数降低(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对不同吞咽模式的食管动力影响有所不同。
1929-1931

人参皂苷Rb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AK2/STAT3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人参皂苷Rbl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程度,ELISA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缺血侧大脑p-JAK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1)与溶媒组比较,人参皂苷Rbl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2)人参皂苷Rbl高剂量组明显减少TNF-α、IL-6的含量(P〈0.05或P〈0.01),而在低剂量组,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IL-6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人参皂苷Rbl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JAK2和p-STAT3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Rbl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途径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932-1934

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大肠癌手术患者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大肠癌手术患者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作对比研究。方法入组65例大肠癌患者全部行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1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全部保肛成功。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再分组:Ⅱ期组大肠癌患者36例,Ⅲ期组大肠癌患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1d、术后第7天及术后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并进行对比。同时检测40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健康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前Ⅱ期组、Ⅲ期组患者及健康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Ⅱ期组及Ⅲ期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下降,Ⅲ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Ⅱ期组及Ⅲ期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所恢复,Ⅲ期组恢复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大肠癌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影响,尤其对Ⅲ期大肠癌患者影响更大,对免疫功能存在不利影响。
1935-1938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IL-8、IL-6、TNF-α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高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外周静脉血,检测IL-8、IL-6、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FEV1%pred的变化。结果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水平随综合评估分级递增而逐渐增加(P〈0.01);急性加重期IL-8、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8、IL-6、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COPD患者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高龄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1938-1940

中国青年军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青年军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归因方式问卷(ASQ)对整群抽取的5 000名青年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军人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的年龄、文化程度、军龄、职别差异(P〈0.05);但军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军人归因方式的负性事件与抑郁呈正相关(r=0.22,P〈0.05),青年归因方式的正性事件、成就事件、人际事件、内外维度、持续维度、普遍维度和宿命维度7个与抑郁呈负相关(r=-0.13~-0.32,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青年军人之间归因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于2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军龄1年的士兵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抑郁青年军人具有对负性事件内向性、持续性、普遍性和宿命性归因。
1940-1942
重庆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血管内超声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非显著狭窄的病变斑块破裂及形态特点

摘要:目的是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没有显著冠脉狭窄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缺血相关病变斑块的特点。方法 45例经血管造影无显著冠脉狭窄[狭窄(31±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行冠脉内IVUS检查。患者分为斑块破裂组(16例)和无斑块破裂组(29例)。定性分析确定斑块的类型,定量分析斑块加中膜面积、斑块容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结果所有破裂的均为软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破裂组斑块破裂与更大的斑块负荷[(48.6±8.7)%vs(38.5±11.8)%,(P〈0.000 5)]、更显著的斑块+中膜面积[(7.2±2.6)mm2 vs(5.1±2.4)mm2,(P〈0.001)]、更大的斑块容积[(154.6±101.4)mm3 vs(96.2±82.1)mm3,(P〈0.03)]、斑块容积与斑块长度比更高[(8.0±4.1)mm3/mm vs(5.9±3.7)mm3/mm,(P〈0.003)]相关,同时,正性重构要多于负性重构(P〈0.005)。无斑块破裂组中不同类型的动脉血管重构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变斑块破裂常发生在斑块负荷较重及有动脉正性重构的大容量斑块。
1943-1945

120例肝功能损伤患者线粒体抗体及其M2亚型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检测肝功能损伤患者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水平,探讨肝功能损伤患者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重要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70U/L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AMA-M2,阳性者同时用免疫印迹法进行AMA-M2检测,间接荧光免疫法(IIF)检测AMA。结果 120例血清样本中ELISA法、免疫印迹法AMA-M2阳性6例,间接免疫荧光法AMA均为阳性。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对血清AMA、AMA-M2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PBC的诊断。
1946-1948

“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正畸矫治磨牙正锁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正畸矫治磨牙正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磨牙正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者30例为观察组,单独用交互牵引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矫治磨牙正锁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后下颌平面角(FH-MP)、腭平面-下颌平面角(PP-MP)、前面高(N-Me)、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6-PP)以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6-MP)的增大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能够快速有效地矫治磨牙正锁,尤其适用于均角及高角型患者。
1949-1951

SAFIRE/FBP算法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SAFIRE)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80例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CCT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性别、心率,将80例行双源CT检查患者的冠脉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FBP(A组)及SAFIRE(B组)两种算法的图像重建,应用秩和检验对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A组可评价的冠脉数约972条,B组可评价的冠脉数约984条;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约(3.66±0.26);B组约为(3.70±0.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A组评分为优的冠状动脉(787/972)高于B组评分为优的冠状动脉(866/984),P=0.000。(2)A与B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噪声指数(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48.63±77.00)HU,(444.82±77.91)HU,P=0.756。结论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1952-1954

B型利钠肽对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AP患者55例(观察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47例(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48h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BNP与Ranson、Glasgow评分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8h,观察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BNP水平与Ran-son、Glasgow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8、0.712,P〈0.01)。结论在AP发病过程中,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1955-1956

^18F-FDG PET/CT与MRT检测鼻咽癌颅底骨质浸润和靶区勾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18 F-FDG PET/CT和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部MRI检查,且于1周内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比较二者对于颅底骨质浸润检测情况。结果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浸润均为阳性13例,单纯MRI诊断阳性6例,单纯PET/CT诊断阳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在颅底肿瘤靶区勾画方面,GTVP明显小于GTV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18 F-FDG PET/CT与MRI比较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检测无明显优势;在颅底骨质破坏靶区勾画中,由于假阴性和遗漏靶区可能,18 F-FDG PET/CT还无法取代MRI。
1957-1959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分为常规组、mNGF组,常规治疗组43例采用IVIG静脉滴注及交替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和加兰他敏治疗,mNGF组49例则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mNGF注射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在肌力评分改善、愈显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NGF联合IVIG可以显著提高儿童GBS的临床疗效。
1960-1961

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共计86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为颈侧区cN+组和颈侧区cN0组,对此术式涉及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术中冰冻准确性、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颈侧区cN+组颈侧区转移率(90%)和中央区转移率(85%)均高于颈侧区cN0组颈侧区转移率(13%)(χ2=50.711,P〈0.05)和中央区转移率(26%)(χ^2=29.848,P〈0.05)。颈侧区cN0组原发灶T1以上者较T1者颈侧区转移率高(P=0.005)。颈侧区cN+组颈侧淋巴结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38/40),颈侧区cN0组符合率为93.5%(43/46)。初次手术声嘶0例,二次手术声嘶3例(P=0.123)。初次手术出现4例低钙,低于二次手术的10例(P=0.008)。结论颈侧区cN0且原发灶为T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不行颈侧区探查。颈侧区cN+以及T1以上颈侧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根据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指导手术。二次手术并发症增加。
1962-1964

Netrin-1及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Ne-trin-1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Netr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VEGF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VEGF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3)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和Netrin-1阳性表达率间呈正相关(r=0.941 3,P〈0.01),VEGF mRNA和Netrin-1mRNA阳性表达率间呈正相关(r=0.584 7,P〈0.01)。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Netrin-1蛋白及mRNA均呈高表达;Netrin-1、VEGF的表达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且二者存在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1965-1967

激素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淋巴细胞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治疗前、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儿童PN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PNS患儿47例,其中单纯型肾病(SNS)31例,肾炎型肾病(NNS)16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25^+、B细胞和NK细胞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NS组和NNS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25^+和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P〈0.01),CD3^+CD8^+和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激素治疗后,SNS组28例(占90.32%)患儿得到缓解,NNS组11例(占68.75%)患儿得到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NS组和NNS组缓解患儿外周血CD3^+CD8^+和B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CD3^+CD4^+、CD4^+CD25^+和NK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儿童PN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D3^+CD4^+、CD4^+CD25^+和NK细胞的下降以及CD3^+CD8^+和B细胞升高有关,激素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发挥治疗作用。
1968-1970

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486例住院肝病患者腹水、血液、痰液及尿液等标本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率24.9%(121/486),121例患者共分离出1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8株(68.4%),革兰阳性球菌37株(23.4%),真菌13株(8.2%)。分离率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仍高度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占14.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全部敏感。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为感染主要病原菌,且耐药率较高。
1971-1972

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用于肺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用于肺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肺功能减退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镜检中的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基础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至镜检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均有所下降,但与麻醉前比较,A组于诱导后下降更明显(P〈0.05);镜检过程中A、B两组无论是与麻醉前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B组与A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内镜面罩供氧的前提下,使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用于肺功能减退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和有效的。
1973-1975
重庆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赖氨酰氧化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以及LOX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LOX基因的特异性慢病毒干扰载体(LOX-RNAi-LV),稳定转染至乳腺癌细胞MDA-MB-231,实验设空白组、干扰组和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3组细胞中LOX、MMP-2、MMP-9和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LOX蛋白的表达;构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和LOX基因干扰的MDA-MB-231裸鼠移植瘤模型,6周后测定移植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瘤中LOX、MMP-2、MMP-9及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LOX-RNAi-LV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LOX mRNA和蛋白被明显抑制,抑制率为89.20%和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的MMP-2、MMP-9及HIF-1α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裸鼠的MDA-MB-231组LOX、MMP-2、MMP-9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OX基因干扰组及MCF-7组,相关分析显示,LOX蛋白与MMP-2(r=0.696,P=0.000)、MMP-9(r=0.735,P=0.000)、HIF-1α(r=0.737,P=0.000)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OX-RNAi-LV可有效下调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L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LOX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MMP-2、MMP-9及HIF-1α的异常表达相关。
1976-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