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3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DUSP9对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C57小鼠胆固醇、糖异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DUSP9基因对高脂喂养诱导的胰岛素抵抗C57小鼠胆固醇、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构建的pEGFP-DUSP9裸质粒注射随机选取的高脂喂养小鼠(HD组,n=10),以空载pEGFP-N1注射的高脂喂养小鼠为对照(HE组,n=10),普食喂养的为阴性对照(NC组,n=10),质粒注射48h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血清、肝组织,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肝组织中DUSP9、脂代谢相关基因固醇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DUS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D、HE组小鼠FBG、FINS、TC、LDL-C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1);HD组小鼠肝脏中DUSP9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较HE组显著升高(P〈0.01),SREBP2、LDLr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PEP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HD组小鼠48h血清TC、LDL-C水平与H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SP9可能通过上调SREBP2、LDLr水平改善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C57小鼠的胆固醇代谢,减少PEPCK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肝糖输出减少,FBG水平降低。
1561-1563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尿沉渣细胞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尿沉渣细胞中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以及二者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54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54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达35.2%,对应的尿沉渣细胞中甲基化率为29.6%,分别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膀胱癌组织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和对应的尿沉渣细胞的甲基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81,P〈0.05)。不论是在癌组织还是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随着癌组织分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结论 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事件,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1564-1567

3种乳化剂对厚朴酚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厚朴酚在乳化剂聚乙二醇400、吐温20、吐温80增溶作用下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抑制情况,研究乳化剂对厚朴酚抑菌性的影响,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用轻唾-琼脂培养基(MS)培养细菌。将厚朴酚分别溶于40%的聚乙二醇400、吐温20、吐温80溶液中,并用相同乳化剂溶液将其等比稀释至预设浓度,采用纸片法将它们同时平行作用于变形链球菌做抑菌试验,比较上述厚朴酚与乳化剂混合物的抑菌效果;将厚朴酚分别溶于3种乳化剂中,并用MS液体培养基将其等比稀释至预设浓度,将等量的菌液加至培养基中,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考察3组药物在乳化剂作用下抑制细菌产酸的效果。结果在高浓度时厚朴酚与聚乙二醇400作用后抑菌效果好,而在低浓度时药物与吐温80作用后抑菌效果好;厚朴酚与聚乙二醇400作用后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抑制作用最强,与乳化剂吐温80作用后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抑制作用最弱。结论在不同乳化剂增溶作用下厚朴酚抑制变型链球菌生长及产酸效果有差异,乳化剂中亲油基链的增长增加了对厚朴酚扩散的抑制作用。
1568-1570

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诱导该患者PBMCs产生的DC。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uman CD3monoclonal antibody,hCD3mAb)等诱导该PBMCs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Tanswell培养小室将DC-CIK细胞与HepG2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该小室膜分隔培养24、48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变化,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DC-CIK细胞对人HepG2细胞生长具显著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基因与蛋白水平检测表明,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该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在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该瘤细胞PCNA的表达。结论 DC-CIK细胞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的PCNA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增殖与迁移,以发挥其杀瘤作用。
1571-1574

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IL-13基因2100A/G突变位点多态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2100A/G突变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共160例为哮喘组,根据民族不同分为哮喘维族组(n=47)和哮喘汉族组(n=113);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民族不同分为对照维族组(n=20)和对照汉族组(n=2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的IL-13基因2100A/G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哮喘维族组与对照维族组比较IL-13基因2100A/G突变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汉族组与对照汉族组比较、对照维族组与对照汉族组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分布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3基因2100A/G突变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
1575-1577
重庆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现状和治疗方案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现状,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经鉴定获得115株H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阿莫西林等5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结果 Hp对甲硝唑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21.74%;对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8.70%;对甲硝唑加四环素耐药的耐药率为13.91%;对甲硝唑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1.74%;同时对阿莫西林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0.87%。结论桂西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低,在治疗方案中应选择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组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以提高Hp的根除率。
1578-1579

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放疗靶区设计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规律,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亚临床区域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共发生162个部位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占91.8%(90/98),吻合口复发占6.1%(6/98),瘤床复发占2.0%(2/98)。结论不同部位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分布不同,对不同部位食管癌可设计包括不同淋巴结区域的放疗靶区。上纵隔区是各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时靶区勾画的重点。临床分期在Ⅲ期及以上的食管下段癌,锁骨上是重要的预防区域。
1580-1582

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Th17和Tre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6月该院呼吸内科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哮喘患者分为稳定期组(n=34)和发作期组(n=34),另取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结果对照组、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32±0.41)%、(5.64±1.23)%和(8.87±2.18)%,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47±1.33)%、(1.86±0.76)%和(0.81±0.52)%,Th17/Treg比值分别为(0.38±0.12)%、(3.03±0.94)%和(10.95±2.36)%。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在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组又高于稳定期组(P〈0.01)。Treg细胞比例在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组又高于稳定期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与Tregs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存在Th17细胞的升高和Treg细胞的降低,调控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能成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思路。
1583-158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1585-1588

Caveolin-1、P63及CK34βE12在59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P63及CK34βE12蛋白在前列腺病变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前列腺癌(PCa)、15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11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LGPIN)、7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0例基底细胞增生(BCH)、69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标本中的Caveolin-l、P63及CK34βE12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P63、CK34βE12抗原在PCa和BPH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HGPIN、LGPIN、AAH、BCH、BPH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69.49%(41/59)、40.00%(6/15)、45.45%(5/11)、28.57%(2/7)、30.00%(3/10)、8.70%(6/69),P63阳性表达率为8.47%(5/59)、86.67%(13/15)、90.91%(10/11)、85.71%(6/7)、90.00%(9/10)、97.10%(67/69),CK34βE12为8.47%(5/59)、93.33%(14/15)、90.91%(10/11)、100.00%(7/7)、90.00%(9/10)、95.65%(66/69)。Caveolin-1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Caveolin-1与PCa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aveolin-1、P63及CK34βE12的表达将对PC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判断病情以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1589-1592

普罗布考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剂肾损害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能否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16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81)和普罗布考组(n=82)。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术前3d至术后3d口服250mg,3次/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d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前及术后24h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尿白细胞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共发生CIN 15例(9.20%),其中基础治疗组12例(14.81%),普罗布考组3例(3.66%),两组CIN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预防性应用普罗布考可以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1593-1594

血清可溶性E钙蛋白与58例胃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E钙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可溶性E钙蛋白(sE-cadherin)的水平,探讨E-cadherin、sE-cadhe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16例正常胃组织(来源于门诊胃镜检查后,经证实胃组织正常的患者,对照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并于术前采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sE-cadherin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胃癌组织中25例E-cadherin阳性表达(43.1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胃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0.00%、47.62%、27.2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胃癌患者血清s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9±11.34)μg/L vs.(19.83±9.58)μg/L,P〈0.05)],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中sE-cadherin的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的相关性。
1595-1597
重庆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大鼠蓝斑放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烧伤大鼠蓝斑神经元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和烧伤SB组,每组5只。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4h后观察蓝斑神经元放电,HE染色组织学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结果在放电频率、放电脉冲间隔(ISI)、众数和不对称指数(AI),对照组和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组又显著高于烧伤SB组(P〈0.01);烧伤组和烧伤SB组ISI和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SB组又显著高于烧伤组(P〈0.01);烧伤组和烧伤SB组A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SB组和烧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蓝斑神经元主要为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神经元。结论 SB对烧伤的治疗作用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蓝斑神经元放电活动来实现。
1598-1600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601-1603

青蒿琥酯对肺泡上皮细胞TGF-β_1/MAPK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择药物干预浓度。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TGF-β13ng/mL组(TGF-β1组),TGF-β13ng/mL+青蒿琥酯1、2、4、8mg/L组(分别为TGF-β1联合1、2、3、4组)。培养24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波形蛋白(Vim)的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作用于TGF-β1诱导的肺Ⅱ型上皮细胞24h的IC50为8.86mg/L;在TGF-β1作用下,与对照组比较,p38MAPK、α-SMA、Vim蛋白表达增加(P〈0.05);在TGF-β1诱导细胞时给予青蒿琥酯作用,p38MAPK、α-SMA、Vim蛋白较TGF-β1组均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青蒿琥酯能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过程,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38MAPK的表达。
1604-1606

阿魏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F组、SF联合N-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SF-L-NNA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比色法测iNOS及eNOS的活性,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梗死区及无复流区。结果与I/R组比较,SF组血清CK-MB、IL-6水平显著降低,i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减少,e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增加,NO水平明显增加,梗死范围及无复流范围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L-NNA组能部分阻断SF这一保护作用。结论 SF通过调控iNOS/eNOS-NO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无复流现象。
1607-1610
重庆医学杂志技术与方法

基于FPGA和USB2.0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USB2.0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方法结合FPGA技术和USB2.0接口技术,以FPGA为核心控制单元,前端采用多通道模数转换芯片采集三导联心电信号,后端采用USB 2.0与上位机通信。结果本文设计了一款实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并能给出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结果。结论该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611-1613
重庆医学杂志调查报告

援疆居家汉族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援疆居家汉族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728名援疆汉族老年人采用以Maslow需求论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的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援疆居家汉族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依次为生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来疆时间、来疆原因及失能状况等。结论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为向导,结合影响需求的因素,开展适合该人群的居家长期照护服务。
16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