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2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远志等中药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蛋白胱抑素聚集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多种中药对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蛋白胱抑素聚集的影响。方法通过在胱抑素酵母表达系统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亚适量浓度中药成分的方式,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结合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胞外和胞内检测中药对鸡胱抑素蛋白聚集的影响。结果胞外的药物筛选实验表明远志对于胱抑素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远志的浓度在500μg/mL以下时,药物剂量与抑制胱抑素聚集效果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胞内实验表明远志对细胞内胱抑素聚集没有影响。结论远志对于分泌至胞外的胱抑素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9-2011

新疆昌吉维吾尔族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摘要:目的调查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在新疆昌吉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AmpFlSTR Y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154名维吾尔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进行17个Y-STR位点的复合扩增,用ABI 3130XL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DYS456、DYS389Ⅰ、DYS390、DYS389Ⅱ、DYS458、DYS19、DYS385a/b、DYS393、DYS391、DYS439、DYS635、DYS392、Y-GATA-H4、DYS437、DYS438、DYS448各位点遗传多样性(GD值)分布在0.529 7~0.959 9之间;17个Y-STR位点共观察到单倍型151种,其单倍型多样性GD值为0.999 7。结论新疆昌吉地区维吾尔族17个Y-STR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父权鉴定和父系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资料。
2012-2014

NPM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野生型NPM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9例AML患者,分析NPM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并对部分患者NPM1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初治AML患者中NPM1阳性表达率为73.8%,难治复发组NPM1阳性率为100%,完全缓解组NPM1阳性表达率为66.7%,对照组NPM1阳性表达率为60%,但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表达水平显示,难治复发组NPM1中位表达水平(0.798 8)高于初治组(0.541 0)、完全缓解组(0.483 6)及对照组(0.371 8)(P〈0.05)。NPM1高表达组患者有效为63.1%,低于低表达组(88.9%)和不表达组患者(100%)(P〈0.05)。NPM1表达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对12例初治时NPM1基因高表达患者进了动态观察,1个疗程化疗后获完全缓解5例,其表达水平达正常中位水平以下,其余7例为未缓解患者,NPM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PM1基因在AML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现象,NPM1高表达者提示预后差,完全缓解率低,可作为AML预后不良的指标,PCR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NPM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AML预后和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2015-2017

TGF-β1对白血病KG-1细胞株Gli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证明在白血病KG-1细胞株中存在TGF-β信号通路对Gli的调控作用。方法 (1)用0.1、1、10ng/mL TGF-β1分别作用于KG-1细胞,时间分别为6、12、24h。处理结束后收集细胞,提取mRNA,检测Gli1的表达。(2)5ng/mL TGF-β1、5ng/mL TGF-β1联合5μmol SIS3分别作用于KG-1细胞24h。处理结束后收集细胞,提取mRNA,检测Gli1的表达。结果 (1)1~10ng/mL TGF-β1分别作用于KG-1细胞6、12、24h,从12h起并至少持续至24h,其Gli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5ng/mL TGF-β1、5ng/mL TGF-β1联合5μmol SIS3分别作用于KG-1细胞24h,其Gli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5ng/mL TGF-β1组较对照组降低,而5ng/mL TGF-β1联合5μmol SIS3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应用TGF-β1可以降低KG-1细胞Gli1的表达,TGF-β1降低KG-1细胞细胞Gli1的表达是通过TGF-β/Smad3途径介导的,可被SIS3所抑制,不依赖于Ptch/Smo途径。
2018-2020

再次心脏直视手术治疗人工瓣膜瓣周漏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因瓣周漏而再次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瓣周漏而再次进行瓣膜手术的2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6.11±9.88)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0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周漏2例;主动脉瓣瓣周漏2例;Wheat术后主动脉瓣瓣周漏1例;右瓦窦瘤修补并主动脉瓣替换术后瓣周漏1例;3例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3例为白塞病患者。结果患者术后左心房及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2例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早期病死率3.7%;另外1例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恢复;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少量瓣周漏1例。随访5个月至7年,2例再次发生瓣周漏(为白塞病患者)均接受第3次手术,其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无瓣周漏再发生,心功能分级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瓣膜瓣周漏再次手术如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证准确的手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近、中期效果满意。但累及主动脉瓣的白塞病患者再次手术时单纯瓣膜置换效果较差。
2021-2022
重庆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德州市城镇职工98 488人查体资料进行横断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对女性患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OR=3.979)是男性(OR=2.064)的1.93倍。
2023-2024

2775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该院感染发生的基线,为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信息系统相关资料及感染管理科的监测资料,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再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感染率2.29%,例次感染率2.34%,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率不同(χ2=1 125.36,P〈0.01),以内科最高(3.45%);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分别占76.2%、9.1%、5.31%;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31%;不同年龄医院感染率不同,大于60岁和小于5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65%、2.37%。结论中心ICU、神经内科、心内科和血液肿瘤肾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感染主要与病情重、侵入性操作多、年龄大、免疫力低下有关,应重视手卫生、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25-202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5例PHP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6.0±13.2)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临床症状复杂,误诊率为81.2%(69/85)。PHPT定位检查:99 Tcm-MIBI扫描敏感性为95.4%(62/65),B超敏感性为80.0%(60/75),CT敏感性为63.0%(34/54)。85例PHPT中,甲状旁腺腺瘤81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甲状旁腺腺癌3例。甲状旁腺癌中2例血钙水平高于中位数,1例并发甲状旁腺危象。甲状旁腺腺癌中1例曾于4年前诊断为甲状旁腺非典型腺瘤。结论对骨痛、骨质疏松、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应注意筛查PHPT。PHPT的定位检查首选99 Tcm-MIBI扫描,同时结合甲状旁腺B超和CT。甲状旁腺非典型腺瘤须注意随访,警惕肿瘤复发或发生腺癌。
2027-2028

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时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在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时是否会升高。方法血液样本为末梢动脉血,在患者接受操作前采一次血,在程序完成前或球囊膨胀后立即再采一次血。评价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马来酸盐激发痉挛试验的患者的IMA(n=36)水平;同时评价随机抽取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n=17)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n=11)的IMA水平。结果比起基准值,接受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马来酸盐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体内的IMA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而未接受激发试验的患者体内IMA水平没有改变(P=0.108)。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体内清蛋白水平也升高了(P〈0.000 1),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IMA水平没有变化(P=0.085)。激发试验后,发现在接受操作患者特征曲线的0.975置信区域内,当IMA升高大于9U/mL时可发现冠状动脉的痉挛存在,其灵敏度94%,特异性99%。所有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清蛋白、IMA的正常值、缺血后的IMA,三者之间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IMA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痉挛诱发的一过性心肌缺血的血清标志物。
2029-2031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0年2月至2008年4月经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5例92髋,男47例51髋,女38例41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2.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25.1kg/m2,平均21.1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35髋,骨关节炎5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52髋,骨水泥固定48髋,生物型固定44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5分。同期采用常规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76髋,男39例42髋,女31例34髋;年龄53~88岁,平均71.9岁;BMI 19.5~26.2kg/m2,平均20.5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29髋,骨关节炎4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43髋,骨水泥固定40髋,生物型固定36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3分。有1例因为过于肥胖,由原计划的ASA改为PSA,该病例没有被纳入研究。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髋臼假体角、手术关节的脱位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3.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并发症,ASA组出现1例感染,手术2年后行翻修手术,PSA组有2例死亡,PSA组有1例尿管连接处脱开,污染了切口。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PSA组为17.0cm,ASA组为13.0cm。手术时间PSA组平均为80min,ASA组平均为65min。住院时间PSA组为18.5d,ASA组为13.2d。术后影像学中髋臼假体角,PSA组的前倾角为22°,ASA组的前倾角为10°。PSA组有4例出现1~2次脱位,ASA组无脱位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臼假体前倾角、手术后关节脱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部分肥胖患者外,选择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在相对较短的切口下和相对较少的手术时间内完成手术,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的目的。
2032-2033

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5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Ig,同时测定IgG高、低值水平,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IgG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11.46±4.92)g/L]测定与免疫散射比浊法[(11.85±3.72)g/L]测定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透射比浊法IgM[(1.51±1.06)g/L],免疫散射比浊法IgM[(1.60±0.91)g/L]和免疫透射比浊法IgA[(2.08±1.51)g/L],免疫散射比浊法IgA[(2.15±1.19)g/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值IgG用两种方法均可以测定。结论了解免疫功能水平时,测定Ig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均可,但免疫散射比浊法更有利于病情的监测。
2034-2035

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联合介入治疗5年预后比较的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联合介入治疗(CABG,PCI等)的预后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庆市中山医院2001~2005年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48例,内科治疗组68例,联合介入治疗组80例。评价5年内单纯内科治疗与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因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次数、心力衰竭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介入治疗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因CVD住院临床事件显著低于单纯内科治疗组(P〈0.05),而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年随访发现联合介入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
2036-2037

一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科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55岁。T12骨折5例,L1骨折7例,L2骨折4例。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其中:A型4例、B型8例、D型3例、E型1例;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2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结果术后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和伤椎Cobb角矫正情况。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3例失访。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8°~16°,平均8.6°,4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一期后路骨折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优势。
2038-2040

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治疗对胎儿和婴儿心脏功能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干预治疗对其胎儿、婴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200例GDM孕妇,随机分为规范干预组及常规干预组,各100例,利用心脏彩超测定两组胎儿、婴儿心脏功能情况。结果心脏彩超提示,胎儿期常规干预组较规范干预组数值增高,婴儿期恢复至规范干预组相似水平,胎儿期常规干预组左心室Tei指数为0.48±0.13,右心室为0.41±0.09;而规范干预组左心室Tei指数为0.31±0.07,右侧0.28±0.07,常规干预组均较规范干预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行良好、全程、准确、规范干预,可使胎儿期心脏解剖结构及功能性指标更接近健康状态。
2043-2044

CBX7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CBX7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BX7蛋白在90例卵巢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分期、分化、年龄、组织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CBX7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卵巢正常组织。CBX7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CBX7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45-2046

卡介苗联合白细胞介素2与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国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关于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治疗国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比较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学综合(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的指标,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筛选后有13个文献纳入研究,涉及总病例数611例,其中进行BCG灌注治疗312例,MMC治疗299例;在总的13组入选研究中,有12组研究显示BCG联合IL-2优于MMC,有1组研究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提示BCG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统计学上优于MMC组(OR0.32,95%CI 0.2~0.5,P=0.000 01)。结论 BCG联合IL-2膀胱灌注预防国人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优于MMC。
2047-2048

农村与城市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和城市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的特点。方法对32例农村和39例城市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非运动症状量表(NMSQuest)问卷调查。比较农村和城市PD患者运动症状和NMS发生特点。结果农村和城市PD患者UPDRS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和城市PD患者发生NMS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NM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PD患者较城市PD患者运动症状重;NMS的发生都非常普遍,但城市PD患者NMS更为严重。
2049-2051

CT灌注成像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

摘要: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颈淋巴结病变行CT灌注检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结核13例,转移癌30例,分析病变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结果淋巴结转移癌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TDC曲线形态不同。淋巴结转移癌的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F和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曲线及CT灌注参数BF、BV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有价值。
205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