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附子正丁醇、水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ATP酶活性及能荷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附子正丁醇、水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及能荷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附子正丁醇组、附子水提物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均予灌含生药量3.2g/mL的造模药5mL,每天1次,连续14d,空白对照组每天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附子正丁醇和水提物组分别灌服对应的治疗药,每日1次,连续7d,治疗结束后,分光光度数法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的ATP酶活性,高效液相法测试ATP含量及能荷的比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正丁醇组Ca2+-Mg2+-ATP酶活性升高(P〈0.05),附子正丁醇组Ca2+-Mg2+-ATP酶活性高于附子水提物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TP含量及能荷比例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附子正丁醇组能荷比例升高(P〈0.05)。结论附子正丁醇和水提物能提高虚寒证大鼠的ATP酶活性及能荷的比例,有利于虚寒证大鼠物质代谢的恢复,ATP酶活性降低可能是造成虚寒模型的原因之一,但仍需后续的研究进一步确认。
417-419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近10年来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概况,寻找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文献检索数据库为Embase、Medline/Pubmed及BIOSIS Preview 3个数据库。文献检索年限为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最终纳入的363篇文献的出版年、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发表期刊及基因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近10年乳腺癌转移基因相关文献在2001~2007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2008~2010年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期刊、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Treatment、天津医科大学。论文中涉及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共计567个,研究最多的基因为ERBB2。结论近10年间对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增多,中国在该研究领域也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多基因模型评估乳腺癌转移风险将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420-422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轴突蛋白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CM)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设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d及7d组、CM治疗2d组及7d组,分别在两个时间点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IL-1β、IL-6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侧皮质NF-200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缺血/再灌注组及CM治疗组大鼠脑内IL-1β、IL-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NF-20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明显(P〈0.05);经CM治疗后,大鼠脑内IL-1β、IL-6的过度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NF-200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是神经功能缺损较缺血/再灌注组无明显改善(P〉0.05)。至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缺血/再灌注组各指标较第2天时明显改善(P〈0.01),而CM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较缺血/再灌注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CM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改善局部细胞外环境,促进轴突的再生及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423-425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与胱抑素C对肝病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与99 Tcm-二乙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99 Tcm-DTPA RDI)在早期肝病肾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65例肝病患者按照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分为3组,并采用99 Tcm-DTPA RDI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测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在肝病患者中,99 Tcm-DTPA RDI测得的GFR与Cys C随SCr的下降呈明显改变,对早期肾脏的损害明显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肝病肾损害的患者中,Cys C、GFR与CCr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而GFR相关性更高。结论 Cys C检测与99 Tcm-DTPA RDI在肝病患者中能更为早期准确地发现肾功能损害,对临床有效防止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426-427

小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评估不同方法诱导的肺血栓栓塞症小鼠模型效果,筛选建立操作简便、使用经济、成功率高的小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模型方法。方法制作全血血栓及白色血栓自体栓子,穿刺并注入小鼠右侧颈静脉,造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相应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经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及HE染色证明,两种栓子制备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造模成功率为100%,栓子多处于肺动脉段及亚段水平,栓塞切实可靠;白色血栓栓塞组栓子较全血血栓组稳定性明显增高,自溶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白色血栓诱导的肺栓塞小鼠的病理状态更加稳定,且该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病理情况下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机制与筛选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428-431
重庆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食管癌组织中存活蛋白的异常表达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活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凋亡抑制因子存活蛋白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T-A克隆制备存活蛋白定量PCR标准品pTA/存活蛋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实验组)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中存活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存活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存活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1.82%(27/33),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9.40(1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与FQ-PCR结果一致,但对照组中的阳性细胞多为炎症细胞(非上皮细胞);存活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P〈0.05)。结论存活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432-434

33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同期矫正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效果。方法对33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鼻翼缘及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进行鼻畸形及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尖抬高并形成自然的弓背形态;偏曲鼻中隔软骨前端复位。结论鼻小柱及鼻翼缘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Ⅱ期矫正有效方法;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对维持术后鼻部形态有重要意义。
435-436

728例儿童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机械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机械性并发症,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728例接受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儿,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导管类型、穿刺次数、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局部渗血与血肿、导管移位、钢丝缠绕)。结果穿刺1次成功率为58.65%,穿刺2次成功率为18.68%,穿刺3次及以上成功率为22.39%。728例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早期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68%,其中心律失常10例(1.37%)、误穿动脉27例(3.71%)、气胸5例(0.69%)、血胸4例(0.55%)、局部渗血和血肿16例(2.20%)、导管移位15例(2.06%)、钢丝缠绕或丝轴分离3例(0.41%),其他5例(0.69%)。结论儿童经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切实可行,但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导管不宜置入过深,必要时应用超声引导穿刺。
437-438

MMP-14 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mRNA在胃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胃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14mRN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 MMP-14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4mRNA在胃癌不同浸润深度、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存分析,胃腺癌中MMP-14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MMP-14mRNA在胃腺癌中高表达,MMP-14mR-NA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检测MMP-14mRNA可能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439-441

255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原发灶肿瘤区(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区(GTVnd)、临床靶区1(CTV1)及2(CTV2),平均剂量分别为78.4、65.8、67.7、61.4Gy。其中172例接受了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6.1%、95.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8%、94.5%、94.5%。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4%、87.8%、8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N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IMRT技术对初治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442-444

CD4~+CD25~+、CD4~+CD25~(hig)调节性T细胞和Foxp3 mRNA在婴幼儿喘息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CD4+CD25+、CD4+CD25hig调节性T细胞(Treg)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首次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 Treg的比例,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总IgE水平,并与正常婴幼儿对照。结果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hig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6.31+2.96)%和(3.52+1.46)%,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特应征喘息组CD4+CD25+Treg、CD4+CD25higTreg及Foxp3mRNA表达均低于非特应征喘息组(P〈0.05)。喘息患儿CD4+CD25higTreg百分率及Foxp3mRNA表达与血清总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r=-0.61,P〈0.01),而CD4+CD25+Treg百分比与血清总IgE存在正相关(r=0.36,P〈0.05)。结论 CD4+CD25+Treg、CD4+CD25hig Treg及Foxp3mRNA在婴幼儿喘息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45-448

加味四君子汤对烧伤患者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烧伤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0例30%~50%全身性烧伤面积(TBSA)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加味四君子汤和等量生理盐水10d,观察患者消化功能,检测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10d血清ALB和PA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功能恢复的临床表现分别为16例(64%)和10例(40%)显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血清PA和ALB含量持续下降,至治疗开始后10dPA为(97.11±2.84)mg/L、ALB为(28.04±1.62)mg/L,分别较开始前下降52.95%和20.23%。而治疗组服药后4~7d血清PA和ALB含量逐渐升高,至治疗开始后10dPA为(253.41±6.07)mg/L、ALB为(43.31±2.46)mg/L,达到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改善烧伤患者消化功能,提高血清ALB和PA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49-450

10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3例行手术治疗的AOS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胆总管结石残留3例,胆汁漏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死亡8例(死于MOF及脓毒血症),其他患者均痊愈。住院天数为12~31d,平均19.5d。结论 AOSC首选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451-452
重庆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进行microRNAs靶点分析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研究微RNAs(microRNAs)与靶点相互作用。方法在pEGFP-C1下游非编码区插入含miR-122a作用靶序列HCV 5′UTR,构建pEGFP-UTR载体,将miR-122a与pEGFP-UTR共转染HEK293细胞,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强度变化,并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比对。结果 miR-122a能明显抑制含UTR靶序列的EGFP蛋白表达,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相比,绿色荧光蛋白在检测灵敏度上与双荧光素酶相接近。结论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能够清楚直观反映miRNAs与靶点作用情况。
453-454

人颅咽管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初步建立

摘要:目的初步建立人颅咽管瘤(CP)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将新鲜颅咽管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然后将纯化的第3代颅咽管瘤细胞接种于到BALB/c裸小鼠背部皮下。观察接种成瘤后瘤组织生长情况和特点,明确肿瘤性质。结果 CP细胞可以在裸鼠皮下存活,接种后8d可见有移植瘤形成,成瘤率为33.3%,病理切片显示肿瘤样鳞状上皮细胞团增生。结论利用颅咽管瘤细胞初步建立了人颅咽管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颅咽管瘤的生长特性奠定了基础。
455-457

SD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选用禁食12h、能自由饮水的SD雄性大鼠,腹腔麻醉后,分离胆管,以丝线两处剪断1cm结扎胆管,分别于0、2、4、6、8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功能、肝纤维化酶谱,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设立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4~6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脏质量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肝脏湿质量明显下降(P〈0.05),造模第2周即可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酶谱较0周时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简单,形成周期短,是一种稳定且可靠的肝纤维化研究模型。
458-460

葡萄糖酸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Z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ZG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引起心肌缺血,放松丝线给予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ZG低、中、高剂量组,于末次灌胃1h后行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IL-1β、Ca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ZG 3个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和SOD活性升高,IL-1β、Ca2+和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G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载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461-462

骨髓单个核细胞促进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测试

摘要:目的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腱-骨界面,观察其增强腱-骨愈合强度的能力。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侧,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侧不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侧。于术后2、4、8、12周取材,测试移植肌腱的腱-骨界面抗拉伸强度,记录拉脱或断裂负荷及重建韧带的断裂部位。结果在术后2、4、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发生在胫骨骨道内。术后12周,对照侧有1例自肌腱部分断裂,5例从胫骨骨道拔出;实验侧有3例自肌腱部分断裂,3例从胫骨骨道拔出。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12周,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