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0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人剪切修复基因XPD对肝癌细胞中p8/TTDA基因的调控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XPD对p8/TTDA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用pEGFP-N2/XPD重组质粒、pEGFP-N2空载质粒分别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SMMC-772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p8、XPD、p53、c-myc表达量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1)RT-PCR检测示:p8 mRNA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是低表达的,稳定转染野生型XPD后,p8 mRNA和XPD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1)。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细胞组p53 mRNA表达量亦明显增高(P〈0.05),c-myc mRNA表达量则明显下降(P〈0.001)。(2)Western blot法检测示:p8蛋白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是低表达的。稳定转染野生型XPD后,p8蛋白、XPD蛋白、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c-myc蛋白表达量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MTT检测示: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细胞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减弱(P〈0.001)。结论人剪切修复基因XPD可调控p8/TTDA基因的表达。野生型XPD转染后亦可上调p53表达,下调c-myc表达,从而在分子途径上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3001-3003

BMP-2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内小动脉中表达的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BMP-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BMP-2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 (1)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2)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BMP-2蛋白及mRNA在4周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组,N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BMP-2的表达;(2)BMP-2可能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及早期生物学标志之一;(3)肾内小动脉上BMP-2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3004-3006

肝癌血清高表达多肽——人血纤肽A的发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目的筛选和鉴定肝癌血清高表达的蛋白分子,并对筛选出的人血纤肽(fibrinopeptide)A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系统筛选并鉴定出肝癌血清高表达的蛋白分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进行分析。结果一个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m/z为1465的多肽,经鉴定为fibrinopeptide A,其在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结论 fibrinopeptide A可能是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
3007-3008

焦磷酸测序法鉴定临床常见病原菌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的焦磷酸测序鉴定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方法。方法在细菌16S rRNA的V1及V3可变区两端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通用引物及焦磷酸测序引物,PCR扩增后焦磷酸测序测定V1及V3可变区序列,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判断细菌种属。结果在4 h内完成96株细菌的鉴定,所有菌株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鉴定,且具有费用相对低廉、高通量、鉴定能力强等优点。
3009-3010

银杏达莫对心肌梗死后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的影响,揭示其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银杏达莫及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红血还原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能有效地改善心肌梗死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血供的重要作用。
3011-3012

VEGF、HIF-1α在大鼠慢性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干预效应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哮喘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清蛋白(OVA)致敏及反复激发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激发前30 min胃内灌注地塞米松1mg/kg,最后一次激发12 h内处死大鼠,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内炎症情况、总气管壁厚度、气管内壁厚度及气道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检测气道壁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RT-PCR观察大鼠肺部HIF-1α、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慢性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支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总气管壁、气管内壁及气道平滑肌增厚,肺组织HIF-1α、VEGF mRNA及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增高(P〈0.01)。哮喘大鼠致敏前使用地塞米松后气道炎症较轻,减轻总气管壁、气管内壁及气道平滑肌增厚。各组大鼠肺组织内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与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VEGF可能参与了慢性哮喘大鼠的气道重塑,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可以预防气道重塑。
3013-3015

P-gp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p在41例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组织P-gp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混合型(P〈0.05);P-gp表达强度及阳性率与肿瘤的黏液量呈负相关(P〈0.05);P-gp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gp呈低水平表达,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P-gp呈高水平表达;P-gp的表达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并可能成为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3016-3017

骨桥蛋白反义寡核苷酸对微缺氧下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活性及侵袭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靶向骨桥蛋白(OP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微缺氧下HT-29细胞增殖活性、侵袭转移潜能等的影响,探讨OPN与微缺氧诱导的肿瘤恶性表型的关系。方法合成ASODN,以Lipofectamine为载体,将其转染入微缺氧下高表达OPN的HT-29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微缺氧下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检测转染的HT-29细胞微缺氧下的增殖活性,MTT比色试验测定HT-29细胞的异质性黏附能力,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分泌的MMP-2/9活性变化。结果微缺氧诱导的OPN mRNA和蛋白表达被靶向OPN的ASODN特异性地抑制,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1.5%和35.4%。ASODN组HT-29细胞的吸光度值(A570)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1),生长抑制率(IR)达(41.6±1.2)%。ASODN组HT-29细胞在各时限点的黏附率均明显降低,明胶酶活性下降71%,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靶向OPN的ASODN明显抑制微缺氧诱导的OPN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拮抗微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异质性黏附,并显著下调微缺氧诱导的细胞分泌MMP2/9的活性。OPN在微缺氧促进肿瘤向恶性表型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018-3021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认知功能评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之间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有无差别,为SL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客观、可靠方法。方法采用丹麦Key point诱发电位仪,听觉odball刺激序列刺激,对60例SLE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P300波检测,同时对SLE患者采用改良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MSE)进行测验,比较不同认知功能评分的SLE患者之间及其与正常对照者之间P30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按MMMSE评分分为A(〉85分)、B(75~85分)、C(〈75分)3组,每组患者P3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340.80±31.16)ms、(358.40±36.16)ms、(388.70±44.26)ms,波幅分别为(8.4±0.5)μV,(7.2±0.6)μV,(6.1±0.6)μV;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潜伏期为(318.80±21.16)ms,波幅为(8.7±0.8)μV。SLE B、C两组患者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LE A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波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延长(P〈0.01)。结论 P300波可反映SLE患者的认知水平,较MMMSE评分更为客观,可作为评价SLE患者认知功能的一项有价值且无创的新指标。
3022-3023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及肾功能轻中度以上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不合并原发肾脏疾病的356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以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将GFR〈90 mL.min^-1.1.73 m^-2定义为轻度肾功能损伤,GFR〈60 mL.min^-1.1.73 m^-2定义为中度肾功能损伤(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析肾功能轻中度以上受损(GFR〈70 mL.min^-1.1.73 m^-2)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56例患者中轻度以上肾功能损伤者184例(51.7%),其中CKD 60例(16.9%),100例(28.1%)患者GFR〈70 mL.min^-1.1.73 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减低为肾功能轻度以上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轻度以上受损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血肌酐值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轻中度以上受损的比例较高且与冠脉三支病变相关,有必要评价GFR,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减低患者,减少医源性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3024-3025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诊治特征。方法 107例A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青年组50例,中年组57例。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PCI术特点;随访1年。结果青年组男性、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吸烟史及有过劳、过激诱因者明显多于中年组;青年组有前驱症状、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青年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明显高于中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前降支病变、单支病变多见,多支病变明显低于中年组。青年组PCI即刻成功率为100%,中年组PCI即刻成功率为96.5%,平均住院时间青年组较中年组缩短,1年的随访显示青年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中年组。结论青年AMI患者男性高发,有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多见,多以过劳、过激为诱因,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少,前降支病变、单支病变多见,PCI即刻成功率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3026-3028

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性肝损伤大鼠PPAR-γ基因表达及肝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脂多糖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前6 h及制模后大鼠腹腔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2.5 g/kg,12 h 1次,共4次,各组于造模后6、12、24、48 h 4个时间点留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观察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变化;用RT-PCR法测定各组肝PPAR-γ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组织大鼠肝PPAR-γ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鼠肝PPAR-γmRNA表达水平有关。
3029-3031
重庆医学杂志博士生专栏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抑制剂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脑血管支架内再狭窄(ISR)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105例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经皮脑血管成形术后但没有ISR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32例,大脑中动脉11例,锁骨下动脉7例,椎动脉开口15例;应用保护伞26例。观察组,31例ISR,其中颈内动脉13例,锁骨下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7例,椎动脉开口9例;应用保护伞6例。平均随访18.5个月(3~41个月),期间进行1次脑血管造影,采血清标本后冻存,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血清ADMA水平[(1.63±0.68)μmol/L]相比,观察组明显升高[(3.23±0.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NO[(23.83±7.1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2.87±6.7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血管造影特点及临床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在椎动脉开口和大脑中动脉IS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程度与血清ADMA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血清ADMA和NO水平的变化是评估脑血管ISR程度非常重要的指标。
3032-3034

mi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摘要:微小RNA(miRNA)最早在线虫中被发现,结构上主要有3个特点:(1)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ORF)及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特点;(2)通常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3)有独特的特征序列。很多学者认为miRNA对其靶基因主要为抑制作用,但是,2007年,
3035-3038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卫生事业管理类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应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会计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怎样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思考的问题。
3039-3040
重庆医学杂志泌尿外科专题

体外循环下肾癌伴Ⅲ、Ⅳ级癌栓形成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辅助下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的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肾癌伴Ⅲ、Ⅳ级癌栓形成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等。结果 11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施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Ⅲ、Ⅳ级癌栓清除术,术中平均出血量1 835 mL(400~2 300 mL),平均住院时间18.4d(12~34 d)。随访0.5~3.5年,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10例无瘤存活。结论对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肾癌伴Ⅲ、Ⅳ级癌栓形成患者,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和癌栓清除术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手段。
3041-3042

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坦索罗辛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6个月,随访2年。研究指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结果坦索罗辛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CPSI总分分别下降(7.5±1.9)分和(4.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疗效逐渐下降,随访2年CPSI总分分别下降(3.0±1.3)分和(1.9±0.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坦索罗辛治疗CP/CPPS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3043-3045

顽固性血精症的微创诊治技术及其技巧

摘要:目的寻求和探讨保守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症的新的诊治方法及其技巧。方法采用经尿道途径,通过切开精阜,显露射精管,根据射精管扩张与否,并结合经肛门精囊按摩,辨别射精管走行方向及其开口,冷刀切开射精管及其囊肿,应用输尿管镜沿射精管或囊腔路径,显露双侧精囊开口,从而对精囊进行观察,冲洗,电灼或开口切开术,恢复精道的通畅性。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尿道途径的射精管、精囊的诊断性观察并微创切开冲洗等处理。手术时间20~65 min,平均34 min。无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常规行精囊组织活检,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所取精囊组织显示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20个月,平均8个月,均述术前血精症状消失,恢复性生活后均正常存在射精和快感,伴有无精症及精液量减少的患者术后精液常规检查出现大量精子,精液量较术前显著增加。结论经尿道微创切开精阜及射精管处理囊肿,可解除精道远端梗阻,恢复精道通畅,从而使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血精症得到有效治疗,该技术是治疗长期慢性顽固性血精症的新选择,可在严格掌握指征下推广应用。
3046-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