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短篇及病例报道、临床护理、调查报告、论著、循证医学、卫生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27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1
  • 综合影响因子:1.180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重庆医学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重视多发伤的精确伤情评估

摘要:多发伤致伤能量大,损伤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漏诊或延误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救治的问题。由于标准不一,多发伤漏诊率为2%~40%。
1025-1026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缝隙连接蛋白43磷酸化在兔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在兔2次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SAH组(又分3、7、14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8只)。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后CVS模型。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变化。结果(1)在SAH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证实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形态学变化最明显,第14天逐渐缓解,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H后磷酸化的Cx43(P-Cx43)蛋白表达以第7天表达最高,14 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去磷酸化的Cx43(NP-Cx43)蛋白表达以第7天表达最低,14 d开始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AH后,基底动脉Cx43发生磷酸化,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CVS发生发展的时相性一致,提示Cx43磷酸化可能在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1027-1029

MG132对高糖刺激的肾系膜细胞中Smad7表达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刺激后大鼠肾系膜细胞胞内Smad7的表达,并以蛋白酶体特异性抑制剂MG132作为阻断剂,探讨泛素化降解在Smad信号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6mmol/L)、20 mmol/L高糖组、30 mmol/L高糖组、30 mmol/L高糖+MG132组、甘露醇组、正常对照组+MG132、30 mmol/L高糖+溶剂组等。分别用Real ti me Quantitative PCR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Smad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作用后,各组Smad7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而正常对照组细胞Smad7蛋白表达较强;高糖组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弱(P〈0.05),呈浓度依赖性,30 mmol/L高糖组加入MG132后,Smad7蛋白表达增强。结论(1)高糖可诱导肾系膜细胞Smad7蛋白降解增加;(2)MG132可阻止高糖所导致的上述变化。提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Smad通路的信号调节。
1030-1032

束缚应激对卒中后大鼠的影响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束缚应激对脑卒中后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将opendfield评分相近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组、束缚组、卒中后束缚(PSR)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不同阶段的行为改变,测定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神经递质含量和含量脑内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R组大鼠下丘脑5-HT神经递质明显降低,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与卒中后束缚组大鼠比较,药物干预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脑内5-HT含量升高(P〈0.01),下丘脑室旁核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施加束缚应激后脑卒中大鼠出现了明显的抑郁行为,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降低,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增加;盐酸帕罗西汀可改善大鼠抑郁行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脑内5-HT含量和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基因表达有关。
1033-1035

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含胸苷激酶基因(TK自杀基因)的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情况,为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K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将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内,再将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挑取单菌落,提取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转化正确的大肠杆菌培养过夜,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观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K基因片段成功连接至载体pGEX-4T-2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得到稳定表达的目的蛋白。结论pGEX-4T-2-TK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为后续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1036-1038

美托洛尔对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5),模型组(n=45)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次(170 mg/kg),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或等于45%确定造模成功,将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美托洛尔治疗组(n=14)8 mg.kg-1.d-1,18周使用左心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断片化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Bcl-2、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心室质量指数(VWI)、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2)与对照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VWI及LVWI明显降低(P〈0.05)和±dp/dtmax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美托洛尔能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1039-104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Ⅰa 6例,Ⅰb 12例,Ⅱa 13例,Ⅱb 9例,Ⅲ4例,逆粗隆型3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38例,Gamma钉9例。结果术后随访4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13个月。术后并发症包括髋内翻3例,螺钉断裂1例,股骨头切割1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优良率达到90.1%。结论Evans-JensenⅠa、Ⅰb和Ⅱa型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DHS内固定,Ⅱb及Ⅲ型以上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如Gamma钉。
1042-1044

pEGFP-N_1-BMP_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经超声微泡介导转染HPDLFs后的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pEGFP-N1-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经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转染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后的瞬时表达情况。方法从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片段,连接pMD19-T载体并测序正确后与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酶切鉴定后利用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转染入HPDLFs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和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HPDLF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人BMP2基因,重组质粒pEGFP-N1-BMP2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均证实hBMP2基因已与pEGFP-N1正确重组。pEGFP-N1-BMP2经超声微泡转染HPDLFs后,通过绿色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证实hBMP2能够在体外培养的HPDLFs内有效的转录和瞬时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BMP2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成功转染入HPDLFs并得到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质粒与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在牙周再生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1045-1047

β-榄香烯抑制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标流式术检测β-榄香烯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β-榄香烯处理后骨髓瘤RPMI-8226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β-榄香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S、G2/M细胞比例降低。β-榄香烯作用48 h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骨髓瘤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激活有关。
1048-1050

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SAP模型组(B组),SAP+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SAP+大承气汤治疗组(D组),SAP+大承气汤+乌司他丁治疗组(E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大鼠模型,于制模后24 h收集样本,检测大鼠肺组织、回肠和血浆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ET)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SAP+乌司他丁治疗组、SAP+大承气汤治疗组、SAP+大承气汤+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模型组比较血浆及组织ET、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SAP+大承气汤+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乌司他丁治疗组、SAP+大承气汤治疗组比较血浆及组织ET、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能通过减少致炎因子ET、IL-6和增加抑炎因子IL-10来影响SAP的炎症反应,大承气汤和乌司他丁对大鼠SAP具有相加或协同的抗炎作用。
1051-1052

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钠通道的兴奋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作用。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脑片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作用。结果尼可刹米增加皮层神经元河豚毒素(TTX)敏感性电压依赖钠电流;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钠通道半数激活电压(V1/2)从给予尼可刹米前的(-34.67±3.07)mV变为给予尼可刹米后的(-37.63±3.37)mV(n=10,P〈0.05);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钠通道半数失活电压(V1/2)从给予尼可刹米前的(-43.36±3.06)mV变为给予尼可刹米后的(-33.24±2.05)mV(n=10,P〈0.01)。结论尼可刹米通过改变皮层神经元钠通道的动力学特征来增加电压依赖性钠电流,这可能是尼可刹米兴奋中枢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1053-1055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并用免疫组化(I 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 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1056-1058

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31例

摘要:目的探讨Leksell C型伽玛刀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难治性强迫症应用美国GE1.5T MRI定位,1.4 mm无间距扫描,Leksell C型伽玛刀对双侧内囊前肢和右侧扣带回进行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3例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1~2周内恢复。患者术后强迫、焦虑、抑郁量表分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Leksell C型伽玛刀多靶点联合毁损是目前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其并发症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1059-1060

MRI诊断应力骨折24例

摘要:目的分析应力性骨折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及MRI表现,提高对应力性骨折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的24例不同部位应力骨折患者的MRI图像。结果24例中,髂骨、耻骨、坐骨及股骨头颈部和上段2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11例,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同时发病3例,跖骨2例,腓骨中上段2例。MRI均可见骨髓腔内斑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范围远较平片广泛;3例骨皮质周围见环形或半环形长T1、长T2骨膜水肿信号;4例可见骨折线,冠、矣状位表现为髓腔内斜形或横形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影,骨皮质中断;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呈长T1、短T2信号;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为诊断和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1061-1062

Identifiler体系在276例单亲亲权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Identifiler体系在单亲亲权鉴定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STR-PCR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应用3100 Avant遗传分析仪对276例单亲亲权鉴定的个体进行15个短串联重复串联序列(STR)基因座的基因分型。结果在276例的单亲亲权鉴定中,认定亲权关系199例,占72.10%,其中亲权指数(CPI)≥2 000,父权相对机会(RCP)≥99.95%有183例,13例CPI〈2 000,3例出现一个基因座单步突变;排除亲权关系77例,占27.90%,其中2例只出现1~2个不符合遗传规律基因座,通过加测母亲样本,排除指标均大于3个。结论应用Identifiler体系的15个STR基因座对常规单亲亲权案例能成功地开展鉴定分析工作,但当CPI〈2 000或有1~2不符合遗传规律基因座时,须增加检测基因座和加测母亲样本,以提高亲权指数或增加排除指标,规避可能的错误鉴定结论。
1063-1065
重庆医学杂志创伤专题

皮肤牵张术保留肢体残端关节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牵张术在保留严重创伤肢体残端关节中的应用。方法对关节下残端彻底清创后,安置皮肤牵张器,保持张力在1~3 kg。估计伤口边缘可以拉拢时即可缝合伤口。结果本组6例经牵引后顺利缝合皮肤,牵张时间平均7 d(3~21 d),1例跗横关节下截肢者皮肤延展性较差,牵张效果较差。3例发生皮缘干瘪发黑,经修剪后均不影响伤口缝合。结论皮肤牵张技术利用皮肤的黏弹性,以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关节下截肢伤口的皮肤缺损问题,降低了与复杂修复重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1066-1068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反植皮法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42例,采用筛孔状原位取皮中厚皮片反植法修复,皮片表面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敷料)覆盖封闭,5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常规换药治疗57例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平均使用VSD 6.5 d。39例生存患者全部治愈,外观和功能均满意。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VSD联合反植法能Ⅰ期关闭创面,降低感染的发生,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
1069-1070

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8周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胫骨进行3点弯曲实验。结果LP与骨面接触面积较LC-DCP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与骨接触应力较LC-DCP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和DCP组骨折线均清晰可见。固定8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组骨折线消失,但DCP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LP固定组胫骨的弯曲强度和最大载荷均大于DCP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能有效减少与骨表面的接触面积,骨折愈合优于传统钢板。
107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