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9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健康重庆专栏
重庆市主城区早孕期妇女叶酸与出生缺陷预防认知调查1849-1851

摘要:目的了解旱孕期妇女对叶酸、出生缺陷认知度,促进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147名正常早孕期妇女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参与调查的早孕期妇女,叶酸知晓率为88.4%;68人(46.3%)能够正确选择“叶酸的功能”选项;123人(83.7%)知道胚胎发育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21人(14.3%)选择会在孕期全程服用叶酸,有24人(16.3%)一直未服用。16人(10.0%)接触了射线、噪声、化学制剂等有害环境因素;9人(6.1%)在孕期服用了药物;9人(6.1%)在饮食或生活习惯上对胎儿发育不利。神经管畸形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59人(40.1%)清楚神经管畸形的类型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和脊柱裂;74人(52.1%)认为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可能原因。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显示,无叶酸缺乏者,其统计均值为(26.34±9.81)ng/mL。结论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庆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52-1854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民工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结果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3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0.56%、74.44%、56.64%。有47.0g%的农民工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50.28%的农民工不知道哺乳可以传播艾滋病,52.81%的农民工不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可以传播艾滋病,35.64%的农民工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史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应根据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点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干预对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1855-1856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4例接受系统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45例接受随机教育。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吸氧人数及吸氧时间。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吸氧人数较前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吸氧时间优于后者(P〈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COPD患者的家庭氧疗依从性。

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危险评价系统研制1857-1859

摘要:目的建立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数据库框架,研制健康危险评价系统及其软件,为健康促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基于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数据,采用组合危险分数和发病率,建立健康危险数学模型;评价软件采用Powerbuilder9.0开发,计算部分使用Datawindow中的计算列完成,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结果建立了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框架,实现了组合危险分数和发病概率的软件计算,可以对评价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计划,并且可以对组合危险分数和发病概率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结论采用本健康评价系统能实现居民健康的科学评价,同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将对促进健康重庆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387例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调查分析1860-1861

摘要:目的了解口腔门诊患者对基本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方法参考“WHO西太地区口腔卫生宣传纲要”,对387例不同文化程度的口腔门诊患者对基本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认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者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认识正确率均高于未接受过大学教育者(P〈0.05),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结论受教育程度对口腔门诊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程度有较大影响;针对当今口腔门诊患者对基本口腔保健知识认识普遍不足的现象,可进一步发挥口腔门诊导医护士的作用,有助于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动态分析1862-1864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重庆医学杂志麻醉专题
二氮嗪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心肌异丙肾上腺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1867-1869

摘要:目的探讨二氮嗪(DZ)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异丙肾上腺素(IS0)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大鼠心肌ISO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DZ预处理对心肌细胞ISO损伤后的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释放的影响。结果DZ预处理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后,对ISO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在5~20mg/kg浓度内,随着DZ剂量的增加,其预处理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也相应增加。结论在5~20mg/kg浓度范围内,DZ能剂量依赖地产生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

安定-氯胺酮对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的影响1870-1872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安定一氯胺酮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严重烧伤组、安定~氯胺酮组和严重烧伤后安定~氧胺酮处理组,以20%~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作为严重烧伤模型,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给予麻醉。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总蛋白,运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于6h时达到最低(P〈0.01),严重烧伤后12h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然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B1蛋白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一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JAB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吗啡复合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1873-1875

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复合七氟醚(S)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中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CPB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S预处理组、吗啡复合S(MS)预处理组,分别检测各组术中和术后24h内不同时相点的血肌钙蛋白I(cTn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变化,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各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射血分数和搭桥的冠状动脉数均无显著差异,麻醉时间、CPB转流时间、外科手术时间等也均无显著差异。MS预处理组心输出量在CPB结束和手术结束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预处理能显著降低血中cTnI的释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预处理组的CKMB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纽(P〈0.05)。结论在CPB冠脉搭桥手术中,采用MS预处理能显著减少术中的心肌损伤,改善转流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巨噬细胞趋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皮质酮对其趋化功能的影响1876-1878

摘要:目的建立改良Boyden趋化小室(Boydenchamber)法检测巨噬细胞趋化功能的方法,探讨皮质酮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48孔Boydenchamber趋化板检测趋化功能。下室加入27μL的10nMFMLP作为趋化剂或含1%牛血清清蛋白的RPMI一1640作为阴性对照,将50μL不同细胞密度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悬液(3、6、12×10^6/mL)置于上室以确定最适细胞密度,将趋化装置置于5%C02、37℃细胞培养箱内孵育2、3h以确定最适孵育时间。同时,以0、10、50、1000ng/mL皮质酮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Boydenchamber法检测巨噬细胞趋化功能。结果巨噬细胞对10nMFMLP趋化剂呈细胞密度依赖性增加,上室巨噬细胞密度为6×10^6/mL时为最适细胞密度,并且最适孵育时间为3h。低浓度皮质酮(10、50ng/mL)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其趋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浓度皮质酮(1000ng/mL)处理后巨噬细胞趋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成功建立了改良Boydenchamber法检测巨噬细胞趋化功能方法,皮质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影响巨噬细胞趋化功能,在无免疫刺激状态下,低浓度皮质酮能增强巨噬细胞趋化功能。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879-1881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2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t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n=2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2)。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完全清醒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T4、T5与T1比较,MAP和HR均升高;GA组患者MAP和HR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GEA组患者(P〈0.05);G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GEA组(P〈0.01);GEA组术毕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Orexin—A对氯胺酮一咪达唑仑麻醉大鼠的促醒作用研究1882-1884

摘要: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orexinA对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大鼠的促醒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和咪达唑仑(5mg/kg)麻醉大鼠后,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A,以脑电δ波比例评价麻醉深度,以大鼠翻正反射消失(LRR)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时间,以共济失调期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结果同对照组相比,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4nm01)麻醉大鼠脑电8波比例明显降低(P〈O.01),LRR持续时间和共济失调期明显缩短(P〈0.01);而低剂量orexin-A治疗组(lnmo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orexin-A可使麻醉深度变浅,麻醉时间缩短,并可促进麻醉后运动功能恢复,从而发挥了对麻醉的促醒作用。

Orexin-A对氯胺酮麻醉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ChAT表达的影响1885-1887

摘要:目的观察orexinA对氯胺酮麻醉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ChA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orexinA低剂量组、orexin—A高剂量组,各10只。以10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模型。麻醉10rain后,治疗组侧脑室注入orexin-A1、4nmol/10tLL。对照组注入等量人工脑脊液。以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麻醉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基底前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1)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成绩明显下降,orexinA可提高水迷宫各观察指标成绩,以4nmol剂量效果显著(P〈0.05,P〈0.01)。(2)氯胺酮麻醉后,基底前脑ChAT表达降低,4nm01orexin-A能部分逆转其变化(P〈0.05)。结论一定剂量orexin—A可明显改善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此效应可能与其逆转麻醉后大鼠基底前脑ChAT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1888-1889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54例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温及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失血量、输血量和体温。结果术前有97.7%的患儿存在智力下降;手术时间平均为455ra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42mL,约有33%惠儿的失血量超过了总血容量。术中平均输血763mL,包括输浓缩红细胞、冰冻血浆和血小板。术中所有的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温下降,最低为32℃;无1例患儿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容易出现术中低温。加强麻醉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零血压下静脉开放技术的应用1890-1890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患者零血压下静脉开放技术的应用。方法对地震灾区11例不同类型伤患者无血压条件下实施静脉开放术,对效果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无血压患者中,5例行右侧股深静脉穿刺,3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3例行体表浅静脉穿刺。所有穿刺均在地震现场或野战急救帐篷内进行,穿刺过程均顺利成功。结论不同静脉入路可以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地震灾区无血压患者的急救中。

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1891-1892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疼痛慢性状态,其疼痛症状有持续性疼痛、自发痛、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异常(allodynia),另外还可能伴有疼痛部位的感觉缺失、皮肤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有研究发现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aminoacidtransporters,EAATs)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对胶质细胞EAATs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作一综述。

脊柱手术后视神经缺血与防治进展1892-1894

摘要:围手术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0.013%,在心肺体外循环手术、头颈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后比较多见。脊柱外科手术后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导致的视力缺失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描述,1997年Stevens等报道的发生率为0.2%,由于脊柱外科手术增加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Holy等报道达0.36%之多,国内临床工作者也逐渐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其发病无明显规律,早期不易发现,治疗效果差,预后不好,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其解剖基础、病理分型、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影响因素与防治等简要综述如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上中枢神经机制1894-1896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阐明,传统观点认为CNS内调节疼痛信号传导的主要是脊髓背角和脑于,问脑和大脑皮层被认为是与疼痛体验(辨别、情感和情绪)或与疼痛相关运动有关。最近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新的示踪技术发展使得对脊髓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对脊髓上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