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8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多发伤救治原则2757-2758

摘要:多发伤因存在伤情危重、复杂,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等,其救治中常有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汶川地震住院治疗的伤员中多发伤占23%~42%,在伤后48h内住院的患者中合并颅脑伤、胸腹伤的占20%以上,面对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量多发伤伤员,一些单位“在混乱中开始、在混乱中结束”了救治过程,针对如何提高大型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水平,本文简述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多发伤救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重庆医学杂志急救专题
严重创伤患者SIRS评分与MODS相关性分析2759-2760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SIRS评分和MODS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103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时对其进行SIRS评分,于入院后24h对其进行MODS评分及判断MODS发生率,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RS评分与MODS评分及MODS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全身失控性炎症免疫反应是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SIRS评分有助于预测MODS的发生率。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分析2761-2762

摘要:目的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后,不同受灾地区地震伤员的伤情分析,探讨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地域性特点,为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地区配置救援人员和物资准备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大地震后3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收的伤员病情为资料,回顾性地分析受灾地区和伤情类型和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的关系。结果地震带的伤员中重伤患者比例大于周边地区的伤员(57.3%与45.1%,P=0.000),轻伤患者比例则低于周边地区的伤员(41.7%与54.0%,P=0.000)。重伤患者中,地震带伤员中腹部受伤比例大于周边地区(7%与2.2%,P=0.016),四肢受伤比例则较小(24.5%与32%,P=0.041)。结论汶川地震中,地震区重伤患者较周边地区多,而在重伤患者中,地震区腹部外伤多,周边地区四肢外伤多。在配置灾害医疗救援人力与物资时,应考虑伤情的地域性,根据不同地域的伤情特色,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573例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分析2763-2764

摘要:目的总结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治经验,提高多发伤骨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于西南医院就诊的714例多发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全组共死亡24例,死亡率3.36%,其中16例死于颅、脑外伤,2例死于高位截瘫、呼吸衰竭;(2)内固定前2例并发ARDS,合并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各5例;(3)骨折达解剖复位者706例.达功能复位者5例,有3例由于复位及固定不理想而行2次手术达到要求;(4)骨折迟延愈合4例,由于胫腓骨下段骨折,伤口感染骨外露,术后伤口感染6例;(5)术后肘关节僵直4例,膝关节僵直5例与早期不合理锻炼有关。结论多发伤骨折同一般创伤相比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准确诊断及创伤评估,早期急诊手术固定骨折,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汶川创伤患者震后救治情况分析2765-2766

摘要: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震后救治情况。方法随机抽样84例湖北省收治的汶川地震创伤患者并进行临床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手术、并发症、疾病结局等临床救治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地震创伤患者受伤部位以体表、四肢和骨盆、头颈部为主。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平均值为10.32分;ISS评分以轻度组和极重组为主;择期手术以肢体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早期并发症以失血性休克为主,中晚期并发症以创伤后应激障碍为主。结论地震创伤患者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注重一般资料和救治情况的统计,能为群伤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灾害医学救援早期医疗队自我保障体系的建立2767-2768

摘要:汶川县映秀镇是这次“5·12”汶川地震的震中地带,本院医疗队率先进入映秀开展医疗救援,医疗队克服保障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困难,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主动作为,从物质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自我保障体系,出色地完成了映秀灾区医疗救援任务,受到灾区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文章还就医疗队物质和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医疗队平时的训练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强调医疗队平时建设是自我保障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

转运地震伤员的急救物资配备2769-2771

摘要:目的探讨转运地震伤员过程中在急救医疗物资准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28起截至6月2日14:28分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338例地震伤员的病种构成、不同转运方式及不同伤情的急救物资准备。结果在此期间,本院共转运伤员2956例次,其中省内救护车转运172例,院内科间转运1982例,跨省空中转运802例,不同转运方式以及不同伤情所需配备的急救药品及物资不同。结论转运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并根据不同的转运方式和不同伤情调整急救医疗物资配备的类别和数量。

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分析2772-2773

摘要: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心身健康状况和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4例汶川地震所致创伤患者(创伤组)和经历地震的亲属(对照组)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接受相关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评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创伤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持续时间、SCL-90总分和各项分值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后情况差。丧亲人数、受困时间和损伤程度是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创伤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

延迟性脾破裂23例报道及其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探讨2774-2776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结果非手术组患者年龄和损伤严重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而在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方面高于手术组。非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和脾热。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2777-2777

摘要:目的评价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分析11例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的致伤特点、救治方法及其特点。结果11例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经过积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9例完全康复,2例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以中型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为主,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再次手术,多数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两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对比研究2778-2779

摘要:目的探讨复苏液体选择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阳江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43例,随机分为A方案组(n=65)和B方案组(n=78)。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A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1:1,B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3:1,晶体以林格液为主,胶体以羟乙基淀粉钠(6%贺斯)为主。用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案对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手术前输液量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伤后1~2h行手术者中,A方案组红细胞比容、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变化小于B方案组[(29.2±2.7)%与(27.8±3.1)%、(58.9±10.2)%与(54.0±12.4)%、(2.35±0.34)mmol/L与(2.52±0.36)mmol/L,相应t=2.219、2.014、2.285,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53.3)×10^9/L与(87.4±56.3)×10^9/L,t=0.327,P〉0.051。伤后2.1~4h行手术者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差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1049±286)mL,输血量(518±45)mL,住院病死率15.4%(10/65);B方案组相应为(1630±485)mL,(524±48)mL,19.2%(15/78)。两组比较,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明显减少(t=9.502,P〈0.01),输血量及住院病死率相当(P〉0.05)。伤后1~2h手术者A方案组42例,死亡3例;B方案组47例,死亡5例。伤后2.1-4h手术者A方案组23例,死亡7例;B方案组31例,死亡10例。两组住院病死率均随手术开始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适当增加胶体更有利于发挥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同时尽快手术治疗有助降低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

长时间压埋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2780-2782

摘要: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设施倒塌,人员被砸伤或被压埋在废墟之下。长时间压埋的伤员可出现脱水、休克、饥饿、挤压伤、感染、低体温等,危及生命。对此种伤员的救治相当困难,关键在于早期救治。回顾性研究表明,对长时间压埋伤员早期救治的重点在于现场处理、维护呼吸及循环功能、积极处理挤压伤、抗感染治疗和防治低体温。

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2782-2784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创伤事件程度升级,以及长期被忽略的医源性创伤(medical trauma),造成创伤患者,尤其是多发伤患者PTSD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本文对多发伤患者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做出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在多发伤救治的起始阶段即开始注重PTSD的防治,提高多发伤救治综合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创伤的预后。

综合性医院如何提高应对灾害救援的能力2785-2786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在灾害救援医疗中如何迅速、高效地实施现场救援。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参加5·12汶川地震现场救援的工作经验,分析医院提高灾害救援能力的措施。结果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实施,本院顺利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工作,提高了本院应急救灾的综合能力。结论完善的医疗应急预案、医疗队的及时组建和积极的现场救援是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地震现场伤病员救护及体会2787-2787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以汶川为震中,在周边有八大罩灾区,作者参加了地震医疗救援。在医疗队行进途中,在理县朴头乡高家庄遇到5.9级强烈余震,被困18h,该地区山势险峻,三面环山,中间为峡谷,现场受伤群众火多被飞行砸伤,针对现场伤员及地震情况,医疗队迅速展开医疗救援和自救,并取得一定的成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血晶素对缺氧缺糖海马脑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2788-2789

摘要:目的观察血晶素(heroin)对缺氧缺糖(0GD)海马脑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8~10dSD大鼠海马脑片,培养2周。将脑片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HOTC),缺氧缺糖组(0GD),预加Hemin再缺氧缺糖组(Heroin+OGD),预加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再缺氧缺糖组(Znpp+OG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观察海马脑片HO-1蛋白表达,并观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HO-1在正常海马脑片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海马已失去正常结构,锥体细胞发生坏死,HO-1蛋白表达增强。与OGD组相比,Heroin+0GD组海马脑片形态基本正常,锥体细胞数较多,H0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Znpp+OGD组海马结构消失,HO-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血晶素对缺氧缺糖海马脑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HO-1蛋白密切相关。

H.pylori对胃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ANT1表达的影响2790-2792

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膜蛋白ANT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H.pylori致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HP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h后,收集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时相点ANT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P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h后,ANT1mRNA的表达增加,24h增加更明显,18h达到高峰。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T1蛋白表达在各时相点均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50.05)。结论HP可上调胃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AN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这可能是HP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发凋亡的分子靶点之一。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氧化应激与IL-18、IFN-γ血清水平的相关性临床研究2793-2796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IL-18、IFN-γ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急性发病后的氧化应激效应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两纽:正常组(N组)与脑出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8、IFN-γ浓度值,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乳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清LPO水平。结果IL-18与IFN-γ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血浆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IL-18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脑出血组IL-18、IFN-γ与LPO、MDA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IL-18、IFN-γ均有显著增高,且与氧化应激明显相关。提示IL-18、IFN-γ参与了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急性发病后的氧化应激效应是炎症反应的促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