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8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从心肌梗死新定义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2633-2634

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979年WHO制定了经典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诊断标准,即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动态演变、肯定的血清酶学升高及其动态变化,三者中具备二者即可确定诊断。

重庆医学杂志心血管内科专题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随访结果2635-2637

摘要:目的报告和分析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采用Eclipse TMR 2000DP钬激光系统行PMR,激光输出能量4J、功率3.5W、波长2.1uM、脉宽200uS。结果34例PMR操作全部完成,平均每例打孔22±6个,术后,加拿大心脏协会(CCS)心绞痛级别由术前3.2±0.4减轻至0.5±0.6(P〈0.01),心绞痛减轻大于或等于Ⅱ级或消失的病例占85.3%,LVEF(n=22)由治疗前0.45±0.12增加至0.57±0.13(P〈0.01);多数患者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有程度不同的改善;ECT(n=13)示缺血改善者8例。平均随访(48±9)个月,平均CCS心绞痛级别为0.7±0.8,较术前改善大于或等于Ⅱ级者仍占79.4%。并发症包括:术中激光脉冲发放时均有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包填塞3例,其中1例经抢救后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对反复发作心绞痛的严重冠心病患者,PMR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双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疗效观察2638-2640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的21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M者78例,非DM134例,靶血管均置入Excel 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1~14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DM组及非DM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8.7%、99.3%,320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420枚,其中DM组病变98处,支架数126枚,直接支架29枚(23.1%),非DM组病变222处,置入支架294枚,直接支架96枚(32.7%)。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非DM组心梗患者术后6h猝死。DM组临床随访74例(97.4%),造影复查18例(24.3%),非DM组分别为132例(97.1%)、24例(18.2%)。DM组2例心绞痛复发,非DM组3例发生心绞痛,两组各有1例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并行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分别为1.4%、0.8%。两组均无迟发性血栓发生。结论国产涂层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应用于冠心病合并DM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2641-2642

摘要:目的评价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85例AMI并经桡动脉介入(TRI)患者,并与以往经股动脉介入(TFI)67例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TRI组8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6例(54.1%),多支病变39例(45.9%),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28例(32.9%);TFI组6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0例(59.7%),多支病变27例(40.3%),其中完全闭塞病变21例(31.3%),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54±23)min,TFI组为(47±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98.8%,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4/85)和23.9%(16/67),其中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1例,局部血肿3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6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7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12个月造影结果分析2643-2645

摘要: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支架内狭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总结2007年1~3月行PCI治疗并于术后12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78例,对其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8例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率100%,术后按冠心病PCI术后治疗指南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心源性及非心源性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提示6例(7.7%)共16个靶病变(10.6%)发生再狭窄,其中5例共9个靶病变血管需行血运重建治疗。PCI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性明显减少。结论患者PCI术后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再狭窄发生较低,患者中远期随访心功能及心绞痛发生均可明显改善。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特征及价值2646-2647

摘要: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研究,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的性质及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经CAG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中度狭窄的36例患者47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斑块性质、特征和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CAG和IVUS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G不能显示管腔形态及斑块特点,CAG发现偏心性狭窄13处,向心性狭窄34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为(45.24±12.1)%;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38处,向心性斑块9处,不稳定斑块29处。IVUS所测病变最窄处直径狭窄率为(56.37±11.2)%(CAG,P〈0.05),血管面积狭窄率为(79.51±15.5)%,行冠脉内支架植入31处。结论中度狭窄病变多为不稳定易损斑块,IVUS可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性质和狭窄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确定治疗策略。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2648-2649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倒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纽(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Ⅱ级预防现状分析2650-2651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Ⅱ级预防与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2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其中维吾尔族86例,汉族172例。记录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服用阿司匹林(ASA)β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以及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血脂等危险因素情况。随访中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AMI、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ASA,BB、他汀类药物和ACEI使用率维吾尔族患者分别为98.8%、67.4%、97.6%、59.3%,而汉族药物使用率分别由98.8%、65.1%、98.2%、62.2%。随访期间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05),在ASA、ACEI、B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率维吾尔族患者随访时降低到84.8%、47.6%、55.8%、36.0%,而汉族药物使用率降低到87.2%、48.8%、64.5%、45.3%。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在超重与脂代谢紊乱危险因素存在差异(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维吾尔族与汉族住院期间Ⅱ级预防药物治疗使用率均较高,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维吾尔族在超重及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与汉族存在差异,应加强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Ⅱ级预防。

重庆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研究2652-2654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间西南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入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者20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冠脉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及严重病变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斑块积分,计算宽块发生例/率。结果冠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较无病变组明显增大,且随着冠脉病变情况加重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轻度病变组和无病变组的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冠脉病变加重,冠脉严重病变组的颈总动脉内径较冠脉轻度病变组和无病变组明显增大。结论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研究2655-265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102例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痛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所有入选者在冠脉造影前用日本欧姆龙科林一起同步记录两侧baPWV,用超声检测cIMT。结果冠心病组baPWV、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baPWV、cIMT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均有增高趋势,其中多支病变、双支病变组baPWV和cIMT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入的患者baPWV和cIMT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正相关(r=0.451,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0.391,P〈0.01)。结论baPWV和cIMT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医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脉事件的观察2657-2659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胰岛素不同剂量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脉事件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对53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中年2型糖尿病并伴发冠脉事件的患者进行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以病变冠状动脉记分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量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冠脉事件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日均胰岛素用量多数在30IU以上;冠脉事件组胰岛素及C肽含量与病变冠状动脉记分呈显著正相关,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血清胰岛素和C肽呈正相关,并有浓度递增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胰岛素和C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胰岛素及C肽呈正相关;血清胰岛素和C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医源性胰岛素的剂量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事件的病理生理急性改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2660-2662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80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为,缺失型(DD)27例;杂合子型(DI)39例;插入型(Ⅱ)14例。分布频率分别为:0.34、0.49、0.18,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56和0.44;80例正常对照,DD型12例,DI型42例,Ⅱ型26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5、0.53和0.33。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41和0.59。CHD患者DD型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CH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病变冠脉积分、冠脉病变积分差异显著。结论在研究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的临床评价2663-2664

摘要:目的评价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或发育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共收集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者77例,对其中43例单纯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43例单纯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者胸闷症状发生率较高,达69.8%(30/43);而其中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阳性者仅有6例;目前出院诊断均未单独列出“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这一诊断,而多采用了“心脏神经官能症”。结论右冠脉发育细小者较常出现胸闷症状,建议临床采用“右冠脉发育细小(或发育不良)综合征”,利于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鉴于文献有右冠脉发育细小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做好随访也很有必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隐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665-2666

摘要:目的比较伴或不伴隐性高血压(MH)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本院经多导睡眠监测新诊断OSAS患者,按24h动态血压结果,分为OSAS合并MH组(即OSAS+MH组,n=18)和单纯OSAS组(即OSAS组,n=2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即N组,n=24)。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3组间左心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OSAS+MH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明显高于OSAS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最大流速比值(E/A)与OSAS组相似(P〉0.05)。结论OSAS患者若合并MH,左心肥厚更明显,即使诊所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应及时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达到对MH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rhG-CSF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2667-2669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rhG-CSF和MSCs移植对梗死心肌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纯种大白兔45只(死亡10只),分为rhG-CSF组(n=12)、MSCs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3),于心肌梗死后30d,分别检测其心功能、梗死心肌的形态学以及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CSF组和MSCs移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心功能提高,室壁厚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缩小,而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G-CSF应用和MSCs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增加梗死心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

血管内超声用于颈动脉狭窄诊治的研究2670-2672

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本院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7例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术(CA)和颈动脉IVUS检查,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在IVUS指导下支架植入,并观察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CA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1处,偏心性狭窄9处,向心性狭窄12处;IVUS检测发现狭窄血管22处,偏心性斑块17处,向心性斑块5处。病变最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66.9±11.2)%与(53.5±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分别为(89.2±12.9)%与(76.1±13.1)%(P〈0.05)。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0处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均获成功。结论对于CA显示的狭窄病变,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估支架植入。

高血压患者血浆CNP、DNP浓度变化及意义2673-2675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NP)、树眼镜蛇利钠肽(DNP)浓度变化,并初步分析CNP、DNP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6例(EH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6例(EH伴LVH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IA方法检测血浆CNP、DN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1)高血压患者血浆CNP、D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CNP、DNP浓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2)高血压患者不同分级组血浆CNP、DNP浓度无显著差别。(3)高血压患者血浆CNP浓度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638,0.420,P〈0.05)。高血压患者血浆DNP浓度与心脏结构指标中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CNP、DNP浓度升高,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升高更明显,且与LVMI呈明显的相关性。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2676-2677

摘要: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41~73岁,均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停搏RR长间歇主要发生于心房纤颤终止时。全部病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基础术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2例患者加上碎裂电位CFAE消融。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随访6月至3年,1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明显好转,无RR长间歇出现。1例无心房颤动发作,但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加重,最后安置了永久起搏器。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大部分病例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必植入永久起搏器。但仍然需要长期随访,部分病例后期可能仍需要永久起搏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