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8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的研究进展1889-1891

摘要:主动脉弓部手术因术中需暂时中断正常脑血流,有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潜在风险。因此,以深低温/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HCA)为基础的多种辅助灌注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逆行性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per fusion,RCP)、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e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应运而生。并相继应用于临床Ⅲ。近年来,随着相关手术的大量开展和手术预后分析的不断出现,人们开始时单纯DHCA/HcA和RCP措施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有足够的理由认为ACP或ASCP脑保护效果更确切。本文仅就ASCP的研究和应用近况作一简要综述。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892-1894

摘要: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e syndrome,VS)是指心脏手术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元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VS因其死亡率较高而成为心脏手术(包括体外循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倍受人们的关注。

重庆医学杂志麻醉专题
安定-氯胺酮麻醉对严重烧伤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1895-1896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安定-氯胺酮麻醉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70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麻醉组,20%~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作为烧伤模型,烧伤后麻醉组在小鼠严重烧伤后立即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进行麻醉。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911各组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肺组织中GR蛋白表达水平就已经开始降低,12h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肺组织GR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结果提示安定氯胺酮麻醉可能部分改善严重烧伤诱发的应激状态.这可能与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SRC-1蛋白缺失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NF-k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1897-1899

摘要:目的研究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早期肝脏核因子-kB(NF-kB)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以SRC1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及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kB表达及伤后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IL-6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kB水平有所增加,而野生型小鼠有所下降。从核转位的情况来看,SRC-1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NF-kB的入核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小鼠,6h差别最大。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IL-6均升高,但SRC1基因敲除小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SRC1蛋白对严重烧伤具应激性保护作用,缺失SRC1蛋白使NF—kB功能增强更显著,致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IL-6更大量产生,使整体伤情征象更重。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1900-1901

摘要: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手术下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为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例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记录切皮前、扩髓时、骨水泥灌注后、术毕动脉压(SBP、D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各时点血气参数。结果扩髓时各组CVP比切皮前显著增加(P〈0.01),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相比pH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骨水泥灌注后各组SBP、DBP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SBP、DBP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抑制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操作中骨水泥灌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避免扩髓时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处理1902-1903

摘要:目的探讨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左房黏液瘤患者施行麻醉的有关情况。结果除麻醉诱导时心跳骤停1例(发生率1.25%,1/80)外,其余患者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无较大紊乱,心跳骤停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术后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死亡率1.25%(1/80)。结论加强麻醉术前评估、麻醉诱导时采取适当体位、根据心功能选择麻醉用药、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麻醉成功的关键。

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1904-1905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鞘内预注CRH对甲醛炎性反应性大鼠脊髓痛觉敏化的影响1906-1908

摘要:目的研究鞘内预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factor,CRH/CRF)以及联合芬太尼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大鼠脊髓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炎性反应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甲醛刺激前10min鞘内预注:生理盐水20uL;CRH0.5ug;芬太尼0.25ug;CRH 0.5ug+芬太尼0.25ug;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10mg/kg)后鞘内给予CRH0.5ug。各组分别在15、30、60、120min共4个时相点检测热辐射刺激甩尾反射潜伏期即痛阈的变化,并于2h后检测脊髓后角原癌基因C-fox的表达产物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鞘内预注CRH0.5kLg抑制痛阈的下降,同时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Fos蛋白的表达效应,并显著增强芬太尼的作用。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可抵消这种抑制效应。结论在脊髓水平给予CRH可抑制脊髓痛觉敏化,并加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1909-1910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患者的麻醉。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控制性降压下实施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麻醉经过较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中成功麻醉管理的关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此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麻醉管理1911-1912

摘要:目的探讨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麻醉管理对策。方法记录385例已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的一般情况,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开始时至术毕每30min为观察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手术时间、灌流液总量、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处理方法。将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分为A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的317例为B组(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灌流液总量无差异;A组平均年龄及体质量较B组大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合并症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至60mim血压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手术进行60min后,以椎管内麻醉及俯卧住发生率高,经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2例患者无好转终止手术治疗。结论不同麻醉方式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术前患者的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及灌注液总量有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灌注压,以减少灌洗液的吸收。

肥胖患者应用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行气管插管的应用1913-1915

摘要:目的评价对肥胖并有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用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行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肥胖患者12例,入选标准为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30,术前行气道评估,包括Mallampati评分,甲颏间距离和张口度。常规麻醉诱导经Macintosh直接喉镜无法完成气管插管的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明确后使用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插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喉部结构显露Cormack—Lehane分级,同时随访插管后咽痛等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有增加。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62.3s(45~103s),12例患者中仅有1例两种喉镜Cormack—Lehane喉部结构显露分级相同,均为Ⅲ级,余11例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Cormack-Lehane喉部显露分级优于Macintosh喉镜,2例患者气管导管进入声门较困难。除1例术后咽痛,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Truview^TM EVO2光学喉镜对于肥胖并潜在插管困难患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管装置。

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1916-1918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防治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常规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仍有剧烈疼痛的胸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范围为病变同侧对应脊神经节段及相邻上、下脊神经节段。L组为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 0.5mg和曲安奈德5mg混和液;LK1组,L组用药联合0.25mg/kg氯胺酮混合液于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LK2组,L组用药联合0.5mg/kg氯胺酮,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每例患者注药后30min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等变化。各组患者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组于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在达到皮损痊愈和疼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效果后,随访10个月,项目包括疼痛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与L组比较,LK1和LK2组治疗时间短(P〈0.05),疗程结束时LK1和LK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各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LK2组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或精神症状。随访发现L组患者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50%,LK1和LK2组患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均为5%),与L组比较,P〈0.01,且症状轻微,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干预能治愈患者,并可有效防治疱疹后神经痛。

两种血浆制剂及10%羟乙基淀粉对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1919-1921

摘要:目的比较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10%羟乙基淀粉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实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输注完毕后120min采集血样,检测AT-Ⅲ、PC、D-D、t-PA、PAI。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S组蛋白C及AT-Ⅲ含量在输注后下降(P〈0.05)。SDP组在输注后血浆内蛋白C含量明显下降(P〈0.05),FFP组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P组及FFP组在输注前后体内AT-Ⅲ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D-D:SDP组、FFP组于输注后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HES组输注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t-PA:SDP组、FFP组在输注后逐渐增高,直至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增高明显(P〈0.05);HEs组输注后60min明显下降(P〈0.05),而在120min后恢复至输注前水平(P〉0.05)。PAI-1:FFP组输注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在输注后120min明显升高(P〈0.01);HES组在输注后60、120min明显升高(P〈0.01)。结论SDP及FFP输注后明显改善机体抗凝血功能并且优于HES组。二者效果相似。SDP对于维持机体失血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防止凝血物质过度消耗上较FFP及HES更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幼儿癫痫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1922-1924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幼儿癫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顽固性癫痫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维持,靶控血药浓度分别为2.5ng/mL和2.5ug/mL,,B组吸入1%~2%异氟烷和输注异丙酚2mg·kg^-1·h^-1维持。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可检测到皮层脑电图(ECoG)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至能呼之睁眼的时间,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B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切皮后2min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时MAP和HR均较切皮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CoG可检测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均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的静脉麻醉是幼儿癫痫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能做到术中麻醉平稳,快速的ECoG检测,术后清醒完全迅速。若患儿清醒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应考虑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镇痛。

重庆医学杂志短篇及病例报道
四联疗法治疗扁平疣62例的疗效观察1924-1924

摘要:本科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迪苏,浙江万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口服病毒灵、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扁平疣62例,同时与用病毒灵、聚细胞治疗60例进行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麻醉专题
七氟醚在低体质量小儿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1925-1926

摘要:目的观察全凭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30例,ASAⅡ级,体质量小于10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和常规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时和插管后3m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结果常规静脉麻醉组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短(P〈0.05)。常规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HR与七氟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是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1926-1928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2例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情况。根据肿瘤位置、气道阻塞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并对咽喉进行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通过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与手术者插入支气管的气管导管进行术中呼吸管理,两肺单独通气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率。其中1例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先进行部分体外循环。结果在手术期间,有4例术中发生Sp02〈90Yo,通过对气道分泌物充分吸引和(或)手控呼吸可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送入ICU,有5例患者在术后即拔管,其余7例均在术后24h内拔出。所有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的广泛合作以及精细的麻醉管理方法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中具有重要作用。辅助体外循环的麻醉是严重气管阻塞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气管、支气管断裂的麻醉及处理1928-1929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麻醉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例患者,特别是对术前的诊断和准备,全身麻醉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术后的管理进行探讨。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呼吸困难等状况迅速得到改善,麻醉也较平稳,未遇到较大困难,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气管、支气管断裂往往急诊入院,准确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一些体征不明显者的诊断更为重要;适当的麻醉处理是患者痊愈出院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