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7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双功能基因APE1/Ref-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1911-1912

摘要: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1,APE1/Ref-1)是一个生物大分子功能复合体的范例,它不仅是DNA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的主要限速酶,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因子,通过调控多种转录因子氧化还原状态而改变其转录活性。APE1/Ref-1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是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枢纽分子,对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进展1913-1914

摘要:放射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时期需要不同目的的放射治疗参与,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肿瘤放射治疗学包括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和肿瘤放射治疗临床三大部分,其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成为发展最迅速的领域。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I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otherapy,IMRT)、影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及生物影像(PET,PET-CT)靶区勾画是主要的代表,被誉为21世纪的放射治疗,由于做到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又统称为“精确放疗”。

重庆医学杂志肿瘤专题
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治疗及预后关系的研究1915-1917

摘要:目的探讨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术后治疗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E1的表达,按染色强度将其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并分析APE1的表达与术后治疗的生存关系。结果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组织均有APE1表达,但正常肺组织以胞核表达为主,肺癌组织主要在胞浆表达;APE1高表达组无疾病进展期为(16.6±8.3)个月,而APE1低表达组无疾病进展期为(37.6±11.4)个月(P〈0.05)。APE1高表达组的2年和3年及5年生存率亦显著低于APE1低表达组。结论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重庆医学杂志基层园地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1917-1917

摘要:本科从1999-2005年采用颅内微创(YL-D)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84岁,平均68.3岁。单侧血肿量60~150ml 52例,双侧8例。血肿部位额颞顶部38例,颞、顶部22例,有外伤史48例,原因不明12例。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为主,部分尚有小便失禁,智力、语言减退等。

重庆医学杂志肿瘤专题
人APE1/Ref-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1918-1920

摘要:目的构建含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APE1,以期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定向克隆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段,构建pGM-T Easy/APE1质粒,测序鉴定APE1/Ref-1基因cDNA序列正确后,将目的片断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成pcDNA3.1^+APE1表达质粒,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PE1/Re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APE1/Ref-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PE1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转染pcDNA3.1^+APE1后,细胞内APE1/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含人APE1/Ref-1基因全长cDN段的真核表达质粒,为探讨APE1/Ref-1对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放射控导正反馈基因环路对肺癌wt-p53基因靶向性表达的研究1921-1923

摘要:目的构建pE6R4/p53/GFP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p53-/-)细胞的辐射诱导表达。方法用嵌合型增强子E6R4取代pci-neo质粒的CMV增强子,将wt-p53cDNA全长序列、IRES2-EGFP报告基因片段构建于嵌合型增强子E6Ra下游,获得pE6R4/p53/GFP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p53-/-)细胞;采用RT-PCR方法鉴定wt-p53基因整合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辐射剂量8mV X线照射后,被转染细胞中wt-p53蛋白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pE6R4/p53/GF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不同剂量8mVX线照射后,4Gy照射剂量时wt-p53基因表达最强,且持续时间延长。结论成功将辐射反应元件和正反馈基因环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wt-p53基因的表达调控,为进一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基因联合治疗奠定了基础。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肿瘤DNA修复基因APE1表达和细胞定位1924-1925

摘要: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TM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浆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大肠癌组织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73.6%,大肠腺瘤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8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APE1胞浆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APE1胞浆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多肿瘤标志物判别方程建立及其对肺癌诊断及分类的意义1926-1928

摘要: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系统在肺癌诊断及分类中的意义,并建立判别方程,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01例肺癌患者、8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1203例正常体检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Fisher二分类判别分析建立判别诊断及三种主要病理学类型分类方程。结果单项指标中CEA、CA125和CA242阳性率分别为40.93%、29.78%和13.48%,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EA对肺癌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肺癌诊断判别方程及分类诊断方程,其中肺癌诊断符合率为89.10%,同时分类诊断符合率为86.10%(鳞癌),92.10%(腺癌)和95.60%(小细胞肺癌)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多项指标累加的诊断正确率及CEA单项诊断正确率(P〈0.01)。结论肺癌诊断及分类方程有助于临床对多肿瘤标志物意义的理解,能够有效提高肺癌及分类诊断的正确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1929-1931

摘要: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在8只裸鼠结肠浆膜至黏膜逐层注射,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同时皮下种植8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6、8、12周各组分别处死裸鼠2只,观察原位种植肿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转移率和腹水出现率。结果16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8/8),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00%(8/8),肝转移率为100%(8/8),肺脏转移率为25.0%(6/8),腹膜转移率为75.0%(6/8),腹水出现率为27.5%(3/8)。皮下种植组未见转移。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程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糖皮质激素受体α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1932-1934

摘要:目的构建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小干扰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抑制结肠癌细胞株Lovo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的效果。方法根据基因文库中GRα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段siRNA,分别插入到pGenesil-1质粒中,并对重组质粒(命名为pGenesil-1/GRα1和pGenesil-1/GRα2)进行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下转染LOVO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GRα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GRα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GRα1和pGenesil-1/GRα2);pGenesil-1/GRα2转染(脂质体法)Lovo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GRα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GRα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GR在结肠癌化疗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重庆医学杂志短篇及病例报道
成人Still病1例诊治分析1934-1934

摘要: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因反复发热伴咽痛、关节痛10余天入院。详细追询病史患者诉病程中曾出现主要位于背部及大腿根部皮肤皮疹,时间短,无痒感,故未在意。入院查体:T38.3℃,神清,全身皮肤无淤点、淤斑,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中度充血,颈软无阻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浊阴性,脊柱关节无异常,余无特殊。

重庆医学杂志肿瘤专题
宫颈癌放疗区域相关断层解剖学观察1935-1937

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所包含的解剖学范围进行详细观察。方法结合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断层解剖学图像,分别模拟宫颈癌放射治疗常用的盆腔四野照射和调强照射(IMRT)两种方式,对两种照射方式的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解剖学范围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在CVH2断层图像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种照射方式的各个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详细盆腔组织。四野箱式放疗中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IMRT照射,IMRT受照射体积较四野箱式照射均下降达15%以上。结论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可良好显示盆腔细微结构,在TPS系统上对宫颈癌的放疗区域及方式进行精细解剖学研究有重要帮助,也为放射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培训教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工具。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肺癌细胞株的建立1938-1940

摘要:目的建立能稳定高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肺癌细胞株,为研究肺癌的浸润与转移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将EGFP导入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95D,经过G418筛选和克隆化培养,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基因在癌细胞体外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贴壁率等,观察稳定表达EGFP的癌细胞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有无改变。结果携带EGFP的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感染95D细胞,筛选出的细胞能稳定、高效、持久地表达EGFP,与未感染的细胞比较,他们的生物学特性未改变。结论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95D/GFP-1的建立为研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株。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1941-1942

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NSCLC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25例)和放化疗联合组(联合组25例)。放疗组:全脑常规放疗剂量DT4000cGy/4周,对单发转移瘤缩野追加照射DT1500cGy/1.5周。联合组: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TMZ200mg/m^2,第1~5天,28d重复。结果放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0%(11/25)和63.3%(19/30)(P〈0.0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4.5个月,联合组为8.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NSCLC伴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加TMZ可以提高脑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时间。

p53、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1943-1945

摘要:目的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p53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羟基喜树碱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凋亡实验研究1946-1947

摘要: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了解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效应,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CPT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EBC-1和A-549的生长及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并绘制量-效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羟基喜树碱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凋亡。结果羟基喜树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集落形成抑制试验明显呈剂量依赖性,HCPT和DDP对EBC-1(鳞状上皮)和A549(腺癌)的24h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7ng/L和154ng/L;4950ng/L和58101ng/L,明显高于顺铂(P〈0.01),羟基喜树碱可诱导EBC-1和A549细胞株发生S+G2/M期阻滞,HCPT引起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可显著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发生凋亡,对EBC-1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诊断胰腺癌判别函数的建立和应用1948-1950

摘要:目的建立12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诊断胰腺癌的判别诊断函数,以提高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方法用C-12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77例胰腺癌患者,39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和120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常见的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8-HCG,Ferrintin,AFP,free-PSA,PSA,CA125,HGH,CA153),分析比较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的阳性率,建立判别诊断函数。所有胰腺癌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结果胰腺癌患者的阳性率(72.73%)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病变患者(48.72%)和健康体检者(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是CA19-9、CEA和CA242(P〈0.01),3项联合检测敏感度最高为71.43%,准确率最高为73.59%。建立的判别诊断函数诊断准确率为88.37%,较3项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指标联合判别函数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较CA242、CA19-9和CEA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升高。

^13C-尿素呼气试验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1951-1952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对50例胃镜病理切片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并1个月内未曾使用可能影响HP检测结果的药物者同步完成多聚酶链反应(PCR)、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PCR阳性为诊断HP感染的标准。评价^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3C-UBT的敏感性100%(34/34),特异性88%(14/16),准确性96%(48/50),阳性预测值94%(34/36),阴性预测值100%(14/14)。结论^13C-UBT可作为HP与胃癌相关性研究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