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检验医学相关进展891-892

摘要: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在加快检验速度、提高检验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加与临床医生的沟通等方面都有快速进展。具体表现为新的检验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检验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

重庆医学杂志检验专题
单侧延长臂分子信标探针芯片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运用研究893-895

摘要:目的分子信标探针在芯片表面的固定结合是限制其在芯片技术领域运用的难题。本研究拟寻找一种将分子信标探针固定在芯片表面的新方法,同时对其中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探讨。方法本实验设计一种带单侧延长臂分子信标探针,固定在芯片表面进行杂交、扫描等后续实验。提高杂交效率部分优化包括:分子信标探针浓度;杂交温度、杂交时间;杂交液配方;4种分子对分子信标荧光信号比较。结果较理想区分阴阳性信号强度理想的探针浓度:Cy3-BDH分子信标探针浓度约10μmol/L,FAM-DABCLYE约15μmol/L。讨论单侧延长臂分子信标特异性高、敏感性高、技术难度低,对中、高密度芯片杂交可做到“点对点杂交”。

流式细胞术DNA分析用于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896-898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胸腹水细胞DNA分析对恶性胸腹水的鉴别价值。方法用FCM分析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有核细胞和102例胸腹水细胞DNA特性。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黄金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筛选最佳FCM恶性胸腹水细胞诊断指标。结果正常健康组外周血有核细胞G1/0期、S期、G2/M期百分率和DI值参考范围依次是(90.35±7.16)%、(3.01±2.71)%、(5.27±3.38)%和1.00±0.07;良性胸腹水组细胞依次为(86.52±8.54)%、(7.24±4.82)%、(5.56±4.92)%和1.00±0.15;恶性胸腹水组细胞依次为(66.14±11.53)%、(15.85±5.30)%、(15.05±7.12)%和1.94±1.42。以G1/0期百分率≤76.06%、S期百分率≥11.14%、G2/M期百分率≥12.03%和DI值≥1.14作为联合诊断标准用于临床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FCM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9.47%、准确性为91.18%、漏诊率为6.67%、误诊率为10.53%、阳性预测值为89.36%和阴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FCM细胞DNA分析用于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快速的特点,该联合诊断标准值得同行借鉴使用。

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899-900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临床肺炎链球菌感染状况、耐药性以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从患者不同标本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采用NCCLS标准K-B法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PCR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mefA。结果分离129株肺炎链球菌,其中青霉素敏感率为42.4%,红霉素耐药率为80.6%。104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中,ermB基因检出率为97.1%,mefA基因检出率为41.3%,41株同时含有ermB和mefA基因。结论本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性高,红霉素耐药基因主要为ermB。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相关性初探901-9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原发性冠心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12例正常人共86例患者进行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TG、TC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的T-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T-Hcy浓度与高血压病存在相关性。

TSH的快速免疫检测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应用903-904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将免疫反应原理与化学发光技术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系统。方法采用激光直接加工法制备微流控芯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TSH。结果芯片系统可以在25min内完成TSH的检测流程,所需的标本和抗体试剂量为10μl,线性范围为0-50μIU/ml,批内CV平均为4.7%,批间CV平均为4.6%,平均回收率为95.3%。结论用于检测TSH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灵敏、快速、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

脑脊液电泳在多发性硬化病中的应用905-906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CB)在神经系统疾患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CSF-OCB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39例怀疑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其中26例MS患者,用SEBIA电泳仪进行CSF高分辨电泳对OCB的检测。结果CSF-OCB阳性率在MS和非炎性神经系统疾患中分别为76.92%、7.69%。结论CSF-OCB的检查对于M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可作为一个鉴别MS和非炎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指标。商品化的高分辨脑脊液电泳试剂的使用能提高CSF-OCB的阳性率。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907-908

摘要:目的了解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α-岩藻糖苷酶(AFU)、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6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且分析筛选了多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肝病诊断。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6例各种肝病和43例正常人血清的6项指标进行检测,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ALT、ASTm、AST、LAP均显著增高,其AUC分别为0.863、0.897、0.714、0.879;慢性肝炎重度时ALT、AST、ASTm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875、0.895、0.786;肝硬化时ADA、AST均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896、0.850;肝癌时ASTm、ADA、LAP、AFU均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679、0.888、0.723、0.844。结论联合检测ASTm、LAP、AFU、ALT可以很好地诊断急性肝炎;联合ADA、AFU可以很好地诊断肝癌;联合ADA、AST可以很好地诊断肝硬化;联合AST、LAP、ADA和ALT可以很好地诊断慢性肝炎重度。

HMGB1在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病过程中的检测及意义909-911

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病过程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48例高原(2 260-3 200m)慢性肺心病患者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肺心病急发期血清HMGB1阳性率显著高于缓解期,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HMGB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组。肺心病组急发期及缓解期HMGB1阳性组TNF-α水平及血清CK、AST、LDH活性分别显著高于HMGB1阴性组。结论HMGB1表达水平可反映高原肺心病患者病情程度,HMGB1与TNF-α、CK、AST及LDH活性显著相关。

109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探讨912-913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方法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我院ICU收治的109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和呼吸衰竭组PaCO2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HCO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PaO2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或呼吸性酸中毒(呼酸);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主要以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为主,除晚期肺癌组外还出现多种酸碱失衡的临床改变。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同步检测两种输血传播病原体的蛋白微阵列的研究914-915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元蛋白微阵列的免疫检测方法,用于筛查人血清中艾滋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方法将HIV/HCV抗原喷印到活化的玻片表面,抗原与活化基团共价结合后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用激光芯片扫描系统对蛋白微阵列进行扫描成像。所获得的图像用软件进行分析,并自动判定并生成待测样本的定性结果。结果蛋白微阵列法检测HIV、HCV两种定值血清检测限分别为:12ng/ml、5ng/ml。运用该系统检测HIV、HCV两种抗体参比品,各检测项目的符合率分别为87.5%、93.75%。结论多元蛋白微阵列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快速检测卡常规筛查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价值916-916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卡在常规筛查细菌性阴道病(B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用快速检测卡进行测试,并与传统Amsel检测法相比较。结果8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BV筛查的阳性率为46.07%,其中20-45岁育龄妇女的阳性率和构成比分别为60.7%和81.12%,46-78岁妇女为22.61%和18.88%。与传统Amsel检测法相比较,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91.4%,Kappa值0.82。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特异性强的特点,作为BV筛查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测定对心、肝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917-918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肝疾病患者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m-AST)的测定,探讨其在心、肝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56例心脏疾病和118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结果心肌病组m-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差别最显著;肝脏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中度、重度肝炎m-A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仅有轻度增高。结论血清m-AST的测定是心、肝疾病良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3915例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测定结果分析919-920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的健康体检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血清尿酸浓度的差别。方法统计分析2002年3月-2006年6月检测的3 915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尿酸结果。结果男女之间血清尿酸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尿酸水平分别为男性(363.39±85.37)μmol/L,女性(278.4±78.30)μmol/L。结论各实验室有必要建立本地区性别间各年龄段血清尿酸参考范围。

男性尿道分泌物与前列腺液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920-920

摘要:目的了解男性尿道分泌物与前列腺液支原体感染情况的差别。方法将328例患者按采集标本不同平分为尿道分泌物组和前列腺液组,使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分别培养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结果尿道分泌物组支原体阳性率为37.8%,前列腺液组支原体阳性率为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男性支原体感染最好采集尿道分泌物,提高检测阳性率。

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921-922

摘要:目的通过对HBV前S1抗原的检测,了解前S1抗原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82例住院患者,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HBV标志物,前S1抗原和HBV-DNA。结果82例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组前SQ抗原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是81.6%和86.8%;HBsAg(+),抗-HBe(+),抗-HBc(+)组次之,分别是27.5%和31.0%,两组前S1抗原和HBV-DN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HBsAg(+)组中有1例前S1抗原阳性,单项抗-HBc(+)组前S1抗原为阴性,HBsAg(-),HBeAg(-),抗-HBc(-)中有1例前S1抗原阳性。结论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作为HBV存在及复制、传染性的重要标志。

C-反应蛋白在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922-923

摘要:目的探讨胸水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6年11月检测CRP的57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胸水34例,恶性胸水23例)。结果结核性胸液CRP浓度明显高于恶性胸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24±15.57)mg/L,(8.17±5.06)mg/L,P〈0.05]。结论CRP浓度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快速、实用、经济的检测方法,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临床价值。

162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923-924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酵母样真菌的感染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4年1-9月重医附一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阴道分泌物、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并用真菌药敏条上的6种抗真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其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痰液标本酵母样真菌检出率最高,达62.3%(101/162),其次是尿液为15.4%(25/162)。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04株,占64.2%,热带念珠菌42株,占25.9%。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而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分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是患者感染真菌的主要原因,真菌药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