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骨科专题
放射性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777-779

摘要: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评价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情况。结果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正常对照。术后2、4、8周,各组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自身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术后12周,各组均开始下降,其中延迟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术后16周,血池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自身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延迟相结果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及成骨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加速骨愈合。

不同品系小型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的麻醉观察780-781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品系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手术中的麻醉观察,探讨不同品系小型猪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贵州香猪和广西巴马猪各10只,分为A、B两组给予麻醉用药:A组:速眠新Ⅱ联合氯胺酮肌注;B组: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术中酌情给予氯胺酮肌注。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并监测麻醉过程中呼吸、心率以及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猪胫骨缺损模型建立及缺损修复手术时间平均(64±11)min。贵州香猪A组用药量小,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B组麻醉效果相对较差。广西巴马猪用药量较贵州香猪明显增多(P〈0.05),B组较A组麻醉效果好。两种猪麻醉用药对呼吸,血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B组更明显(P〈0.05)。结论贵州香猪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可获较好麻醉效果,广西巴马猪使用戊巴比妥钠辅以氯胺酮效果佳。

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骨猪皮下植入后IL-2及TNF-α的表达782-784

摘要:目的检测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骨植入小香猪皮下后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猪源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15头免疫功能健全的异体小香猪背侧脊柱旁左侧皮下作为实验组,对侧植入单纯的脱钙骨基质(DBM)作为对照,于术后1、2、4、8和12周抽取静脉血,并行双侧局部组织取材,组织块作低温匀浆,ELISA法检测IL-2及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L-2及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IL-2及TNF-α水平在术后第2周开始增高,第2~4周维持高水平,8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外周血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香猪MSCs和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异体小香猪体内引发微弱的免疫反应,同种异体MSCs可选择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对共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785-786

摘要:目的检测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可能的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然后用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成骨基因的表达来评价不同浓度的微球对共培养的MSCs诱导成骨的影响。结果MSCs可在不同浓度微球溶液中生长,浓度为0.02、0.2和2.0g/L的藻酸盐微球溶液中的MSCs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依次增强,在成骨诱导的18d内,0、0.02、0.2和2.0g/L相应的最高值分别为(0.809 4±0.028 5、0.803 2±0.023 4、1.236 7±0.028 0、1.562 1±0.059 7)pg.min-1.cell-1。成骨分化的调控基因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以及Ⅰ型胶原基因在各实验组均有表达。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可促进共培养的M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1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并未被影响

异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应的初步观察787-789

摘要:目的观察异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骨效应。方法将BN品系大鼠来源的MSCs(A组)和经成骨诱导的MSCs(B组)分别与其松质骨制备的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然后分别移植到F344品系大鼠肌袋内,以空白DBM作为对照(C组)。术后6、12、18周通过X线、HE染色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观察移植物的成骨效应。结果术后X线显示:A和B组在12周时才出现云雾状骨块影像,边界模糊,而C组未显像;18周A和B组骨块显影较12周时明显清晰,C组有云雾状骨块影像。HE染色显示:所有动物6周时均有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新生骨小梁;12周时炎症细胞减少,A和B组的新生骨小梁较C组明显增多;18周时炎症细胞消失,A和B组骨小梁较C组明显趋于成熟。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显示:各组6周最低;12周数值最高,其中B组高于A组,C组明显偏低;18周较12周降低,B组和A组仍远高于C组。结论由未诱导的和经成骨诱导的异基因MSCs分别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均具有异位成骨能力。提示异基因MSCs可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异基因组织工程骨。

PEMF对OVX-OP大鼠骨组织IL-6表达的影响及意义790-792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从IL-6变化的角度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PEMF组(PEMF+OVX PEMF)、雌激素治疗组(Estrogen+OVX E)。OVX、PEMF、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组行假手术。术后第9周开始治疗:E组行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0.5mg/kg,1次/2周。PEMF组大鼠暴露于脉冲电磁场治疗,1h.次^-1·d^-1,OVX、Sham组不予以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测量腰椎骨密度、椎体的最大载荷。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椎体骨组织中IL-6表达情况并以图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L-6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骨细胞。PEMF治疗组IL-6的表达较OVX组明显增强;骨组织结构较OVX明显改善;骨密度、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结论PEMF对OVX-OP大鼠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与IL-6在成骨细胞、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弱密切相关。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报道793-794

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优142例,良21例,优良率90.05%,可13例,差5例。发生肘内翻25例(13.81%)。结论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准确复位骨折两断端和牢固内外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逆行插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795-796

摘要:目的观察逆行插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分别从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所有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20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除开展该手术早期有1例患者进针部位出现裂纹骨折外,无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锁钉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均恢复正常功能。其中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定标准,得分91~100分,平均95.5分。结论肱骨干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安全有效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797-799

摘要: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30例,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A组,56例)与传统手术(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螺钉固定等)治疗组(B组,74例);A组再分为喙锁韧带、喙肩韧带修复组(A1组,30例)和未修复组(A2组,26例)。按照Herscovici标准,观察各组疗效及并发症,分别比较各分组组间疗效的优良率。结果A组与B组优良率分别为94.6%和86.5%;A1组与A2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96.2%,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确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刻意修复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单侧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6例800-801

摘要:目的观察单侧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0年1月~2006年10月使用单侧外固定架结合螺钉、克氏针、骨片钉等有限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9.4个月,其中3例延迟愈合(8.3%),予自体髂骨植骨更换钢板螺钉内固定获得愈合;6例伤口感染(16.7%),2例予换药后闭合创面,4例行Ⅱ期清创局部转移皮瓣闭合创面;2例外固定针松动(5.6%),经调整外固定架后获得稳定,无外固定针脱落及折断;6例针道感染(16.7%),经及时切开引流,换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后感染控制。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对骨折端干扰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复杂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更换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的护理802-803

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更换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更换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术前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心理、疼痛、环境、饮食以及外固定器的护理。同时加强患肢的观察、感染的控制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39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局部切口愈合,术后8~1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下肢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及关节僵硬。结论半环槽外固定技术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感染控制和肢体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804-805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过程中的围手术期康复与护理。方法总结从2003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瘤段骨切除体外^60Co灭活再植入、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或同种异体骨植入等综合保肢治疗,术后进行有序的康复训练并实施良好的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个月(11~30个月),其中无瘤生存12例,带瘤生存5例,1例死亡。3例骨断端未愈合,但不影响肢体功能。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保存了肢体的完整性和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围手术期有效的康复及规范的护理为其取得满意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短篇及病例报道
干燥综合征伴Evans综合征1例805-805

摘要: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反复鼻腔及牙龈出血10d,头昏、乏力伴左侧颞部疼痛2d,于2006年4月14日入院。入院前多次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偏低,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口服云南白药疗效差。入院前2d月经来潮,月经量明显增多,头昏,左侧颞部疼痛加重,并发热(未测体温)。患者既往有反复关节肿痛病史。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干燥,四肢可见散在出血点,睑结膜较苍白、干燥,右侧鼻腔及牙龈少量渗血,口腔黏膜干燥,裂纹舌,颈硬,有抵抗感,下颏距胸2cm,胸骨无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克氏征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9L^luc细胞株的构建806-808

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9L^luc细胞。方法通过酶切方法获得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BPLV,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BPLV-Luc;将pBPLV-Luc转染到9L胶质瘤细胞,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9L^luc细胞并扩增培养。应用生物素荧光成像检测9L^luc细胞体内及体外表达。结果9L^luc细胞所释放的光子量均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结果表明萤火虫荧光素酶已稳定转染入9L^luc细胞。

免疫PCR检测HIV-1 p24的实验研究809-811

摘要:目的以HIV-1 p24为检测对象,建立以金磁微粒为固相载体的免疫PCR检测技术。方法以鼠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金磁微粒,以生物素化的羊抗p24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报告DNA为甘蓝型油菜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一个片段,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通过PCR扩增预先制备,通过链亲和素的桥联标记生物素化的多抗,被两抗体夹心捕获的人重组HIV-1 p24抗原通过PCR扩增报告DNA的方式予以检测。并且优化了免疫PCR的检测条件,对检测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为降低非特异性扩增,链亲和素和用于标记的DNA的浓度分别控制在0.1mg/L和10ng/L。免疫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1ng/L,比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高1.5×10^4倍。结论金磁微粒为载体的免疫PCR检测HIV-1 p24抗原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

脑卒中急性期NFDS与颅内压、脑灌注压、血压变化的相关性812-814

摘要: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对CPPI、CP、BP进行7~14d的动态观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临床NFDS的变化与CPPI、CP及BP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与评分变化率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与CPP的改善密切相关(P〈0.05),而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ICP的控制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灌注上,而脑出血急性期则应更注意ICP的控制。血压在急性期并不是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环磷酸核苷对重组mHCN4通道的调控作用815-817

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酸核苷对重组mHCN4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2月大昆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UC18、pcDNA3-mHCN4、pIRES2-EGFP、pMSCV-puro等质粒载体为架构,构建pMSCV-mHCN4-EGFP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转染纯化的mMSCs,采用常规膜片钳技术,观察环磷酸核苷对阳性转染细胞mHCN4通道的调控作用。结果(1)mHCN4基因转染组细胞有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对细胞外Cs+高度敏感。mHCN4通道电流的半数最大激活电压为(-99.0±5.8)mV,反转电位是(-22.5±5.2)mV,在-140mV电压时的激活时间常数为(451±61)ms。(2)当细胞内液加入cAMP后,阳性转染细胞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明显变大,通道的激活曲线向右移位,半数最大激活电压绝对值变小,反转电位负值加大,在不同指令电压下的激活时间常数变小。cGMP的调控作用与cAMP相似,但作用略弱于后者。结论环磷酸核苷对重建的HCN4通道有类生理性的调控作用,mHCN4基因修饰后的mMSCs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生物起搏种子细胞。

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对照研究818-819

摘要:目的观察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记忆功能与超微病理改变。方法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记忆功能,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超微病理改变。结果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的水迷宫潜伏期比对照组小鼠明显延长,而在探索实验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到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肿胀,突触稀松形态不一。结论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能够较好的模拟AD患者的表现及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