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6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儿科专题
低氧吸入治疗对哮喘缓解期豚鼠气道平滑肌张力的影响2017-2020

摘要:目的探讨低氧吸入治疗对哮喘的机制,为临床应用低氧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卵蛋白(OA)腹腔注射致敏和5次1%OA吸入诱发复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低氧吸入治疗组3组。利用(13±0.05)%O2/N2低氧混合气体治疗干预,结束后3组均做血清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低密度EOS(HEOS)百分率以及气道平滑肌张力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时照细和低氧吸入治疗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高于哮喘时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氧吸入治疗组值与正常时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时照组和低氧吸入治疗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HEOS百分率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氧吸入治疗组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哮喘对照组气道平滑肌张力明显增高,而低氧吸入治疗组降低;(4)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低氧吸入治疗组较哮喘对照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气道EOS浸润减少,肺泡间隔水肿减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板层小体接近正常。结论低氧吸入治疗能使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皮质醇升高,从而使其BALF中EOS数和活化的EOS(HEOS)减少,气道变应性炎症明显好转。气道高反应性(AHR)得以恢复,有利于预防哮喘复发和哮喘发作症状的减轻。

1383例儿童锌铁铜镁钙检测结果分析2021-2022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中儿童体内锌、铁,铜、镁、钙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儿科门诊体检的1383例0~10岁儿童为检测对象,用原子光谱仪测量,微机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血铁、锌、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钙、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儿童的铁、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锌与血铜和血铁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315,P〈0.01;r=0.235,P〈0.01),血铁与血铜呈明显正相关(r=0.378,P〈0.01)。1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最为显著,达60.2%,其余依次为缺铁19.6%,缺铜5.4%,缺钙3.2%,无1例镁缺乏。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清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2023-2024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小儿血清皮质醇和T细胞亚群来探索小儿肾痛综合征血清皮质醇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小儿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小儿的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两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肾病小儿CD3^+、CD4^+以及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儿(P〈0.05),肾病组CD8^+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小儿糖皮质激素水平虽然基本正常,但其受体数量下调,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这表明T细胞亚群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bFGF在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2025-2026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畸形阴茎海绵体腹侧表面组织病理学特点,认识尿道下裂阴茎下弯形成机制。方法研究23例尿道下裂伴阴茎下弯,3例隐匿性阴茎和3例躯体瘢痕病例。采用HE染色及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纤维组织增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阴茎海绵体腹侧表面组织,在尿道下裂病例存在排列相对整齐的纤维组织;而瘢痕病例的纤维组织排列较紊乱且纤维变性较多;隐匿性阴茎病例则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与隐匿性阴茎病例对照比较,尿道下裂和瘢痕病例的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尿道下裂组和癍痕组bFGF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并发阴茎下弯者,其阴茎腹侧海绵体表面及尿道板皮下组织可能存在纤维化,且此纤维化与阴茎下弯形成相关。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2027-2027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每个拟诊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同时做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做颅脑CT检查。结果本组痈溶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达83%.重度异常脑电图与临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及其护理2028-2029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模式。方法将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单纯胃肠道营养组、全静脉营养组、混合营养组3组,观察3组患儿体重增长、排便和腹胀情况。结果全静脉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体重增长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P〈0.01).混合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胎使排出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延迟(P〈0.01),胃肠道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腹胀次数较混合营养组高(P〈0.01)。混合营养组和胃肠道营养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全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在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中,静脉营养结合胃肠道营养是三者中较佳的营养方式.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2030-2031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患儿39例及治疗组患儿47例给予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患儿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肌注10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4%,治疗组总有效率93.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

1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报道2031-2031

摘要: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该病常发生在出生后1~2周,感染的标志是皮肤水疱,但是高达45%的感染新生儿在初期无皮肤水疱。因此早期常常难以明确诊断。曾诊治1例,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低分子量肝素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2032-2034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196例过敏性紫瘢(HSP)患儿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用甲氰咪胍、维生素C、路丁片、钙刺等综合治疗,LMWH治疗组101例,加用LMWH120~150u·kg^-1·d^-1静脉滴注,连续5~7d。观察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并查尿常规加分析、尿微量清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LMWH治疗组发生肾炎11例(10.9%),对照组发生肾炎33例(34.7%),LMWH治疗组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儿在试验期间未见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LMWH能明显减少或减轻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能改善HSP的预后。且安全有效。

小儿紫癜性肾炎的观察与护理2035-2036

摘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时肾实质受累而言。紫癜性肾炎占儿科继发性肾炎的首位。本病大多预后良好,但仍然有少数患儿病程迁延.少数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4例HSPN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儿科护士存在的安全护理隐患与对策2036-2037

摘要:儿科住院患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患儿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等特点。而对初涉临床的儿科护士,在法律意识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加强对儿科护士的管理与培训,更好地控制护理安全隐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与处理2037-2037

摘要: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它既可以减轻患儿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可以保护血管,利于临床操作和紧急抢救以及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良问题存在,如穿刺失败、针管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新生儿寄生胎术后使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2038-2039

摘要:使用呼吸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用以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对寄生胎畸形伴破伤风的患儿手术后使用呼吸机进行护理非常罕见.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体会2039-2040

摘要:先天性梅毒也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病死率25%~30%。近年来。随着性疾病的传播,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先天性梅毒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首先危及胎儿及新生儿,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更加清楚的了解“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及传播方式。现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药物合并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小儿足部烫伤疗效观察2040-2040

摘要:寒冷季节小儿患者足部易被热水袋烫伤并发感染。一旦发病,由于治疗复杂,困难大,是小儿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48例患儿足部烫伤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现介绍如下。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误诊1例体会2041-2041

摘要: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一种母婴垂直传播的新生儿性病,又称胎传梅毒,可导致新生儿全身性多脏器的损害。近年来,随着成人患梅毒性性病的增多,新生儿发病也呈增多趋势。一方面,由于父母亲隐瞒相关性病病史,另一方面,临床医师对本病了解和重视程度较少,而容易造成临床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诊断和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γδT细胞与CD4^+T细胞产生IFN-γ动力学的比较研究2042-2044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γδT细胞和CD4^+T细胞IFN-γ合成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产生IFN-γ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定量RT—PCR技术检测γδT细胞和CD4^+T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IFN-γ基因特录情况。结果对比CD4^+T细胞,γδT细胞产生IFN-γ不但需要更少的刺激信号以及更低的刺激域值,并且能更快地达到峰值。结论γδT细胞有加速产生IFN-γ的动力学特点。

小鼠神经细胞蛋白质的SDS—PAGE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免疫印记鉴定方法的建立2045-2046

摘要:目的建立一套组合的磷蛋白分析法检测小鼠神经细胞中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和信号分子。方法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提取蛋白质,并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当电泳结束后利用半干式不连续转移缓冲系统将凝腔上的蛋白质转移到PVDF支持膜上,结合免疫印迹和曝光自显影,即得到了小鼠神经细胞中磷蛋白分子(MEK2)的免疫印迹图谱。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小鼠神经细胞磷蛋白组中磷蛋白分子(MEK2)的免疫印迹图谱。结论利用此组合方法可以检测小鼠神经细胞中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或信号分子。实验证明本法操作简单,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经济适用,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