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0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麻醉专题
术中使用骨水泥引起的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673-674

摘要:目的 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探讨骨水泥致心血管功能紊乱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8例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处理。结果 208例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降低幅度5~65mmHg(1mmHg-0.133kPa),其中血压降低超过基础血压的20%有20例(9.6%)、血压降低超过基础血压的30%有6例(2.9%)、血压降低超过基础血压的50%有2例(1%);心率增快有186例(89%),最大增幅28次/min。心率减慢的有22例(11%),最大减幅50次/min;心衰、肺水肿1例。结论 骨水泥植入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心衰,尤其是高龄患者。有效补充血容量,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减轻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严重程度。

肝移植无肝期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675-676

摘要:目的 研究肝移植无肝期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及无肝期开始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4μg/k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瑞芬太尼浓度,对比二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 瑞芬太尼的药-时曲线符合开放性三室模型,具有分布广,清除率高等特性。结论 无肝期与诱导期瑞芬太尼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叉,推测该药可能存在明显的肝外代谢。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677-678

摘要: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1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5例)选用吗啡10mg(1ml)加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各20ml加生理盐水59ml;Ⅱ组(n=55例)选用芬太尼0.5mg(10ml)(代替Ⅰ组配方中的吗啡)加生理盐水5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加持续剂量2ml/h加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Ⅰ组与Ⅱ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P〈0.01)。结论 吗啡较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更多,应谨慎选用。

敬告作者678-678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探讨679-680

摘要:目的 通过对3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麻醉处理作进一步探讨。方法 从我院近2年来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例中随机选择30例,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45min及放气后10min分别记录HR、MAP、SpO2、PetCO2及Paw值,分析经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后,各参数值的变化,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气腹后各时段PetCO2明显上升(P〈0.05),Paw亦显著升高(P〈0.01),而HR、MAP较气腹前增加,SpO2较气腹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能有效克服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造成的影响。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须严密监测,合理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以提高麻醉质量。

硬膜外和全麻期间体温变化对氧摄取量的影响681-682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时,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的体温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氧摄取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全身麻醉组(Ⅱ组)。Ⅰ组的硬膜外阻滞平面控制在T4~S2水平。Ⅱ组应用芬太尼0.2mg、咪唑安定2~3mg、丙泊酚1~1.5mg/kg、维库溴铵0.1mg/kg行诱导插管,吸入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加芬太尼的混合液维持麻醉,间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持续监测记录血压及心率、食管下段温度(Te)、大腿内侧皮肤温度(Ts)、氧吸入和呼出浓度、呼气末CO2分压。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均较平稳。Ⅰ组中食管下段温度于术后80min时降至最低点(P〈0.05),大腿内侧皮肤温度呈持续升高的趋势。Ⅱ组中食管下段温度于术后40min时降至最低点(P〈0.05),大腿内侧皮肤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变化趋势相似。术中Ⅰ组和Ⅱ组随着中心体温的下降,氧摄取量均较术前减少,但Ⅰ组中合并有寒战的患者氧摄取量明显术前增加(P〈0.05)。结论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均可致中心温度下降,氧摄取量下降,但全麻较硬膜外阻滞的体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但硬膜外阻滞低中心体温引发寒战时,可显著增加术中氧摄取量。

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静脉麻醉与局麻配合应用的临床研究683-685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下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时,常规加用局部表面麻醉,能否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提高安全性。方法 67例拟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异丙酚静脉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组(Ⅱ组),观察、记录术中剧烈呛咳次数、一般咳嗽次数、短暂呼吸抑制次数、异丙酚用量和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以及患者苏醒后感觉的主观评价。结果 Ⅱ组剧烈呛咳次数、血氧饱和度的波动非常显著地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咽喉不适、胸部不适、胸痛发生率、短暂呼吸抑制次数、异丙酚用量均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头昏、一般咳嗽次数、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时,常规加用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可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重庆医学杂志短篇及病例报道
继发性腹腔足月双胎妊娠1例685-685

摘要:1临床资料 患者,33岁,农民。既往月经规律,5/30d,量中,30岁结婚,G2P1,2年前足月产下龙凤胎健康成长。产后3个月上节育环,6个月后自然脱落。末次月经2001年12月1日,因停经9个月,院外引产失败5d之后,于2002年9月3日入院。患者于停经50d出现左下腹持续性绞痛,伴肛门坠胀、呕吐,卧床不起,因家住偏远农村,没有到医院诊治。卧床至孕3个月后疼痛缓解,并坚持正常劳动,饮食尚可,孕4个月起,胎动时患者感到下腹隐痛不适,孕6个月起,胎动时腹部呈刀绞样疼痛,常需要服散利痛止痛。入我院前5d,因计划外怀孕,在当地乡卫生院行羊膜腔穿刺引产术,术后72h无宫缩,再行羊膜腔穿刺引产术,术后2d仍无宫缩,引产失败,转入我院妇产科。

重庆医学杂志麻醉专题
胸腔镜手术麻醉的有关进展686-688

摘要:现代胸腔镜手术的开展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新的解除患者病痛的手段,但胸腔镜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其手术过程中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干扰仍然是值得重视的。此外,胸腔镜手术需采用双腔导管插管施行单侧肺通气,因此对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嘲。本文对胸腔镜手术麻醉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689-689

摘要:施行全身麻醉后,时有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在术后早期及时诊治和护理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我科的全麻患者为1791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患者共33例(发生率1.84%),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现总结报道如下。

利多卡因致命性不良反应的再认识690-691

摘要:利多卡因(lidocaine,Lid)无论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Ib类),还是作为局部麻醉剂在临床上的应用都非常广泛。近年来,由于门诊手术、有创检查的大量开展,新的适应证的产生以及普鲁卡因需做皮试等原因,利多卡因在口腔科、门诊手术室、整形美容科、纤支镜室和妇科门诊等的使用更加广泛,因此而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中毒、休克和心跳骤停等,不断见诸于各种医学杂志。其发生率虽不高,但死亡病例较多,我们有必要对利多卡因的致命性不良反应进行再认识,以便预防和救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麻醉管理691-691

摘要: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体重67kg,高血压病史6年,肾功能衰竭1年,在肾内科治疗过程中诊断为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临床表现为:(1)持续高血压呈阵发性发作,血压最高达280/150mmHg(1mmHg=0.133kPa);(2)周期性肌麻痹,血K^+2.7mmol/L;(3)心胸比60%,动态心电图:房早、室早、房速;(4)肾衰竭:肌酐487mmol/L,尿素氮15.66mmol/L。转入外科行术前准备。因患者血压持续于(230~180)/(120~110)mmHg,阵发性发作时血压达280/150mmHg,伴头痛、头晕、恐惧、面色苍白、全身发热、软弱无力,查血浆儿茶酚胺类及24h尿儿茶酚胺性均正常。实验室检查排除嗜络细胞瘤。MRI显示右肾上腺上极2cm×1.5cm包块影。术前准备:(1)安体舒通80mg,每天4次;(2)补K^+;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纯化、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692-694

摘要:目的 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纯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纯化出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C),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借此观察SC的增殖、分化特点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 两步消化法是获取SC可靠的方法。生长培养基促使细胞的增殖;延迟分瓶或分化培养基促使细胞分化形成肌管。骨骼肌肌球蛋白(myos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C呈弱阳性,而肌管呈强阳性。结论 体外培养的大鼠SC在合适的培养条件和传代比例下能够增殖与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NO影响CAP化疗损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695-696

摘要: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是否提高CAP对L1210细胞损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将L1210细胞加入隔离培养器内与3T3细胞共培养,收集各组L1210细胞12、24、48、72h的标本,台盼蓝染色观察直接损伤的作用,TUNNEL法观察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观察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 质粒转染组L1210细胞较空载体组台盼蓝拒染率下降更快,12h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VD-CHO在24h后能够提高台盼蓝拒染率(P〈0.05)。质粒转染组的L1210细胞凋亡率升高更快,与空载体转染组各时相点有显著差异(P〈0.05)。DEVD-CHO能够使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CAP作用4h后各组L1210细胞周期G1期显著升高,S期迅速下降,质粒转染组比空载体转染组G1期升高快,加入DEVD-CHO4h后G1期上升较单纯质粒转染组慢(P〈0.05)。结论 NO可增强CAP对L1210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促进细胞凋亡,使CAP对细胞G1期的阻滞作用更敏感、持续时间更长。上述作用也与Caspase-3的活化有关。

凯西莱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697-698

摘要:目的 探讨凯西莱(硫普罗宁)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无明显差异,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凯西莱组。模型组、凯西莱组腹腔内注射猪血清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0.5ml/只,1次/d,共12周。与之同时,凯西莱组经口灌胃给予凯西莱,0.5m1.只^-1·d^-1(含硫普罗宁50mg·kg^-1·d^-1),共16周。而对照组、模型组则经口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5ml·只^-1·d^-1,共16周。第12周,停止腹腔内注射猪血清,各组随机处死一半大鼠。第16周,处死余下的全部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清蛋白(ALB),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羟脯氨酸(HYP)等含量。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在第12周,凯西莱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γ-GT降低,清蛋白升高,肝脏中MDA、HYP降低,GSH升高。肝纤维化程度减轻。(2)凯西莱组在第16周与其第12周比较,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HYP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ALT、γ-GT降低,清蛋白升高,肝脏中MDA降低,GSH升高。结论 凯西莱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效。保护肝细胞,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途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应研究699-702

摘要:目的 探讨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途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0.1μmol/L)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1μmol/L)诱导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以同位素液闪计数法测定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hransferase 1,CPT-1)活性,以及葡萄糖有氧氧化率、葡萄糖酵解率和脂肪酸有氧氧化率。结果 (1)与正常心肌细胞比较,肥大心肌细胞总的PDH活性没有明显改变,但活化型PDH活性和葡萄糖氧化代谢率(glucose oxidation rate,GOR)显著增强,CPT-1活性和脂肪酸有氧氧化代谢率(fatty acid oxidationrate,FOR)显著降低;(2)与对照肥大心肌细胞比较,二氯乙酸(dichloroacetate,DCA 1000~10000mmol/L)和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 1~5m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PDH活性和GOR,抑制CPT-1活性、FOR和葡萄糖酵解率(glucolysis rate,GLR);(3)与对照肥大心肌细胞比较,抗霉素A(antimycin A,0.1~10m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DH活性和GOR和GLR,增强CPT-1活性和FOR;(4)二氯乙酸(1000mmol/L)加曲美他嗪(1mmol/L)可更有效刺激PDH活性和GOR,抑制CPT-1活性、FOR和GLR。结论 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向糖代谢转化,DCA和TMZ均可进一步增强糖有氧氧化代谢抑制脂肪酸代谢。

咽喉乳头状瘤中HPV16及C—erbB-2基因的表达703-704

摘要:目的 探讨咽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16感染及CerbB-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15例慢性扁桃体炎组织、38例咽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及Cerb-B-2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采用HSCORE半定量评分。结果 (1)在38例咽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基因表达的HSCORE评分为(2.36±0.72)分,C-erbB-2基因为(1.85±0.87)分,均明显高于慢性扁桃体炎组织(0.21±0.69,0.16±0.54,P〈0.05)。(2)HPV16感染与C-erbB-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活化C-erbB-2基因而起到致瘤作用。

脑膜瘤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研究705-706

摘要: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蛛网膜中整合素β1,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WHOⅠ级及WHOⅡ、Ⅲ级脑膜瘤中,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14/35)及87.5%(7/8),χ^2=4.133,P=0.021;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2.24±0.84)%及(10.20±2.11)%,t=10.468,P=0.0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整合素β1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r=0.86,P=0.000。结论 整合素β1表达上调能促进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整合素函与Ki-67的表达均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脑膜瘤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预测患者预后等的有力指标。